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哲学概论最新章节!

    第一节 理型论之形上学之特征

    我们在上章所论中国思想中之一种形上学,乃是著重在从事物之作用、功能及性、与其始终生化之历程上,看事物间之生克关系之形上学。而不是从事物之形相上,看一事物之所以成某一个体之事物,与某一类个体事物之所以成某一类之个体事物之形上学。因而依此形上学以看物之形相,乃以之为第二义之概念;并以物之形相,乃时在自己超化之历程中,而不特加以重视者。吾人在本章所论之形上学,则为以物之形相为第一义之概念之形上学。依此形上学,以论物之作用功能及性,则此作用功能与性,皆是以实现某一形相或形式为目的者。此即西方哲学中由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所开启之一种形上学,而可与上章所述之形上学,不必相反,而着眼点迥异,亦可补上章所说之形上学之一种缺点者。

    此种形上学之看世界之事物,乃不重在事物之如何生,而重在某一事物之如何成,及其所成时之“所是者”,与“所是者”之恒常而不变化之处。因唯此事物之“所是者”之恒常而不变化之处,乃吾人最可用概念加以把握,以构成吾人之知识者。而此种形上学,实亦即一种:视知识概念所把握之内容,即存在事物之本质的形上学。

    此种形上学,亦为一具智慧之形上学。其最后亦能使人由知识、至一意义之超知识境界。然此种形上学之智慧之来源,则初非由观地上万物之相互间,由感通而生生化化,及互为生克等关系而来,而主要是由观天体之永恒的形相与其运动之永恒之秩序而来。亦初非由观生物中之动植物之自然的生长化育之事而来,而初盖是由观人之如何将无生之物,加以制造,而赋以人为之一定之形式而来 [10] 。吾人真要了解此种形上学之智慧,亦宜当先由一无生之物,如何获得一人造之形式,及天体之永恒的形相与秩序之由何而来上用心。然后再看此说之如何说明生物等之如何生长,而获得其自身之形式。

    西方此种哲学之传统,始自西方希腊哲学中之天文学与数学、几何学之思想。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皆同有以天体之形相秩序,为标准之形相秩序,而以地上之物之变化,为最缺乏整齐分明之形相秩序,而视之为属于一较低之存在世界之思想。故柏拉图尝托诸苏格拉底之言,谓思及毛发泥土之物,则使之欲发狂,而彼与亚里士多德,乃同以天体为纯形相,几无物质成分者;并以地上之物之多物质成分,即其存在地位所以居于较低之层次之故。又于一切物体,将其自身中之形相形式,全加以去除后,二家皆以此物质,为有而兼非有,同于混沌,乃属于存在世界之最下层者。此与中国思想之由物之在生化历程中,能不断超越形相,以言物之生德生性,而以无形之混沌与元气,为最高之形而上之实在者,正有一哲学上出发点之基本差异。故吾人欲了解此派之哲学之价值,亦待于吾人之暂忘吾人在上章之说,而超越吾人上章之所说,乃能对之有一真实之了解。

    第二节 形式对质料之独立性与人实现形式之目的性活动

    方才吾人已说,此派之形上学,乃以知识概念所把握之内容,为存在事物之本质者。而我们亦可说:吾人如不由知识概念所把握之内容,看各种存在事物之本质;则吾人恒不能清楚的确定各存在事物之分别存在。吾人在本书前一部中,已论吾人之知识概念之内容为共相,并谓吾人不通过共相,则不能认识任何事物。然吾人如须通过事物之共相,乃能认识事物,则吾人亦可说,此共相即为存在事物之所表现,而有其存在性。此种实在论之观点,实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所同承认。如吾人观天上之日月为圆形,而其运动之轨道,亦为圆形 [11] ,且似皆终古为圆形。此与水火等不断超越其所表现之形而无定形,若只有质而无形者,便全然不同。然吾人试思,此日月星辰之自依轨道,周天而行,吾人似明不能说此轨道,即在日月星辰之中,正如吾人今之不能说火车之轨道在火车中,行人道之在行人之中。吾人于日月星辰经行之后,只须瞑目一反省,既不难想出种种弧形之轨道,为日月星辰之所经,又于日月星辰之为物,吾人初只见其光与形,而不见其质。吾人亦不难只思其为呈如此如此之形与光者,而不思其质,如吾人思镜中之影,可只思其形与光,而不思其质 [12] 。于是吾人即可以天体之运行为只表现纯形式者。此外,吾人再试想,人之制造物,如雕石成一人像,是如何一回事?此中之石,实初只是一团无形式之物质,而亦可称之为一混沌。然在雕刻家心中,却尽可先有一纯形式之人像。雕刻家之手,则为逐渐将石之混沌,加以凿破,而以其心中之纯形式之人像赋予此物质者。由此吾人方可雕出这人的像、那人的像、以及狮虎豹的像,以及希腊之神如维纳斯(Venus)阿波罗(Apollo)等之像。此外,人之建造房屋,及一切制作之事,皆莫非人之心中先有其所思之形式,而后再实现之于事物之事。

    在此种人之依其心中之形式以制造之事中,各物乃依赖于其不同之形式,以成为不同之物;然此形式,却并非必依赖任一物,以成其为某物者。譬如,我们试想,上述之各雕像,乃由分裂同一之大石块而雕成,此各种不同之雕像,所以成其为不同之雕像,明唯赖于其形式上之分别;然此任一雕像之形式本身,却明非必待于人之将其雕在某一石块之上,而为可雕于任何石块之上者。以至用木头、石膏、瓷土、金、铜,来雕出此形像亦可,只是画出此形像亦可。纵全不加以雕出画出,我们亦可用文字,加以近似的描述,或只以吾人之心思想之。故我们纵然把这些雕像、木像、石膏像等一齐都打碎,再磨再炼再调和,成为一团混沌,此诸形像,仍可宛然在心,并无增减。人们亦无妨再去雕刻,再把成混沌之泥土,搏成种种之形像。故我们不能说这些形像本身,乃依赖于表现此形相之物质而存在。由此再进一步,即可说这些形像或形式,乃依其自身而存在,或自存自有者。此俟下文,逐步略加以说明。

    我们由上述之雕刻之例,不仅可知雕像依赖其形式,以成雕像,而且可知此形式之实现于物质之材料,乃一次第之历程。在此例中,一形式之完全实现,明待于人之努力,此人之努力,亦不必皆真能达到我们之目标者。譬如我们试看一雕刻家之雕一石像。最初用刀东一削,西一削,即已破坏了原来之混沌之石;然其初却尽可什么都不像,必历一相当之时间,然后手足渐分明,眉目毛发渐现。此即为一次第之历程。此历程到何时终止?到雕刻家心中之雕像之形式,完全实现于石为终止。然此完全实现,则并不容易。雕刻家可明觉其心中之像,宛在目前,然而手却可不从心,而石头之顽梗性,亦可处处为其雕刻之事之阻碍。又其如一刀雕刻错了,到后来亦可无法改正。他在此时,最后只有说此雕像雕得不好,不合标准,而或另外再去雕一个。但他却决不至埋怨其心中之像之形式,不应当有,或使此形式不存在;而只能责备他的手与石头,不能顺从依合于其心中之形式。此即谓一切缺点,皆原于实现此形式之物质材料,不堪体现此形式,不受此形式之规范主宰,而不在此形式之本身。

    其次,在一雕像形成之历程中,我们之目的,乃在使石头表现某一形式。然此事之所以可能,重要者并不在物质材料之增多,或其自身之能生长。因当前之物质材料,是已足够的,不仅足够,而且有多。这时我们的工夫,正在把多余的加以削除。唯我们不断削除,然后在石外之雕刻家心中之像,逐渐实现于石头。在石头不断削除时,石头岂非亦表现一串形式?我们岂不可说其最后形成之形式,只是此一串形式之最后之一个,与其前之一串形式中之形式之地位是平等的?但依此派哲学,则决不能如此说。因除其最后一个,此前之一串形式,都是要被削除的。这一串形式,只是不断接近其最后之一形式之一串形式。亦即其最后之形式,尚未完全显出时之一串形式。此一串形式之形成,乃由此物质的东西,逐渐去完全的实现其最后之形式时,与此最后之形式,尚有各种不同程度之距离而来。当其最后之形式已实现时,则此一串形式,即不复存在。故其先之存在,只能视为此最后之形式之不完全、不适切,而带几分月蒙月龙合混之成分的仿本。这依最后之形式为标准来看,是多多少少不合标准的,故亦非此雕像之真正之形式之所在。

    第三节 形式之不变性

    关于一切人之制造物,皆依一先在之形式之实现于物质材料而成,可以莫有很大的问题。而我们亦即可依此人之制造物之如何形成,以透视、了解、一切地面上自然物之如何形成。

    譬如依中国之儒家道家之思想,来看草木禽兽或人之生命,其一生实整个是一生化之历程。但说其是一生化历程,可以说其无论如何变,都是一个生化历程。然而从一方面看,则一切草木禽兽之生长,又似均要生长成一定的什么形式。如以我们前所举蛋生鸡雏、种子发芽之例来说,此蛋即必须化出鸡雏之形式,种子亦必须化出芽之形式,但鸡雏之发育,乃尚未完成者。何时才完成?必俟此鸡雏,长为一成熟而毛羽分明的鸡雏时,才完成。种子只发出芽之形式,种子之发育亦尚未完成。何时才完成?必须由芽而花叶分明才完成。而我们对于此等等物亦必俟其发育完成,而形相分明时,我们亦才可对之有一清楚的概念;并对此分明的形相,更易加以几何学数学的处理。在此处,我们便不宜说卵为鸡雏之本原,种子为芽之本原 [13] ;因此如纯从卵看,鸡卵与鸭卵及其他鸟类之卵,便很难分。从种子看,各种植物之种子之形相,亦差不多。人对初生之鸡与鸭,及各种植物初生之芽,亦恒难加辨别。通常一切事物之种类之分别,皆必至其特殊之形相,分明显出时,人才能加以分别。而一切种类之自然物,所以成为不同种类之自然物,亦如吾人前所说之雕像,乃唯依赖于其各种特殊之形式,即彰彰明甚。此自然物,在未发育完成,以实现其种类之形式前,必力求生长发育,以实现某一形式。此岂不正有类似于雕刻家之于雕像未成时,必努力求加以雕成而后已?而此二者,又岂不可同说是由于一先在之形式之存在,以为其标准,为其规范,为其主宰?又一自然界之生物,在已生长发育完成,某一形式,既已实现之后,则不再生长发育,亦不再化为他形式之物。此岂不同于雕刻家之一雕像既成,即不能再于其上,另造一雕像?此岂不可说,同缘于各种分明之形式,不能互相淆乱?又一自然界之生物,在已生长发育完成,某一形式既已实现之后,则其自身日益就衰老。然而他却同时生下种子,留下子孙,而在其子孙之身上,重现其自身之形式,以代代相传,至于无疆。此岂不正近似一雕刻家,知一雕像成后,可归于剥落毁坏,于是继续再造同类之雕像,以使此像,得传之久远?合此上所论,即足证明:在自然界与人,皆以求形式之保存与其继续实现,以成为变化流转之宇宙中之贞常不变者,为最重要之事。于是形式之概念,亦即应为形上学中最重要之概念。至物质之材料,乃唯所以实现形式,则为次要之概念。

    第四节 形式之客观性

    此种哲学,在根本上乃建基于一物之形式,与其物质材料相对之二元论。此种二元论,与常识最相违之一点是:在常识,皆以一物之形式,乃依附于其物质材料之上,而此形式乃不能自存自有者。此种哲学,则必须肯定一物之形式,为能自存自有者。故吾人欲了解此哲学,首宜于一切种子之上,如见不同之花叶之形式,将实现于其上;于一切婴儿之上,如见不同之大人之形式,将实现于其上;于一切鸟卵与爬虫之卵上,见飞鹰、鸣鹤、长蛇、与千年之龟之形式,将实现于其上。而此无限之事物之形式,虽初皆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实潜移默运,以由隐之显,而化出形形色色之万物者。即当地球爆裂、天地混沌之后,此形式依然自存自有,而待得一朝一日,又来鸟啼花笑,草长鸢飞;而一切同此形式之物之再来,亦即无异于一物之再来。故彼能观此形式之贞常不变者,视此地球爆裂,天地混沌,亦视如小孩儿一时将其用泥土塑成之人物打碎,用水再糅合,以便再塑人物之类,固可不致其叹息也。然此义,则诗人之所喜闻,而为常识所骇怪,视为大荒诞不经者也。

    依常识之见,对此种哲学最大之怀疑,是以为此种将形式视为自有自存之说,乃全由于人心之构想,而谓单独之形式、亦实只存于人之思想想象之中。唯因人之思想想象,可预想未来,故吾人亦可想在种子上,将有花叶等形式之实现,及天地归于混沌后,亦可能有形形色色万物之再现;然决不能说,此形式等能自有自存。他派之哲学家,亦多有缘此常识之说,进而立论,以批评此种哲学者。此中之问题,实亦极深邃。吾人今可据此种哲学之义,以略答此中之疑。

    依此种哲学之路向,对于形式之是否悬空自有、自存,本可有不同之主张。此种哲学之要点,乃在指出一物之所以为一物,必由其形式加以规定。如物为有、为存在,则其形式不得为非有、为不存在。且此形式,正当为物之所以能如此有、如此存在之本质、理由、或根据。依此哲学看,此形式固恒存于人之思想想象之中,然却不能说其只存在于人之思想想象之中。此有二理由可说:其一,是我们须知我们之主观的思想想象本身,亦并非能自由构想一事物之形式者。我们之思想想象活动之进行,本身即须依一定之形式而进行,而受其规定。如吾人可想一椭圆之叶与另一椭圆之叶,合为二椭圆之叶。但吾人并不能想此二叶构成一三角形。吾人可说当吾人想一椭圆之叶时,吾人之思想中体现一形式,再想一椭圆之叶时,又体现一形式,而合此二者时,则体现二椭圆之形式。此二椭圆,可有左右之空间关系,大小之数量之关系,此关系亦为一形式。此“二”之数之本身,亦为一形式。然吾人在将此二椭圆,合而想之之时,吾人即不能不想,此二者之“空间关系”及“二”之形式,之如此如此。此何故?此只能说由于吾人之思想想象之进行本身,要受形式之关联之规定。此形式之关联,不仅规定我们目前之所想,而且规定我们之所当想。我们对我之所当想者,可尚未想,则此所当想者,不能说在我们之现实的思想中,而当说其为超越于我们之现实之思想之上,以规定、领导、主宰我们思想之进行者。此为我们不能直说“形式”,由我们自由构想而成,而只存于我们主观之思想想象中之一理由。

    其次,我们在说一物将发展出某形式时,我们当然必对某形式,有一概念,有一知识。然而在常识中,亦实并不能真相信此概念;此知识之内容,只属于我们之主观思想的。譬如我们说一蛋将发育为鸡,我们并不只是说,我思想他将发育为鸡,而是说蛋本身要发展为鸡。如果只是说,我思想其将发展为鸡,则无论其是否发展为鸡,我都是可思想其将发展为鸡的。然而我们之思想其发展为鸡,而他不能发展为鸡时,我们却可说我们之思想错了。必我们思想其发展为鸡,而他又实能发展为鸡时,乃能说我们之思想是真的。是见真思想、必须有其客观所对。然而我们在说蛋能发展为鸡时,客观所对之蛋中,却又明是无鸡。则我们之说其将发展为鸡时,我们真思想之客观所对,遂仍只能是一超越于现实之蛋之上的鸡之形式,而此形式,即不能说其是只存于我们之主观思想之中的。

    但是我们方才只是说此形式之不能只存在于我们之思想中,而可说之为一种自有自存者。但其自身毕竟如何能自有自存,仍是一问题。在此,依柏拉图之理论,有二种解释的可能。(一)此形式(彼名之为理念)之自身,即构成一世界,乃超越一切现实事物,与吾人之一切思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