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哲学概论最新章节!

、茫昧。而吾人于此,果能连此杳冥混沌茫昧,以还观其中之继继绳绳之现象之流,即皆为惚恍中之绳绳不可名之象,既昧还明,似明还昧,迎之无首,随之无后,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混然为一,不知其所以然,而无可致诘。然其中之继继绳绳者,却又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往来周行者,又相续而不殆,如有精信不改者,独立于此杳冥茫昧混沌之氛围所包裹之世界中,以成此宛然之现象之旋生而旋游,以反于所自生,而出入、生死、始终于“无有”之天门。对此诸义,则并不待吾人之抹杀任何当前之现象,以翻自其上面以用心,亦能知之。惟待吾人直下亲切把握一切现象之“出乎无有,入乎无有”之一义,而以当前现象之前后之杳冥混沌与茫昧,将此现象之继继绳绳,加以包裹而观,则人人皆不难见得。是老庄之无形无状之道,固即在目前,而最易见易知,不待远求者也。

    第四节 道家思想中“无”之二义

    然此上所谓为一切现象事物所自来自出,与所归所入之“无”,毕竟是什么?则此中至少有二解释,同为可能。一者此“无”即是同于空无之“无”。一者此“无”并非空无之“无”,而唯是无形之义。此无形,乃所以状一形上之有。此无应作“无”,而“无”之义实通于“元”,即万物之本原。大率郭象注《庄子》,其所谓无,即空无之无,而重在以此空无之无,托显出其中之一切有,皆凭虚而立,御空而行,而皆自有、自因、自然、独化,前有后有,互不相生,此有彼有,彼此无待,皆无故而自尔。如天上之繁然众星,各居其所,各是其所是,然其所然,同以太虚之无,为托寄之所,而托实无托,寄亦无寄。而老子所谓“有生于无”之无,则盖只为无形无象之义,故为万物之母,玄牝之门,天地之根。此乃实有一物混成,为天地之始。故老子谓“有名”“无名”,同出而异名。至庄子书中之言道言无,刚兼具此二义。如其谓“视乎无形,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此无形无声,便明不同于空无之无。而其以道为“物物者”“自本自根”者,则道亦非空无之义。然庄子之言“道行之而成”,又谓“天门者无有也”,则道亦如只为虚理,“无”有如“门”之中虚无物。于此二义中,说此任一义之无,为天地万物或一切现象之本,皆有可通。

    对此二义之无,如纯就现象而观,则第一义为胜。因吾人如就一一现象本身,分别观之,皆可视若凭虚而立,彼此无待。如吾人前论现象主义时,尝谓物之由黄变绿,乃黄自黄而绿自绿,各如其所如,是其所是,而以其自身之如是,为其所以如是之理由。故黄之由有而无,以入于无,与绿之由无而有,以出于无,此“无”,亦即可只为:黄与绿及其他一切诸有所自出入之门。此无,乃毕竟空无,别无所有。如黄之由有而无时,此时之无黄,纯就现象而观,即毕竟空无之无。而当绿之未由无而有时,纯就现象而观,绿亦毕竟空无。由此而吾人如以现象之相继,乃前后殊别,一一节节截断,皆以无为门,为界隔,一一分悬于时间之线,空间之面上者,亦未尝不可。吾人专自此中之有,皆暂有,以浮于“无”前,沉于“无”后而观,亦即可以此寂寥虚旷之“无”,为天地万物之本。

    唯上述之论,在常情盖不能安。因如谓有从无出,则未出之前,似应先有。有入于无,既入之后,亦似不应即归无有。如波由海出,未出不应无波;波还入海,海底应有波沉。若无能出有,则所谓无者,当唯是无形无象之义,此无中仍有“物”方可。然此“物”既无形无象,则应为一混沌杳冥之浑然一体之物,足以为一切有之所根者,或一切有之母体者。而此即第二义之无为通于元之无之说。依此说,则一切现象事物,所自出之无,应为一尚未分化成界限分明之形象之一全体。现象事物之所以继继绳绳,动而愈出,唯由此全体为根为母者之能“虚而不屈”而来。则此无形无象者,实兼为一无穷无竭之“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之长有者。

    吾人今欲了解此后一义之无形无象之有物混成之道,亦可直从吾人所观之自然万物,所由以生成之历程,加以体会。如吾人试观一已受精之鸡卵孵化为小鸡之历程,吾人最初即明见此鸡卵之蛋白蛋黄,浑然为一全体。其逐渐发育为小鸡,而何部成头,何部成眼与口,何部成肢与足……便明是一逐渐由浑然之全体,而分化为各部界限分明之形象之历程。此处如纯从我们之知识上说,则此由原始之浑然一体之鸡卵,至各部界限分明之形象,乃使吾人得认识此不同之现象之相继,而得此诸现象之如何相继之种种关于鸡卵发育之知识者。此现象之相继,又复一一相异,而可视为各如其所如,亦皆由无而有,再于变化时,由有入无者。然吾人于此,如纯从存在方面说,则我们亦可说,此具各部界限分明之形象之小鸡,即原始之浑然一体之鸡卵之所化成。此化成之关系,即鸡卵化而小鸡成之关系。而自此鸡卵化而小鸡成,所生之现象之全部而论,则吾人之所知者,即鸡卵之现象渐隐,而小鸡之现象渐显。此中鸡卵之现象及小鸡之现象,二者之互为隐显之关系,即可构成此二者之相依赖而不相离之关系。吾人遂可说,当鸡卵化为小鸡时,鸡卵即如隐于小鸡之内之中;而当鸡卵尚是鸡卵时,则小鸡如隐于鸡卵之内之中。吾人遂可在此义上说:各部界限分明之小鸡,乃由浑然一体之鸡卵之所化成。而此浑然一体之鸡卵中,其无各部界限分明之诸形象,正所以使其得成具诸形象之小鸡之根源。无形者之“无”可为有形者之“元”,即于此义上可说。

    吾人以上述小鸡之形象,以“鸡卵之无此形象之时”之“无”,为其“元”之例,即可应用以说明一切万物之所以生成。因小鸡如是,小鸭亦然,一切鸟类亦然,一切卵生者亦然。而一切动物之胎生者,其受精之卵子,在母体腹中,亦初无已生出之动物之种种形相。植物之种子中,亦复无其长成时枝干叶花之种种形象。由此推类广说,则水之初流,只是滚滚滔滔,其中并无种种波澜之形象。云之初起,只是停停霭霭,并无种种云霞之形象。大风初起,只是荡荡飘飘,并不闻种种入林木之声。大火初燃,只是腾腾烈烈,并无种种烈焰之姿。吾人由此以遥想地壳之初形成,亦必不如今日之川原交错。天体之初生,亦必不如今日之日月星辰之秩序井然。人文之初建于榛榛莽莽之世,亦必不如今日之经纬万端。即在今日之从事于人文创造者,亦无不始于浑合而终于分明。如画家之执毫运色,文人之下笔成文,其初岂非只是此浑合之颜料与墨,如椽之笔,及一片空白之纸。其转瞬画就文成,琳琅满目,此岂非即已同于混沌破而天地开万物出之事?即此文人画家之胸中之意境之形成,又何尝非神思先运,而后脉络分明?是见有形之生于无形,盖万物之生,皆莫不如是。则吾人将形象宛然之一切万物,推本穷原而论,皆必同达于一浑合未分,万形皆隐之“元”。而人能宅心于此,亦即达于天地万物之“根”与“母”“玄牝之门”“无名之朴”或“造物者”“物物者”,而由形象以超形象,由无形无象,以“归根”“食母”,与造物者同游矣。至于由此再转进一步,则老庄所谓无、无形、虚、天门、根、母、玄牝之门、无名之朴,又皆所以状得道者之心灵与生命之自身,则非吾人之所及论,而待于好学深思者之进而自得之。

    无之形上学 参考书目

    《老子》。

    《庄子》。

    《淮南子道应训》。

    《列子天瑞》。

    Radhakrishnan and C.Moore编Anthology of Indian Philosophy,pp.23——24.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