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茶之书最新章节!

。”[15]萨缪尔·约翰逊[16]曾将自己描述为“一个根深蒂固的无耻茶客,20年来只靠这种奇妙植物的浆液佐餐而食;以茶消磨黄昏,以茶慰藉长夜,以茶迎接黎明”。

    查尔斯·兰姆[17],这个公开的追随者奏响了真正的茶道乐章。他写道,世上最大的愉悦是悄然做一件善事,然后让它无意间被发现。而茶道便是这样一种艺术,它隐藏美,又期待人发现;暗示美,又不敢让你明察。它是一种高贵的秘密,一种平静彻底的自嘲,它是幽默本身,是哲学的笑意。在此意义上,所有真正的幽默作家皆可称为茶哲,如萨克雷[18],当然还有莎士比亚。

    颓废时代[19](世界几时不曾颓废?)的诗作,在其对物欲世界的反对声中,在某种程度上却打开了茶道之门。而现如今,茶道或许成为我们对这不完美世界的一道谦卑凝视,让东方和西方在相互慰藉中融合。

    道家说,自太初无始之始,灵与物有一场殊死之战。最终,天庭之日神黄帝战胜了黑暗与大地之神祝融。祝融是个巨物,在临死前痛苦挣扎,一头撞向天宇,将碧玉制成的蓝色苍穹撞成了碎片。从此群星流离失所,月亮只能漫无目的地在暗夜荒凉的罅隙之间流连。束手无策的黄帝四处搜寻补天之人。他的苦心自然没有白费。一位女神自东海翩然而起,角冠龙尾,身披焰甲————她便是女娲。女娲从神炉中炼出五彩霓虹,重新撑起了中国的天宇。但据说巨大的蓝色苍穹,她仍旧忘补了两个小小的缝隙。这样,便产生了爱的阴阳和合————两个灵魂游走于天际,永不停歇,直到它们彼此结合,去构建整个宇宙。难道每个人不该打碎陈旧的自我,重建一方希望与平和的天空吗?[20]

    现如今,对财富与权力的竞相争夺已同古希腊神话中的独眼巨人般残酷激烈,人性的天空已土崩瓦解。世界在一片唯我与庸俗的阴影之中摸索前行。泯灭的良心以学识作面纱,功利假借慈善之名招摇。东方和西方,如同两条在汹涌浪涛上翻腾的龙,徒劳无功地挣扎着,想重获生命的珍宝。我们仍旧需要一位女娲,来修补这人世间巨大的破败,我们等待着天神的下凡。但与此同时,还是让我们再啜一口茶吧。午后漫漫的光照亮了竹林,泉水欢快地涌动,茶炉中传来松涛的阵阵声响。那么,就让我们憧憬这转瞬即逝的风景,逡巡于这世间事物美妙的愚行。

    * * *

    【注释】

    [1] a tempest in a tea-cup即a tempest in a teapot,该英文谚语的意思是“小题大做”,这里有双关之意。

    [2] 应指1904年,日本与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的控制权,爆发的日俄战争。最后俄国战败,被迫退出南满。

    [3] 拉夫卡迪奥·赫恩(Lafcadio Hearn,1850——1904),又名小泉八云(Koizumi Yakumo),生于希腊,长于英、法,19岁时到美国打工,干过酒店服务生、邮递员、烟囱清扫工等,后成为记者。1890年赴日,此后曾先后在东京帝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开讲英国文学讲座,与日本女子小泉节子结婚,1895年加入日本国籍。小泉八云共在日本生活了14年,是著名的作家兼学者,写过不少向西方介绍日本和日本文化的书,主要著作有《陌生日本的一瞥》《心》《怪谈》等,为日本现代怪谈文学的鼻祖。

    [4] The Web of Indian Life,作者尼维蒂塔(Nivedita,1867——1911),本名为玛格丽特·伊丽莎白·诺贝尔(Margaret Elizabeth Noble)。她出生于爱尔兰,1895年遇到访问英国的印度著名哲学家、宗教改革家威埃卡南达,从此醉心于印度的社会、文化与哲学宗教,并于1898年来到加尔各答,成为威埃卡南达的弟子,改名尼维蒂塔。天心于明治三十四年(1901)访问印度时结识了威埃卡南达和尼维蒂塔,并在尼维蒂塔的协助下出版了他向西方传播东方文明的第一本著作《东方的理想》。

    [5] 见P004注释1。

    [6] “黄祸”(the Yellow Peril)是欧美国家出于对亚洲民族(尤指中国与日本)崛起与渗透的恐惧与不安,对亚洲的歧视性谬论。著名案例有威廉二世赠予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世界各民族,保护你们最珍贵的财产》(亦称《黄祸图》),以及马修·希尔(Matthew Phipps Shiel)189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集《黄祸》。

    [7] 乔凡尼·巴蒂斯塔·赖麦锡(Giovanni Batista Ramusio,1485——1557),意大利威尼斯学者,著有著名地理日志《航海记》。在他死后两年,即1559年出版的《航海记》第二卷中,首次提到茶叶。

    [8] 阿尔梅达(Luis de Almeida,1525——1583),葡萄牙医生、传教士,曾在中国与日本传教。

    [9] 根据作者原注,以上关于茶的史料出自保罗·克兰赛尔(Paul Kransel)1902年在柏林发表的学位论文。

    [10] 世界上关于茶的读法大致可分为三类,这大概是由于茶传播路径的区别造成的。“chai”的发音经由波斯商人从丝绸之路带到了俄罗斯、中东、土耳其和印度;葡萄牙从广东人那里继承了“cha”的发音;而福建闽南语系中“tee”或“tay”的发音则经海路传播,为欧洲大部分国家所用。

    [11] 乔纳斯·汉威(Jonas Hanway,1712——1786),英国旅行家、慈善家和作家,他也是将雨伞引入英国之人。

    [12] 约瑟夫·艾迪生(Joseph Addison,1672——1719),英国散文家、诗人、剧作家以及政治家。在好友理查德·斯蒂尔创办文艺刊物《闲谈者》(The Tatler)时,他便为该刊物的重要投稿人,后又与他共同创办《旁观者》(The Spectator)杂志。

    [13] 理查德·斯蒂尔(Richard Steele,1672——1729),英国散文家和剧作家。

    [14] “幽默”一词为林语堂音译,其英文概念与目前广为接受的词义有所偏差,英文词义偏“睿智、丰富、机敏”,中文词义偏“诙谐、滑稽、有趣”,在口语中尤其如此。英文中所指的幽默作家,不同于喜剧作家,他们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幽默作家的作品往往不是捧腹之作,而是更加微妙、更为理性,常能引起人们会心一笑,触发心底的幽默情怀。

    [15] 这段文字摘自1711年3月12日的《旁观者》杂志,作者为艾迪生。

    [16] 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1784),英国作家、评论家、辞书编纂家,是18世纪下半叶英国文学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曾花费九年独立编纂出版了《约翰逊字典》。

    [17] 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1775——1834),英国著名散文家,著有《伊利亚随笔》等。

    [18] 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1811——1863),英国著名作家,因其代表作小说《名利场》与狄更斯齐名。《名利场》以辛辣讽刺的手法,真实描绘了19世纪英国上流社会没落贵族和资产阶级暴发户的生存状态与伦理问题。

    [19] 这里应指欧洲19世纪下半叶流行的颓废主义文艺思潮。颓废主义是欧洲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社会表示不满,而又无力反抗所产生的苦闷彷徨情绪在文艺领域中的反映。它最早表现在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和马拉梅的创作中,因而后人往往视象征主义与颓废主义为一体。

    [20] 本段中,作者对中国传说作了相当大程度的发挥与改编。女娲补天的前传应为祝融与共工之战,而非黄帝。女娲也并非来自东海,并且乃人首蛇身,而非角冠龙尾,身披焰甲;补天材料应为五彩石而非虹彩,虹彩为补天之后彩石发出的辉光。而补天有漏缝之说及爱的阴阳之故事,盖以《红楼梦》第一回为原型,由作者所自创。参见《史记·三皇本纪》:“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当其末年,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氏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聚芦灰以止滔水……于是地平天成,不改旧物。”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