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黑格尔最新章节!

;但假定,意识和区别同样原始,于是问题就成了,它们在何种程度上是这样的,进而如何原始地去把握否定:作为“去面对 ”,“无”通过这种“面对”方可作为“形式的”————或者说,作为形式的区别 突显出来,形式的区别才首先使面对的关系得以可能。

    否定性是如此本质性和决定性的普遍,它和 绝对理念本身一样“是”如此的不成问题,而它的本源却仍然是如此的隐秘。

    或者对于黑格尔来说,意识和差别 本就已经被完全相提并论?那么这种并置意味着什么?

    “意识”————作为主体——客体——关系(差别作为主体对客体的自行区别)。对某物作为 某物的表——象活动,这个“作为”是在差别 的意义上。它是什么样的一种差别呢?

    存在之筹划!筹划和区别。

    这里到处都出现形式上的 “无”或“不”之本源及其地位 的问题。康德?

    形式的“ 无”和不;不和否定 。什么样的言说————判断————思想?无发源于思想吗?思想是什么?或者说,只有“思想”才能理解“无”吗?

    否定性 源自何处?从何处最纯粹 地去把握它呢?在开端处吗?在存在与虚无中 吗?当然,这没什么差别 。当然没有。这里的存在不是与虚无不同的另一个东西,而存在或许是最无条件的或与绝对现实性最为根本不同的事物。所以,存在本身是最无条件的区别 ;不是与“虚无”,而是与绝对现实性相区别。

    1.根据在于绝对否定之完全彻底的否定(意味着什么?);取消了一切规定和中介。而绝对否定的这种完全彻底 的否定从何而来 呢?完全否定意味着什么呢?无条件可起变化 (Entwerdenbaren)或起了变化的东西 (Entwordenen)之完全起——变化 (Ent-werden)。

    2.与存在和绝对现实性一起,此外还有或本来就有存在者与宽泛意义上的存在 (范畴)相差别 。 (24) 存在同时发源于绝对否定性之完全的否定 ,以及与一般存在者之完全的差异 。这些否定来自何处 ?何故出于 绝对的或伴随着绝对的否定性 ?

    存在 :

    1.由于绝对否定性的拆除 (否定);它们被遗弃 (一切规定或中介,即一切区别之“不”);

    2.绝对现实性,其能量来自绝对否定性,本身出自对存在者的取消 ,更准确地说:对存在和存在者之差别的取消。

    拆——除 (Ab-bau )和取消 (Absage )————它们在黑格尔形而上学 的光芒中是什么呢?指明这些难道不是一种侵入 吗?还是说,体系在本身“真正”之所是中或通过本身“真正”之所是而内在地确立(不是反驳)?

    *

    否定性作为分裂或分解就是“死 ”————绝对的主人 , (25) 而“绝对精神的生命 ”无非就意味着忍耐 或打发死 (但绝不可把这种“死”当真;不可能χαταστеοφ [毁灭、终结],不可能破灭或崩溃;一切都被包容或敉平,一切都已经无条件地 得到了确保和安顿)。

    哲学作为绝 ——对的,作为无 ——条件的,必然以特有的方式在自身中包含否定性 ,而其实却并不认真 对待否定性。脱——离 (los-lösung)作为保留 (Behalten),所有一切完全和解————根本没有虚无,一切看起来都确实处在最佳状态。虚无就“是”虚无或什么都不是 。

    拆——除和取消 是绝对的“开端” 。这种“否定”本身,以其特有的方式,是主人吗?为什么?还是说,它们是绝对所隐瞒了 的东西,或许绝对同样可能对自己 隐瞒?

    两方面具有怎样的本质 ?它们如何一起共同归属?

    拆除 (Abbau )————绝对变化(Werden)与起——变化 和(Ent-werden)起了变化 的东西(Entwordene)最极端的区别 。

    取——消 (Ab-sage )————(先验的取消及其扬弃),两者和“存在者与存在 ”的本质“区别”毫不相关。究竟是一种“区别”呢,还是说,仅仅可能被当作临时名称,即突显的而同时又趋于遮掩的名称。

    取——消————不是针对存在者,而是针对“差别”。

    关于存在之思想 的问题每次总会出现;无论是本身简单地被接受或基于自身被提出,还是彻底地践行其可能性,彻底实现其特有的本质。

    思考“思想 ”的不同道路。

    11.回顾

    1.“否定性”之“本源”问题 在黑格尔那里,也就是说,在西方形而上学本身中。关系到黑格尔的问题:要么是用来应急的权宜之计(形式逻辑,或者说,通过“差异性”以其三一式标画绝对思想————形式的),要么 出自意识。但整体上讲每次都 出自“思想 ”。这个问题的范围之宽泛和空洞 及其当时 所指示的基本立场,参见康德关于虚无的论述。 (26)

    2.思想 和形而上学,存在者性质和思想。思想————形而上学作为“引线”所要求的————没有什么出乎其外。开端就在这里,绝非侵入 (Ein fall)!

    3.思想————判断(是、存在)————否定。黑格尔的判断概念:“概念”的分配,即对立,与其本身对立并使其在“统一”中联合————“是”思辨的!对于澄清否定性之本源来说,通过与“判断”扯关系,在何种程度上没什么希望。

    4.存在和存在者作为现实的东西 ————“现实性”和“理念 ”————actualitas(现实性)。

    5.存在与时间。

    12.否定性

    黑格尔将“差别”( )(分解/混合)设定为否定性,还是相反?

    而差别 是自我与对象的自行 区别,更确切地说,这种自行区别只不过是一种————最近的、直接的————走向或离开……

    差别 是绝对知识本质性的三重自行区别 ,也就是说,是作为吸纳诸差别的与自己本身 相关(Sich-auf-sich-selbst-beziehen)。

    这种差别 ,就其恰恰肯定 差别作为归属于某物的他物,于是某物本身才会变成他物而言,就是绝对否定性 这个“无 ”真正地,也就是说,恰恰以其无条件认识自己 的完全可知性,无条件地表——象着占有可知的东西。

    于是就产生了如下几个基本问题 :

    1.在像“无”那样的东西的意义上,这里的否定性 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用来描画 绝对知识本质性的三重差别的权宜之计 吗?如果是,那么,从何处来把握 否定性本身(通过“思想”的“判断”;或这种[A“是”b)?]有什么理由来这样利用这种判断?

    2.还是说,绝对 我思的那种差别性及其确定性,就是否定之可能性的自明根据的?如果是,那么,在何种意义上或有什么理由或在何种程度上,“无”因此而是有根据的?(根据 :内在可能性的来源)从自我确定性或从ens verum und certum(真的和确定的存在者)作为被表——象性的存在者性质开始意味着什么?这里同时包含进一步的问题:

    3.无 (Nicht)或否定性(无性和不性)————按照1或者2————与虚无 (Nichts)的关系如何?虚无与存在的关系如何?(“是的”作为同意或赞成,作为肯定。)

    否定性依黑格尔一定是在第“2”种的意义上来理解的。

    分别 (Das Scheiden )是“绝对的力量”, (27) “一切活动最内在的源泉”; (28) 有力的东西就是现实的东西,而现实就是绝对 知识,作为认识自己的知识。

    但这里的分别 不可以被当作只是具体的差别————这样的差别是抽象的或非本质的————只能说是作为绝对意识之本性的分别 。而如果这种分别是真正的存在者,那么,分别 ————“无 ”————就属于本质意义上的存在(存在者性质)。“无”和意识 是同等原始的 。

    差别之分别每次都使有差别的东西之贫乏(表——象活动的贫乏)显现出来;而缺乏向来都仅仅是片面地背离绝对知识之绝对地占有自己。这种知识作为知识,即作为思想——运动之践行 ,当然只是其所是。

    否定 ,缺乏者之缺乏,是运动着的东西,不是简单的离弃 ,而是错过与之共同归属 (Fehlen-Mit-dazu-gehören)。因此,否定的东西 归根到底就是绝对自我意识之本己。否定是(绝对 )思想的“能量 ”。 (29)

    分别是“绝对的”“分裂”,但只就其被忍耐或在其自身中保存着 绝对精神而言(不是未被中介的或非——中介着的互抛)。绝对知识是分裂中的自我保存,就是“生命 ”(Leben)。

    否定性因此同时就是扬弃 。绝对的震动————所有一切之绝对的震颤。死是“绝对的主人”。 (30)

    精神在否定那里的逗留 (不是掉转目光)使虚无的东西倒转到“存在”中。

    13.区别(分别)

    简单的差异性————某物从他物离开 或仅仅离开 。差别作为摆脱、使废除、忽略。

    差别 ————“共同的东西”、同一的东西恰恰被留住的地方,有差别的东西 与之相关。

    吸纳 ————有差别的东西本身只是作为共同归属性中扬弃 的开端。

    决定 。

    14.否定

    否定 对于黑格尔来说就是“差别”————我思 某物————理智之思————分别 ————绝对力量。这种否定————对于我和对象运动着的东西。 (31)

    这种否定,即意识 本身————完全不顾其知识的对象之所是。是客体还是作为认知者(主体)的它本身,还是,思维————认识着自己的知识。

    从根本上统治一切的是差别之否定 。否定————否认————消————灭————毁灭————崩溃。

    那么,否定性之本源 何在?

    “意识”如何以权威的、承载或包含着一切的优先性出现?

    难道否定、有差别的东西“早就”作为意识————还是相反?还是说,两者是一回事。

    那么“无”之根据何在?———— 物。

    15.存在与虚无

    无 之本——源————本——源中 的无。

    存在者的无————存在(而非虚无 )。

    存在的无————本源性的虚无。

    存在“的”无————在主语属格的意义上。存在本身是虚无性的,本身就包含虚无。

    区别 ————分别————因此而设定,就其基于 可区别的东西的可区别性而言,这种可区别东西就是存在(无论怎样解释),而无或虚无在先。可是,面对黑格尔和一般存在的近代解释(ens=certum)(存在者=确定者)可以这样 说吗?问题不在于,这种区别是否基于存在,而是这区别本身如何被把握或筹划。而如果被表——象性属于存在之筹划,那么,它难道不是出自表——象活动(思想),所以出自区别,存在 中的“无”吗?

    但区别从何而来?如何区别?思想 ————思想 之本质————作为践行;作为筹划。筹划和筹划之开放性从何而来?

    否定性和虚无。

    虚无和问题:究竟为什么存在者在而不是无?形而上学的 问题,存在者的优先性基于这个问题的特性。

    虚无和根据的本质。根据————真理————存在 。

    虚无和“虚无主义 ”。

    16.黑格尔较狭义的“存在”概念(“视界”和“引线”)

    存在理解为未规定性和直接性 。(黑格尔说:“存在是未规定的直接的东西” (32) ,这只能表明,他把存在和存在者在一般日常意义上————按照形而上学的习惯,特别是根据观念论的思维方式————相提并论。)

    对存在的这种理解表明:存在之解释的视界是规定和中介,更确切地说,是作为中介活动的规定活动,即无条件思想意义上的思想。存在是这种思想的被思想性,就此而言,存在现在是从较宽泛 的意义上来理解的;较狭义的“存在”是无条件的(或者彻头彻尾有条件的?)未——被思想性 (Un-gedachtheit)(全然无思想性!),因此是思想之完全的遗弃 (无思想)。而如果按照基本立场,即通常只有思想可以被视为关于 “某物”的表——象活动 ,那么丢弃思想就绝非表——象活动 ;从思想方面来考虑————仅只 从思想出发来看————就是纯粹的空无。

    因此,黑格尔的存在概念处于完全特有的前——设 (33) 之下(即被思想的视界下),而这前设同样是西方形而上学的前提;但这前提再次表明了那种基本立场,西方人通常就是那样与存在者保持关系的。

    黑格尔的存在概念因此必然 立刻就变得可理解和可领会;依照其无条件的基本立场,由于是“未 ”“规定的”,所以必然变成拆除式的。这种存在对于通常意指“存在者”来说————这种意指甚至可能不知晓其视界————具有直接就 被理解或清楚明白(即一般被筹划)的特性,那就是:纯粹的在场性 。

    在思考黑格尔“存在”的“概念”,或者说“存在”的非概念时所突显出来的,不是黑格尔的“立足点”,而是我们的、日常的、西方历史的立足点(在“特殊观点”[Sonderansicht]这个词的根本意义上)。

    而我们标画为“前——设”的东西,首先要求澄清其特有的本质;因为“前提”无论如何已经是“原理性的”,也就是说,它发源于那种态度,将一切都收回到设定 或原理 或思想 ,尤其是首先把一切都收回到最初的或最终的东西。而那种“前提”与另外一个东西有关,我们必须从据称只能被设定的东西 出发才能把握或原始地规定其本质。

    这个东西是什么呢?这东西只能通过思考思想之本质(见那里),以及思想如何形成解释存在之引线 和引导范围 的方式才能够被觉察;通过思考存在及其可解释性 及其根据,即存在之真理,以及思考存在 之真理与存在本身的关系才能够被觉察。

    适用于黑格尔存在之非概念的东西,本质性地,即无条件地适用于较宽泛意义上的存在,适用于绝对理念,也就是说,适用于无条件查看着自己本身 和自己游戏着的被确保状态;它想要说:适用于自身出场着的在场状态。

    17.黑格尔哲学的“立足点”是“绝对观念论”的立足点

    立足点是某种其 有待思想的东西(存在)对于思想成为可通达的或可思想的 立足之处。

    这里的“立足点”是无条件的思想 ;而这无条件的思想就是依其被思想性而有待思想的东西本身。

    立足点就是绝对本身;而绝对作为“存在”之整体无需 ——立足点(Standpunkt-Unbedürftige ),但绝非无立足点 (Standpunktlose )。不需要 立足点,因为它完全就是或到处都是那样的立足点本身,是 “可提供”立足点的东西。一切终究都要走向它,它通过不断重复这唯一当下的“过去”,通过这种无——根据的先天的东西(Apriori)而真正地“存活”。

    绝对————作为绝对知识————绝对理念 。本身就在当下的当前,自己当场游戏着的在场状态(巴门尼德:“圆球” (34) );unde Trismegistus dicti:Deus est shpaera intelligibilis,cujus centrum ubique,circumferential vero nusquam. (因为特利斯墨吉斯忒斯说:神是一个可理解的球体,其中心无处不在,其圆周无处可寻) (35) 没有“所针对的东西”————“存在者”消解在存在者性质之中。

    “这个”绝对“自为地 ”就是无条件的。它同样“自在地”就是无条件的吗 ?如果是————如何是?(通过它仅仅 是“自为的”————取——消)如果不是————在何种程度上不是?无——条件性并非在宣布最神秘莫测的条件 ,因而不可能去把握;“存在”;拆——除 和取——消 。

    不断以无思想的形式外 现,就是无条件变化的条件 (朝着作为拆——除 的纯存在而起——变化)。

    对存在者的取——消 ,也就是说,对存在者和存在之区别的取消,是存在之无条件规定的条件 ,而存在作为绝对理念————被思想性 。

    受制约着的 ,在这里就是对存在与存在者之差别的根据的彻底取——消 。

    这种“取——消”并不特意地被践行,而只是以传统的不经意的方式最终促成。

    思想性 的前——设。

    18.黑格尔思想(思想性的)的前——设

    绝对 思想的摆——脱 (Los-lösung )————无 ——条件性。

    1.拆——除 (Ab-bau )————无条件的被思想性,摆脱了条件制约的,通过起变化而使一切受条件制约着的东西化为乌有的外现。

    2.取——消 (Ab-sage )————对存在和存在者之区别的取消,对其询问 和论证 的取消。

    3.取消 在无条件思想方面如何与康德区别开来?它在何种程度上是完全的 和彻底的 ?在康德那里明确作出了“存在论的”差别,即存在论所带有的区别,但恰恰没有论证 (先验想象力?)。黑格尔和绝对观念论只是受益者;是什么使其发生的呢?

    4.取消如何导致拆——除这种本质性的后果 ?思想之无条件性要求“变化”(作为“我”思)。而这种变化就是起 ——变化并首先就 是黑格尔的否定性 !由于更加本源,所以是最极端有条件的!

    5.在 这种思想本身之中 包含有什么样的不 和无 ?

    6.在何种程度上先行“设定”了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别?

    7.这里标画为“区别”究竟合适吗?“差异”————相互怀有 ————但恰恰这样保持着 或开展着统一 。什么样的统一 ?存在 之本质如何?

    19.黑格尔狭义和广义的存在之思想的前——设

    这种“先行——设定”作为思想性的 预设————一道设定了 思想的本质。

    思想者通过争辩特意 设定这种前——提。这并不意味着返回 到那种思想者必须要思考的东西上,而是置于那依照思想者之本性和基本立场与本质还不 允许或不可能思考的东西上,以便去思想他所思想的,以便如其所思想的那样去思想。

    “前面的东西”(Vor):虚无,在其思想的意义上向来可能或允许被追 赶的,但还没有被赶上 并进一步先行规定的东西。

    思想家的思想之“界限 ”从来都不是留下来的缺陷 ,而是预先被迫隐藏了的非决定性,而这种非决定性是新的决定之必然性。伟大 (Gröβe)就在于这种界限,造就不可通达的最值得追问的东西,甚至反对 那向来都是自己的知识。“前设”不是被停放着的 ,而是先行被筹划的东西(“前——设”首先不是“心理学——生物学的 ”,而是在存在 之思想的本质性失据中包含着的)。任何思想中的历史性的本质事物,都是这种隐蔽的,不可通达其自身的,所以肆无忌惮地冒犯着前——设的东西。值得追问的东西之根据当然绝不可能是“世界观”或“信仰”的目标,但或许是哲学 ,唯一意求存在 的东西之目标。西方思想在最初的 开端就发生了最为广泛、最为丰富和最为隐蔽的前——设,正在开始的东西恰恰就在于此,而不在于从假定的最微不足道或空洞的东西开始。

    前——设,将要追赶的先行——筹划是:未被质疑的 存在 之真理的无根性 。

    但追赶这种前——设,做出这同一前提的设定,并不就是开端的完成,而又重新是开端并因此是先行——设定着的 最初的开端:作为失——据的存在 本身;存在者及其可说明性从此以后不再是救援、保护或依靠。

    20.回顾

    尝试与黑格尔、与西方形而上学进行某种争辩 。争辩————黑格尔————西方形而上学————并将我们自己置于特有的和唯一的东西之中 。对此本来还有更多要说(参见,“自我思考”[Die Selbstbesinnung] (36) ),但首先————还有一段路要走。

    着眼点 (按照明确的要求):否定性 。

    上次说明了某物和他物的区别;被独立分开并探讨。这是可能的,因为黑格尔本人知道并经常说,并非其文本的字母就是绝对本身。否定性和他在(参见,那里)。 (37)

    否定性 :自行区别着的差别性————本身被区别的区别————“意识”。

    “否定”总是就这种意义而言,不是作为“否认”,而是“综合”(提升)而是规定。

    21.历史性的争辩和返回“前提”

    “前——设”————从何说起?“Prämissen”(前提),先行被发送出来的东西————对于计算的思想而言。最高原理 ,可能是基本——原理(Grund-sätze),但不必然是;甚至就是些“句子 ”(Sätze )?在何种意义上始终是一个后缀 ?

    先行的东西 (Das Voraus )————如何、去向何处、何时?在何种程度上,“单纯”思想就其要求展开或展开性而言,任何行为当然都先行于 它本身。但这种行为是什么?

    先行——获取和先行——拥有,以及“作为”。先行——获取和先行——拥有作为展开活动中最内在的东西。此(Da)[或,此性(Da-heit)]的展开。前——设作为在此——存在 (Da-sein )未被发觉的本质环节 。

    此——在并非现存之物 ,单纯的 (放在眼前),简单地通过反问就现成存在,毋宁说是:人的本质之改变的起——跳 (Er-springung ),而这仅仅出于或在于对最成问题的东西之追问中。

    * * *

    (1) 副标题原文是:das Nichts-der Abgrund-das Seyn。其中“Abgrund”词典上通常标有“深渊”“失足”的意思,其前缀“ab-”是“去掉”的意思,“grund”是“根据”“基础”,“Abgrund”即“失去根基”,本书翻译为“失据”。“Seyn”则是海德格尔一段时期自造的和“虚无”相匹配的“存在”,本书不打算再用其他词翻译,为了和一般或传统意义上的“存在”相区别,用楷体标示。————译者注

    (2) 黑格尔,《逻辑学》,拉松版,莱比锡1923年,第二版序言,第21页

    (3) 尼采,《快乐的科学》,第Ⅴ篇,357节,WW(大开版)第Ⅴ卷,第230页。

    (4) 见,讨论课,1937——1938冬季学期,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立场。[有关讨论课的记录,将在全集第Ⅳ部分课堂讨论卷出版。]

    (5) 见,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根据Johannes Hoffmeister莱比锡1937年原版文本,序言,第43页。

    (6) 见,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根据Johannes Hoffmeister莱比锡1937年原版文本,序言,第57页。参见,黑格尔1816年给V.Raumer的信:关于哲学普遍性的报告,WW ⅩⅦ,第351页以下。

    (7) “破产”————“辩证的神学”。天主教神学:岔路口————弗莱堡时期的研究。

    (8)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序言,WW,第ⅪⅩ页(Hoffmeister版,第14页)。

    (9) 见,对《什么是形而上学》的补充和附录。[将在全集第Ⅳ部分的某一卷:《对已出版著作的提示》中出版。]

    (10) 见,《贡献》[马丁·海德格尔,《对哲学的贡献》(论Ereignis)1936——1938年,全集第65卷,F.-W.von Herrmann出版,Frankfurt a.M,1989年]。

    (11) 见,《存在》[全集,第Ⅲ部分],见,《哲学作为争——辩》[全集,第Ⅲ部分],见,《黑格尔讲座》[全集,第32卷]以及关于《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和《法哲学》的研习[全集,第Ⅳ部分]。————见,《对谢林讨论自由的重新解释》,1941年。[经过审查的手写附录,1941年————见,全集,第49卷,第105页及以下。]

    (12) Abbau的意思是“拆除”,海德格尔将其拆分为Ab-bau。bauen是“建造”“构造”“结构”,“ab-”是否定性前缀“去除”的意思,意在说明现实性某种意义上是拆除现存事物,通过“拆”而“建”的否定性。————译者注

    (13) Absage的意思是“消除”“拒绝”,海德格尔将其拆分为Ab-sage,与将Abbau拆分为Ab-bau对应。————译者注

    (14) (摆——置!)(Ge-stell)[F.H.抄本中后面的边注]

    (15) 字面意思是“去——达到——其——自身”。————译者注

    (16) Patrologiae Cursus completus.(《教父著作全集》)Series Latina,accurante J.-P.Migne Tomus ⅩⅩⅩⅣ.Sancti Aurelii Augustini Opera omnia,(《圣奥古斯丁全集》)Paris 1861.Tomus Ⅲ,1.De sermone Domini in monte(《论我主的登山宝训》),liber Ⅱ,cap.Ⅶ,n.27.

    (17) a.a.O.,Tomus Ⅷ (Patrologia ⅩLⅡ).De trinitate(《论三位一体》),liber Ⅰ,cap.Ⅵf.;liber Ⅴ,cap.Ⅱ,n.3.

    (18) a.a.O.,Tomus Ⅰ (Patrologia ⅩⅩⅩⅡ).De moribus Ecclesiae Catholicae et de moribus Manichaeorum(《论公教会之路和摩尼教之路》),liber Ⅱ,cap.Ⅰ,n.1.

    (19) 见,黑格尔的存在概念。[见下文第8节,及后面第15、16和18节。]

    (20) “bedingen”是以……为条件、制约、限制的意思;“bedingt”既可看作形容词,也可看作“bedingen”的被动式,意思是有条件的,受制约的,有限的,被限制的;“bedingten”是将“bedingt”名词化。————译者注

    (21) “Bewuβtsein”就是“意识”,海德格尔在这里将其拆开写作“Bewuβt-sein”。“bewuβt”是有意识的、自觉的、清醒的意思,“Sein”就是“存在”,这和他一贯把意识看成一种存在,并强调存在之优先性的思路一致。————译者注

    (22) “gedankenlos”:无思想的、茫然的、空虚的;“Gedankenlose”是其名词化:空虚的、无思想的东西。海德格尔强调“虚无”因空虚而不在思想范围内。————译者注

    (23) 出版者注释:“存在论差异”这个术语来自《存在与时间》最开始的两个章节————这个术语只在当时“存在与时间”的标题下出现过————之前没有。毋宁说,这个术语最初是在马堡1927年夏季讲座《现象学的基本问题》中被提及的(全集第24卷,第322页及以下),海德格尔在那里(第一页)的一个注释中将之标明为《存在与时间》第Ⅰ部分第3篇的重新起草。

    (24) 见,黑格尔的存在概念。[见上文第8节,第19页及以下]。

    (25)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根据Johannes Hoffmeister.Leipzig1937年初版文本,第148页。

    (26)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A290页及以下,B346页及以下(反思概念之歧义)。

    (27) 黑格尔,《逻辑学》,拉松版,莱比锡1923年,第二部分,第Ⅲ编,第214页。

    (28) 黑格尔,《逻辑学》,拉松版,莱比锡1923年,第二部分,第Ⅱ编,第33页。

    (29)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序言,第29页。

    (30)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序言,第148页。

    (31)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Hoffmeister版,1927年),序言,第25页及以下,第29页以下。

    (32) 黑格尔,《逻辑学》,(拉松版,1923年),第Ⅰ编,第66页,同样参见,第54页。

    (33) Voraus-setzung字面意思是“先行——设定”“前——设”,通常合在一起“Voraussetzung”意思是:“前提”“先决条件”“假定”。————译者注

    (34) Diels-Kranz,《前苏格拉底残篇》,残篇B8,第43节及以下,第Ⅰ卷,第238页。

    (35) Sancti Thomae Aquinatis Doctoris Angelici Ordinis praedicatorum Opera omnia.Tomus ⅠⅩ,Parmae 1859.Quaestiones disputatae(《争议问题集》),Volumen secundum.De veritate(《论真理》),qu.Ⅱ,art.Ⅲ,11.

    (36) 出版者注释:在论“否定性”的资料中没有。

    (37) 见,前文第15页,第Ⅰ章,第5节。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