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古希腊罗马哲学最新章节!

    (约公元前460——前370年)

    文 献 记 载

    1. 〔第欧根尼·拉尔修,第九卷,第七章,§31〕 留基波是爱利亚人,也有人说是阿布德拉人,又有人说是美利斯人。他是芝诺的学生。他认为一切事物是无限的,并且互相转化,全体是虚空的,其中充满了许多物体,当这许多物体进入虚空中并彼此混合时,就形成许多世界;星体就是由这些物体的运动和凝聚而产生的;太阳循着一个更大的圆周环绕月亮运动;地球则由于一种旋转运动而被留置于中心,它的形状像一面鼓。他的意见概括起来就如上述。详细地说是这样:他说宇宙是无限的,这我在上面已说过了,其中一部分是充满的,一部分是空虚的。那些元素以及元素所造成的世界都是无限的,并且世界又分解为元素。那些世界是这样形成的:在无限中的某一部分,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广阔无垠的虚空中彼此结合起来,它们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旋涡,由于这种涡旋运动,它们彼此冲撞,并且按照各个方向转动,这样就被彼此分开,而相似的物体就和相似的结合起来了。由于它们数目之多而不能保持平衡,最轻的物体就像过了筛似的被抛向外面的虚空中,而其余的就留在中心,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了最初的一团球形的东西。这球形的一团最初像一层壳包着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由于来自中心的推动力而旋转,并且又在外面形成了一个小的壳,而随着和这涡旋的接触,新的物体又永远不断地依附于这个小的壳。地球就是这样形成的:被抛向中心的物体就留在那里,而外围像一个壳的部分由于外面物体的流入而不断增大,并且在涡旋运动中,把它所接触到的物体都粘上了。在这些物体中,有些粘在一起的就形成紧密的一团,最初是潮湿而泥泞的,后来就干了,并且被卷入整个的大涡旋运动之中。然后它们若燃烧起来,就产生了星辰。太阳的圆形轨道是在最外层,月亮的轨道最接近地球,而其余星辰的轨道则介乎两者之间。一般说来,一切天体,由于运动速度之快,都是燃烧着的,太阳是被星辰燃烧着的。月亮只有一点微弱的火。当地球转向南方的时候,就有了日蚀和月蚀;而邻近北方的地带则永远覆盖着冰雪。日蚀很罕见而月蚀则常有,这是由于它们的轨道不等的缘故。正如世界有产生一样,世界也有成长、衰落和毁灭,这些都是依照着一种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他没有说得很清楚。

    2. 〔第欧根尼·拉尔修,第九卷,第七章,§34——42〕 德谟克里特,是赫格西斯特拉特或阿德诺克里特或达马西波的儿子,是阿布德拉人,或如有些人所说,是米利都人。他的老师是一些波斯术士和迦勒底星相家,是一些有学问的人,这些人是他父亲与波斯王泽尔士在一起的时候,由波斯王留给他父亲的,如赫罗多德就是这样主张的。就是这些老师,在他还是儿童的时候,给他了神学和天文学方面的教育。后来他就学于留基波,照有些人说,并且就学于阿那克萨戈拉,阿那克萨戈拉比德谟克里特年长四十岁。法博里诺在他的“历史杂记”中说,德谟克里特认为阿那克萨戈拉关于太阳和月亮的意见不是自己的,而是把古人就有的理论据为己有。他因为阿那克萨戈拉没有把他接受为心腹人而怀恨在心,就对阿那克萨戈拉对于宇宙秩序和心灵的解释加以批判。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如何能像有些人所主张的那样,追随阿那克萨戈拉的学说呢?

    德梅特留在他的“同名人”中,罗得斯的安提斯泰尼在他的“哲学家的师承”中,都说他曾到埃及向祭司们学几何学,到波斯结识星相家,并曾到达红海。有些人说他曾在印度和裸形智者交往,并曾旅行到埃塞俄比亚。

    他是父亲的第三个儿子,曾分得他父亲的财产。大多数人都说他接受了最少的一份,这是一笔现钱,他的兄弟们狡诡地猜到这是他旅行所需要的。德梅特留说这笔钱有一百塔仑特以上,他全都花光了;又说他很热心地研究学问,占了宅旁花园中的一间小房子,把自己关在里面。有一天,他父亲到了他那里,并且牵了一头牛预备用来献祭,他竟很久没有觉察,直到后来他父亲叫他起来祭神,并且告诉他方才已把牛怎么样了为止。德梅特留说他似乎也去过雅典,他毫不在意于名望,因为他看不起那种荣耀。他认识苏格拉底而苏格拉底并不认识他。他曾说:“我来到了雅典,但什么人也不认识我。”

    特拉叙洛说:“如果‘敌手’篇是柏拉图的著作的话,德谟克里特应该就是那个没有指出名字来的人————不是欧诺比德和阿那克萨戈拉的门徒————,他在会谈中和苏格拉底讨论哲学,在苏格拉底看来,这位哲学家好像是一位五项竞赛中的胜利者。”而他也真正是哲学方面的胜利者。因为他研究了物理学、伦理学、数学等一般文化上的题材,并且对艺术有完备的知识。是他提出了这样的话:言辞是行为的影子。

    法莱勒的德梅特留在“苏格拉底的申辩”中说他根本没有去过雅典。这是为了进一步表明,他之所以不在意这样有名的一个城市,是因为他不想要沾一个地方的光,而是期望以他的光荣使一个地方增光。

    但是要凭他的著作,我们才看得出他是什么样精神的人。据特拉叙洛说,他似乎是毕泰戈拉派的一个热心的拥护者。他在以毕泰戈拉为名的著作中,以赞叹的口吻谈到毕泰戈拉。其实,若不是年代不对,我们甚至会相信他的一切都是从毕泰戈拉学来的,甚至认为他曾直接听过毕泰戈拉的演讲。据他的同时代人莱吉翁的格老柯说,无论如何他是听过某一位毕泰戈拉派人的演讲的。另一方面,居齐克的阿波罗多洛说他曾与斐罗劳发生过关系。

    安提斯泰尼说,他有时常到荒凉的地方去,并住在墓地之中,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尝试他的想象。安提斯泰尼又肯定他旅行回来之后生活很贫困,因为他把他的全部财产都花光了。在这窘境中,他就由他的兄弟达玛修来供给。他对于未来的预言使他很著名,而后来大部分人就断定他是配享神的荣誉的人了。据安提斯泰尼说,他知道法律不许浪费掉祖产的人在本土接受葬礼,又不愿听凭那些嫉妒的和告发的人去摆布,就在他们面前诵读他的“世界大系统”,这是他全部著作中最重要的书。人们不仅答应了给他五百塔仑特的报酬,而且此外还替他立了铜像。而当他年过百岁而死的时候,还用国家的钱来替他举办丧礼。但德梅特留说是他的亲属来读“世界大系统”的,并且报酬只有一百塔仑特。希波博特也这样主张。

    阿里斯多克森在他的“历史回忆录”中记载说,柏拉图想把他所能搜集到的德谟克里特的全部作品都用火烧光,但毕泰戈拉派的阿米克拉和克利尼亚劝他改变了主意,认为这是无用的企图,因为这些著作已经在很多人的手中了。事实上,柏拉图的作品中差不多引到了古代所有的哲学家,但却从来没有一处提到德谟克里特,甚至于在那正应该反对他的地方也没有提,这无疑是因为他感觉到他斗争的对象是哲学家中最强的一位。蒂孟这样颂扬他:

    非常贤明的德谟克里特啊!是言谈的大师,

    我在第一流的人物中,看出他是应付裕如的论客。

    如他自己在“世界小系统”中所说,当阿那克萨戈拉已经很老时,他还很年青;他比阿那克萨戈拉小四十岁。他在伊里翁116城陷落后的七三〇年作“世界小系统”。如阿波罗多洛在他的“编年史”中所说,他生于第二十四届奥林比亚赛会时117,但特拉叙洛在他的“教人阅读德谟克里特作品的引言”中则主张他生于第七十七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三年118,这样就比苏格拉底大一岁。因此他应当是和阿那克萨戈拉及欧诺比德的学生阿尔刻劳同时代的人;事实上他就提到过欧诺比德。此外他也提到过巴门尼德和芝诺的关于“一”的学说,他们在他那个时候是很有名的,同样也提到过阿布德拉的普罗泰戈拉,他是被一致认为和苏格拉底同时的。……

    3. 〔同上,§44——45〕 他119的学说是这样的: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其余一切都只是意见。世界有无数个,它们是有生有灭的。没有任何东西从无中来,也没有任何东西在毁坏之后归于无。原子在大小和数量上都是无限的,它们在整个宇宙中由于一种涡旋运动而运动着,并因此而形成一些复合物:火、水、气、土。因为这些东西其实也是某些原子集结而成的,这些原子由于它们的坚固,是既不能毁损也不能改变的。太阳和月亮是由同样的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光滑的和圆的,灵魂也是由这种原子构成,灵魂就是理性。我们能看见东西,是由于那些影像透入我们眼睛中的缘故。

    一切都由必然性而产生,涡旋运动既然是一切事物形成的原因,这在他就被称为必然性。生活的目的是灵魂的安宁,这和某些人由于误解而与之混同起来的快乐并不是一回事。由于这种安宁,灵魂平静地、安泰地生活着,不为任何恐惧、迷信或其他情感所扰。他也把这种状态叫作“幸福”以及许多别的名称。事物的性质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东西,在自然中存在的只有原子和虚空。

    4. 〔亚里士多德:“论生灭”,第一卷,第七章,页324b——325a〕 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曾经有方法地借一个唯一的原因、用一条和自然符合的原则来解释一切。在古人中确实有些人相信存在必然地是一,并且是不动的。因为虚空既然不是存在的一部分,而已知虚空是不能够独自存在的,所以就不能有虚空中的运动,又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把事物分离开,所以也就不能有复多。

    留基波相信这样是有道理的,他在关于感受性方面,认为可以肯定事物是被一切人所认识的,并且他也不取消事物的产生、消灭、运动和复多。像这样说了与现象相符合的话,并且对那些认为没有虚空就不能有运动因而确立了存在的统一性的人作了让步之后,他说虚空是非存在,并且在存在之中丝毫没有什么是非存在。因为真正的存在是绝对充满的。可是这充满却不是一,而是由无数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因为很小,所以是看不见的。这些微粒在虚空中运动(因为虚空是存在的),产生就是由于它们的联合,毁灭就是由于它们的分离。它们由于彼此接触而发生和受到影响,因此存在不是一。变化是由于它们的聚集和纠缠。真正的一是不能从多来的,真正的多也不能从一来。那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但是,正如恩培多克勒和另外一些人所主张的物体是通过孔道而承受影响的,同样地,一切变化和一切变形事实上也是由于虚空而产生了分散和毁坏;和这相似,生长是由于坚固的微粒穿入空隙中而产生的。恩培多克勒说的一定和留基波说的差不多。因为要是孔道真的不是到处连续的,则一定得有某种坚固而不可分的微粒存在。而这种孔道到处连续实在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这情形之下,除孔道之外就没有坚固的东西,而整个都变成虚空了。所以必须是:这些互相接触的元素是不可分的,而它们之间的间隙应当是虚空的,这种虚空,恩培多克勒就叫作孔道。留基波关于发生或接受影响这个问题也是以同样方式来解释的。

    5.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一卷,第四章,页985b〕 留基波和他的伙伴德谟克里特说充满和虚空是最根本的元素。他们主张一个是存在,另一个是非存在,这就是说,充满和坚实就构成存在,虚空和疏散就构成非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主张存在并不比非存在更实在的理由,因为虚空并不比实体不实在):这两者是一切事物的质料因。那些把根本实体看成一个的人,把一切事物的产生归之于这唯一实体的变化,其根源是疏散和密集。和这些人一样,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也把元素之间的区别看成其他事物的原因。这些区别有三种:形状、次序、位置。因为他们说,存在仅因形态、相互关系和方向而不同。形态属于形状,相互关系属于次序,方向属于位置。比如A和N是形状不同,AN和NA是次序不同,I和H是位置不同。

    6. 〔欧瑟比注狄奥尼修,第十四卷,第二十三章,§2——3〕 有些人把某种不可毁坏的、极小的、数目上无限的微粒叫作原子,并且承认有某种无限的空的空间,他们说这些原子在虚空中任意移动着,而它们由于其急剧的、凌乱的运动,就彼此碰撞了,并且,在彼此碰在一起时,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就彼此勾结起来了。这样就形成了世界及其中的事物,或毋宁说形成了无数的世界。这一学说的创立者是伊璧鸠鲁和德谟克里特,他们的区别是这样:前者主张一切原子都是极小的,并因此是为知觉所不及的,而后者则认为有些原子是很大的。但两人都肯定原子是存在的,并且是由于它们不可分的坚硬性因而被称为原子120。

    7. 〔艾修斯,第一卷,第三章,§18〕 德谟克里特说〔原子〕有两种〔属性〕:大小和形状;而伊璧鸠鲁则加了第三种:重量。因为他说,物体在重量的作用下运动,这是一种必然性。————德谟克里特说那些最根本的物体(就是那些很密的质料)是没有重量的,它们是由于彼此的冲撞而在无限的空间中运动起来的。而原子可能是和世界一样大的。————他宣称只有一种运动,即振动。

    8. 〔亚里士多德:“论动物的产生”,第五卷,第八章,页789b〕 德谟克里特忽略了目的因,把自然界的一切作用都归之于必然性。

    9.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二卷,第四章,页196a〕 有些人把偶然性看成是天空和一切世界的原因。因为产生分离并建立世界上的秩序的这种旋涡和运动,似乎是出于偶然的。这是很奇怪的。因为,一方面他们认为不论动物和植物的存在或产生都不是出于偶然,而是有自然或精神或别的什么为其原因的(因为从每一种子并不是产生出随便任何东西,而是从一个种子产生橄榄,从另一种子产生人),另一方面他们却主张天空以及可见事物中最神圣的东西121是出于偶然,而没有和动物及植物一样的原因。

    10. 〔同上,第八卷,第一章,页251b〕 他们说〔时间〕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德谟克里特就凭这一点证明“一切都是被创造出来的”这个论点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时间就不是被创造出来的。

    11. 〔艾修斯,第二卷,第十三章,§4〕 德谟克里特说星是石头构成的。

    12. 〔同上,第二十章,§7〕 德谟克里特说太阳是白热的铁或一块燃烧着的石头。

    13. 〔普鲁泰克:“论月亮的轨道”,第十六章〕 德谟克里特说当月亮直接面对着太阳时,它就被照亮了,以致就像它自己在发光一样,并且使太阳光一直照到我们这里。

    14. 〔艾修斯,第二卷,第二十五章,§9〕 德谟克里特说月亮上的影子是由于它的表面有些隆起的部分而形成的,因为月亮是有许多山脉和山谷的。

    15. 〔同上,第三卷,第一章,§6〕 德谟克里特说银河是无数很小而相连的星所发的光的焦点,这些星因为紧紧挤在一堆而彼此照耀着。

    16. 〔“亚历山大里亚问题”,第二卷,第二十三章〕 德谟克里特也主张有流射,并且认为相类的流向相类的,以及一切东西都向虚空运动。作了这些假定之后,他就主张磁石和铁是相类似的原子构成的,但磁石的原子则更精细;磁石比铁较松并且有更多的空隙。磁石的原子既由于上述原因而更活动,就更容易向铁移动(因为运动是永远趋向相类似的东西的)。穿进了铁的孔道时,它们就因为本身很细而钻进铁的微粒中,并使这些微粒运动起来,至于铁的原子,则向外扩散而流向磁石,因为它具有类似的性质并包含更多的空隙。由于铁原子很多的流出和它们的运动,铁本身也就被拖向磁石,磁石则并不向铁移动,因为铁没有磁石那样多的空隙。

    17. 〔艾修斯,第三卷,第十章,§5〕 德谟克里特认为地是一个中凹的大圆盘。

    18. 〔同上,第十三章,§4〕 德谟克里特说,起初,地由于很小很轻,是游动着的,但随着时间的进展而愈来愈厚,愈来愈重,它就固定了。

    19. 〔拉克唐修:“神圣的创制”,第七卷,第七章,§9〕 德谟克里特认为人是从地里出来的,就和虫豸之类产生的方式一样,并不是被创造出来的,也并没有特别的理由。

    20. 〔塞克斯都·恩披里可:“反数学家”,第七卷,§135〕 甜是从俗约定的,苦是从俗约定的,热是从俗约定的,冷是从俗约定的,颜色是从俗约定的;实际上只有原子和虚空。

    21. 〔艾修斯,第一卷,第十五章,§8〕 德谟克里特主张在自然中颜色是不存在的,因为元素是没有性质的,只有一些结实的微粒和虚空;由微粒构成的复合物,全靠元素的次序、形状和位置而获得颜色。除了元素的次序、形状和位置之外,就只是一些现象。颜色的现象表现为四种:白、黑、红、黄。

    22. 〔亚里士多德:“论生灭”,第一卷,第二章,页316a〕 德谟克里特说颜色并不是本身存在的,物体的颜色是由于〔原子〕方向的变化。

    23. 〔同上〕 德谟克里特主张黑色相应于粗糙的原子,白色相应于光滑的原子,他也把各种滋味归因于原子。

    24. 〔德奥弗拉斯特:“论感觉”,§50,55,58〕 (§50)照德谟克里特说,视觉是由影像产生的。对此他有独特的看法。因为他认为视觉并不是直接在瞳孔中产生的,而是在眼睛和对象之间的空气由于眼睛和对象的作用而被压紧了,就在上面印下了一个印子。因为从一切物体上都经常发射出一种波流。然后,这空气由此取得了坚固的形状和不同的颜色,就在湿润的眼睛中造成了影像。因为很紧密的东西是不能接受东西的,而湿润的东西则能被穿透。因此柔软的眼睛比坚硬的眼睛视力更强;只是眼睛外面的膜必须愈薄愈坚固愈好,而眼睛里面则要很柔软,使眼睛里面的脉络很直、很空、很湿润,以便脑子和脑膜能很顺当地接受影像。……

    (§55)关于听觉,他也用和别的感觉一样的方式来解释。掉在虚空中的空气产生一种运动,虽然它也同样透入全身的各部分,但它尤其最大量地进入耳朵,因为这里空间最广,并且可以毫不停留地穿过。因此这种感觉就只在这地方而不在身体的其他地方产生。一进入耳朵里面之后,它的速度就使它散开了。因为声音是由于一种密集而且以很强的力量进入的空气的结果。因此,他对于在里面产生的感觉,也和触觉在外面所产生的感觉一样来解释。

    (§58)关于思想,他只说“它是当灵魂在体质很平衡时产生的”;如果觉得很热或很冷,思想就乱了。古代人也很正确地想到,精神错乱也就由于某种类似的原因。因此显然他是把思想归之于身体的体质的,这在他这样一个把灵魂也说成是有形体的人可能显得是有道理的。这些就差不多是我们在古代作家中所遇到的关于感觉和思想的意见。

    25.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第一卷,第二章,页404a——405a〕 德谟克里特主张灵魂和理性是完全同一的,因为现象就是真理……因此他不把理性当作达到真理的功能,而肯定灵魂和理性是同一个东西。————有些人认为灵魂是火构成的,因为火是一切元素中最精细、最无形体的;是火最初具有自己运动并使其他东西运动的性质。

    德谟克里特甚至以更明确的方式来解释,指明为什么火(或灵魂)具有这些性质的每一种:这是因为灵魂和理性是同一样东西。灵魂是由最根本的、不可分的物体形成的,它由于它的精致和它的形状,是能动的;因为,他说,球形的形状是最易动的,而理性及火的形状就正是这样。

    26. 〔艾修斯,第四卷,第八章,§10〕 留基波、德谟克里特和伊璧鸠鲁主张感觉和思想是由透入我们之中的影像产生的;因为若不是有影像来接触,就没有人能有感觉或思想。

    27. 〔塞克斯都·恩披里可:“反数学家”,第七卷,§140〕 第欧底谟曾说,照德谟克里特的主张,有三种真理标准:(一)现象是对可见事物的了解的标准,……(二)概念是研究的标准,……(三)情感是应当选择者和应当逃避者的标准。凡是合乎我们本性的是应当寻求的,凡是违反我们本性的是应当避免的。

    28. 〔欧瑟比注狄奥尼修,第十四卷,第二十七章,§4〕 德谟克里特说他觉得只找到一个原因的解释,也比成为波斯人的王还好。

    29.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四卷,第五章,页1009b〕 有许多动物从同样的对象得到和我们根本不同的印象。甚至每一个人对同一对象似乎也不是永远有同样的感觉印象。要决定其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一些并不比另一些更真,一切都是同等地真的。所以德谟克里特说:或者什么都不是真的,或者真理对我们还仍旧隐藏着。当然,当人假定认识还原到感觉,而感觉是一种变化时,可感觉的现象就必然应当是真的。

    30. 〔费罗培门:“论灵魂”,第71页〕 德谟克里特明白地说真理和现象是同一的,真理和显现于感觉中的东西毫无区别,凡是对每一个人显现,并且对他显得存在的,就是真的。

    31. 〔塞克斯都·恩披里可:“反数学家”,第八卷,§6〕 柏拉图和德谟克里特都假定只有能为理解力所把握的东西才是真实的,不过,德谟克里特主张这种意见是因为在自然的底蕴中根本没有可感觉的东西,因为形成一切事物的原子是没有任何可感觉的性质的,柏拉图之采取这种主张,则是因为可感觉的事物是永远在变化的,从来不固定是那样的。

    32. 〔奥林比欧多注柏拉图“斐莱波”篇〕 〔言语是〕说话的影像。

    33. 〔西塞罗:“神性论”,第一卷,第三十八章,§80〕 德谟克里特不承认有某人可以不充满热情而成为大诗人。

    34. 〔斐罗德谟:“论音乐”,第四卷,第三十一章〕 德谟克里特……说音乐是一种相对地说较年青的艺术,其原因是在于使音乐产生的并不是必需,而是奢侈。

    35. 〔普鲁泰克:“反科罗特”,§32〕 德谟克里特劝人受政治科学方面的教育,这科学是极重要的,并劝人从事那种人能借以实现最伟大最美的事物的工作。

    36. 〔西塞罗:“神性论”,第一卷,第四十三章,§120〕 德谟克里特这位杰出的伟大人物,伊璧鸠鲁曾尽汲他的源泉以浇灌自己的小小园地,他对于神的本性问题似乎没有一个很确定的意见。一方面他认为宇宙间充满了许多有神的性质的幽灵,另一方面他又主张宇宙中那些心智的始基就是神,认为存在着一些有生命的幽灵,能对我们有用或有害,其中有一些是极其巨大的,并且数量如此之多,以至于从外面包围了整个宇宙。所有这些主张老实说对德谟克里特的母邦122比对德谟克里特自己要相配得多。

    37. 〔塞克斯都·恩披里可:“反数学家”,第九卷,§19〕 德谟克里特主张有某种幽灵是和人有接触的,其中有一些行善,有一些作恶,因此他祈求遇到那些慈善的。这些幽灵是巨大而且超乎寻常的,他们能抵抗死亡很久,但并非不死,他们能让人们看见并发出声音以向人们预示未来。因此之故,人们有时偶然看到了他们的显现,就认为有神存在,其实已经确定除了这些幽灵之外并没有一个享有不死的本性的神。

    38. 〔德尔都良:“论自然”,第二卷,§2〕 德谟克里特认为神灵是和天上的火同时形成的,照芝诺说这些神灵本性和天上的火相似。

    著 作 残 篇

    1. 〔伽仑:“论医学经验”残篇〕 德谟克里特在说了“颜色是从俗约定的,甜是从俗约定的,苦是从俗约定的,实际上只有原子和虚空”,从而抑低了现象的地位之后,又使感官以下面的语言来反对理性:“可怜的理性,在把你的论证给予我们之后,你又想打击我们!你的胜利就是你的失败。”

    2. 〔塞克斯都:“反数学家”,第七卷,§137〕 德谟克里特在他的作品“论形式”中说:“人应该从这一规律知道他是离实在很远的。”然后又说:“这篇言辞也指出实际上我们丝毫不知道任何东西,而只有对〔影像之〕流的每一间歇的意见。”最后他说:“然而将变得很显然:要认识每一事物的实在本性是不可能的。”

    3. 〔同上,§135〕 在叫作“确证”的著作中……德谟克里特说:“我们实际上丝毫不认识什么确实的东西,而只认识那依照我们身体的结构,和依照那透入身体之中或留在身体之中的东西而变化的东西。”他又说:“已经屡次指明,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每一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4. 〔同上,§139〕 在叫作“规范”的著作中,按照原文,德谟克里特曾这样说:“有两种形式的认识:真理性的认识和??昧的认识。属于后者的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真理性的认识和这根本不同。”而在指出了真理性的认识对??昧的认识的优越性之后,他又接下去说:“当??昧的认识在最最微小的领域内不能再看,不能再听,不能再嗅,不能再尝,不能再触摸,而知识的探求又要求精确时,真理性的认识就参加进来了,它具有一种更精致的工具。”

    5. 〔第欧根尼·拉尔修,第九卷,第七章,§72〕 〔德谟克里特说:〕“实际上我们丝毫不知道什么,因为真理是隐藏在深渊中。”

    6. 〔普罗克洛:“论克拉底洛”,第十六章〕 德谟克里特在肯定文字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性质时,用四个论证来加以证明:“(一)不同的事物可以用同一名字来指称;(二)不同的名字可以用在同一事物上;(三)改变名字;(四)没有名字。因此,名称有约定俗成的而不是自然的性质。”

    7. 〔克雷门:“基本问题”,第六卷,§168〕 德谟克里特说:“一位诗人以热情并在神圣的灵感之下所作成的一切诗句,当然是美的。”

    8. 〔狄欧,第三十六章,§1〕 德谟克里特对于荷马是这样表示:“荷马,赋有一种神圣的天才,曾作成了惊人的一大堆各色各样的诗。”

    〔道德思想〕

    9. 从智慧中引申出这三种德性:很好地思想,很好地说话,很好地行动。

    10. 凡想安宁地生活的人,就不应该担负很多的事,不论是私事或公事,也不应该担负超乎他的能力和本性的事。甚至当命运向他微笑并似乎要把他引向高处时,也还是小心为妙,不要去触动那超过他的能力的事。因为中等的财富比巨大的财富更可靠。

    11. 快乐和不适构成了那“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事”的标准。

    12. 本性和教育有某些方面相似:教育很可以改变一个人,但这样做了它就创造了一种第二本性。

    13. 人是一个小世界。

    14. 如果人们留心听我的箴言,他就会去做许多配称一个好人的行为,而避免坏的行为。

    15. 凡期望灵魂的善的人,是追求某种神圣的东西,而寻求肉体快乐的人则只有一种容易幻灭的好处。

    16. 应该反对那做了不义的事的人,如果这不可能,也应该避免做他的从犯。

    17. 应该做好人或仿效好人。

    18. 给人幸福的不是身体上的好处,也不是财富,而是正直和谨慎。

    19. 不是由于惧怕,而是由于义务,应该不做有罪的事。

    20. 在不幸的处境中完成了义务,是有些伟大的。

    21. 对可耻的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

    22. 行不义的人比遭受这不义行为的人更不幸。

    23. 平静地忍受一件由于疏忽而犯的过错,是灵魂伟大的一种标志。

    24. 尊敬法律、官长和最贤明的人,是适宜的。

    25. 好人毫不在乎坏人的责骂。

    26. 接受一个较低等的人的命令是很难堪的。

    27. 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正义的。

    28. 要使人信服,一句言语常常比黄金更有效。

    29. 想把那自以为机灵的人引回到理性的路上来,是白费力气的。

    30. 有很多人,并没有学过道理,却生活得很合理。

    31. 有很多人,虽然做了最可耻的事,却毫不在乎地说着最漂亮的话。

    32. 不幸的经验使蠢汉变得谨慎起来。

    33.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34. 只有天赋很好的人能够认识并热心追求美的事物。

    35. 驮兽的优越性在于它们体格的强壮,但人的优越性则在于他们性格的良好禀赋。

    36. 那些想法正确的人的希望是能够实现的,至于那些傻瓜的希望则是不能实现的。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