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春秋繁露译注最新章节!

不可。’退而有忧色,曰:‘吾闻之也:谋伐国者,不问于仁人也。此言何为至于我(3)?’但见问而尚羞之,而况乃与为诈以伐吴乎?其不宜明矣。以此观之,越本无一仁,而安得三仁?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4)。致无为而习俗大化,可谓仁圣矣,三王是也(5)。《春秋》之义,贵信而贱诈,诈人而胜之,虽有功,君子弗为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童子言羞称五伯(6),为其诈以成功,苟为而已也,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7)。五伯者比于他诸侯为贤者,比于仁贤,何贤之有?譬犹珷玞比于美玉也(8)。臣仲舒伏地再拜以闻。”

    【注释】

    (1) 褊(biǎn):狭小。

    (2) 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本名展禽,字季,居柳下,谥惠,故称柳下惠。他颇重操行,故有“坐怀不乱”的美誉。《孟子·尽心上》:“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介,耿介,直道而行的品格。《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孟子称他是“圣之和者”。

    (3) 言:旧本皆脱此字。苏舆注:“‘此’下当有‘言’字。本传(即《汉书·董仲舒传》)作‘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苏说是,今据补。

    (4) “正其道不谋其利”二句:遵循正道行动而不谋求利益,按照道理做事而不急着见功效。《汉书·董仲舒传》作“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说法大同小异,基本大意是相通的。

    (5) 三王:此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王,即夏禹、商汤、周文王。

    (6) 五伯:又称“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孟子·梁惠王上》:“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7) 大君子:这里指孔子。《荀子·仲尼》:“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是何也?曰:然,彼诚可羞称也。齐桓,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则杀兄而争国;内行则姑、姊、妹之不嫁者七人,闺门之内,般乐、奢汰,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外事则诈邾袭莒,并国三十五;其事行也若是其险污、淫汰也,彼固曷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非服人之心也……诈心以胜矣……小人之杰也,彼固曷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董仲舒继承了孟子、荀子的思想,特别是荀子的说法。

    (8) 珷玞(wǔ fū):一种似玉的美石,青质白文。

    【译文】

    董仲舒伏在地上,拜了两拜,回答说:“我的见识狭小而学问浅薄,不足以决断您的疑虑。虽然如此,君王有问题来问我,我不敢不将我所知道的尽力回答,这是礼的要求。我听说:从前,鲁国国君问柳下惠说:‘我想要攻打齐国,你认为怎么样?’柳下惠回答说:‘不可以。’回家后,柳下惠脸上显出忧虑的表情,自言自语地说:‘我听说:国君计谋讨伐别的国家,不会询问仁人。鲁国国君为什么来问我呢?’柳下惠只是被国君询问,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大夫蠡等跟国君在一起策划诈谋去讨伐吴国呢?他们的行为不符合仁义之道,这是明显的。从这一点来看,越国本来没有一个仁人,又怎么能说有三个仁人呢?真正的仁人遵循正道行动而不谋求利益,按照道理做事而不急着见功效。他们好像没有什么作为而大大地改变了社会的习俗风貌,可以说是仁圣的人,夏禹、商汤、周文王就是这种人。《春秋》所包含的道理,是重视信用而轻视欺诈,欺诈别人而获得胜利,虽然有功绩,但君子不屑去做。所以在孔子门下,即使是小孩子也不愿意谈论五霸的事情,因为他们用欺诈手段获得成功,苟且有所作为罢了,因此不值得在孔子门前谈论。五霸只不过比其他诸侯有贤能而已,可是比起仁圣的人,怎么说得上贤能呢?这就好像珷玞石跟美玉相比一样。臣仲舒再次跪拜,向君王陈说。”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