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春秋繁露译注最新章节!

bsp;(1) 枉上:即枉君,指邪曲不正之君。

    (2) 楚灵王讨陈、蔡之贼:事载《春秋》昭公八年。说详本书《王道篇》。

    (3) 齐桓公执袁涛涂之罪:事载《春秋》僖公四年。说详本书《精华篇》。

    (4) 阖庐能正楚、蔡之难:事载《公羊传》定公四年:楚国伐蔡,蔡昭侯求救于吴。伍子胥欲报父仇,劝吴王阖庐兴师,败楚于伯莒。

    (5) 潞子之于诸侯:事载《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潞子,即潞国国君,名婴儿,其有心为善,但被晋国灭亡。说详本书《王道篇》。

    (6) 求诸人:责之于人。求,责。《大学》:“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意为“以身作则”,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求”上,旧本皆脱“而”字,《黄氏日钞》卷五十六所引有“而”字,依下句文例,有“而”字是,今据《黄氏日钞》补。

    (7) 诽:通“非”,讥讽、责难。

    (8) 一言:即一字。如《老子》五千言,即指五千字。

    (9) 操:把握。

    【译文】

    “义”所说的,不是端正别人,而是端正自我。即使是处于乱世的邪曲不正的君主,即使不能端正自我也没有不想端正别人的,怎么能说是义呢?从前,楚灵王讨伐了陈国、蔡国的叛贼,齐桓公治了袁涛涂的罪,他们不是不能端正别人,但《春秋》并不赞许,不说他们合乎义,是因为他们自己没有端正。阖庐能公正地处理楚国和蔡国之间的战争,而《春秋》没有称许他为义的话,是因为他自己不端正。潞子对于诸侯,不能端正什么,《春秋》却用义来称许他,是因为他自身端正。所以说:义的意思在于端正自我,不在于端正别人,这就是义的法则。我没有的东西却要求别人有,我已有的东西却要讥讽别人没有,这是别人所不能接受的。违背了道理,怎么可以说是义呢?义,是说我的行为适宜;我的行为适宜,然后才可以称为义。所以,说义,就是把“我”与“宜”合为一个字来说,按这个道理来把握,义的意思说的就是自我。所以说:有行为合乎义的,叫做自得;有行为不合乎义的,叫做自失;喜好义的人,叫做自好;不喜好义的人,叫做不自好。用这些来参证,义的意思是我,就明白了。

    是义与仁殊。仁谓往,义谓来(1);仁大远,义大近。爱在人,谓之仁;义在我,谓之义。仁主人,义主我也。故曰:仁者,人也;义者,我也,此之谓也。君子求仁义之别,以纪人我之间(2),然后辨乎内外之分,而著于顺逆之处也(3)。是故内治反理以正身(4),据礼以劝福(5);外治推恩以广施,宽制以容众。孔子谓冉子曰(6):“治民者,先富之而后加教。”语樊迟曰(7):“治身者,先难后获。”以此之谓治身之与治民,所先后者不同焉矣。《诗》曰(8):“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先饮食而后教诲,谓治人也。又曰(9):“坎坎伐辐,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先其事,后其食,谓治身也。《春秋》刺上之过,而矜下之苦;小恶在外弗举,在我书而诽之(10)。凡此六者(11),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12),此之谓也。且《论》已见之(13),而人不察。曰(14):“君子攻其恶,不攻人之恶。”不攻人之恶,非仁之宽与?自攻其恶,非义之全与?此之谓仁造人,义造我(15),何以异乎?故自称其恶,谓之情;称人之恶,谓之贼(16)。求诸己,谓之厚;求诸人,谓之薄。自责以备,谓之明;责人以备,谓之惑。是故以自治之节治人,是居上不宽也;以治人之度自治,是为礼不敬也。为礼不敬则伤行,而民弗尊;居上不宽则伤厚,而民弗亲。弗亲则弗信,弗尊则弗敬。二端之政诡于上而僻行之(17),则诽于下。仁义之处,可无论乎?夫目不视,弗见;心弗论,不得。虽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虽有圣人之至道,弗论,不知其义也。

    【注释】

    (1) “仁谓往”二句:仁是施于别人,向外推广,所以叫“往”;义是责于自我,所以说是“来”。

    (2) 纪:调节,调理。

    (3) “然后辨乎内外之分”二句:然后辨清内与外的分别,而明白顺与逆的地方。义是对自我,是内;仁是对别人,是外。与此相同的,是顺;反之,是逆。

    (4) 反理:回到道理,即以道理为依据。

    (5) 劝福:求取更多的幸福。劝,增加、增多。

    (6) 孔子谓冉子曰:下引文源出《论语·子路篇》:“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冉子,即指孔子弟子冉有。

    (7) 语樊迟曰:下引文源出《论语·雍也篇》:“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先难后获,先做难的而把获得放在后面。

    (8) 《诗》曰:下引文见《诗经·小雅·绵蛮》:“道之云远,我劳如何。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先饮食后教诲,也是先富后教的思想。

    (9) 又曰:下引文出自《诗经·魏风·伐檀》。砍伐树木而发出坎坎的声音,然后用这木料制造车辐。坎坎,伐木声。辐,车辐。素餐,苏舆注:“餐,疑作‘食’。此引《诗》第二章。”苏说可从。案《诗经·魏风·伐檀》共有三章,次章《伐辐》作“素食”,此引“坎坎伐辐”乃《伐辐》之词,则当作“素食”。素餐或素食,皆指白吃饭。《楚辞·九辨》王逸注:“居住食禄,无有功德,名曰素餐。”

    (10) “小恶在外弗举”二句:在外国的小过错就不指出来,在本国的就记载下来而加以批评。《公羊传》隐公十年:“《春秋》录内而略外,于外大恶书,小恶不书;于内大恶讳,小恶书。”

    (11) 六:旧本并有此字,俞樾云:“(以上)并无六者,则此‘六’字为衍文。”俞说可从。

    (12) 躬自厚而薄责于外:严厉地责备自身的过失而轻微地责备别人的过失。《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本文的“外”即“人”。以义要求自己,即厚;对别人宽恕,即薄。这样可以远离别人的埋怨。

    (13) 《论》:指《论语》。

    (14) 曰:下引文源出《论语·颜渊》孔子回答樊迟之问时所说:“攻其恶,无攻人之恶。”攻,责备。

    (15) “此之谓仁造人”二句:这就是所谓的仁造福别人,义造就自我。

    (16) 贼:损害,在这里是中伤的意思。

    (17) 二端之政诡于上而僻行之:居于上位的人颠倒了自治与治人的标准而歪曲地去实行。二端,指自治与治人两个方面。政,同“正”,标准。诡,违背、颠倒。

    【译文】

    这样,义与仁不同。仁是施于别人而向外推广,所以说是“往”;义是责于自我,所以说是“来”;仁施与得越远越值得赞美,义要求自己越切近越值得赞美。把爱施与别人,叫做仁;自己行为适宜,叫做义。仁注重的是对待别人,义注重的是对待自我。所以说:仁就是人,义就是我,说的就是这个。君子寻求仁与义的区别,用来调节别人与自我的关系,然后辨清内与外的分别,而明白顺与逆的地方。因此在对待自我方面,他依据道理端正自身,所作所为都照礼的规定行事,以求取更多的幸福;在对待别人方面,则把恩施扩大,广泛地施与别人,宽厚而能容纳大众。孔子对冉有说:“治理人民,要先使他们富裕,然后进行教化。”对樊迟说:“磨炼自身,要先做难的而把获得放在后面。”这些话说明,磨炼自身与治理人民,所做事情的难易顺序不相同。《诗经》上说:“让他喝,让他吃,教育他,训导他。”把饮食放在前面而教诲放在后面,说的是治理人民。《诗经》上又说:“砍伐树木,发出坎坎的声音,然后用这木料制造车辐,那是个君子啊,不会白吃饭啊!”先做事,后吃饭,说的是磨炼自身。《春秋》讽刺居上位者的过错,而怜惜下层人民的痛苦;在外国的小过错就不指出来,在本国的就记载下来而加以批评。所有这些,都是用仁对待别人,用义对待自我,严厉地责备自身的过失而轻微地责备别人的过失,说的就是这个问题。而且《论语》已经记载,可是一般人不明察。《论语》说:“君子责备自己的过错,不责备别人的过错。”不责备别人的过错,不是广泛地实行仁吗?责备自身的过错,不是全面地实行义吗?这就是所谓的仁造福别人,义造就自我,有什么不同呢?所以说出自身的过错,叫做坦白;说出别人的过错,叫做中伤。苛求自己,叫做笃厚;责求别人,叫做刻薄。对自己求全责备,叫做明智;对别人求全责备,叫做迷惑。因此用要求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就是居于上位而不够宽大;用要求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就是行礼不够恭敬。行礼不恭敬就损害了品行,人民就不会尊重;居于上位不宽大就损害了宽厚,人民就不会亲近。人民不亲近就会不相信他,不尊重就会不敬畏他。居于上位的人颠倒了自治与治人的标准而歪曲地去实行,就会遭到处于下层的人民的批评。仁义所施行的对象,怎能不加思索呢?不用眼睛去看,就见不到事物;不用心去思考,就不能得到真理。即使有天下最好吃的食物,不咀嚼,就不知道它的滋味;即使有圣人的最高明的道理,不思考,就不知道它的意义。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