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春秋繁露译注最新章节!

) 丞(chénɡ):即下文所言之“少伯”。

    (7) “世子一太傅”二句:世子有一个太傅,三个少傅。三傅,指三少傅。“一”下,旧本均衍一“人”字,惠栋删,是。今据删。

    (8) 率(lǜ):古代官名。秦汉时设卫率,主领兵卒、门卫,以卫东宫。后世又置司御率、清道率、监门率等,皆太子属官。

    (9) 三少:依下文,当指三下率。下率,古代官名。

    (10) 士入仕宿卫天子者:在宫中值宿、保卫天子的士。宿卫,在宫中值宿、担任警卫。仕,疑为衍文,未确。

    (11) “比下士”二句:比,与……相同。此二句殊为难解。俞樾云:“案下文言大国次国,并云:‘士宿卫公者,比上卿者有三人,下卿六人,比上下者如上下之数。’则此文亦当云:‘士入仕宿卫天子者,士宿卫公者,比上卿者有三人,下卿六人,比上下者如上下之数。’传写脱误。”冒广生云:“案天子之官皆三倍于公侯,公侯宿卫,比上卿者三,则天子当为九。比下卿者六,则天子当为十八。又公侯宿卫比上卿者三人,以三乘三,下卿当为九人,天子则二十七人。俞亦未得其数。”众家聚讼纷纭,未有定论,此亦未敢轻言判断,故暂不校改,正文一仍其旧,后之译文亦暂作直译处理,冀望方家论定一二。

    (12) 王后御卫者:在王后宫中做侍卫的人。

    (13) 士卫者:即“士入宿卫者”,在宫中值宿、担任警卫之士。

    (14) “王后傅”二句:王后的师傅(即太傅、太母),有上史、下史各五人。

    (15) 上下卿、上下士之史:刘师培云:“以下节例之,句首当有‘通’字。”冒广生曰:“此‘上下卿、上下士’皆通佐也。”刘、冒二说可从,“上下卿”之前当有“通”字,下文“通大夫、士,上下史各五人”是其证。

    【译文】

    天子的土地方圆千里,就是一百个方圆百里的大小,也除去三分之一,这样就有六十六块方圆百里的良田,外加六十六块方圆十里的土地,按照一定标准推算就有一千六百万个男子。将其九等分,每一等分有一百七十七万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将其编为九支京师口军,其中三支京师口军用来侍奉保卫天子家族。因此天子娶一个王后,一个世夫人,中夫人、左夫人、右夫人各一个,四个姬,三个良人。立一个世子,三个公,九个卿,二十七个大夫,八十一个元士,二百四十三个下士。通佐有七个上卿,二十一个下卿,六十三个元士,一百八十九个下士。王后设置一个太傅,一个太母,三个伯,三个丞。一个世夫人、四个姬、三个良人,每人都有师傅。世子有一个太傅,三个少傅,三个率,三个下率。在宫中值宿、保卫天子的士,地位跟下士相同,其数目和上士的数目相同。在王后宫中做侍卫的人,有上御、下御各五人;侍卫世夫人、中夫人、左夫人、右夫人、四姬的,有上御、下御各五人;侍卫三良人的,有上御、下御各五人。世子的妃姬和在宫中值宿、担任警卫的人员,与公侯的制度相同。王后的师傅,有上史、下史各五人;三伯,有上史、下史各五人;少伯,有上史、下史各五人。世子的太傅,有上史、下史各五人;少傅,也有上史、下史各五人;三率、三下率,也有上史、下史各五人。三公,有上史、下史各五人;卿,有上史、下史各五人;大夫,有上史、下史各五人;元士,有上史、下史各五人;通上下卿、上下士的史,也是上、下各有五人。卿、大夫、元士,各有臣三人。

    故公侯方百里,三分除其一,定得田方十里者六十六,与方里六十六,定率得十六万口。三分之,为大国口军三,而立大国。一夫人,一世妇,左、右妇,三姬,二良人(1)。立一世子,三卿,九大夫,二十七上士,八十一下士,亦有五通大夫,立上、下士(2)。上卿位比天子之元士,今八百石(3),下卿六百石,上士四百石,下士三百石。夫人一傅、母,三伯,三丞。世妇、左、右妇、三姬、二良人,各有师保(4)。世子一上傅、丞。士宿卫公者,比公者比上卿者(5),有三人;下卿六人;比上、下士者,如上、下之数。夫人御卫者(6),上、下御各五人;世妇,左、右妇,上、下御各五人;二卿(7),御各五人。世子上傅,上、下史各五人;丞,史各五人;三卿、九大夫、上士,史各五人;下士,史各五人;通大夫、士,上、下史各五人;卿,臣二人。此公侯之制也。公侯贤者,为州方伯(8)。锡斧钺,置虎贲百人(9)。

    【注释】

    (1) “一夫人”五句:此数句所言之夫人、世妇、妇、姬、良人,皆指公侯之妻妾,等级与地位不同而已。

    (2) “亦有五通大夫”二句:此处所言之通大夫、上下士,皆属通佐。立上、下士,按上下文之例,当列数字,冒广生校作:“立十五上士,四十五下士。”冒说可从。

    (3) 八百石(dàn):俸禄为八百石粮食的官。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4) 师保:古代担任辅导和协助帝王或贵族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

    (5) 比公者:下疑有脱文,此三字盖脱文之残存者,姑暂不出译。

    (6) 御卫:旧本均倒作“卫御”,唯殿本作“御卫”,通观上下之文,殿本是,今据正。下文同此。

    (7) 二卿:陶鸿庆曰:“‘二卿’,依下文当作‘二御’,谓‘三姬、二良人也’。”陶说是,今据正。

    (8) 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9) “锡(cì)斧钺(yuè)”二句:天子赐给他斧钺以执掌刑罚,设置一百个勇士作为警卫。锡,通“赐”,赐予。斧钺,古代兵器。钺,古代一种像斧子的兵器。置,设置。虎贲,勇士。

    【译文】

    因此公侯的封地为方圆百里,除去三分之一,这样就有六十六块方圆十里的良田,外加六十六块方圆一里的土地,按照一定标准推算就有十六万个男子。将其三等分,编为大国的三支口军,而建立大国。公侯娶一个夫人,一个世妇,左妇、右妇各一个,三个姬,两个良人。立一个世子,三个卿,九个大夫,二十七个上士,八十一个下士,还有五个通大夫,十五个上士,四十五个下士。他的上卿的地位等同于天子的元士,相当于现在俸禄为八百石粮食的官,下卿相当于俸禄为六百石粮食的官,上士相当于俸禄为四百石粮食的官,下士相当于俸禄为三百石粮食的官。夫人设有一个傅,一个母,三个伯,三个丞。一个世妇,左妇、右妇各一个,三个姬,两个良人,她们每个人都有师保。世子有一个上傅,一个丞。在宫中值宿、保卫公侯的士,地位跟上卿相同的有三人;地位跟下卿相同的有六人;地位跟上士、下士相同的,与上士、下士的数目相同。在夫人宫中做侍卫的人,有上御、下御各五人;侍卫世妇、左妇、右妇的,有上御、下御各五人;侍卫二御人的,有上御、下御各五人。世子的上傅,有上史、下史各五人;丞,有上史、下史各五人;三卿、九大夫、上士,有上史、下史各五人;下士,有上史、下史各五人;通大夫、士,有上史、下史各五人;卿,有臣二人。这是公侯的制度。贤能的公侯,被天子任命为一州之长。天子赐给他斧钺以执掌刑罚,设置一百个勇士作为警卫。

    故伯七十里,七七四十九,三分除其一,定得田方十里者三十二,与方里者六十六(1),定率得七万八千三百八十四口(2),为次国口军三,而立次国。一夫人,世妇,左右妇,三良人,二孺子(3)。立一世子,三卿,九大夫,二十七上士,八十一下士,与五通大夫,五上士,十五下士(4)。其上卿位比大国之下卿,今六百石,下卿四百石,上士三百石,下士二百石。夫人一傅、母,三伯,三丞。世妇,左右妇,三良人,二御人,各有师保。世子,一上、下傅(5),士宿卫公者,比上卿者三人,下卿六人,比上、下士,如上、下之数。夫人御卫者,上、下御各五人;世妇、左右妇,上、下御各五人;二御,各五人。世子上傅,上、下史各五人;丞,史各五人;三卿、九大夫、上士(6),史各五人;下士,史各五人;通大夫,上、下史各五人;卿,臣二人。

    【注释】

    (1) “定得田方十里者三十二”二句:三十二,旧本均误作“二十八”。“与方”下,旧本衍“十”字,卢文弨校定本删“十”字。俞樾云:“当作‘方十里者三十二,与方里者六十六’。盖方七十里之地,为方十里者四十九,三分去一,应除去方十里者十六,得方十里者三十二。余一个方十里之地,三分去一,应除去方里者三十三,得方里者六十六。余一个方里之地,除之不尽。今作‘方十里者二十八,方十里者六十六’,失其数矣。”俞说是,今据正。

    (2) 七万八千三百八十四口:旧本均误作“十万九千二百一十二口”,苏舆注:“此文有误。统计得田方里者三千二百六十六,定率得七万八千三百八十四口,三分之,得二万六千一百二十八口。”苏说是,今据改。

    (3) 孺(rú)子:古代贵族妾的称号。

    (4) “五上士”二句:冒广生校作“十五上士,四十五下士”,依上下文例及三三相复之制,冒校可从。

    (5) 上、下傅:上傅和下傅。上傅,即大傅。下傅,指少傅,即下文所言之“丞”。

    (6) 上士:旧本均误作“上下”,惠栋、冒广生皆认为“下”应作“士”,惠、冒之说是,今据正。

    【译文】

    因此伯爵的封地为方圆七十里,七乘以七得四十九,除去三分之一,这样就有三十二块方圆十里的良田,外加六十六块方圆一里的土地,按照一定标准推算就有七万八千三百八十四个男子,编为次国的三支口军,而建立次国。伯爵娶一个夫人,一个世妇,左妇、右妇各一个,三个良人,两个孺子。立一个世子,三个卿,九个大夫,二十七个上士,八十一个下士,还有五个通大夫,十五个上士,四十五个下士。他的上卿的地位等同于大国的下卿,相当于现在俸禄为六百石粮食的官,下卿相当于俸禄为四百石粮食的官,上士相当于俸禄为三百石粮食的官,下士相当于俸禄为二百石粮食的官。夫人设有一个傅,一个母,三个伯,三个丞。一个世妇,左妇、右妇各一个,三个良人,两个御人,她们每个人都有师保。世子有一个上傅,一个下傅。在宫中值宿、保卫伯爵的士,地位跟上卿相同的有三人,地位跟下卿相同的有六人,地位跟上士、下士相同的,与上士、下士的数目相同。在夫人宫中做侍卫的人,有上御、下御各五人;侍卫世妇、左妇、右妇的,有上御、下御各五人;侍卫二御人的,有上御、下御各五人。世子的上傅,有上史、下史各五人;丞,有上史、下史各五人;三卿、九大夫、上士,有上史、下史各五人;下士,有上史、下史各五人;通大夫,有上史、下史各五人;卿,有臣二人。

    故子、男方五十里,五五二十五,三分除其一,定得田为方十里者十六,与方里者六十六(1),定率得四万口,为小国口军三,而立小国。一夫人(2),世妇,左、右妇,三良人,二孺子。立一世子,三卿,九大夫,二十七上士,八十一下士,与五通大夫,五上士,十五下士(3)。其上卿比次国之下卿,今四百石,下卿三百石,上士二百石,下士百石。夫人一傅、母,三伯,三丞。世妇,左、右妇,三良人,二御人(4),各有师保。世子一上、下傅(5)。士宿卫公者,比上卿者三人,下卿六人(6)。夫人御卫者,上、下御各五人;世妇,左、右妇,上、下御各五人;二御人,各五人。世子上傅,上、下史各五人;三卿、九大夫,上、下史各五人;士,各五人;通大夫,上、下史亦各五人;卿,臣二人。此周制也(7)。

    【注释】

    (1) “三分除其一”三句:“三分除其一,定得田”八字旧本皆脱,董天工笺注本及惠栋校补此八字,依上文之例,惠校及董笺本是,今据补。“方十里者十六,与方里者六十六”,旧本均误作“方十里者六十六”,俞樾云:“当作‘方十里者十六,与方里者六十六’。盖方五十里之地,为十里者二十五,三分除一,应除去方十里者八,得方里者十六。余一个方十里之地,三分去一,应除去方里者三十三,得方里者六十六。余一个方里之地,除之不尽。今作‘方十里者六十六’,传写夺误耳。”俞说是,今据补正。

    (2) 一:旧本均无此字,凌曙注:“‘夫人’上当有‘一’字。”凌说是,今据补。

    (3) “五上士”二句:冒广生校作“十五上士,四十五下士”,依上下文例及三三相复之制,冒校可从。

    (4) 二:殿本、卢文弨校定本、凌曙注本、苏舆本并误作“一”,宋本作‘二’,苏舆注:“一,当为‘二’。”苏注及宋本是,今据正。

    (5) 下傅:纪昀校去“下“字,苏舆注:“‘下’字疑衍。”纪校及苏注可从。

    (6) 下卿六人:冒广生曰:“句下当有‘比上、下士,如上、下之数’九字。”依上下文例,冒说可从。

    (7) 此周制也:苏舆注:“此篇所说,与他书所载周制互有异同。盖一代法制,因革不常,故纪载参差,不能合一。此确为井田未湮时旧制,非《春秋》所有。而通佐之名,无征于古。姬、良人之号,下同于汉,八百石、六百石之类,并取况今制,当是采述旧闻,证以汉法。礼书散亡,此殆师说仅存者,可宝也。”

    【译文】

    因此子爵、男爵的封地为方圆五十里,五乘以五得二十五,除去三分之一,这样就有十六块方圆十里的良田,外加六十六块方圆一里的土地,按照一定标准推算就有四万个男子,编为小国的三支口军,而建立小国。子爵、男爵都是娶一个夫人,一个世妇,左妇、右妇各一个,三个良人,两个孺子。立一个世子,三个卿,九个大夫,二十七个上士,八十一个下士,还有五个通大夫,十五个上士,四十五个下士。他的上卿的地位等同于次国的下卿,相当于现在俸禄为四百石粮食的官,下卿相当于俸禄为三百石粮食的官,上士相当于俸禄为二百石粮食的官,下士相当于俸禄为一百石粮食的官。夫人设有一个傅,一个母,三个伯,三个丞。一个世妇,左妇、右妇各一个,三个良人,两个御人,她们每个人都有师保。世子有一个上傅。在宫中值宿、保卫子爵、男爵的士,地位跟上卿相同的有三人,地位跟下卿相同的有六人,地位跟上士、下士相同的,与上士、下士的数目相同。在夫人宫中做侍卫的人,有上御、下御各五人;侍卫世妇、左妇、右妇的,有上御、下御各五人;侍卫二御人的,有上御、下御各五人。世子的上傅,有上史、下史各五人;三卿、九大夫,有上史、下史各五人;士,有上史、下史各五人;通大夫,有上史、下史各五人;卿,有臣二人。这就是周代的制度。

    《春秋》合伯、子、男为一等,故附庸字者地方三十里(1),三三而九,三分而除其一,定得田方十里者六,定率得一万四千四百口,为口师三,而立一宗妇(2)、二妾、一世子、宰一(3)、丞一、士一、秩士五人。宰视子、男下卿(4),今三百石。宗妇有师保,御者三人,妾各二人。世子一傅。士宿卫君者,比上卿、下卿一人(5),上、下各如其数(6)。世子傅,上、下史各五人,下良五(7)。称名善者(8),地方半字君之地(9),九半(10),三分除其一(11),定得田方十里者三(12),定率得七千二百口。一世子宰,今二百石(13)。下四半三半二十五(14),三分除其一,定得田方十里者一,与方里者五,定率得三千六百口(15)。一世子宰,今百石,史各五人,宗妇,仕卫,世子臣(16)。

    【注释】

    (1) 附庸字者:称字的附庸国国君。

    (2) 宗妇:同姓大夫之妻。这里指称字的附庸国国君之妻。

    (3) 一:旧本作“丕”,卢文弨云:“丕,疑‘一’。”董天工笺注本作“一”,卢说及董笺本是,今据正。

    (4) 视:比,和……一样,相当于。

    (5) 比上卿、下卿一人:冒广生曰:“上卿即宰,下卿即丞,附庸官少,或不能三三相复。然‘一人’上亦当有‘各’字。”冒说可从。

    (6) 上、下各如其数:冒广生云:“‘上’即‘士’,‘下’即‘秩士’。此当云:‘比士者,上、下各如其数。’”冒说可从。

    (7) 下良五:此三字或为脱文之残存者,以致不能卒读。冒广生云:“疑当作‘宰,上、下史各五人’。世子傅有史,宰不得无史。今夺‘宰,上、下史各五人’七字,又衍一‘良’字,不能读矣。”冒说亦通,可从。

    (8) 称名善者:俞樾云:“‘善’,衍字,盖即‘者’字之误而衍也。”俞说可从。称名者,称名的附庸国国君。

    (9) 地方半字君之地:封地是称字的附庸国国君封地大小的一半。

    (10) 九半:苏舆注:“句有误。”刘师培云:“此上当补‘称人、氏者’四字。‘九半’二字亦本节之文。‘九半’者,谓方十五里之地,为方半十里者九也。”“九半”之义,殊为难解,此句似当有误,然刘氏之说确然与否,则未敢妄断,故暂不校改,正文一仍其旧,后之译文亦暂作直译处理。

    (11) 三分除其一:苏舆注:“天启本‘三分’作‘四分’,凌本同。案:据本篇例,当作‘三分’,然以二十里计之,则‘四分’适与下田数、口数合,疑有误文。”

    (12) 定得田方十里者三:苏舆注:“方二十里实得四百方里。四分除一,得方十里者三;三分除一,定得田方十里者二,方里者六十六。”

    (13) 今二百石:苏舆注:“下有脱文。当有‘丞’,有‘士’,有‘秩士’。”依上文例,苏说可从。

    (14) 下四半三半二十五:此句当有脱误,不能卒读。卢文弨校曰:“此八字疑误,疑下有脱文。”苏舆注:“此下当云‘称人、氏者,方十五里。’”卢校及苏说可从。此句暂不出译。

    (15) 定率得三千六百口:冒广生曰:“方十五里,除公田,得田二十四万亩。以百亩一家三口计,应得七千二百口,三分除一,应得四千八百口。此云‘三千六百口’,故知上文‘三分除其一’当作‘二分除其一’也。”

    (16) “宗妇”三句:此三句似皆为残文,并下有脱文。苏舆注:“以类推之,当为‘宗妇一人,妾二人,世子一人’。‘仕卫’为‘士宿卫君者’之残文,‘世子臣’则‘世子官属’之残文也。”此三句阙文残断,不能卒读,故译文照录而不另译。

    【译文】

    《春秋》把伯爵、子爵、男爵合为一等,因此称字的附庸国国君的封地是方圆三十里,三乘以三得九,即九百方里,除去三分之一,这样就有六块方圆十里的良田,按照一定标准推算就有一万四千四百个男子,编为三支口师,而立一个宗妇,二个妾,一个世子,一个宰,一个丞,一个士,五个秩士。宰的地位相当于子爵、男爵的下卿,也就是相当于现在俸禄为三百石粮食的官。宗妇有师保,侍卫她的有三人,侍卫妾的各有两人。世子有一个傅。在宫中值宿、保卫字君的士,地位跟上卿、下卿相同的各有一人,地位跟士、秩士相同的,与士、秩士的数目相同。世子的傅,有上史、下史各五人;宰,有上史、下史各五人。称名的附庸国国君,封地是称字的附庸国国君封地大小的一半,也就是九百方里的一半,除去三分之一,这样就有三块方圆十里的良田,按照一定标准推算就有七千二百个男子。立一个世子宰,相当于现在俸禄为二百石粮食的官……称人、称氏的附属国国君,封地是方圆十五里,除去三分之一,这样就有一块方圆十里的良田,外加五块方圆一里的土地,按照一定标准推算就有三千六百个男子。立一个世子宰,相当于现在俸禄为一百石粮食的官,有上史、下史各五人,宗妇,仕卫,世子臣。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