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春秋繁露译注最新章节!

像你的儿子或弟弟,不敢自作主张,君王就像父母一样,不要等待有恩惠才去爱护他们,不一定要威严地役使他们,虽然居住在野外,睡在露天里,也比宫殿中厚实。如果像这样,他们的君主就安逸地睡在枕头上,没有人帮助他却自然强大,没有人安抚他而自然安稳,这就是自然的奖赏。自然的奖赏到来的时候,纵然想退让丢弃国家而离去,老百姓还是会背着孩子紧紧跟随他们的君王,君王也就没有办法离开了。因此用美德去治理国家的人,就比蜜糖还甘甜,比胶和漆还稳固,因此圣贤们勉励自己崇尚根本,不敢有所闪失。君王是国家的征验,不能率先倡导,对臣下的作为有所感受然后加以回应。因此虽坐在先导的位置,却不实行首倡的权力,虽不担负应和的职责,却有善于应和的美德而常使臣下尽心尽责,所以能处于君王的上位。

    体国之道(1),在于尊神(2)。尊者,所以奉其政也(3);神者,所以就其化也(4),故不尊不畏,不神不化。夫欲为尊者,在于任贤;欲为神者,在于同心(5)。贤者备股肱(6),则君尊严而国安;同心相承(7),则变化若神;莫见其所为而功德成,是谓尊神也。

    【注释】

    (1) 体:治理。

    (2) 尊神:尊贵和神圣。

    (3) 奉:辅助。

    (4) 就:成就,完成。

    (5) 同心:指上下一心,思想认识一致。

    (6) 股肱(ɡōnɡ):指辅佐君王的大臣。《左传》昭公九年:“君之卿佐,是谓股肱。”

    (7) 相承:互相契合。

    【译文】

    治理国家的道理,就在于尊贵和神圣。尊贵,是用来辅助政治的;神圣,是用来成就其教化的,因此不尊贵就不能使人敬畏,不神圣就不能教化别人。想让自己尊贵,就在于任用贤能的人;想让自己神圣,就在于上下一心。贤能的人充任辅佐的大臣,那么君王就尊贵威严而国家安宁;君臣心思互相契合,那么变化莫测就像神明一样;看不到他有什么作为,而功业和德行却成就了,这就叫做尊贵和神圣。

    天积众精以自刚,圣人积众贤以自强;天序日月星辰以自光,圣人序爵禄以自明(1)。天所以刚者,非一精之力;圣人所以强者,非一贤之德也。故天道务盛其精,圣人务众其贤。盛其精而壹其阳(2),众其贤而同其心。壹其阳,然后可以致其神;同其心,然后可以致其功。是以建治之术(3),贵得贤而同心(4)。为人君者,其要贵神。神者,不可得而视也,不可得而听也(5),是故视而不见其形,听而不闻其声。声之不闻,故莫得其响;不见其形,故莫得其影(6)。莫得其影,则无以曲直也;莫得其响,则无以清浊也。无以曲直,则其功不可得而败;无以清浊,则其名不可得而度也(7)。所谓不见其形者,非不见其进止之形也,言其所以进止不可得而见也;所谓不闻其声者,非不闻其号令之声也,言其所以号令不可得而闻也。不见不闻,是谓冥昏(8)。能冥则明,能昏则彰。能冥能昏,是谓神人。君贵居冥而明其位,处阴而向阳(9),恶人见其情而欲知人之心。是故为人君者,执无源之虑,行无端之事,以不求夺(10),以不问问(11)。吾以不求夺,则我利矣(12);彼以不出出(13),则彼费矣(14)。吾以不问问,则我神矣;彼以不对对(15),则彼情矣(16)。故终日问之,彼不知其所对;终日夺之,彼不知其所出。吾则以明,而彼不知其所亡。故人臣居阳而为阴,人君居阴而为阳。阴道尚形而露情,阳道无端而贵神(17)。

    【注释】

    (1) “天序”二句:苏舆注:“《白虎通·封公侯篇》:‘天虽至神,必因日月之光;地虽至灵,必有山川之化;圣人虽有万人之德,必须俊贤。’《盐铁论·相刺篇》:‘天设三光以照记,天子立公卿以明治。’”

    (2) 壹:专一。

    (3) 建治之术:建设治理国家的方法。

    (4) 贵得贤而同心:《公羊传》隐公元年何休注:“君敬臣则臣自重,君爱臣则臣自尽。”强调君王要礼贤下士,“采善于人”(赵岐《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下一心,这样就会“贤者归往”(《南有嘉鱼》郑笺)。

    (5) “神者”三句:苏舆注:“《管子·心术篇》:‘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之,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韩非子·难三》云:‘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董仲舒在其思想学说的建构中杂取百家之学以为己用,这里就是汲取的黄老道家和法家的思想资源。

    (6) “声之”四句:苏舆注:“非无声形也,以臣言为声,臣事为形,故人君若神耳。案:声之不闻,疑当作‘不闻其声’。”苏说可从,下文有“所谓不闻其声者,非不闻其号令之声也”,是其证也。

    (7) 度(duó):度量,测度。

    (8) 冥昏:幽暗。冥,幽深。昏,昏暗、暗昧。

    (9) 处阴而向阳:本书《王道篇》:“古者,人君立于阴,大夫立于阳。”《管子·心术上》:“人主者立于阴,阴者静,故曰动则失位,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

    (10) 以不求夺:不用要求人家就能取得要得到的东西。

    (11) 以不问问:不用口头问人家就能达到问人家的目的。

    (12) “吾以”二句:“吾”、“我”,皆指君主而言,下文同此。

    (13) 彼以不出出:臣子不想付出而实际上已经付出了。彼,指臣子而言,下文同此。

    (14) 费:花费,耗损。

    (15) 以不对对:不回答问话而实际上已经回答了。

    (16) 情:指吐露实情。

    (17) “阴道尚形”二句:苏舆注:“《荀子·正论篇》论‘主道利周’一段,与此微异。司马谈《论六家要指》云:‘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此篇颇参道家之旨,然归之用贤,故是正论。《说苑·君道篇》师旷曰:‘人君之道,清静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即此旨。汉初老学盛行,此二篇疑是盖公诸人之绪论,而时师有述之者。或董子初亦兼习道家,如贾生本儒术,而所著书时称引黄老家言。……”苏说是。董仲舒熔铸道、墨、名、法、阴阳诸家之学为一炉,而以儒术为本,故其不失为儒家。本篇汲取道、法两家之说而立论,故与先秦儒家之说旨趣稍异。

    【译文】

    上天积聚众多精气以使自己刚健,圣人积聚众多贤人以使自己强大;上天排列日月星辰的次序以使自己光辉,圣人排列爵禄的等级以使自己明智。天之所以刚健,不是靠一种精气的力量;圣人之所以强大,不是靠一个贤人的德行。因此天道致力于使其精气旺盛,圣人致力于使其贤人众多。精气旺盛而使得阳气专一,积聚众多贤人而使他们齐心协力。使阳气专一,然后才可以达到神妙的地步;使贤人们齐心协力,然后才可以达成其功业。因此建设治理国家的方法,贵在得到贤人并齐心协力。作君主的,关键就是贵在神妙。所谓神妙,是看不见的,也听不到的,因此看也看不见他的形质,听也听不到他的声音。听不到他的声音,所以得不到他的声响;看不见他的形质,所以得不到他的影子。得不到他的影子,就无法判断他的曲或直;得不到他的声响,就无法辨别他的清或浊。无法判断他的曲或直,那么他的功业就不能被败坏;无法分辨他的清或浊,那么他的名声就不能被度量。所谓看不见他的形质,不是指看不见他前进或停止的形质,而是指看不见他之所以前进或停止的原因;所谓听不到他的声音,不是指听不到他发号施令的声音,而是指听不出他之所以发号施令的原因。看不见、听不到,这就叫做幽暗。能够做到幽深就能够显明,能够做到暗昧就能够彰显。能够达到到幽深暗昧的地步,这就叫做神妙。君主贵在居于幽深之处而能明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处在北面而面对南面,厌恶别人看到他的心思,却想要知道别人的内心想法。因此作君主的,执持没有根源的思虑,做没有端绪的事情,不用要求人家就能取得想要得到的东西,不用口头问人家就能达到问人家的目的。君主不用要求人家就能取得想要得到的东西,那么君主就获利了;臣子不想付出而实际上已经付出了,那么臣子就耗费了。君主不用口头问人家就能达到问人家的目的,那么君主就变得神妙了;臣子不回答问话而实际上已经回答了,那么臣子其实已经吐露实情了。因此君主整日都问臣下,臣子就不知道回答的是什么话了;君主整日获取臣下的东西,臣子就不知道拿出来的是什么东西了。君主已经明白了,臣子却不知道他到底失去了什么。因此臣子处在南面而面对北面,君主处在北面而面对南面。臣子之道就是要显现形质而暴露实情,君王之道就是不露端倪而崇尚神妙。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