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生命的奇迹最新章节!

知道外界的形状色彩,我们的心里成个什么境界呢?这个无价宝的构造,起初也只是原形质之对于光的感觉性或是对于光的感应性,经过极长久的进化,才达到这最高最完全的一个地步。然而就连单细胞原生物里,甚至于这里面的最古最低的“摩内拉”,都具有各样各等的视觉。各种的“克罗马塞亚”和细菌,都有等等的向日性,对于光的刺激力都有很好的感觉性。

    (无机体之光觉)光在“摩内拉”的同种类原形质上的刺激效力,在许多种无机物里也是有的。在这种时候,光的刺激,一部分生化学的变化,一部分生机械的变化。个个化学家都道实质对于光有些感觉,照相的人有感光板,画师有“感光色”。许多种化合物见了日光立刻就坏了,要藏到暗处,其对于光的感觉有如此之大。各原子在日光之下生出如此显著的变化来,他这种态度,除了“感觉”两个字,另外还有什么才能形容得出来?据我看起来,这个现象是我们“物活的一元论”的一个明证,“物活的一元论”是说一切物质都有灵的(psychic)。形而上学却硬要说感觉是灵魂的一个主要特性。

    (温觉)热的刺激在有机体上起作用,大概和光是一个样子,也起一种感觉,有时使人舒服,有时不舒服,就是我们叫作热、温、凉、寒等主观的感受。接收这些温度印象的感觉器官,在原生物里,是那单细胞原形质体的表面,在组织体里,是那保护其表面的皮肤。四围的温度(水或空气),对于一切生物的生命有重大的影响。在那固定在一处的动物和植物,地面的温度最有关系。因为流质的水是活物质之吸入作用和原形质里分子运动所不可少的,所以这温度总要是在水的冰点和沸点之间的。然而“克罗马塞亚”和细菌等下等原生物能耐极高和极低的温度,不过也只是在很短的时候。有几种原生物(摩内拉和硅藻类)能在摄氏200度的高温度里过几天,其余许多种热至沸点以上都不会死。北极和高山上的动植物,可能冰封几个月,冰解了还能再活。然而这个抵抗力也只保得个有限的时期,在冰冻的状态之下一切生活机能都停止了。

    (温度的界限)大多数的生物,其生活的活动都只限于狭隘的一定温度之内。许多热带的动植物,千万年来习惯了赤道上酷热的天气,只能耐极有限的温度变化。像那中央西比利亚(Siberia)的居民,因为那地方在短的夏天气候极热,在长的冬天气候极冷,所以能忍受极大的温度变化。照这样活的原形质,因为适应各样的环境,其温度的感觉曾经受过很大的变化,不但最高点和最低点,就连“最适点”都有很大的变更范围。这种事在“向热运动”(thermotaxis或thermotropism)的现象,即热的刺激之一偏的作用之效果里,很容易观察,也容易实验的。有机体降到最低点之下就会冻死,升到最高点之上就会热死了。

    (物质感觉)研究到终极,我们既把全部的有机生命只认为一个极精微的化学作用,所以“化学刺激”可以认作感觉之最重大的要因。并且事实上也是如此,由极简单的“摩内拉”到分化极高的细胞,植物上的花,人的精神生活,其生活现象都是为化学的力和能量的转变所支配,这种力和转变,是由外面或内面的化学刺激促起的。他们所生的刺激,通称做“物质感觉”或是“化学感觉”(chemsthesis),其基础就是那叫作“化学和亲力”的化学元素之相互关系。这和亲力里,有那元素本性,尤其是那组成原子之特性里的引力作用,这种作用,除非承认原子有无意识的感觉(从广义上说),即原子相接触时有快与不快的感情(埃姆倍德克理兹所谓原子之爱憎),才能解释得来。

    (化学的刺激)使原形质起“物质感觉”的那许多化学刺激可以分为两类,就是外部的刺激和内部的刺激。内部的刺激,在有机体的自身里,使其生内部的“有机感觉”,外部的刺激是外界的,使其生味、臭、性的冲动等感觉。高等动物为这些化学的刺激长得有特别的“化学感觉器官”。这些事实是我们由自己的经验所深晓得的,并且由比较生理学上看得出高等动物里都有这个样的构造,所以我们就先论他。大概这种外部的化学刺激和光热等刺激可以适用同一个法则,我们可以识得其作用之最高限度,其刺激力之最低限度,和其效力最强之“最宜点”。

    (味觉)味觉和味的快感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这是人所深知的。食物之选择和烹调,已经成了割烹术的一种技艺,口腹主义的一种人生哲学,在两千年前,希腊人、罗马人早已把这件事看得很重,不亚于今日那些王侯豪富的华筵盛馔。在许多演说与祝词上显露出来的那种与饮食调和相关的兴奋作用,其哲学上的根据就在于口味感觉之适合,和佳肴美酒在舌头上颚等味觉器官上所施刺激之变化。口舌上这种微细的器官就是“味觉突起物”,他是个杯状的构造,上面有一层纺锤状的味觉细胞,并且有细孔通着口腔。酒浆、汤汁或是食物的香脆分子等有味的物质,触着了味觉细胞,就刺激味觉神经的末梢,这神经末梢刺入细胞里。高等动物既都有和这个相类似的构造,他们也很留心去选择食物,所以我们可以断定他们也有味觉,和人类一般。然而下等动物里就没有了,他们的味觉和嗅觉没有什么分别。

    (嗅觉)人类以及呼吸空气的高等脊椎动物,其嗅觉的地位都是在鼻孔里。在人类里是那叫作“嗅官”的鼻腔黏膜之一部(即“鼻壁”的最上部,鼻道的上部和中部)。在嗅觉上所必要的,就是要那有香气的物质(即“嗅的刺激”,分得极细,吸到湿的嗅觉膜上来。这种物质或是刺激触着了那杆状的有细毛的嗅觉细胞,就激动那连着细胞的嗅觉神经之末端。

    许多种动物,尤其是哺乳类,其生活上靠嗅觉的地方比人类还要多些,人类的嗅觉倒比较的弱些。狗和别的肉食类以及有蹄类,其嗅觉比人敏锐得多了,这是人所共知的。他们那司嗅觉的鼻腔,比人类的大些,这里面的筋肉也强些。呼吸空气的脊椎动物之鼻孔,是由鱼类头皮上的一对“鼻凹孔”发达而成的。但是在鱼类这种水产的脊椎动物里,香气刺激之化学作用必然另是一样,像那味觉一般。在鱼类里,有香气的物质是以流动体形式与嗅觉膜接触的(在这种状态之下,人类却闻不着气味)。事实上,在下等动物里,嗅觉和味觉全然没有分别。这两类“化学的感觉”关系非常密切,在皮肤之有感觉的部分上,其刺激之直接的化学作用,是一个样子。

    (植物的味觉)有几类肉食的高等植物,具有一种化学的物质感觉,和高等动物之真正的味觉全然相合。毛毡苔(Drosera rotundifolia)的叶子,是个感觉很灵的捕虫器,其边上长着有节状的须、黏性的毛,这毛分泌一类消化肉类的酸汁。要有固体物(雨点却不行)触着了这叶子的表面,刺激动了那须的尖子,叶子就收缩。但是那消化的酸汁(和动物的消化液相类)必定要那固体物是窒素质的,像肉类和干酪等类,才肯分泌出来,由此看来,食虫植物的叶子很知味的,能辨别他所喜欢的肉食和别类固体物。要从广义说来,植物的根也都算是一类味觉器官,他避开瘠地,专向那滋养丰富的肥地里钻。在单细胞的动植物里,化学刺激的作用要是偏于一边的时候就尤为显著,并且能够引起一方的一定运动,即化学向动。

    (化学向动)所谓“化学向动”(从前叫chemotropism,近来叫chemotaxis)即化学刺激所惹起的单细胞有机体之运动,是特别的有趣,因为这类运动证明极下等有机体,甚至于“摩内拉”的同种类原形质里,都有个化学的感觉性,好像嗅觉和味觉。据维廉·埃恩格尔曼、马克斯·维尔佛尔浓,以及其他学者的反复试验,许多细菌类、硅藻类、滴虫类、根足类以及别类原生物,都有个类似的味觉,在显微镜下,水滴里要是哪一边有某种酸类(例如林檎酸)或是酸素的小泡,他们就向那边运动。许多种病源菌,都分泌有害人体的毒质。人血里的白血球,对于这种细菌的毒质有个特别的味觉,向人体里分泌了毒质的地方以“阿米巴状运动”集聚得很多。白血球和细菌的战争,白血球要战胜了,就把细菌灭尽,防止人体的感染,好似卫生官吏一般。然而细菌倘若战胜了,他们就由白血球传播到全身的各部,他们用味觉辨别其原形质,可以使人感染丧命。

    (春情向动)两性细胞的相互引力里,有一类非常有趣的、极其重要的化学上刺激,30年前我把他取个名字叫“春情向动”,认他为两性恋爱之最初的系统发生学上的根源。两性生殖之最重要的作用,那显著的受胎现象,是由于雌性的卵和雄性的精虫细胞之结合,这两种细胞若是没有各自化学组织的感觉和要结合的心意,就不会有这受胎的现象。他们是受了这种冲动才走到一起的,这个两性的和亲力,在原生植物和藻类等极下等的植物生活里都看得着。在这种时候,两种细胞————雄的小接合体和雌的大接合体————往往都能运动,到处游行以求结合。在高等动植物里,大抵总只是小些的雄细胞能运动,向着那大些的不能动的雌卵进行,好同他结合。那促起这种结合的感觉是属于化学的性质,和味觉嗅觉相联的。这是卜理佛尔之精确的实验所证明的,据他的实验,那羊齿类的雄性毡毛细胞受林檎酸的吸引,苔类的雄细胞受蔗糖的吸引,和受雌卵的气味吸引一个样了。一切高等有机体的受胎,也全靠同样的“恋爱春情向动”。

    (器官感觉)所谓“器官的感觉”,照近世生理学的解释,就是一种对身体内部状况的知觉,这种状况大都是由器官自身里的化学刺激引起的(也有由机械以及他种刺激引起的,但是极少)。作为有机体自身之主观的感觉,这种状况最好叫作“感受”,正的就是快乐、舒畅、喜悦,负的就是不舒服、痛苦等类。这些有机的感觉(又叫作“普通感觉”或叫作“感受”),在复杂的有机体之“自我统御”上,是极其重要的。正的有机感觉,不但有饱满、安静、舒畅等肉体的感受,并且连欢乐、愉快、暇豫等精神上的感受也都属之。负的普通感受里,不但有饥渴、劳倦、痛苦、晕船等类,并且有那晕眩、郁陶、烦闷以及其他种种的不快。这正负二者之间,又有那第三个中性的有机感觉,这种感觉,无所谓苦,也无所谓乐,不过某种内部状况之知觉而已,像那举重时候的筋肉伸张,交腿时候的四肢措置之类,都是这种中性感觉。

    (压力感觉)自然界里,遍处都有个对于引力之机械刺激的感觉,这件事是牛顿的“引力原理”说得最为绵密。据他这个根本的无所不包的原理,两个物质分子的互相引力,和其质量作正比例,和其距离的自乘作反比例。这个引力的形式,也可以认为是互相吸引的原子之“物质感觉”。物体接触有机体之表面的时候,其所引起之一处的感觉,就是压觉(baros)。独自引出这种压觉的刺激,又引起个“反压力”的反应,和一个使两者相消的运动,就是那压力运动(barotaxis或barotropism)。有机界里到处都有对于压力或固体接触的感觉性,这是在原生物以及组织体里都能用实验法证明的。高等动物的皮肤上长得有特别的器官,以“触觉球”的形式,作压觉的器具,指尖上以及其他感觉敏锐的部分上这种“触觉球”最多。许多高等动物的触须上,高等关节动物的触角上,都有敏锐的触觉。许多高等植物也都有这种捕捉或是触觉的器官,像葡萄等类的攀缘植物,那就尤为显著了。他那作螺旋形缠绕的细蔓,对于其撑持物的性质有极微妙的感觉,他可以辨别撑持物的光滑和粗糙、坚厚和脆薄,专拣那粗糙而又脆薄的缠绕。许多压觉极锐的高等植物,都有特别的触觉器官(触须),以其叶子的运动显示这种触觉(如含羞草、酢浆草等有感觉的植物)。虽是单细胞原生物,接触着固体也都起一种刺激,其知觉也引起相应的运动[向坚向动(thigmotaxis,thigmotropismus)]。在许多种有机体里,液体的流动也生一种特殊的感觉,例如在动物菌上引起反应的运动[向流运动(rheotaxis,rheotropismus)],像埃恩斯特·斯托拉尔(Ernst Strahl)所实验的。

    (弹性)钢棒等类坚硬的无机物体之弹性,有一件事很类似黏性活原形质的“向坚向动”。这有弹力的钢棒,借着其弹性,对于那使他弯的压力起反动,要复其先前的地位。发条使钟表走动,就是由于他的这种弹力。

    (向地向动)植物的生长,重力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地心的吸力使那向地的根直往地下长,但那背地的干仍直向着天长。许多种生根在地上的静止动物,像那水螅、珊瑚虫、苔虫等类,也都是这个理。就连自由行动的动物,其身体之向地,其四肢之位置姿势,也都有一部分是由重力的感觉而决定,一部分是由于适应那抗拒重力的某种机能,像行走游泳等类。一切这些向地的感觉,都是属于压觉现象的一类,犹一石头坠地等类的重力效用之属于引力的无机感觉。

    (空间感觉)由于以上种种适应的结果,高等自由行动的动物里,发达出来一个明白的空间感觉。空间三维的感觉变成了一个定方向的要具,在脊椎动物里,从鱼类到人类,内耳里发达出来三个螺旋的孔道做这件事的特别器官。这三个半环形的孔道,在空间的三维垂直的相叉,乃是指导头颅运动的感觉器官,并且由此保持身体的姿势,兼司平衡的感觉。这三个螺旋的孔道要是坏了,身体就失却平衡,颠仆下来。所以这些器官不是听觉的,乃是静止的,趋地性的,并且许多下等动物的所谓听觉小胞(圆形小胞,里面有一种液体和一种固体的“内耳石”)也是这样的。这内耳石随着全身的姿势变换了位置的时候,就压着那纤细的“听毛”或是听神经的末梢,这听神经传入小胞。就事实说来,平衡的感觉是往往和听觉合而为一的。

    (听觉)我们通称做听觉的那种对于“喧声”和“音调”的知觉,是限于一类自由行动的高等动物才有的,上文所说的下等动物之“听觉小胞”不能兼备听的和静止的两种感觉。这特种的听觉来自动物所栖息的水或空气之震动,或是来自其所接触的固体物(例如音叉等物)之震动。这震动若是不规则的,就觉得他是“喧声”,若是有规则的,就是“音调”,几个音调在一起激起复杂的感觉,这就是“音色”。发音体的震动是传到听觉神经末梢的听觉细胞上去。所以特种的听觉可以归根于压觉,听觉是由这压觉进化出来的。听官也和眼睛一般,是高等精神生活的一个主要器具,并且人往往把文明人之优美的音乐听觉视为灵魂的一种神力,所以必须指明其起点也是个纯物理的,就是这种感觉也起于物质压力或是重力的感觉。

    (电气感觉)电气在有机无机两大自然界里的重要,是到最近才完全懂得的。电气的变化,纵是如现在的推测,不能说和一切的化学上、光学上作用相连接,却和许多的相连接。人类和大多数的高等动物,都没有电气的器官(除了眼之外),也没有受特种“电气感觉”的感觉器官。至于许多下等动物,尤其是那自由发电的,像那“电鱼”之类,大约不是如此。蛙的蝌蚪和鱼的胚胎,放到通着电流的水盆里,都顺着电流横着,头向着阳极,尾对着阴极(据赫尔曼氏说)。海里发光的动物、萤火以及其余的发光有机体,大约都有个对于电力的无意识感觉。许多种植物对于电气刺激都有直接的反应,例如送个电流在他的根尖上通过几时,他这根都向着阴极弯曲(这根是感觉极敏的器官,达尔文曾把他比作人的头脑)。

    (原生生物之走电性)据马克斯·维尔佛尔浓精巧的实验,许多原生物对于电流都有很敏锐的感觉。大多数的毡毛滴虫和许多根足类(阿米巴),都是对于阴极有感觉的。一滴含着千万个草履虫的水,要是通个电流,这许多滴虫立刻就头向着阴极游泳起来,聚集得很多。电流的方向若是改变了,他们立刻就随着变更,总仍向着阴极。大多数的鞭毛滴虫却是正相反的,他们都是对于阳极有感觉的。一滴含着淡水鞭毛虫在里面游泳的水,通着个电流,这许多细胞就立刻向着阳极游泳起来。把这两类滴虫混在一滴水里,再通着个电流,那就非常有趣了。电流一进去,毡毛滴虫立刻向阴极跑,鞭毛滴虫立刻向阳极跑。若将电流的方向倒转过来,这两群滴虫立刻也反转对跑,好似两军相搏一般,穿过中心各聚到相反的两极。这些电流感觉的现象,明明的证实了那活原形质,也和电流把水分解成水素酸素一般,都是受同一的物理法则支配。这两种元素,感觉相反的电气。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