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最新章节!

,或用一种模式来推测事物,或用一套公式来表达,以为这样就能充分和完整地表达事实。甚至一张纸都有两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便显示其不同的面貌;一个晶体有各个晶面;事物的总体不可能比任何特定的情况更加简单,不可能轻易地用任何一种语言来加以表达,或者用任何人的头脑完美无缺地将其想象出来。

    人们可能清楚地记得,牛顿(Isaac Newton, 1642——1727)爵士是一个极为著名和虔诚的有神论者,尽管他致力于从事把宏大的宇宙还原为机械论的努力,也就是说,用简单而又精致的受力机制来作出解释;而且他已经设想,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向着机械论的还原过程应当继续下去,直到它囊括几乎所有的自然现象(参见下面的摘录)。这的确是科学努力的方向,也是唯物主义论断的合法基础,但不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合法基础。

    下面针对牛顿的理性评论,引自赫胥黎的著作《休谟》(Hume)的第246页:

    牛顿证明宇宙的万物,不过是一个庞大机械结构的各种零件,受到类似以自由落体那样相同的定律所制约。《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第一版前言中的一节,表明牛顿完全像笛卡儿(Descartes, 1596——1650)那样深刻地坚信,自然界的所有现象都可以用物质和运动来表达:

    “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可通过类似于力学原理的推理而演绎得到。由于很多理由,促使我猜测所有这些现象可能取决于特定的力,正是借助于这种力,出于未知的原因,物质粒子要么彼此靠近,聚成规则的结构,或者互相排斥远离;这种力不得而知,哲学家曾试图探明其本质,但至今一无所获。但是,我希望或者采用哲学的方法,或者采用其他更好的方法,使这里所说的原理有助于呈现事物的原委。”

    这是根据物质和力,对宇宙进行理性解释和充满希望的预言。正是以此为基础,那些眼界狭隘的人将之称为唯物主义,并使之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唯物主义哲学。但这不是必经之途。当那些一知半解的人们提到赫胥黎教授时,好像他就是这样一位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者,其实他并不是这种人。因为,尽管像牛顿那样完全信奉机械论学说,当然他比牛顿更加了解生命现象以及上一世纪的科学发现————同时,尽管他正确地认识到,向当代无知的人们宣传科学观点是他的使命,而且对唯物主义赖为依据的事实充满了热情————但他还是清楚地认识到,这一切对于一种哲学说来是不够的。下面一段摘自休谟专著的节录可以表明,他完全否认唯物主义是一种令人满意或者是完整的哲学体系,而且还表明,他对无端否定我们认知范围外的事物的作法特别反感:

    人类智慧的最高峰就是认识到我们能力的局限性,而对那些超出认知局限的事,我们只有肯定而不是否定的权利,这样做才是明智的。精神或物质是否存在一个“实体”,是我们无法讨论的难题;正如我们不可能要求日常概念像任何其他概念同样准确那般……,“同样的原则,初看之下,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向怀疑论,其实却把人带回常识”。

    此外,我们在茫茫宇宙一角中所能区分的存在的最终形式,很可能只是存在的无限多样中的两种而已,实际上不仅包括物质和精神之类,而且包括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类别,我们对于这些类别,正如生活在伦敦城里某个阳台上一个花盆中的蠕虫那样,对这个大城市的生活状况茫然无知。

    他还写道:

    这样一个伟大的真理值得我们排除万难去认识:诚实而严格地遵循会把我们引向唯物主义的论据,最终却是不可避免地超越唯物主义本身。

    总而言之,假如唯物主义者断言,宇宙和所有现象都可以分解为物质和运动,那么贝克莱(Berkeley)的回答就是对的;但你们所谓的物质和运动只是作为意识的形式为人所知,它们的存在是想象或认知的产物,而独立于思想者的意识而存在的意识状态就是一种矛盾。

    我认为这一推论是无可争议的。因此,如果强迫我从绝对的唯物论和绝对的唯心论之间进行选择的话,我将不得不选择后者。

    因此,那些洋洋自得但缺乏教养和相对无知的业余唯物主义者,在自以为了解宇宙、有资格来嘲笑伟人们的直觉和洞察之前,应该三思而后行,因为这样的思想和经历对他来说也许是一个陌生的领域。

    假如能够,就让他解释,他所谓的自我的本体,或任何思维或生物体的本体是什么意思,要知道这些本体在不同的时间是由一套完全不同的物质粒子组成的。显然有某种东西赋予个人以独特性并且构成一个个体:这是每一种生命形式所固有的特征,即便是低等生命形式依然如此。但是对此依然谈不上解释或理解。想当然地断言存在某种基本物质,本体正是依赖它而存在,就相当于断言本体依赖于灵魂而存在一样。这些都是不同形式的辞藻而已。正如休谟在上述著作中所说,经赫胥黎引用:

    当我们使用“物质”作为灵魂和物体的假设基础时,想要对“物质”一词赋予任何确定的含义都是不可能的……假如我们个人的独特性要求假设一种稳定的物质的存在,但人的认知却在不断发生变化,那么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即个人的独特性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一个植物或一个动物,从一只卵或一粒种子一直到生命终结,在这段生命过程中,它在形态、结构和物质组成上都在不断变化;虽然它所具有的每一属性总是变化无常,但是我们仍认为它始终是同一个体。

    因此,赫胥黎在其关于休谟著作的前言中,曾强烈地明确表示,只要有人偏离了他所认为的直线时,他就会一如往常,对公开的朋友和公开的敌人都同样持反对态度:

    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上首次对一位科学思想家[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设计和执行死刑的人不是一位暴君,也不是牧师,而是雄辩的蛊惑家……应该明确地认识到,一个人不知道什么和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同样的重要……

    在物理学到历史学和批判主义这一广阔的领域里,关于自然界准确知识的形成,是在这些领域中不断努力遵守下列信条的结果,即“除非有确凿无疑的知识,否则不要把任何东西当做真理”;所有的信念都应该接受批判;对权威的评价既不能拔高也不能贬低,而是以它能证明的尺度为准。现代精神并不是“否定一切”,亦并非只热衷于破坏,更不是认为空中楼阁比不建还好。正是这种持久不懈而行之有效的精神,“持续不断地”收获真理,并让无情的大火烧尽错误。

    收获真理是一个相当稳妥的过程,因为即使谎言不小心混入其间,但由于其不牢靠的性质,要不了多久,它将发散出腐烂气味而败露无疑。可是采用难于控制的大火来根除和烧尽错误却是非常危险,因为火势容易失控。而且在识别错误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全可靠的机制,也许在后代看来就会是一种可怕的灾难。

    不过,这一说法代表了一种健康向上并且富有活力的心态,在一块容易杂草蔓生并充斥废物的土地上,经常借助于火势来清理是必要的,这样上苍的煦风和阳光才能再次吹拂并照耀到肥沃的土壤上。

    尽管在一定的程度上,赫胥黎的确是一个斗士,尽管他在早期著作中表现出的激烈和投入,要比晚期著作更加突出,但是把早年的赫胥黎看做惹是生非的人物也是不公平的。

    这种战斗的姿态在40年前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当时的生物学真理正被敌意所包围,新生的自由科学和哲学似乎处境不佳。但是,今天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或者正在发生变化,火势的有益影响已经烧尽了杂草,如果再采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待已被清理过的田野上正在萌发的新生绿枝,将肯定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不合时宜的作法。

    骨骼比较图

    此图是沃特豪斯·霍金斯(Waterhouse Hawkins)先生依据皇家外科学院博物馆的标本照相绘图后的缩小版,原图中除长臂猿比原大放大一倍外,其余均为原大。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