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最新章节!

    经验的实在论开感触界,超越的观念论开智思界:中西哲学对此两界之或轻或重,或消极或积极

    上講西方哲學講到康德的「經驗實在論」與「超越的觀念論」﹐繼之有phenomena 與noumena之分別﹐在這個層次上﹐就可以與中國的哲學相會通。中西哲學會通之分際就是在康德的對于現象界的知識採取經驗實在論的態度﹐對于noumena 方面的知識則採取超越觀念論的態度﹐在此分際之下﹐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就可以有商量的餘地。

    但雙方對此兩界有比較消極與積極之不同。對于經驗現象界的知識而言﹐ (現象界的知識就在「經驗實在論」的範圍內) 中國的哲學傳統採取的態度是比較消極的﹐因中國無科學傳統﹐中國哲學對現象界的知識﹐沒有積極的正視﹐沒有形成一個正式的概念﹐沒有直接的說明﹐故在此方面是消極的﹐儒釋道三家大體皆然。

    但對noumena 方面﹐中國的傳統就與康德的態度大不相同﹐在這方面的態度就較積極。所謂中國方面較積極就是針對康德之「超越的觀念論」的立場而言﹐因為康德以知識的立場而謂我們人類對于noumena無積極而正面的知識﹐故對noumena所想的那些理念﹐如上帝的存在﹐靈魂不滅﹐意志自由等﹐由知識的立場﹐由思辨知識 (speculative knowledge) 而言﹐康德認為不能有知識﹐不能以思辨理性(speculative reason) 來決定上帝存在的﹐靈魂不滅﹐意志自由等﹐因為這些理念是屬于noumena 的領域而非 phenomena的領域。Noumena之意義依康德之解釋為智思物(intelligible entities) ﹐為純粹理智所思考的東西。上帝的存在等是純智所思的對象﹐我們對之無直覺﹐故無知識﹐因無直覺就無知識﹐故稱為理念(idea) 。理念者理性上的概念﹐由純粹理性而發的﹔由純知性(pure understanding) 所發的純粹概念(pure concepts) 是範疇。由純粹理性所發的概念﹐康德依柏拉圖傳統而稱這為idea﹐即理性底概念(理念) ﹐在柏拉圖處則譯為理型。理念是理性上的概念﹐凡是概念應有對象與之相合﹐但就理念而言﹐我們對其對象無直覺﹐故無法知其對象存在與否﹐由此立場而言﹐康德稱此曰「超越的理念性或觀念性」﹐因而又稱曰「超越的觀念論」﹐這些都是理性上所形成的東西﹐沒有實在性﹐只是些空觀念。上帝存在如此﹐靈魂不滅(immortality of soul) 也是如此。由純粹思辨理性或知解理性而言﹐我們對這些不能有知識﹐因這些非這種理性所能達到﹐故為消極的。甚至對于作為道德底基礎的「意志自由」(freedom of will) ﹐也不能證明﹐因對之無直覺﹐故由思辨理性而言﹐對之無知識﹐故由此而言超越的觀念論。但在phenomena方面﹐我們有明確而確定的知識﹐故西方哲學傳統在此方面是積極的。

    「消極的」是指由思辨理性(speculative reason) ﹐知解理性(theoretical reason) 而言。Theoretical 在康德與practical 相對反﹐一般是譯為理論的﹐但在中文﹐理論一詞函義很廣泛﹐如實踐方面的也可以由理論來講﹐故中文易引起誤會。而康德言theorectical為知解的意思﹐原義就是站在客觀的﹑旁觀的立場來觀解對象。以前禪宗馬祖說神會和尚是知解宗徒﹐意指其有許多知識概念﹐還沒有真正的實踐功夫﹐故知解與實踐相對﹐而且在禪宗馬祖說知解一詞對實踐而言也不是好的意思。但就知識而言﹐正是要思辨理性﹐知解理性。我們成功科學知識﹐現象界的知識﹐亦要用思辨理性﹐知解理性。而知識也用邏輯﹐數學等手續﹐這些也皆出自思辨理性﹐知解理性。這種理性在現象界方面有效﹐可是在noumena方面因其離開經驗界現象界﹐故無效。

    那些理念由思辨理性﹐知解理性的立場而言是超越的觀念論﹐但並不是一往都是超越觀念論。康德另開一條路由實踐理性講﹐則上帝存在﹐靈魂不滅﹐意志自由等就有真實性﹐由實踐理性可以使這些理念有實在性﹐但不是由思辨理性﹐知解理性而言。康德由實踐理性可以證明上帝存在﹐上帝存在有意義﹐但此證明是實踐理性上的證明﹐非思辨理性上的證明﹐其他靈魂不滅﹐意志自由皆是如此。我們對這些皆無直覺﹐無直覺的地方理性就是空的﹐故理念為空觀念﹐並不能表示知識。

    實踐理性就某些概念如最高善(因這是我們意志的必然要求) 可以肯定上帝的存在﹐但此肯定並非知識的肯定﹐還是實踐理性上的肯定。對思辨理性而言﹐此概念是無多大用處的﹐但在實踐理性﹐在道德上﹐就有意義。

    康德由于另開一路而證實此三理念﹐而使這三個理念有意義﹐雖然這樣說也不是知識﹐因吾人對之無直覺故。我們在經驗實在論的範圍內對經驗對象(現象世界) 所以能是積極的﹐正面的﹐是因吾人對之有感性之直覺(sensible intuition) 之故。因有由感性(sensibility) 而發出的直覺﹐故經驗對象﹐現象世界可以通過我們的感性而直覺地被接觸到。可是我們的感性直覺就不能用到上帝﹐靈魂不滅﹐意志自由﹐這些皆非我們的感性所能接觸到的。而我們人類依康德也無任何其他的直覺可以達到上帝之存在﹐靈魂之不滅及意志之自由﹐所以我們對之就無知識﹐故這些都不能當一個知識概念來看。

    但與感性直覺不同的另一種直覺稱智的直覺(intellectual intuition) ﹐此種直覺是很難思議的﹐因為一說直覺就要通過我們的感性﹐但這種直覺又不是通過感性﹐這是一種純理智的直覺﹐是一種純智的活動。依康德我們人類沒有這一種直覺。這是一個很嚴重而很重要的問題。依西方的傳統﹐基督教的傳統下﹐人類是有限的存在﹐是上帝所創造的被造物﹐只有上帝才是無限的存在﹐其他一切都是有限的存在﹐而有限的就是有限﹐無限的就是無限﹐人類是絕對的有限存在故不能有智的直覺﹐有限存在的直覺是發自感性的。故依康德在基督教傳統下﹐智的直覺只有上帝才有。智的直覺是無限心之作用﹐上帝是人格化了的無限存在﹐故其心是無限心(infinite mind) 。但人類的心靈是有限的(finite mind) ﹐有限的心靈它的思考的方面一定要通過一些手續﹐如果沒有概念就無法表達。智的直覺由無限心而發﹐無限心所發的直覺不是通過感性﹐故這種直覺也是無限的。如我們的感受﹐由耳﹑目﹑鼻﹑舌﹑身而發的感識當然是不能無限的。

    依康德在基督教的傳統下﹐智的直覺只屬于神智的無限心(divine mind) ﹐而人是決定的有限物﹐康德的這個思想是合乎西方傳統的﹐故儘管在實踐理性上可使上帝之存在﹐靈魂之不滅﹐意志之自由有意義﹐有真實性﹐但不是知識。知解理性想知之﹐但實不能知之﹔故此三個理念只是空觀念﹐由知識上言無多大的意義﹐故後來的邏輯實證論者就說無意義。康德也認為在知識解理性上是無意義﹐但在實踐理性與道德上就不是無意義﹐在這個地方康德的態度就與邏輯實證論者不同。雖然後者的說法大體來自康德﹐他們所用的詞語都是康德在思辨理性﹐知解理性之空觀念上所說的﹐故我常說在某意義上康德是一個最大的邏輯實證論者: 雖然是如此﹐然而康德在實踐理性上所說的﹐在邏輯實證論者的主張中卻沒有了﹐他們把這一方面盡丟棄了。可是實踐理性﹑道德方面的事﹐總不能以無意義就把它了決。這必須要弄明白﹐這不是願講不願講﹐喜歡不喜歡講的問題。

    這些理念在實踐理性只能使其有意義﹐但沒有直覺就不能使之呈現。上帝之存在﹐靈魂之不滅意志之自由都不能直覺地呈現在我的眼前﹐故康德說是實踐理性底三個設準(postulates) ﹐意即由實踐理性言非有此三個假定不可﹐否則實踐理性的全體大用不能完成。

    因為康德主張我們人類沒有智的直覺﹐所以在實踐理性之接近noumena這方面﹐康德的態度仍然是消極的。這個消極是與東方的思想比較而說的﹐其實實踐理性較思辨理性是進一步了﹐在思辨理性處完全是消極的﹐完全是空觀念﹐超越的觀念﹐而轉到實踐理性就較積極一點﹐已經不是空觀念。即使是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