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新原道最新章节!

    宋明道学,没有直接受过名家的洗礼,所以他们所讲底,不免著于形象。于第六章中,我们说:阴阳家的宗教与科学,与道家混合,成为道教。早期的道学的宇宙论,出于道教。周濂溪的太极图,邵康节的先天易,出于道教是很显然底。张横渠的关于气底说法,似亦是起源于道教。他的《西铭》说“乾称父,坤称母”,免不了有一点图画式底思想。他所说底气,更是在形象之内底。他对于他所谓气的说法,都是对于实际底肯定。

    程朱所说底气,虽比横渠所说底气,比较不著形象,然仍是在形象之内底。他们所谓理,应该是抽象底,但他们对于抽象,似乎尚没有完全底了解。例如朱子说:“阴阳五行之不失其序,便是理。”这是以秩序为理,秩序虽亦可称为理,但抽象底理并不是具体事物间底秩序,而是秩序之所以为秩序者,或某种秩序之所以为某种秩序者。

    有人说:“朱子道,陆子禅。”这话是有根据底。道学中底理学一派,受道教底影响多。心学一派,受禅宗的影响多。心学虽受禅宗的影响,但他们亦只讲到禅宗的“是心是佛”,没有讲到禅宗的“非心非佛”。这就是说,他们所讲底,还有一点著于形象。阳明尤其是如此。

    由此我们可以说,宋明道学家的哲学,尚有禅宗所谓“拖泥带水”的毛病。因此,由他们的哲学所得到底人生,尚不能完全地“经虚涉旷”。他们已统一了高明与中庸的对立。但他们所统一底高明,尚不是极高明。

    清朝人很似汉朝人,他们也不喜作抽象底思想,也只想而不思。他们喜欢“汉学”,并不是偶然底。中国哲学的精神的进展,在汉朝受了一次逆转,在清朝又受了一次逆转。清朝人的思想,限于对道学作批评,或修正。他们的修正,都是使道学更不近于高明。他们的批评,是说道学过于玄虚。我们对于道学底批评,则是说它还不够玄虚。

    中国哲学的精神的进展,在汉朝受了逆转,经过了三四百年,到玄学始入了正路。中国哲学的精神的进展,在清朝又受了逆转,又经过了二三百年,到现在始又入了正路。我们于本章以我们的新理学为例,以说明中国哲学的精神的最近底进展。

    在西洋,近五十年来,逻辑学有极大底进步。但西洋的哲学家,很少能利用新逻辑学的进步,以建立新底形上学。而很有些逻辑学家利用新逻辑学的进步,以拟推翻形上学。他们以为他们已将形上学推翻了,实则他们所推翻底,是西洋的旧形上学,而不是形上学。形上学是不能推翻底。不过经过他们的批评以后,将来底新底形上学,必与西洋的旧形上学,不大相同。它须是“不著实际”底,它所讲底须是不著形象,超乎形象底。新底形上学,须是对于实际无所肯定底,须是对于实际,虽说了些话,而实是没有积极地说什么底。不过在西洋哲学史里,没有这一种底形上学的传统。西洋哲学家,不容易了解,虽说而没有积极地说什么底“废话”,怎祥能构成形上学。在中国哲学史中,先秦的道家,魏晋的玄学,唐代的禅宗,恰好造成了这一种传统。新理学就是受这种传统的启示,利用现代新逻辑学对于形上学底批评,以成立一个完全“不著实际”底形上学。

    但新理学又是“接著”宋明道学中底理学讲底。所以于它的应用方面,它同于儒家的“道中庸”。它说理有同于名家所谓“指”。它为中国哲学中所谓有名,找到了适当底地位。它说气有似于道家所谓道。它为中国哲学中所谓无名,找到了适当底地位。它说了些虽说而没有积极地说什么底“废话”,有似于道家,玄学以及禅宗。所以它于“极高明”方面,超过先秦儒家及宋明道学。它是接著中国哲学的各方面的最好底传统,而又经过现代的新逻辑学对于形上学的批评,以成立底形上学。它不著实际,可以说是“空”底。但其空只是其形上学的内容空,并不是其形上学以为人生或世界是空底。所以其空又与道家,玄学,禅宗的“空”不同。它虽是“接著”宋明道学中底理学讲底,但它是一个全新底形上学。至少说,它为讲形上学底人,开了一个全新底路。

    在新理学的形上学的系统中,有四个主要底观念,就是理、气、道体及大全。这四个都是我们所谓形式底观念。这四个观念,都是没有积极底内容底,是四个空底观念。在新理学的形上学的系统中,有四组主要底命题。这四组主要底命题,都是形式命题。四个形式底观念,就是从四组形式底命题推出来底。

    在新理学的形上学的系统中,第一组主要命题是:凡事物必都是什么事物,是什么事物,必都是某种事物。有某种事物,必有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借用旧日中国哲学家底话说:“有物必有则。”

    凡事物都是可以说它是甚么底。例如山是山,水是水。山可以说它是山,水可以说它是水。既是甚么,则即属于甚么类。例如山属于山类。水属于水类。形上学不能说,实际中有些甚么类。但可以说,凡事物都必属于某些类。

    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非山,水不是非水。山之所以是山而不是非山,必因山有山之所以为山;水之所以是水而不是非水,必因水有水之所以为水。这是对于山水的形式底解释。山之所以为山或水之所以为水,不是这座山或这条水所独有。因为别底山亦有山之所以为山,别底水亦有水之所以为水。别底山与这座山不同,但均有山之所以为山。别底水与这条水不同,但均有水之所以为水。一切山所共有之山之所以为山,或一切水所共有之水之所以为水,新理学中称之为山之理或水之理。有山则有山之理。有水则有水之理。有某种事物,则有某种事物之理。某种事物之理是有名,某种事物是可以有名。

    有某种事物必有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这就是说:“有某种事物,涵蕴有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在此命题中,其所涵蕴者所说,不能多于其涵蕴者所说。在此命题中,“有某种事物”是涵蕴者。“有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是所涵蕴者。所以在此命题中“有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之有,其意义不能多于“有某种事物”之有。有某种事物之有,新理学谓之实际底有,是于时空中存在者。“有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之有,新理学谓之真际底有,是虽不存在于时空而又不能说是无者。前者之有,是现代西洋哲学所谓存在。后者之有,是现代西洋哲学所谓潜存。

    “有某种事物,涵蕴有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从此命题,我们又可推出两命题。一是: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可以无某种事物而有。一是: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在逻辑上先某种事物而有。

    例如:“有山涵蕴山之所以为山者。”在此命题中,如“有山”是真底,则“有山之所以为山者”亦是真底。但如“有山之所以为山者”是真底,则“有山”不必是真底。这就是说,如有山,则必有山之所以为山者,但有山之所以为山者,不必有山。如有山之所以为山者不必有山,则山之所以为山者,可以无山而有。

    又例如:“有山涵蕴有山之所以为山者。”照此命题所说,如有山,必先有山之所以为山者。此犹如“甲是人涵蕴甲是动物”,则甲如是人,必先是动物。此所谓先,是就逻辑上说,并不是就时间上,或实际上说。山之所以为山者,本来并不在时间,本来不是实际底。

    就知识方面说:若无某种事物,我们不能知有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但就逻辑方面说:无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不能有某种事物。我们可以从无某理推知无某种事物,不能从无某种事物推知无某理。因此我们可以说:理可以多于实际事物的种类。假如我们可以说:理是有数目底,则理的数目可以大于实际的事物的种类的数目。

    总所有底理,新理学中,名之曰太极,亦曰理世界。理世界在逻辑上先于实际底世界。“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如用图画式言语说,我们可以说,其中底花样可以多于实际底世界。于是从对于实际作形式底解释,我们发现一新世界,一“洁净空阔底世界”(朱子语)。

    在新理学的形上学的系统中,第二组主要命题是:事物必都存在。存在底事物必都能存在。能存在底事物必都有其所有以能存在者。借用中国旧日哲学家的话说,有理必有气。

    第一组主要命题,是就某种事物著思。此一组主要命题,是就一个一个底事物著思。就某种事物著思,有某种事物,必有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但有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不必有某种事物。我们不能从理推到事实,更不能从理推出事实。即存在的理,我们也不能从其中推出存在。存在的理,是存在之所以为存在者。有存在之所以为存在者,不必即有存在。但一个一个底事物是存在底。我们从一个一个底事物著思,对于一个一个事物的存在,作形式底解释,即得如上述诸命题。能存在底事物,都必有其所有以能存在者。事物所有以能存在者,新理学中谓之气。实际底事物,都是某种事物。这就是说,实际底事物,都实现某理。理不能自实现。必有存在底事物,理方能实现。事物必有其所有以能存在者,方能存在。所以说:有理必有气。我们借用这一句话所要说底意思是,有实现底理必有实现理底气。

    所谓气,有相对底意义,有绝对底意义。就其相对底意义说,气亦可是一种事物。例如我们问:甚么是一个人之所有以能存在者?或可说:他的血肉筋骨,是他所有以能存在者。一个人的血肉筋骨,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气。此所谓气是就其相对底意义说。血肉筋骨,还是一种事物。一个人的血肉筋骨,必仍有其所有以能存在者。或可说:某种有机底原质,是一个人的血肉筋骨所有以能存在者。某种有机底原质,还是一种事物。一个人的血肉筋骨所有的某种有机底原质,必仍有其所有以能存在者。如此推问,以至于一不能说什么者。此不能说是什么者,只是一切事物所有以能存在者,而其本身,则只是一可能底存在。因为它只是一可能底存在,所以我们不能问;什么是它所有以能存在者。这就是新理学中所谓真元之气。气曰真元,就是表示,此所谓气,是就其绝对意义说。我们说气,都是就其绝对底意义说。

    我们不能说气是什么。其所以如此,有两点可说。就第一点说,说气是什么,即须说:存在底事物是此种什么所构成者。如此说,即是对于实际,有所肯定。此种什么,即在形象之内底。就第二点说,我们若说气是什么,则所谓气,亦即是一能存在底事物,不是一切事物所有以能存在者。气并不是什么。所以气是无名,亦称为无极。

    在新理学的形上学的系统中,第三组主要命题是:存在是一流行。凡存在都是事物的存在。事物的存在,是其气实现某理或某某理的流行。实际的存在是无极实现太极的流行。总所有底流行,谓之道体。一切流行涵蕴动。一切流行所涵蕴底动,谓之乾元。借用中国旧日哲学家的话说:“无极而太极。”又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这一组命题,都是从对于实际底事物,作形式底解释得来者。所以我们可以断定其为实际底事物所不可逃。存在是一流行。因为存在是一动,是一建立。动必继续动,然后才不至于不动。存在必继续存在,然后才不至于不存在。继续就是流行。事实上没有仅只存在底存在。所以凡存在都是事物的存在。存在者是事物,是事物者必是某种事物,或某某种事物。是某种事物或某某种事物,即是实现某理或某某理。实现某理或某某理者是气。气实现某理或某某理,即成为属于某种或某某种底某事物。没有不存在底事物。亦没有存在而不是事物者,亦没有是事物而不是某种事物者。所以凡事物的存在都是其气实现某理或某某理的流行。

    实际就是事物的全体。太极就是理的全体,所以实际的存在就是无极实现太极的流行。总一切底流行谓之道体。道体就是无极而太极的程序。

    一切流行涵蕴动。因为流行就是动。就逻辑方面说,于实现其余底理之先,气必实现动之理;气必先实现动之理,然后方能有流行。但就事实方面说,只是流行底流行,事实上是没有底。事实上,所有底流行,总是实现某种事物的理的流行。犹之实际上所有底动物,都是某种动物。无论是何种动物,都涵蕴是动物。就逻辑方面说,一个某种动物,必先是动物,然后方能是某种动物。但就事实方面说,不是任何种动物,而只是动物底动物,事实上是没有底。只是动物底动物,虽为事实上所没有,而却为任何种动物所涵蕴。在逻辑上说,它是先于任何种动物。在图画式底思想中,所谓先后,都是时间底先后,如此看,则先于任何种动物底动物,即是动物之祖。但上所谓先后,不是时间底。所谓动物,不是动物之祖,而只是“动物”。事实上虽没有只是流行底流行,但只是流行底流行却为任何流行所涵蕴。在逻辑上说,它是先于任何流行。它是第一动者。在图画式底思想中“第一动者”创造一切,就是所谓上帝。但它不是上帝,亦不是创造者,只是一切流行所涵蕴底动。此动既已是动,则是气已实现动之理。在《新理学》中,我们称之为“气之动者”。后来又说:“气之动者”可称为乾元。(《新理学答问》)可称为乾元者,言其有似于图画式底思想中,所谓创造者。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