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黄帝阴符经译注最新章节!

、口七窍合前阴(尿道口) 后阴(肛门)总称为九窍"。

    [2]三要:指耳、目、口。

    [3]可以动静:耳、目、口三者放荡无羁,足以使心神躁动不安;三者恬淡自然,心神自然清静。

    【译文】人身所遭遇的邪恶、灾祸都是由九窍所招,耳、目、口三处又是九窍的要害所在。三者妄动则感召邪气,三者镇定则清平安适。

    【解读】《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正是令人警惕此三要。孔子则诫以“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是警惕此三要。一个人能够管住眼睛、耳朵、嘴巴,自然远离灾祸,何有九窍之邪呢?然而,凡夫就是管不住自己的眼睛、耳朵、嘴巴,而导致烦恼丛生,灾祸连连。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1]。知之修炼,谓之圣人[2]。

    【注释】

    [1]奸生于国,时动必溃:奸,权奸。国,这里指国家政权的内部。溃,破散,败亡。

    [2]知之修炼,谓之圣人:修炼,指帝王将相明白前述道理,就要知道如何治理国家,如何治理军队。

    【译文】火潜藏在木中,木质湿潮时,见不到,等到木质干燥,火性失去控制,就一定会祸起木焚;权奸滋生在国家内部,当他们没有暴露时,没有人会注意到他们,当国运危机时,他们就制造动乱,败亡国家。如果能洞察到这种必然性,在对方机心未动之前,以智谋防范,以法令制止,这样的人称为圣哲。

    【解读】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佛教里有一部《老女人经》讲到,有一个贫穷女人,到佛陀之所,请教佛陀:“生从何所来,去至何所?老从何所来,去至何所?病从何所来,去至何所?死从何所来,去至何所?”佛陀云:“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诸法皆如是。”。佛陀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两块木头摩擦会生起火花,然后火会燃烧木头,木头燃烧干净时,火也灭了。火从何而来,又从何而去呢?一切法,因缘条件成熟时则会生,因缘条件没有了则会灭。圣人明白这个真相,因此不着一切虚妄境界,能达本真。

    中 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1]。

    【注释】

    [1]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生,万物皆天所生,故曰天生。其死亦天之所为,故曰天杀。生之杀之,故曰道。生必有杀,杀必复生,乃自然之事,故曰道之理。

    【译文】天地无心,阴阳二气交感,屈伸盈虚,五行之气,随时应令,得时得理,则长生旺相。失时失理,则肃杀休囚。这都是自然法则,至公至平,非天地有心为之。

    【解读】天道运行,天生天杀,是自然的法则。天之生杀,由阴阳二气的运行而形成。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循环如此。人道也应效法此道,故早在周朝,就以“六官”为制,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皆是效法之理也。传统中医养生,也都遵循此道。

    天地,万物之盗[1];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2]。

    【注释】

    [1]天地,万物之盗:盗,摄取精华;摧残。

    [2]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既,尽。三才,指天地人,才亦作材。《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用之。”

    【译文】天地养育万物,吸取万物精华,却又摧残万物,所以天地是万物之盗;万物给人嗜欲,吸取人之精华,却又劫掠人类,所以万物是人之盗;人们培育万物,吸取万物精华以为生存,却又劫掠万物而使其毁灭,所以人是万物之盗。只要天地、万物、人类都能各得其宜,那么天地人就会各趋于安定的正常状态。

    故曰:食其时,百骸[1]理;动其机,万化安[2]。

    【注释】

    [1]百骸:引用古语来引证上文。骸,小腿骨,引申为身体。百骸,百体。

    [2]机:这里指时机。万化,万事万物。

    【译文】所以说:饮食起居,适时有节,人就会精神和粹,百病不生;动作合机,就会事理有序,万物康宁。

    【解读】“食其时,百骸理”,食不仅是饮食,包括人的一切的举动,都要和天时相应。《周易》里说:“后天而奉天时”,正是此义。这是说人要适时机而动。天地有春夏秋冬,人有少壮衰老,人生各个阶段,都当行所当尽的责任和义务。一生、一年、一天,都有春夏秋冬,皆当顺天时而为,故古人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都是教人要“食其时”也。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1]。

    【注释】

    [1]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其神之神,前一神字指功效而言,后一神字指神妙。不神之神,前一神字指致神之术,后一神字指莫测高深。

    【译文】天下人只看到了体道者功效的神妙,却不知道他达到神妙之境的原理(全在于知道三盗生杀的道理,处置得宜,故无往而不安。)!

    【解读】“神”与“不神”,只是个一。“神”在“不神”之中,故“不神”亦是“神”也。当反复玩味。

    日月有数[1],大小有定[2],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注释】

    [1]日月有数:日,指每年的日数,也指每月的日数。月,指每一年的月数。有数,指太阳公转一周为365天4分1秒;太阴依时序每年12个月,月大30天,月小29天(闰年例外)。这是按夏历确定的。

    [2]大小有定:大,指大余。小,指小余。有定,指大余、小余的有或无,都要按周天365度4分度之1秒……计算。我国历法在清末以前称“阴阳合历”,历年取回归年(365. 2425日),历月取朔望月(29. 5306日),多出的叫大余,次多出的叫小余。把多出的日数积累起来如够29日或30日,就给予闰月。一年之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有没有闰月,都有定数,这就是大小有定。这是通过观察星宿位移的度数推算出来的。把推算结果使每年的节气符合实际气候状况,以利于农业生产和选择作战时机。

    【译文】每年的日数、月数都有定数,每年是平年闰年、每月是大是小,都有定时。圣人度其时令之数、量其事物之大小,动不违时,而事功易立,更神而明之,智无不周!

    【解读】天地有日月,人身也有日月。《周易》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大人即是圣人,大人一切行为都能够合天地之数,所以能够“圣功生”、“神明出”。

    其盗机[1]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2],小人得之轻命[3]。

    【注释】

    [1]盗机:盗机,将动未动之间,即《老子》所说的“微明”。

    [2]君子得之固躬:君子,指乐天知命的人。躬,身。固躬,保身。

    [3]小人得之轻命:小人,恃才妄作的人。轻命,丧命。

    【译文】三盗之用,皆在将动未动之间,当此行迹未露之时,常人对此如盲如聋。机不易知,求知者各有其人。君子修身俟命,待时而动,即明哲保身之术;小人恃才妄作,违时而逞,则足以丧其身。

    【解读】这里的“机”和《周易》里的“几”是一义。《周易》里说:“知几其神乎”,又说:“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机是难见的。凡人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然而,能够看懂时机的人很少,能够抓住时机的人则更少了。所以这里说:“天下莫能见,莫能知”。然而,此于圣人而言,则可知可见,凡夫若能克念作圣,则能知机。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