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孔子与儒家哲学最新章节!

    前节所讲,都是从《论语》《礼记》中摘出孔子学说,还未研究到他自己所著书。欲知孔学之全,要读他所著《易》《春秋》。《易》,是孔子哲理论的总汇;《春秋》,是孔子政治论的总汇。

    孔子以前的《易经》,仅有六十四卦,带着那六十四条卦辞,三百八十四条爻辞;内中到底含有多少哲理无从揣测。《易经》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哲学,自孔子始。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晚而喜《易》,读之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我于《易》则彬彬矣。’”这段话亦见《论语》。可见孔子治《易》是在晚年。他所建设《易》的哲学是否完成,尚未可知。但我们从他所著的《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传》中,大略可以寻出他的哲学系统来。今分论如下:

    一、易体

    印度、欧洲的哲学家以及我国古代的老子、后世的宋儒,都喜欢研究宇宙本体是什么,独孔子说:

    神无方而易无体。(《系辞传上》)

    孔子所谓“易”,自然是“宇宙万有”的代名词,他却直截了当下一个断案,说宇宙万有是没有本体的。这种主张,不惟与古代天帝主宰的思想不同,即与老子“有物混成”“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的思想亦异。真算得思想界一大革命。宇宙本体有没有,原是往古来今打不清楚的官司,就算是有,也断不是拿知识判断得来。那么,便是学问以外的事。所以讲学问的人,只好把这第一原因搁下,第一现象说起,孔子说“易无体”,怕也是这个意思。然则无体的易,从哪里来呢?孔子说:

    生生之谓易。(《系辞传上》)

    拿现在流行语翻译他,说的是:“生活就是宇宙,宇宙就是生活。”这句话怎么解呢?《论语》有个譬喻最好: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譬如我们在京汉铁路黄河桥上看见滔滔混混的水,叫做他黄河。这黄河有本体没有呢?照常识论,目前看见的水,就是他本体。但黄河从昆仑发源,合了几百条川流才到这里,那些川流的水,原只是这水,为什么不叫他黄河呢?黄河东流入黄海,连着就是太平洋、印度洋,为什么不都叫做黄河呢?然则想从水所占的空间指出哪些水是黄河本体,了不可得。换过来,从时间一方面看,现在在桥下的水,像可以叫做黄河了。但什么是现在,却大有问题。李太白有两句好诗,说:“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时间是相续的东西,细细分析下去,可以说只有过去,只有未来,并无现在。因为才说这一刹那顷是现在,却早已过去了。要说这一刹那是现在,却还属未来。所以想从时间指出哪些水是黄河本体,也了不可得。孔子说的“逝者如斯”,正是此意,所以说易无体。

    然则什么是黄河?水之相续不断的动相,就是黄河。好像演电影,无数的影片,连续不断地在那里动,若把他的动相停了,光看那断片,便毫无意义了。现代大哲柏格森,常拿这种譬喻来说明他的宇宙观、人生观,自命为“流动哲学”。他的立脚点,和孔子很相类。孔子这部哲学书,名叫做《易》。“易”就是变,就是动。一个“逝”字,一个“生”字,动的原理都包尽。方生方逝,方逝方生;非逝不生,非生不逝。人身内血轮细胞乃至肌骨毛发日日逝、日日生,人心中的意识,前念逝后念生。孔子以为宇宙所以成立,就是在此,所以叫做《易》。“易学”两个字翻译出来,就是流动哲学。

    《易》所说既是宇宙的动相,这动相却从哪里来呢?原来宇宙间有两种相对待的力,现代科学家名之为“正负”,或名之为“积极”“消极”。易学家则名之为“阴阳”,或名之为“消息”、为“刚柔”、为“往复”、为“阖辟”、为“屈伸”。那正的、积极的、阳的、息的、刚的、复的、辟的、伸的,是指生生不已的力,拿一个“——”符号来代表他,叠起来成个“”卦,名曰“乾”。那负的、消极的、阴的、消的、柔的、往的、阖的、屈的,是指逝者如斯的力,拿一个“--”符号来代表他,叠起来成个“”卦,名曰“坤”。这两个符号,不单是代表正负两面、还代表全体和部分的观念。《系辞传》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者,人也;义者,我也。什么是人?凡与我同类的这一种动物都叫做人。什么是我?在这全体里头各人划出一部分作为自己,便叫做我。人类一切道德,或是为增进全体利益之用,或是为发达个性之用,总不出“人”“我”两途,所以叫做仁义。然而人我两观念,亦实由正负而来。人即我之正,我即人之负。非将我推演去,现不出人相;非把人的属性说明,现不出我相。所以人我原只是正负两面。《易经》的要旨,说这两种力互相吸引,互相排拒,宇宙间一切物象事象,都从此发生。所以说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此外还说许多相摩相荡相搏相错相攻相取相感相得相逮不相射不相悖,都是形容这两种力的动相。以为这两种力对待,宇宙自然成立,若把这两种力去掉,便连宇宙这个名都没有了。所以说:

    乾坤,其易之缊耶?乾坤成列,而易行乎其中矣。乾坤废则无以见易。

    据上所述,可见一部《易经》,所讲全是动的学问。后来宋儒搬了道士的太极图来说“易”,造出“主静立人极”的话,恰恰和孔子的易相反了。

    然则《系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几句话怎么讲呢?《说文》说:“极,栋也。”“栋”是屋顶的横梁,太极就指这一画的“——”符,无可疑了。怎么太极生两仪呢?两仪是“——”“--”两个符号。“生”字意义,和老子的一生二正同,并非“太极→两仪”乃是“太极←两仪”。

    因为无负的观念,便表不出正的观念,所以有太极自然有两仪,两仪就是太极的正负两面。怎么两仪生四象呢?第一个象是全阳,第二个象是全阴,第三个象是阴多阳少,第四个象是阴少阳多。从这四个象,生出八个卦来,易理就从此发生了。

    二、卦与象

    将“——”“--”两个符号错综三叠起来,成了八个卦:

    再因而重之,更把他相错起来,成了六十四卦。卦的作用全在象。什么是象?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这八种算是主象。此外有许多副象————如龙为乾象、马为坤象、木为震象之类。散见于爻辞及杂卦传者甚多。这类都是表示形体的象,可以名之为物象。还有表示性质及意识的象,如乾健、坤顺、震动、巽入、坎陷、离丽、艮止、兑说,以及震为决躁,坎为隐伏、为加忧等,都可以名之为事象。这些“象”如代数的x、y、a、b、c、d,如琴谱之c、r、m、f、s、l、t、d,都是一种代表符号。要先明白他,才可以谈易理。

    韩宣子在鲁国看的《易》,名曰《易象》。《系辞传》说“易也者,象也”。可见易只是象,象外无易。要知道象的作用重要,须先明白“象”字的意义。《韩非子》说:“人希见生象也,而案其图以想其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解老》)人看见种种事物,便有一个印象在心目中。所印的象,是那事物的状态,由我们主观的意识看出来。这是象的本义。有了这印象,要把他摹写表现出来,力求其像。《系辞传》下“象”字的解释说:“象也者,像也。”又说:“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圣人则之。”这是引申义,含有效法的意思。《易经》的象,兼这两义,以为一切变动进化之迹,都有各种状态来表现他,所以说“易者,象也”。(罗素说宇宙万有都是一种事实Events的结集,颇似易说。)又以为这种状态,都根本于自然法则,我们应该效法他,所以说“象也者,像也”。合这两义,便是易象的作用。

    《系辞传》说,以制器者尚其象。象的最初作用,是取象于天然状态,造出种种器物。《系辞传》举十三卦作例:

    作结绳而为罔罟————盖取诸离。

    斩木为耜,揉木为耒————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盖取诸噬嗑。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盖取诸涣。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盖取诸随。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斩木为杵,掘地为臼————盖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盖取诸睽。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盖取诸大壮。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盖取诸夬。

    这都是看见一种象,从而象(像)之。例如上巽下坎的涣卦,有“木在水上,流行若风”之象(《九家易说》),因此效法他制出舟楫来。又如上震下艮的小过卦,有“木上动,土下止”之象(《朱子说》),因此效法他制出杵臼来。孔子举这几个例,证明一切器物,都由取象而来。不惟如此,种种制度,种种道德观念,皆从象生。所以六十四条象传,都是发明此理。例如乾卦有天体运行之象,便效法他自强不息。坤卦有地势持载之象,便效法他厚德载物。豫卦是雷出地奋,表发扬之象,便效法他作乐崇德。复卦是雷在地中,表蛰息之象,便效法他第七日放假。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既济卦有成功之象,愈成功愈要谨慎,所以思患而豫防之。(小畜卦孔疏云:“凡大象之义,或取二卦之象而法之者,若‘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取卦象包容之义;若‘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取卦象尊卑之义;或直取卦名,因其卦义所有,法之,若《讼卦》云:‘君子以作事谋始’,防其所讼之源,不取‘天与水违行’之象,余皆仿此。”案此说甚通。)诸如此类,都是借物象事象的触发,生出种种制度和道德标准。所以说:“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又说:“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胡适之说:一部《易经》只是一个象字,这话很对。他说象,也说得很好。但他说古今说易的人不懂此理,未免失检。《系辞传》“盖取诸离”下孔疏云:“诸儒说象卦制器,皆取卦之爻象之体,今韩氏康伯直取卦名。”案上系云以制器者尚其众,则取象不取名也。据此知孔颖达所见从前诸儒之说,皆取象为解。孔疏解六十四象传亦什九皆取上下卦象,若程传则例尤严,无一卦不以象训释矣。胡氏所举之各卦意象亦多前人已言者。)

    三、爻与辞

    《系辞传》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以明吉凶。”又说:“易有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又说:“圣人大象以尽意,系辞焉以尽其言。”又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读此可知,辞与象并重了。辞有两种:一卦辞,如“乾:元亨利贞”。二爻辞,如“初九:潜龙勿用”……卦辞比较的简单,爻辞便复杂到了不得了。要研究爻辞,先要懂得辞的界说。《系辞传》有一句最要紧,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