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春秋集传纂例[标点本]最新章节!

nbsp;  趙子曰:內女見執,依內大夫例書之。《左氏》言是齊侯舍之母。《春秋》例別無書執本國人者,故知《左氏》誤。此乃魯女嫁齊,齊以非禮,不肯受而執之耳。《公》《穀》之義為,是也。〈義見本傳。〉

    ○放

    宣元年:夏,晉放其大夫胥甲父於衛。

    昭八年:冬十月,壬午,楚師滅陳,執陳公子招,放之於越。

    哀三年:秋,蔡人放其大夫公孫獵於吳。

    啖子曰:放者,宥之以遠,謂君以禮命,命令去也。依殺例言之,則稱國者,罪累上也;稱人者,宜放也。○天王居

    僖二十四年:冬,天王出居於鄭。〈襄王也。不書入,見內之不臣也。〉

    昭二十二年:夏,劉子、單子以王猛居於皇。二十三年:秋,天王居於狄泉。〈景王。〉

    啖子曰:天子以天下為家,故不言出。襄王獨書出者,自絕天位,雖居於鄭,猶若出在四海之外。然王者至尊,故不曰奔,雖在外皆曰居。諸侯奔,在竟內,亦曰居,皆言猶居其地,但不得其所耳。〈公居於鄆之類,是也。〉

    ○公及夫人孫

    莊元年:三月,夫人孫於齊。閔二年:九月,夫人姜氏孫於邾。〈哀姜也。〉

    昭二十五年:九月,己亥,公孫於齊,次於陽州。

    啖子曰:凡公及夫人出,謂之孫,不可斥言奔。《公羊》曰內諱奔,謂之孫。是也。

    ○奔逃例第二十八

    ○諸侯奔

    桓十五年:五月,鄭伯突出奔蔡。十六年:十一月,衛侯朔出奔齊。

    莊四年:夏,紀侯大去其國。〈失國而云大去,所以護紀而惡齊也。〉

    僖二十八年:夏,衛侯出奔楚。〈令叔武攝位而去,故不名也。〉文十二年:春,王正月,郕伯來奔。襄十四年:四月,己未,衛侯衎出奔齊。

    昭三年:冬,北燕伯款出奔齊。二十一年:冬,蔡侯朱出奔楚。二十三年:秋七月,莒子庚輿來奔。哀十年:春,王二月,邾子益來奔。

    啖子曰:凡人君奔,例書名者,罪其失地,言非復諸侯也。或曰:臣出其君,非至公,而其罪不彰,無乃掩奸乎?答曰:出君之罪,史氏知之也。《春秋》舉王綱,正君則,而治道興矣;不善之積,莫非己招也。

    ○未逾年諸侯奔

    桓十一年:秋,鄭忽出奔衛。莊二十四年:冬,曹羈出奔陳。昭元年:秋,莒展輿出奔吳。

    趙子曰:未逾年之君出奔,但書名不書爵,言不能嗣先君也。鄭忽、曹羈,是也。莒展輿雖逾年,猶不書爵,其罪大也。

    ○王子王臣奔

    成十二年:春,周公出奔晉。襄三十年:夏,王子瑕奔晉。昭二十六年:冬,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

    啖子曰:天子公卿奔者,不言出,天下皆周土也。唯周公自絕於王,故書出,罪之也。《左氏》云凡自周無出,周公自出故也。《穀梁》云周有入無出。皆是也。王子朝,書尹氏以者,能製之也。

    ○內大夫奔

    閔二年:九月,公子慶父出奔莒。

    文八年:十月,公孫敖如京師,不至而復,丙戌,奔莒。〈復者,事未畢。〉

    宣十八年:十月,歸父還自晉,至笙,遂奔齊。〈還者,事畢也。〉成十六年:冬十月,乙亥,叔孫僑如出奔齊。襄二十三年:冬十月,乙亥,臧孫紇出奔邾。

    昭十二年:冬十月,公子蒨出奔齊。

    ○外大夫奔

    莊十二年:冬十月,宋萬出奔陳。僖二十八年:六月,衛元咺出奔晉。

    文六年:冬,晉狐射姑出奔狄。七年:夏,晉先蔑奔秦。〈不言出奔,言不返命也。〉

    八年,冬,宋司城來奔。〈《左氏》云非其身之罪,為官故也。〉

    十四年:秋,宋子哀來奔。〈《左氏》云不義宋公,而出稱字,美之也。〉

    宣十年:四月,齊崔氏出奔衛。〈《公羊》云稱崔氏,譏世卿也。〉

    成七年:冬,衛孫林父出奔晉。十五年:秋,宋華元出奔晉。宋魚石出奔楚。十七年:秋,齊高無咎出奔莒。

    襄六年:夏,宋華弱來奔。十七年:秋,宋華臣出奔陳。二十年秋:蔡公子履出奔楚。陳侯之弟光出奔楚。〈《穀梁》云書弟,罪其兄也。〉二十一年:秋,晉欒盈出奔楚。二十三年:夏,邾畀我來奔。二十四年:冬,陳鍼宜咎出奔楚。二十七年,夏,衛侯之弟鱄出奔晉。二十八年:夏,衛石惡出奔晉。冬,齊慶封來奔。二十九年:九月,齊高止出奔北燕。三十年:七月,鄭良霄出奔許。

    昭元年:夏,秦伯之弟鍼出奔晉。冬,楚公子比出奔晉。六年:夏,宋華合比出奔衛。八年:夏,陳公子留出奔鄭。十年:夏,齊欒施來奔。十五年:夏,蔡朝吳出奔鄭。二十年:夏,曹公孫會自鄸出奔宋。〈據鄸以叛,今出奔。〉冬十月,宋華亥向寧、華定出奔陳。二十二年:春,宋華亥、向寧、華定自宋南裏出奔楚。〈前年自陳入南裏以叛,今復出奔,故須言南裏,以符前事。〉二十七年:邾快來奔。

    定四年:冬,楚囊瓦出奔鄭。十年:秋,宋樂大心出奔曹。宋公子地出奔陳。冬,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區,出奔陳。〈暨者以彼及此也,蓋區首謀出奔,辰從之。〉十四年:春,衛趙陽出奔宋。夏,衛北宮結來奔。秋,衛世子蒯聵出奔宋。衛公、孟區出奔鄭。宋公之弟辰自蕭來奔。

    哀四年:二月,蔡公孫辰出奔吳。六年:夏,齊國夏及高張來奔。十一年:夏,陳轅頗出奔鄭。冬十一月,衛世叔齊出奔宋。

    啖子曰:內外大夫奔,卿則書,君之股肱也,治亂所寄,故重而書之。凡奔,皆惡也。有非惡者,則異其文,宋司城是也。有美者,又褒之,宋子哀是也。不是從國都而出奔,皆書所自。兩下相逐,不書,責政於邦也。來奔,不言出,異於外也。稱弟者,罪其兄也。非兄之罪,則曰公子。惡甚曰某,鄭段是也。

    ○逃〈三〉

    莊十七年:秋,鄭詹自齊逃來。

    僖五年:八月,諸侯盟於首戴,鄭伯逃歸,不盟。〈時齊桓大會以尊王室,鄭伯不當逃歸也。〉

    襄七年:十有二月,公會晉侯、宋公、陳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於,陳侯逃歸。〈二慶告陳侯曰:楚人執公子黃矣,君若不來,群臣不忍社稷,懼有二圖遂來歸也。〉

    趙子曰:凡言逃者,皆謂義當留而竊去也。故《穀梁》云,逃義曰逃,君臣同辭;逃者,匹夫之事也。

    ○諸叛例第二十九

    莊三年:秋,紀季以酅入於齊。〈稱季,順兄之命也。不書名,言季非叛也。不書弟,言兄無惡也。書入,以罪齊也。〉

    成十八年:夏,楚子、鄭伯伐宋,宋魚石復入於彭城。〈十五年奔楚,至此時入。《左氏》云以惡入曰復入。不稱所自,以伐為重;不稱納,非復臣也;不稱叛,不止乎叛也,言其志在滅本國也。〉

    襄二十一年:春,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以地來奔,即叛也。〉二十三年:夏,晉欒盈復入於晉,入於曲沃。〈二十一年奔楚,不稱所自,潛至也;不稱叛,本非叛也。〉二十六年,春,衛孫林父入於戚以叛。三十年:秋,鄭良霄自許入於鄭。〈不言叛,與欒盈義同,但不據邑也。不書復入,志在復仇,非謀害國,不爾即經闕文也。〉

    昭五年:夏,莒牟夷以牟婁及防茲來奔。〈義同庶其。〉二十一年:宋華亥、向寧、華定,自陳入於宋南裏以叛。三十一年:冬,黑肱以濫來奔。〈義同庶其。〉

    定十一年:春,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區、公子地,自陳入於蕭以叛。秋,宋樂大心自曹入於蕭。十三年:秋,晉趙鞅入於晉陽以叛。冬,晉荀寅、士吉射,入於朝歌以叛。

    趙子曰:凡據土背君曰叛,叛者皆書,不必命卿也。以地來者而不言叛,從可知也。又凡叛,而書所自,非君無道也。

    ○至歸入納例第三十

    ○公至自會

    僖十五年:九月,公至自會。十七年:九月,公至自會。文十四年:七月,公至自會。

    宣八年:春,公至自會。十七年:秋,公至自會。

    成六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會。七年:秋,公至自會。九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會。十五年:三月,公至自會。十六年:秋,公至自會。冬,公至自會。十七年:秋,公至自會。

    襄三年:秋,公至自會。五年:秋,公至自會。十年:夏,公至自會。十一年:秋,公至自會。十六年:夏,公至自會。二十年:秋,公至自會。二十二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會。冬,公至自會。二十四年:冬,公至自會。二十五年:八月,公至自會。

    昭十三年:八月,公至自會。二十六年:公至自會。定四年:七月,公至自會。十四年:五月,公至自會。

    哀十三年:秋,公至自會。

    ○公至自某國某地

    桓二年:冬,公至自唐。

    莊二十三年:春,公至自齊。夏,公至自齊。二十四年:秋,公至自齊。僖三十三年:冬十二月,公至自齊。

    文四年:春,公至自晉。十四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晉。十七年:秋,公至自穀。

    宣四年:秋,公至自齊。五年:夏,公至自齊。九年:春,王正月,公至自齊。十年:春,公至自齊。五月,公至自齊。

    成三年:夏,公至自晉。四年:秋,公至自晉。十一年:春,王三月,公至自晉。十八年:夏,公至自晉。

    襄三年:四月,公至自晉。五年:春,公至自晉。八年:夏,公至自晉。十三年:春,公至自晉。二十一年:夏,公至自晉。二十九年:五月,公至自楚。

    昭五年:七月,公至自晉。七年:九月,公至自楚。十六年:夏,公至自晉。二十六年:三月,公至自齊居於鄆。二十七年:春,公至自齊居於鄆。冬,公至自齊居於鄆。二十九年:春,公至自乾侯居於鄆。

    定八年:夏,公至自瓦。十年:夏,公至自夾穀。十二年:十一月,公至自黃。

    ○公至自侵伐圍救

    定六年:二月,公至自侵鄭。八年:春,王正月,公至自侵齊。三月,公至自侵齊。〈已上至自侵。〉桓十六年:七月,公至自伐鄭。莊六年:秋,公至自伐衛。二十六年:夏,公至自伐戎。

    僖二十六年:冬,公至自伐齊。宣七年:秋,公至自伐萊。

    成三年:二月,公至自伐鄭。十三年:七月,公至自伐秦。十七年:十一月,公至自伐鄭。

    襄十年:冬,公至自伐鄭。十一年:七月,公至自伐鄭。十九年:春,公至自伐齊。哀十年:五月,公至自伐齊。〈已上至自伐。〉僖二十九年:春,公至自圍許。

    定十二年:十二月,公至自圍成。〈已上至自圍。〉

    襄五年:十二月,公至自救陳。

    ○致前事

    僖六年:夏,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曹伯,伐鄭,圍新城。秋,楚人圍許,諸侯遂救許,冬,公至自伐鄭。

    襄十年:春,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於柤。夏五月,甲午,遂滅偪陽。公至自會。

    ○致後事

    僖四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次於陘。八月,公至自伐楚。

    襄十一年:七月,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會於蕭魚。公至自會。

    ○雜致

    成七年:秋,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鄭。八月,公至自會。十六年:秋,公會尹子、晉侯、齊國佐、邾人,伐鄭。十二月,公至自會。

    定四年:春三月,公會劉子、晉侯、宋公、蔡侯、衛侯、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國夏,於召陵,侵楚。秋七月,公至自會。〈已上不以本事致,而以會致。〉

    襄十八年:十月,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圍齊。十九年:春,王正月,公至自伐齊。〈亦不以本事致。〉

    桓十八年:夏,公之喪至自齊。

    啖子曰:凡公行,總一百七十有六。書至者,八十有二;不書至者,九十有四。此因時君告廟不告廟也。《左氏傳》桓二年公至自唐,曰告於廟也。此說是。告廟則書之於策,故夫子隨其所致而書,以示功過,且志其去國遠邇遲速也。其有一出而涉兩事者,則或致前事,〈若僖六年伐鄭救許,書至自伐鄭之類。〉或致後事。〈若僖四年侵蔡伐楚,至自伐楚之類。〉蓋夫子擇其重者志之也。又有不致本事者,蓋本事非功也。十二公獨隱公不告,蓋謙讓不以人君之禮自處也。其餘不告,或恥也,或怠也。

    ○歸

    桓十一年:九月,突歸於鄭。莊二十四年:冬,赤歸於曹。僖三十年:秋,衛侯鄭歸於衛。

    昭十三年:秋,蔡侯廬歸於蔡。陳侯吳歸於陳。定十三年:冬,晉趙鞅歸於晉。哀八年:夏,歸邾子益於邾。十年:衛公孟區,自齊歸於衛。桓十七年:秋八月,蔡季自陳歸於蔡。〈此已下皆自某歸。〉

    成十四年:夏,衛孫林父自晉歸於衛。十五年:八月,宋華元自晉歸於宋。十六年:秋,曹伯歸自京師。襄二十三年:夏,陳侯之弟黃自楚歸於陳。

    昭十三年: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晉歸於楚。

    ○復歸〈來歸逃歸附〉桓十五年:五月,鄭世子忽復歸於鄭。

    僖二十八年:六月,衛侯鄭自楚復歸於衛。冬,衛元咺自晉復歸於衛。曹伯襄復歸於曹。襄二十六年:二月,甲午,衛侯衎復歸於衛。閔元年:八月,季子來歸。

    僖五年:八月,鄭伯逃歸不盟。

    襄七年:十二月,陳侯逃歸。

    ○入

    隱八年:庚寅,我入邴。桓十五年:夏,許叔入於許。秋九月,鄭伯突入於櫟。

    莊六年:夏六月,衛侯朔入於衛。九年:夏,齊小白入於齊。二十四年:秋,夫人姜氏入。

    襄二十五年:秋,衛侯入於夷儀。三十年:秋,鄭良霄出奔許,自許入於鄭。

    昭元年:秋,莒去疾自齊入於莒。二十二年:秋,劉子、單子以王猛入於王城。二十六年:冬,十月,天王入於成周。定十一年:秋,宋樂大心自曹入於蕭。

    哀六年:秋,齊陽生入於齊。○復入〈入某以叛,見叛例。〉成十八年:夏,宋魚石復入,於彭城。

    襄二十三年:夏晉欒盈復入於晉,入於曲沃。○納莊九年:夏,公伐齊,納子糾。僖二十五年:秋,楚人圍陳,納頓子於頓。

    文十四年:秋,晉人納捷菑於邾,弗克納。宣十一年:冬,楚子入陳,納公孫寧儀行父於陳。昭十二年:春,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於陽。哀二年:夏,晉趙鞅帥師納衛世子蒯聵於戚。

    已上啖趙之辭亡。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