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哲学概论最新章节!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前途,岌岌可危。而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是否即长存不灭,吾人若追昔以抚今,亦并无必然之保障。今日之印度,已无释迦,甘地亦死。中国今日亦无过去之圣哲,汉唐之盛世,亦成历史陈迹。今日中国之大陆,在思想文化上以马列为宗,更不能自作主宰,而海外之中国人,则多寄人篱下以求苟全;则中国文化之消灭,亦非不可能之事。而原子战争,一触即发,则人类与文化,皆可随时同归于尽。然人类与文化,同归于尽后,日月仍可照常贞明,鸟仍在天,鱼仍在渊,固与自然无损;此时再起乐观主义之哲学家,于九泉之下而问之,必将承认悲观主义之为真理矣。

    第四节 悲观主义乐观主义之争论,不能有确定答案之理由

    吾人以上已略述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二面之理由。依吾人之意,此二面之理由,尚可无定限的增多。然如我们只是从种种事实上去求理由,乃永不能有确定的答案者。此非谓此问题不成问题,因人确有此一问题。亦非谓此问题之任何答案,皆无意义。因上述之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者之言,读者闻之,皆可觉其并非无意义。其所以不能有确定之答案之理由,正在其无论从正答,从反答,皆有一意义。而吾人之只提此一问题,悬之不答,说其无确定的答案,使人只存此问题于心,仍是对人有意义之事。然则吾人之谓从种种事实上去求理由,永不能有确定的答案,果为何义?此可说明如下:

    (一)我们之所以从事实上去看,对此问题不能有确定的答案之第一理由,是我们不能将一切自然界与人生社会界之事实,所已表现之正价值与负价值,作一整个之统计,因而无充足的资料,足以为比较世界所实现之正价值与负价值多少之根据。

    (二)我们即有一部分的统计,以知自然界与人生社会界之若干事实,所已表现之正价值与负价值,但是我们仍不必能确知一正价值之量与一负价值之量之多少,如何比较。此尤在异类价值间之比较,常有困难发生。譬如我们假定一将功成万骨枯之一将为岳飞,我们即不能定然的说,岳飞之成功,所产生对中华民族之全部价值,必低于万骨之枯。而我们亦不能由在高级生物与人类未出现前之自然之进化历程中,曾经无数其他种之生物之灭亡淘汰,然后乃有高级生物与人类之出现,遂谓自然之进化出高级生物与人类,所付之代价,必然多于高级生物及人类所实现之价值。又如一社会中有百个坏人,而其中只有一圣贤,是否即证明此社会中坏之量较善之量,即多九十九个?此乃无人能说者。若另一社会中无一坏人,而皆是平庸之辈,此社会之价值,是否即高于一有圣贤之社会?亦无人能说者。此亦犹如甲班之学生中出一天才诗人如李白,而其余学生皆写坏文章;而乙班学生,则人人皆写通顺之文章。此二班之学生之价值孰高?亦无人能说者。

    (三)纵假定上列二问题皆解决,吾人能尽知世间已实现之正价值与负价值之量,而加以精确计算后,以获得一结论,此亦仍只为关于价值之实现于过去之世界之情形者。吾人如不能知毕竟在未来之世界所实现之正价值较多,或负价值较多,则吾人仍不能决定吾人当悲观或乐观。此犹吾人不能以吾人一生之过去所遇之蹭蹬较多,遂对吾人之未来抱悲观。而一切悲观主义者与乐观主义者,根据过去之自然及人类历史,以定人类宇宙之未来者,亦同无决定之结论可得。即吾人之本科学之知识,以言宇宙热力之不断散失,并由人力之限极,以归于悲观之论者,亦同是本人对已成宇宙之已有观察而作之推理;其是否皆必对未来之世界为有效,或在世界之未知处,是否必无另补充热力之源泉,或增加人力之源泉,亦吾人所不能必然确定者 [21] 。

    (四)至于纯属于人生社会本身及与人相关之事,以人之努力本可以加改变,因而其所实现之价值,乃原则上人所能增加者。而人之对其已往实现价值之情形之反省本身,亦即可促进其努力者。人自觉有病,即促进其求健康;人之自认已过,即促进其改过之努力。此种对负价值之认识,即是一正价值增加之一开始。故人亦可愈知其过,愈知其病,而愈求改过,愈求健康,则人对负价值愈认识,即表示有愈多之正价值之开始实现。此开始虽不必完成,然可完成。既可完成,则一切负价值,均可为正价值平衡。由是而对能自知努力之人生之价值,遂为永不能站在此人生之外,加以限定估量者。

    (五)人生自身价值之不可全幅加以估量,尚有一理由,即如人由此估量,而定一悲观或乐观之态度后,此态度之本身,仍又可影响人生之价值。如人由对其一生之事之价值估量后,而定一悲观之态度后,此悲观如使其消极颓废,即使其人生之价值,更为降低;反之,如此悲观使其心灵沉抑,而更少嗜欲,此悲观即又使其人生之价值增高。又一乐观之态度,如使人觉一切皆听天安排,自己更无责任,则由此乐观,所引生之人生之价值,为一负价值。反之,一乐观之态度,如只使人心旷神怡,更能于工作有兴趣,则此乐观之态度所引生者,又为一正价值。而同一态度所生之价值之为正为负,则视与态度相连之其他心境与德性,以为决定。然此中之态度本身,必关联于人生之价值之增减,则为定然无疑者。而由乐观悲观之态度之本身,关联于人生价值之增减,则吾人欲计算人生之价值,以定乐观悲观之态度后;第二步之事,则为再计算此态度加入后,所生之人生价值,再定第二步之悲观与乐观。然此后则应再有第三步之计算,以定第三步之悲观与乐观。此即成一无穷之历程,而使吾人之定吾人自己之人生之价值之事,成原则上绝不可能者。

    (六)诚然,最后吾人似尚可说,若吾人真能如上帝之全知,而知此深藏一切世间事物之后,以决定其运行变化之全幅原因,或全幅动力,其聚合后所生之全部结果,及结果中所实现之价值之情形;则吾人将可决定,此世间自身之毕竟为具正价值或具负价值,为善或为恶,亦可决定吾人毕竟当抱悲观或乐观。然吾人今可说,如此事真为可能,则人生之任何努力之价值,即将全部消灭。因设吾人知此世间自身为注定的具正价值者,则吾人即同时知吾人之一切努力,皆为多余而无价值者。反之,如世间自身为注定的具负价值者,则吾人即同时知吾人之努力,皆为无效而无价值者。由此而吾人即当废弃吾人之一切努力。而此时人纵有任何努力,皆只能为自觉是多余或无效者。由此而吾人如欲使人生之努力为有价值,则吾人即不能确知世间本身注定的是正价值多,或负价值多,亦即人不能有一当悲观或当乐观之事实上的理由。人此处之不能有此全知,正是人生之努力有价值之必需条件。

    第五节 悲观态度与乐观态度之价值之衡定

    然人从事实上去看,世间之正价值负价值之多少,虽永不能有确定之结论,以为其当抱悲观或乐观之理由,然人自身则可自己决定其如何看世间之价值之态度,及其人生观之为悲观或乐观;亦可反省其悲观与乐观之态度之当与不当,而决定一超乎悲观乐观之态度,或兼采悲观与乐观之态度,以生活于世间。故此问题,虽不能由若客观外在化的事实之考察来决定,而未尝不可由人之主观内在的反省来决定。

    毕竟由我们之内在的反省来看,人应悲观或乐观?我们第一步可说:人之悲观与人之乐观,实同出于一根原。此根源即人之欲实现其所爱好的价值。一般人之悲观,是因觉其爱好的价值,恐不能实现;人之乐观,是因信其所爱好的价值,必能实现。如人根本无其所爱好的价值,则乐观与悲观,同不会有。又人之悲观乐观,如只是对个人之前途之悲观乐观,则其所爱好之价值,是只限于其个人的;如其是对人类与世间之悲观乐观,则其所爱好之价值,是超个人的。上文所述之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所提出之理由,都是根据超个人的事实,提出之理由。而人之会想出这些理由,在根本上,即由于人之爱好种种超个人的价值。如人不爱自然的生命,不关心世道人心,不关心人类社会之进步,则此二面之理由,同不会出现于人心。故人之能关心这些问题之心情本身,即人之一善性善德之表现。此心情,即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思想之所自生之共同的心情,因而即皆是具备一价值的,而都是人所当有的思想。从此处看,则人尽可以对一切世间之事物,发生悲观;然而人不当对其“能发生悲观”之善良的心情之本身之存在,感到悲观。人至少对此善良的心情之会存在于自己,感到乐观;则人当进而主张乐观主义,而反对一切悲观主义的思想。然而人却不能反对悲观主义所自生之心境,人亦当兼以此心情之存在,而增加其对人性之乐观。此中理由,即在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在此同原于一善良的心情。

    如果悲观主义乐观主义之思想,皆原于人之爱好价值之心情,则一真正的悲观主义者与乐观主义者,同当求直顺此心情,以努力实现其所爱好之价值。由此而悲观主义者与乐观主义者,同须超越其单纯的悲观态度与乐观态度之自身。单纯的悲观态度与乐观态度,在真正努力实现其所爱好之价值的人看来,同是不当有的。

    单纯的悲观态度与乐观态度之所以不当有,是因此二态度,初都只是原于我之想去发现事实之已表现的价值,是否合乎我之所爱好。此时,我恒只是静观或静待事实之满足我的希望,然而我自己却不去努力实现我所爱好之价值。此见我之爱好价值之心情并不算真切。此心情之不真切,却是不当有的,亦无价值的。

    反之,如果我们有一真切的爱好价值之心情,则我固然当望外在的存在事实,能实现价值;但我亦同时当使我之存在自身,亦能实现价值。则我不能只是静观或静待事实之满足我的希望,而当以我之内在的努力,改变所谓外在的存在事实,而创造新的外在的存在的事实。由此创造,则一切可悲观者,即不必再可悲。可悲者,唯在我之不求有所创造。同时,一切可乐观者,若不加上我之努力,不必能实现,即能实现,亦不能如加上我之努力时,那样更提前的实现,更完满的实现;则此可乐观者,亦即不必真可乐。真可乐者,乃在有我之努力之存在。由此而人即可由单纯之悲观与乐观态度,进至一超乎悲观乐观之上之一儒者所言之自强之不息之人生态度。

    此儒者所言自强不息之人生态度之超乎悲观与乐观,与西哲詹姆士所谓淑世主义Meliorism态度之超乎悲观乐观者,亦大体相近。但是依中国儒者所言之自强不息之人生态度,虽超乎一般之悲观与乐观,然而却并井超平悲与乐之外,超乎一切之悲观乐观之外。如实言之,最高之人生态度,亦非只是改造环境以淑世求进步,而是将悲观乐之情与自强不息之态度交融,以成一“乐以终身,忧以终身”或“哀乐相生”之人生情调下之自强不息。

    人之不能、亦不当无哀乐之理由,在人生不能、亦不当处处是自动,而无受动;人亦不能只是与环境奋斗,以求实现自己所爱好之价值于外界。人生之最高之态度,应当是能自动,亦能自动的愿受动。人当与环境奋斗,亦当承担环境的限制与规定。人所爱好的价值,人自己可努力,加以实现,然人以外之世界,亦可加以实现。此处人即当乐而观之。至于世间不能实现吾人所爱好之价值时,吾人亦恒有无可奈何之感。在此时,人即当以悲心承受一切所遇。此例不待远求,如大地回春,人见池塘生春草,人即不能不乐观彼天地之生几洋溢;而当西风起兮,草木黄落,人即不能不悲秋气之肃杀。今将此意,扩而大之,则世治,人不当不乐,世乱人不当不悲。一切正价值之将现人皆当因之而喜而乐,一切负价值之将现,人皆当因之而忧而悲。由此而乐无穷,悲亦无穷,而此亦即圣贤之心也。

    此种圣贤之喜乐忧悲与常情之喜乐忧悲,其不同处,一在其所喜乐忧悲者,非其一人之私,而是家、国、天下、群生万物之公。一在其喜乐,也未尝无惕惧,其忧悲也,未尝绝祈望。而其所以能如此,则其一面之理由,是其深知一切由客观事实,所表现之正价值负价值,同无绝对之必然。故吉者可凶,凶者可吉,盛者可衰,而否极又泰来;即一切人间之美善,皆无客观之外力,以使之长存不毁,而人间之丑恶亦然。此正反二面,恒相转化,故得之不能无惕惧,而失之亦不沦于绝望 [22] 。现一面之理由,则是因无论客观之世界,如何黑暗,人若能自明其明德,以成己成物,则世运终可随人而转,而人即无绝望之理。反之,纵然世界是一片光明,而吾心一念暗昧,此世界之光明,亦与我不相干,我仍不可不朝乾夕惕。由此而无论人世间所实现之价值之情状如何,吾人在喜乐中,皆不能无惕惧,而在忧悲中,皆不致沦于绝望,此之谓“乐以终身,忧以终身”。人能乐以终身,忧以终身,则匪特于一般感物而动情之事,能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即于整个之世间之一切正负之价值之实现之事,亦皆能乐之而不淫,哀之而不伤。人能如《礼记孔子闲居》篇所谓使“哀乐相生”,则悲观乐观,亦交融和协而无间矣。

    悲观主义乐观主义 参考书目

    W.Durant:The Mansion of Philosophy.

    黄建中《比较伦理学》第九章,《乐观悲观与淑世》。

    《列子杨朱篇》:此为代表中国古代之悲观主义之一种思想。

    《旧约耶利米哀歌》,此为犹太《旧约》中涵悲观思想者。

    Shakespeare:Tragedies.

    莎士比亚悲剧中之对话及故事,同可发人深省,而引动一种人生之疑情。

    A.Schopenhauer:The World as Will and Idea,Bk.Ⅱ.and Bk.Ⅵ.Studies on Pessimism.

    叔氏为西方之悲观主义哲学之代表。

    Tsanoff:The Nature of Evil.

    此为一西文中之顺历史线索,以论恶之问题之书,可供查考。

    W.K.Wright,A Students Philosophy of Religion.Macmillan.Co.rev.ed.1943. 第二十章论上帝之性质及恶之问题。

    Y.C.Unamuno:Tr.C.Flitch:The Tragic Sense of Life.Dovers Publication,1954.

    此为一承担人生悲剧,以超越悲观之哲学。

    J.Royce:Religious Aspest of Life,Harper & Brothers,1958.

    此书论恶之问题,而以对上帝之信念及个人之努力,化罪恶苦痛为善之资粮之哲学。

    W.James:The Will to believe and other Essays.Dover Publication,1956.

    此中以第一文信仰之意志,第二文人生是否值得活,为最重要。此为以向未来之前途看,以超越当前之失望与阻碍,与一般外境决定之悲观态度者之哲学。

    T.S.Kepler:Contemporary Religious Thought,An Anthology,Abingdon-cokesbury Press,New York.

    本书第四部Problem of Evil辑当代宗教哲学名家论恶之问题者八篇。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