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净土三经译注最新章节!

    净土是一个庄严清净的世界, 是一个无苦无秽的妙土。西方净土, 是净土三经及中国净土宗所着力宣扬的一个极乐世界, 它是一块毫无苦疾杂染、唯有法性之乐的清净乐土。西方净土是怎样的一个极乐世界? 何以是一个极乐世界? 又如何才能追寻到这样一个极乐世界?净土三经所含的内容足以回答这些问题。

    综括净土三经, 它展示出这样一幅极乐世界的概貌:在众生居住的尘俗世界以西的十万亿佛刹, 有一个世界名叫极乐。极乐国土的教主叫阿弥陀。该佛本是国王, 出家后名叫法藏, 对佛发愿, 愿修成佛后, 现出一个极乐净土。这极乐净土, 实际上是展示给人们的一种宗教修行境界。在这极乐净土, 除阿弥陀佛为教主外,还有两大菩萨, 他们分别是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左胁侍为观世音菩萨, 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观世音是专主救苦救难、济度众生的大慈大悲菩萨, 大势至则智慧高照、威力无边。他们三者合称“阿弥陀三尊”或“西方三圣”。西方三圣, 以大慈大悲的心愿, 以平等诚实的心态, 召唤一切寻求精神解脱、出离现世苦难的众生, 并教示他们往生极乐净土的最佳途径。

    《无量寿经》主要解释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的由来。经中讲到, 过去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个国王, 他听佛说法之后, 发愿修行, 便抛弃了王位, 出家当了沙门,起名叫法藏。法藏比丘发了二十四个愿 (其他译本或四十八愿或三十六愿), 这二十四个愿可分为三类:(一)摄法身愿,(二) 摄净土愿,(三) 摄众生愿。

    所谓摄法身愿, 是指在这些愿中, 法藏比丘发誓如果自己能成佛, 一定要庄严佛身, 例如要寿命无量、光明无量等。所谓摄净土愿, 是指在这些愿中, 法藏比丘发誓如果自己能成佛, 一定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美妙乐土, 例如在这片乐土中, 所有的宫殿楼观、池水花树都用无量杂宝及百千种香合成;一切万物严净光丽, 形色美妙奇特等。所谓摄众生愿, 是指法藏比丘发誓:如果我能成佛, 那么所有的人, 只要他一心信奉我, 念我的名字, 愿意往生到我的国土, 我都接引他们。该经中,法藏比丘表示:上述二十四愿, 只要有一愿不实现, 就永不成佛。

    法藏比丘后来果真成了佛, 也就是阿弥陀佛, 他发的愿自然也都一一实现。他自己成了寿命无量、光明无边、愿力无穷的佛, 建立起了一个无有众苦、充满诸乐的美妙净土。无论什么人, 凡是听闻、持念他的名号而起信仰、发誓往生到他净土来的, 他便能够把他们全部接引到这极乐世界来继续完成佛道。这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由来和为什么人只要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字就可以往生到西方净土的原因。

    这部经典中明显蕴含了“功德回向”思想。法藏比丘积累了无量功德, 成了佛, 于是便可以把他积累的功德回向给那些信奉他、念诵他的名字的人, 使他们都得到解脱, 免受众苦。这正体现了“他力救拔”“自度度人”的大乘精神。在现代生活中, 这种精神更能启发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 也能启发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心, 并以个人修养的完善, 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另外, 这部经典中所含的“佛性平等”思想, 也正是大乘佛教“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精神的发扬。在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面对一切众生, 无论圣凡贤愚, 凡是听闻、持念他的名号, 而起信发愿并努力修行的, 他都平等无欺地接引他们往生极乐净土。此中所展示的大乘佛理, 首先是主张人在进取、超升的过程中一切机会均等,人在往生净土之前, 虽有钝利智愚之别, 但一旦经过各自努力, 都有可能成为平等佛子。这样的思想, 会进一步启发人们平等竞争、积极进取, 努力向人生的最高境界奋进。

    作为一种宗教理想, 这种平等思想实际上是对现实不平等、“爱有差等”的反抗, 这样的思想正是张扬了人们对平等、和平的渴求。

    《观无量寿佛经》一开始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印度摩揭陀国国王频婆娑罗有一个太子, 名叫阿阇世。他听从了他人的教唆, 把自己的父王抓起来, 幽禁在七重室中,想饿死他, 自己夺取王位。阿阇世的母亲韦提希夫人为了拯救频婆娑罗王, 澡浴清净后, 用酥蜜调和面粉, 抹在身上, 借探视之机, 偷偷地送给国王。过了一些日子,阿阇世见父亲还没有饿死, 很奇怪。一追查, 才知道是母亲每天偷偷地送食物去给父亲吃。阿阇世大怒, 拔出宝剑要去杀母亲。这时手下大臣劝阻道:“自古以来, 杀掉自己的父亲而夺取王位这样的事屡见不鲜, 不足为怪,但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杀母亲的。如果您要杀害自己的母亲, 那我们就不再跟随您了。”阿阇世听后, 打消了杀母的念头, 但他下令把母亲也关起来, 不让她再去送饭。

    韦提希夫人被幽禁在深宫中, 泪如雨下。她向释迦牟尼佛祈祷, 乞求得到救助。这时, 释迦牟尼佛正在王舍城灵鹫山, 他听到了韦提希夫人的祈祷, 便大显神通,一下来到韦提希夫人身边。韦提希夫人见到释迦, 拜倒在地, 痛哭不已, 说:“也不知是前世造了什么恶业, 我生了这么一个儿子, 我再也不想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了,希望能生到清净乐土去。”

    于是佛就为她显现西方极乐世界并宣说三福、十六观的往生净土的修行方法。

    这三福是:

    (1) 世福 (孝亲、敬师、戒杀、修十善业)。

    (2) 戒福 (受持三归、众戒并护威仪)。

    (3) 行福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诵大乘经并劝他修行)。

    这种福业, 也称净业正因, 是往生净土的基本条件。

    这十六观是:

    (1) 日想观, 又作日观、日想。正坐西向, 谛观于日, 令心坚住, 专想不移。见日欲没, 状如悬鼓, 既见日已, 开目闭目皆令明了。

    (2) 水想观, 或作水观、水想。初见西方一切皆是大水, 再起冰想, 见冰映彻, 作琉璃想。

    (3) 地想观, 又叫地观、琉璃地观、地想。观想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 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 一一宝各有五百色光等。

    (4) 宝树观, 观极乐国土有七重行树, 七宝花叶无不具足, 一一花叶作异宝色, 又一一树上有七重网。

    (5) 宝池观, 又称八功德水想、池观。观想极乐世界有八功德水, 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花, 摩尼水流注其间演妙法。又有百宝色之鸟, 常赞念佛、念法、念僧。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