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净土三经译注最新章节!

;   (6) 总观, 又称宝楼观。作此观想即刻成就以上五种观法。观想其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 其中无量诸天作伎乐。又有乐器, 悬处虚空, 不鼓自鸣。

    (7) 华座观, 又作华座想。观佛及二菩萨的华座。

    (8) 像观, 又作像想观、佛菩萨像观。是观想一阎浮檀金色佛像坐彼华上, 又观音、势至二菩萨像侍于其左右, 各放金光。

    (9) 遍观一切色身想, 又叫真身观、佛观、佛身观。指观想无量寿佛的真身, 作此想即可见一切诸佛。

    (10) 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 又称观音观、观世音观。观想弥陀的胁侍观世音菩萨。

    (11) 观大势至色身相, 又称势至观、大势至观。观想另一胁侍大势至菩萨。

    (12) 普观想, 又称自往生观、普往生观。观自生于极乐, 于莲花中结跏趺坐。莲花开时, 有五百色光来照身, 乃至佛菩萨满虚空。

    (13) 杂观想, 又称杂观。观丈六佛像在池水上, 或现大身满虚空。即杂观真佛、大身、小身等。

    (14) 上辈观, 也称上辈生想。往生净土者依其因,而有上、中、下三辈, 三辈又分上、中、下三品, 总为九品。上辈观就是观上辈众生自发三心, 修慈心不杀行等, 临终蒙圣众迎接, 及往生后得种种胜益之相。

    (15) 中辈观, 即中辈生观。观中辈众生受持五戒八戒、修孝养父母之行等, 乃感得圣众迎接而往生等相。

    (16) 下辈观, 也称下辈生想。即观下辈众生虽造作恶业, 然临终遇善知识, 而知称念弥陀名号, 因之得以往生, 及蒙种种利益之相。

    《阿弥陀经》是说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给比丘们讲了这么一件事。说是在西方很远很远的地方, 另有一个世界, 名字叫“极乐”, 那个世界中有一尊佛, 也正在说法。这尊佛的名字叫“阿弥陀”。

    释迦牟尼佛解释说, 为什么那个世界名叫极乐呢?那是因为生活在那个世界中的一切众生都永享幸福, 没有任何一点痛苦。然后释迦牟尼佛详细描绘了西方极乐世界的情况。他说:在那片国土上, 有七宝池, 池中充满八功德水, 池底全都是金沙布地, 池的四周是用金、银、琉璃等砌成的阶梯。池中长满了各色莲花, 每朵莲花都大如车轮。到处都是亭台楼阁, 它们都装饰着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珍珠、玛瑙等七宝。在那极乐世界中, 空中经常奏响着美妙的天乐, 地上永远布满了灿烂的黄金。每天到了一定的时刻, 天上还会纷纷扬扬地飘下无数曼陀罗花。许多美丽的奇禽异鸟生活在这里,它们婉转美妙地鸣唱着。人们听了它们的歌唱, 便不由地赞颂佛、法、僧三宝。这儿还长着无数宝树, 每当微风吹动, 宝树便发出微妙的声音, 就像千百种乐器同时奏响了动听的音符。释迦牟尼佛解释说, 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的那尊佛叫做“阿弥陀”呢? 因为这尊佛能发出无限量的光明, 照亮十方世界, 又因为这尊佛及生活在他的佛国中的人的寿命都无量无边。所以,“阿弥陀”的意思就是“无量光”或“无量寿”。

    而后, 释迦牟尼佛强调说:如果有什么人, 他听说了有关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 虔诚地专心持念阿弥陀佛这一名字, 那么, 等他临终时, 阿弥陀佛会带领贤圣们出现在他面前, 并接引他到西方极乐世界, 让他永远生活在幸福之中。如果有什么人发愿, 死后愿往生到阿弥陀佛国中, 那么他一定能成就正果。

    《阿弥陀经》等所代表的净土信仰向人们开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解脱道路:只要发愿往生到阿弥陀佛国, 只要一心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字, 就能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这种看法, 比起“自力拯救”的途径, 无疑是一个令人羡慕、神往的简易功夫。阿弥陀信仰产生后, 在尘世间困顿忙碌的想寻得精神安宁的人们, 即刻对它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阿弥陀信仰在中土也愈演愈盛。

    净土三经所描绘的极乐世界, 从某种意义上讲, 是一种宗教修行的境界。这种境界对于一个宗教徒说其意义自是毋庸置疑的。当然, 净土信仰的意义不仅限于此,它对于世俗社会和现实生活也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生活中, 因生活节奏的加快, 生存环境的恶化与人际关系的冷漠, 都使人的精神生活笼罩着迷障和阴影。现代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情势下, 人们的内心生活存有着莫名的不安和驿动, 他们在追寻精神的安详宁静, 也寻求精神内守、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的良方。西方净土信仰所展示的极乐世界给现代人以有益的启示。弥陀净土实质上是佛教为追求解脱的人们成就的一个理想国, 也是佛教创始人所倡导的一种最高修行境界。这样的国土佛境虽然离现实生活很远很远, 拿现实来衡量可谓不可思议, 但这样的净国却离人的心智很近很近,人们的精神力量可以使自身的神识一下子飞升到极乐境界。这样的境界就是一个人在现实世界的漩涡中苦苦争斗、苦苦追求并无所着落时, 通过精神内守、操存涵养而得来的一种家园的感觉, 这样的家园说什么也是温馨、欢乐、美好、庄严的。

    净土三经从宗教的角度描绘了人类精神家园的处处风光, 并指示通向处处风光的条条道路。当净土宗人及一切信众在现世的苦难、不平与不安中, 想求得精神的慰藉, 追问精神家园的消息、追寻来自精神家园温柔的关怀时, 净土三经中的大义, 就会像声声亲切的乡音,阵阵悠扬的牧笛, 把人引向宁静的故乡, 引向精神的童年。引向人类生存的应然。

    《观无量寿经》所基于的宗教情感是真诚的, 十六观所代表的宗教修行经验也是独到的。

    《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以独特的形式设计精神家园的景观、表达精神超升的意愿、透露宗教情怀下对人生的爱抚等, 都使众生对净土的信力更为加强。

    当我们带着走向未来的情怀完善自己的人格、营造精神的乐园时, 净土信仰中往生彼岸的努力可以启发我们加强修养, 丰富心灵。

    当我们在修养、生活过程中努力实现奋斗目标、实现人生价值时, 我们可以凭借自力和他力的合力, 凭借着人类和平进步的大愿, 更好地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行进。

    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被繁琐的纷争、支离的分析、冗长的空谈、拘谨的思忖所困扰时, 净土三经也许能启发我们找到超脱和抛弃一切不合理名相的易行大道。诚如是, 将不枉净土三经一片佛心。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