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道光来安县志最新章节!

    安徽滁州来安县知县汜水刘廷槐重修

    营建志

    公署仓库    院局附    城池街道    坊表    乡表    市集附    坛庙寺观    古迹    丘墓    义冢附    津梁

    公署

    县署,唐以前无考。宋旧治在今城北瓦砾冈 ,南渡后始移今处 ,宋末毁于兵 。元泰定元年,达鲁花赤马合谋砂、县尹郭让始建厅事、仪门、谯楼 。至正七年,县尹蒋居仁复修厅事,建清心亭于谯楼之外,元末复毁。明洪武十四年,知县刘煜仍故址复建厅事 。弘治十七年,知县萧启重修,匾曰牧爱堂 ,并建龙亭库及斋所、库房、典史宅 。正德十二年,知县孙镒重修仪门、监狱。嘉靖三十一年,知县李懋材重修圣谕亭。即《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 。本后蜀孟昶《官箴》 ,宋高宗摘取其中四语颁行州县。隆庆元年,知县刘正亨建和风甘雨亭。万历十三年,知县何其贞修龙亭库及典史宅。十九年,知县郑元辅构仕优堂、在大堂左。景欧亭 。仕优堂前。四十六年,知县周之冕修申明亭,重建谯楼,易其名曰东璧楼。即今鼓楼。天启元年,知县周之冕重修六房廊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黄世臣重修厅事。二十年,知县乔嵩修厅事、六科卷房。二十二年,重修谯楼。三十四年,知县刘之昂以木坊易圣谕亭戒石,修东西书斋,凿仪门外井。四十年,知县马云衢以罚锾修厅事、六科卷房及内宅 ,建皂隶房 。五十八年,知县祁文翰修圣谕木坊。雍正十年,知县伍斯瑸设暖阁围屏于堂。围屏上画县境全图。乾隆二十六年,知县李文勋修寅宾馆 。五十二年,知县王永重修通署。捐廉一千两 ,分三年摊扣。嘉庆二十年,知县伍士超重修东璧楼。道光元年,知县杨炘重修科房。三年,知县符鸿于川堂东构静远山房 ;四年,重修土地祠。此历任兴修之大较也 。其规制则中为大堂即牧爱堂,前当甬道为戒石坊 ,又前为仪门,又前为头门,又前为照墙 。大堂前两廊为科房,东为吏户礼承发四房,西为兵刑工仓库五房。中夹甬道为皂隶房。东科房之南为仓廒 ,西科房之南为监狱。仪门左右为东西角门,前两旁右为廒所,左为寅宾馆,西向。为土地祠,南向。其南亦为廒所。头门上有楼,上书县额 ,门内之东为申明亭。道光七年知县刘廷槐重修。照墙左右为东西栅门,东去四十步当街口为东璧楼。大堂之东为库,东偏为仓,西偏为典史署,署前亦为仓。大堂之后为宅门,内为川堂;堂西为花厅,其对面舍为桐阴书屋 ;乾隆三十六年,知县王惺建。堂东为静远山房,又东为幕斋 。川堂后为内宅,旁为两厢,东偏为厨房。周遭缭以墙 ,后有复墙 ,更道环焉。其旧有而今者无,若大门内之旌善亭,谯楼旁之清心亭,大堂东之仕优堂,其前景欧亭,其后和风甘雨亭,俱前明置,久废。

    典史署建置见县署。大门内为厅,后为内厅,左为书房,又后为内宅。康熙四十一年典史鲁汉修,雍正九年典史袁有成重修,后各任随时修葺 。

    教谕署、训导署 俱详《学校》。

    巡检司在白塔镇,见《明史/地理志》,久废。

    税务司一在白塔镇,一在秋沛市,久废。

    阴阳学 明洪武七年设,在城东南隅,久废。

    医学与阴阳学同设,亦废。

    僧会司 在吉祥寺。

    道会司在城隍庙。

    察院 在中街,久废,仅存南北两更巷。

    公馆一在县前,久废,其地已造民房。一在囤仓,亦废。厅厢基地俱存,今置铺 。

    讲约公所 有五,一在城内东门开元观,一在施官集西茶庵,一在水口集真武观,一在张浦营金容宫,一在囤仓关帝庙。

    监房在仪门西,凡九间,前三间为狱神祠,男监三、女监二、厨一。嗣又添置二间 ,为禁卒住房、更房。周缭以复墙。雍正十一年,谈士龙捐田七亩半;嘉庆四年,知县钟希贤请帑重修 ,外围易以砖墙。道光七年,知县刘廷槐重葺。

    附仓库

    预备仓县东新街西仓巷口以南,久废,其地居民领垦。

    义仓 旧有五,一在仪门西偏,久废。余四在各乡,俱废,无考。

    常平仓 旧设捕署前,三所十三间。雍正十一年,知县伍斯瑸增置监狱南一所五间,仪门内东一所四间。乾隆十九年,知县李文勋增置大堂东一所五间,仪门外东二所八间、西一所五间。凡九所十四廒。乾隆五十年,知县王永重修。嘉庆四年,知县钟希贤修葺前五间;道光元年,知县杨炘修葺后四间。道光七年,知县刘廷槐重修午未廒、寅字廒。

    社仓 见后。

    库见前。

    附院局

    养济院 在庆成门外路北,额设孤贫二十名 。乾隆三年定制,每名日给银一分,即于存留经费项下支给,详《田赋》。乾隆十年增设二十名,给银如前数,具文赴司支领转给。旧有茅屋数间,毁于火。乾隆十八年春,知县李春明倡邑绅创建瓦屋二十二间 ,左右各十楹,前后各六楹。嘉庆八年复火 ,知县钟希贤倡邑绅重建如旧制。

    恤孤院小西门内偏西。乾隆三十五年,知县韩梦周建,即白衣庵旧址。置茅屋数间,拨诸寺院田共种三十七石五斗,士绅复醵金三百余两 ,初设孤贫四十名,后以费不赀 ,改为三十名。嘉庆二十年续置仓巷房屋一所。田、房俱详《田赋》。二十五年,知县杨炘以旧屋倾塌,新盖茅屋五间。

    同善堂城内仓巷街西口路南。嘉庆六年,吏员陈光祖、王淦、魏允康倡议募捐银一千一百余两。嘉庆九年堂成,置义田、义地各所。田详《田赋》,地详《义冢》。道光元年,增置义地一所。

    水口镇同善堂镇东弥陀寺后堂三间。乾隆八年,里人朱蕃倡立同善会 ,至二十六年,其子衣点与僧通意复倡众捐资始成堂,增置义田详《田赋》,义地详《义冢》。本堂规条:惜字、施棺、培冢、掩骼凡四事 。知县潘振莹为作碑,碑文大指已括于此 ,不重录。嘉庆二年腊月,水口集桥西火灾,延烧五十余家,时风雪严寒,露处者众 ,里人陈汇川、林朝勤、朝宪等请县给印簿募捐钱六百余千,凡被灾之家各成茅屋数间,六日而毕。以其亦属水口善举,类记于此。

    清净庵同善堂道光九年置。近庵士民捐输 ,筹桥工岁修 ,并推广施济,就庵设焉。知县刘撰有善堂规条并桥工缘起 ,勒石捐输姓名 ,载入原碑。倡首捐田入堂者周王氏。

    古城镇同善堂道光九年立。该镇袁、项、龚、叶各姓因筹义学经费,倡捐施济,集钱八百千零购田。知县刘定有规条并捐输姓名勒石。该堂房屋,陆姓所捐。

    城池

    县在秦汉为建阳,建阳故城在今州东四十里。《南畿志》、《通志》、《州志》、《方舆纪要》并同 。今县南水口镇东有遗址,俗呼东城埂。水口镇西至州城三十五里。晋置顿丘郡及县,顿丘废城在今县东一里顿丘山之侧 。宋齐为新昌郡城。梁置谯州,治新昌城,亦即此。赵宋因以此为新昌都,明编昌城乡。隋废郡 ,以新昌名县,改谯州曰滁,始建今州城,而县仍为附郭 ,始移治清流河之西,故寻改清流 。唐析置永阳 。南唐改曰来安,治在今城北瓦砾冈。南宋始移今治。嗣以金人寇乱,废为镇 。别有来安镇 ,在今治东三十里天井村,明置来安驿于彼 ,故名,非县治。寻复为县,有土城周三里。《方舆纪要》:来安,宋乾道中降为镇,寻复为县,有土城周三里。明成化四年,知县赵礼复筑土城。旧志:卑薄不堪保障 ,且岁征茅费,民反病之。嘉靖三十五年秋,知县魏大用始造砖城,高二丈周九百三十二丈。为门六,门各有楼。东曰宾旸,西曰庆成,南曰迎熏,北曰拱极,小南曰崇文,小西曰耀武。旧志:城既成,守尚无兵。倭寇辄警报。嘉靖三十七年,知县魏大用申蒙屯院张批令管屯操锦衣卫千百户张烈等 ,今后遇警即带令原操官军一千八百名员防御 。隆庆间拆西门楼,万历间拆南门楼、小西门楼,各窝铺俱废。旧志:时惑堪舆之说 ,既无吉应,徒失壮丽之观。万历四十六年,知县周之冕次第增修。《周志》:来有城池,自嘉靖三十五年始。比时倭寇为警,吾民足赖以安甚矣,城池之为利大也。第六十余年来 ,天下幸无事,当事者优游为理 ,亦复不以无事为有事之备,而城池岂昔日之城池哉!下则基址掷卸 ,上则草木丛生,业已渐就倾圮,且可扳援而上。其壕又为居民筑坝灌溉,无涓滴之潴 ,此足以为限乎?近年大盗入劫士商者二:万历二十七年劫生员凌尚义从西城出入 ,四十年劫盐商程维新从东南城出入。劫县库将入者一:万历三十一年明火持刃掘开县墙,幸更夫报觉惊散,从西门出。彼凭城上下,如履平地,已事可鉴也。脱一旦变生 ,更有大于此者,何恃而不恐?则夫增陴浚隍,芟丛生之荆棘,禁居民之坝川,而又训练土著以备不虞,诚今日之急务 。至于移锦衣之屯为内蔽 ,借和阳诸县为外援 ,则有魏公申准之成议在 ,无庸喋喋也 。崇祯十二年,知县吴志高浚隍,广五丈深三丈。

    国朝康熙十六年,知县周家柱罚锾修城。二十三年,知县乔嵩罚锾修城。《滁州续志》:康熙十九年,淫雨倾城百余丈 ,邑令乔嵩次第修筑。旧志:雍正二年,邑人信堪舆说,开文明门,嗣后终无吉应,今已塞,故不载。乾隆二十二年,知县李文勋领帑重修,周千丈有奇,高一丈四尺八寸,厚四尺六寸。宁国府督粮通判彭旭初监修。五十六年,知县邝永锴补修城东南隅。道光元年,知县杨炘倡捐补修小南门,建文星阁。四年,知县符鸿裒捐理各门楼橹 ,改小南门曰兴文门。道光七年,知县刘廷槐补修北门、湾陡门,又谕邑孝廉马锦云捐修东南隅十余丈 。

    附街道

    东门大街

    南门大街

    西门大街县署前,一曰广平街。

    北门大街

    十字街旧志:民建土地祠塞其西。

    小南门街

    后街

    仓巷街东口旧有双井,久废。

    寺巷街

    小西门街

    中街自搭阁 巷至鼓楼。

    儒学街

    青龙街儒学东。

    观巷在开元观西。

    严家巷南门大街西。

    王家巷西门大街南。

    搭阁巷在中街西。旧一作搭沟,一作搭阁。

    更巷一在旧察院南,一在旧察院北。

    附坊表

    义学坊县治东。

    承流坊县治东。

    宣化坊县治西。

    极乐坊县北。

    清平坊县东。

    儒林坊儒学前。

    都宪坊为御史常道建 ,在县治左。

    攀桂坊为举人张寿建 ,在寺巷口。

    豸绣坊为御史陈情建,在县东北。以上九坊久废。

    世科坊为举人武俊、武钺建,在南门大街。

    恩荣坊为总兵周球建 ,一在红土坂,一在大周营,一在园觉寺地方。

    附乡都

    宋

    万善乡置四里三都十四保 。

    嘉山乡置六里五都二十保。

    会同乡置六里四都十九保。

    来苏乡置五里四都十八保。

    翔鸾乡置五里四都十九保。

    元

    东南乡置十都。

    西北乡各置六都。

    明

    昌城乡七里总名。宋《祥符图》载:积善、新昌二都并为昌城乡。七里,一曰七都。

    一都在县南延塘寺地方。

    二都在县东杜家集龙山地方。

    三都在县南三城寺月塘地方。

    四都在县南水口集地方。

    五都在县西垒子墩地方。

    六都在县北古城集地方。

    七都在县南金刚寺地方。

    国朝

    七都一曰七里,仍前明制。

    十五卫 康熙十二年裁并江宁、右江宁、前江宁、后上元、中上元、前上元、后江淮、左江淮、右广洋、兴武、石城、横海、江阴一十三卫外,滁、泗二州卫未裁。案旧志只云十三卫,今考隶滁、泗卫者,赋虽属卫地,则县境不得而遗也。

    里卫军民错居,分四十八保。乾隆间并省四保,共计街保五,乡保三十九。

    附市集

    彭冈铺县东二十里。

    杜家集县东三十里。

    施官集县东三十里,桥西属本县。

    武家集县东南二十五里。

    雷官集县东南四十五里,西属本县 。

    大营集县东南四十五里。

    雍家巷县东南四十五里,俗呼瓮家巷。

    新集县东南五十里。

    汊河集县东南六十里,河北属本县。

    程家集县东南六十里。

    水口镇县南三十里。

    相官集县南五十里,旧曰陈官集。

    乌衣镇河北集县西南六十里。

    卓家集县西七里。

    胡家冈县西九里。

    张浦营县西北三十五里。

    嘉山集县西北四十里。

    严家集县西北五十里。

    三界市县西北七十里。

    仰山集县东北十五里。

    张山集县东北十五里。

    舜山集县北二十里。

    罗家集县北二十里。

    复兴集县北二十五里。

    囤仓集县北三十里。

    石固集县北三十五里。

    尹家集县北四十五里。

    宝山集县北五十五里。

    白塔镇县东北六十里。

    杨家小集县东北七十里。

    古城镇县北八十里。以上俱存。

    汤河市县东南三十五里。河旧误和。

    仇沛市县西南二十里。

    秋沛市县西十五里。

    来安镇县东三十里。以上市镇今废。

    坛庙

    社稷坛    在西门外,位北向。明洪武十四年,建坛于城之西北隅。正德十四年,知县孙镒移建今地。隆庆元年,知县刘正亨修。国朝雍正十一年,知县伍斯瑸重建,称西坛。道光七年,知县刘廷槐修整,岁以春秋仲月上戊日为民祈报 。

    神衹坛    在南门外。明初建。隆庆中,知县刘正亨修。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伍斯瑸重建,称南坛。道光七年,知县刘廷槐修整,祭:云雨风雷之神主设正中 、本境山川之神主设左、本境城隍之神主设右。岁以春秋仲月与社稷坛同日举行祭礼。

    先农坛     在东门外二里许。国朝雍正四年建,并置藉田四亩九分 。嘉庆二十三年,知县杨炘重修,以每岁仲春月亥日巳时致祭,午时行耕藉礼。佃园农夫□ 名,免其差役,酌给口粮,令看守坛宇,灌溉藉田,每岁租谷除供粢盛外 ,完丁田正银一钱六分 ,余充先农坛祭费。

    雩祭     祭无常所,即神衹坛行礼,遵用乾隆七年议准定制,每岁孟夏部颁祭期,至祈雨祈晴,亦因时举行焉。

    文庙    建置详《学校》。正中为大成殿,殿前两廊为东西庑;前为大成门,亦曰戟门;又前为泮池;周围甃石基砖栏 ,中为桥。又前为棂星门 ;又前为大成坊;又前为屏墙。大成门之左为名宦祠 ,右为乡贤祠,又右为土地祠。大成坊前东西各置下马碑,又各置耳坊。嘉庆间星棂门外又加围墙,包下马碑接屏墙。另设旁门,寻以阻塞神道撤之,如旧制。以每岁仲春仲秋上丁日举行祭礼如制。雍正五年,奉上谕:八月二十七日,至圣先师诞辰 ,各官致斋,不理刑名,永著为令。

    名宦祠    在大成门左。《会典》 :岁春秋释奠 ,礼毕,教谕一人诣祠致祭。

    吕  鉅野人,名失考。

    杜居敬元县尹,汴梁人。

    边宁明知县,岢岚人。

    赵礼知县,顺义人。

    孙镒知县,庆都人。

    周祚知县,山阴人。

    顾问知县,蕲州人。

    魏大用知县,光化人。

    张四术知县,考城人。

    杨时训导,汧阳人。

    吴毓嘉训导,长汀人。

    钱应元教谕,六合人。

    陈宗岳训导,上虞人。

    刘正亨知县,新淦人。

    林鹏飞知县,漳浦人。

    郑元辅知县,莆田人。

    韩梦周国朝知县,潍县人。

    按旧志,名宦祠有范承勋、于成龙等十四员,皆国朝封疆大吏,已崇祀省城名宦,不当祀于下邑,旧志误列,应即删除。惟前明知县刘正亨、林鹏飞、郑元辅三公均宦来邑,当时曾立专祠。今专祠已圮,应并祀名宦,以垂不朽。韩梦周于道光年间已请祀名宦,应列入。

    乡贤祠    在大成门右,祭礼与名宦祠同。

    苟与龄宋敕旌孝子。

    赵察宋永福县丞。

    常道明山西巡抚。

    武功明福山教谕。

    周球国朝正定总兵左都督太子少保。

    忠义孝弟祠    在文庙东。国朝雍正七年建。道光七年,知县刘廷槐谕邑孝廉马锦云捐赀重建。祭礼与名宦祠同。

    苟与龄见乡贤。

    王来

    周懋德

    贺植家

    节孝祠     在忠义祠右。国朝雍正七年建。道光七年,知县刘廷槐谕邑孝廉马锦云捐赀重建,祀本邑节烈、节孝、贞节、贞烈各妇女。祭礼与名宦祠同。

    本学土地祠    在乡贤祠右。旧志:仪同名宦、乡贤祠 ,教谕主之 。

    武庙     在文庙东,火神庙左。建置无考。明万历十二年,知县何其贞建三义祠于其后。四十二年,知县第五伟重修。崇祯六年,知县袁翎捐俸倡修。国朝历任知县随时修补,以每岁春秋仲月诹吉 ,及五月十三日神诞举行祭礼。道光八年,知县刘廷槐重建正殿、后殿。雍正三年,追封三代公爵。

    文昌祠    在文庙东,城隍庙右。建置无考。嘉庆六年列入祀典,以每岁春二月初三日神诞致祭。秋祭八月,其日部颁。后殿,道光八年知县刘廷槐建。

    城隍庙    在文庙东,文昌祠左,火星庙右。明正德十二年,知县孙镒重修。万历间,知县张国祥等相继增修。国朝雍正九年,知县伍斯瑸、前知县黄金品、典史袁有成捐资重葺。无专祭,岁以春秋仲月设位于神衹坛同祀。旧志:春秋仲月从祀山川坛 ,朔望,县令率僚属行香。凡县令以下到任并考满复任 ,皆祀以少牢 ,誓于神前。

    厉坛     在城北。明洪武初颁有祭文,镌石在城北里许,以清明、孟秋望、孟冬朔祭之。

    马神庙     在武庙东。以每岁春秋仲月上戊日祭之。

    火神庙    旧祀在开元观,后移建祠于城隍庙东武庙西。国朝雍正十三年定制以每岁六月二十三日致祭。

    蜡神    旧在东岳庙旁,有祠,后附祭于刘猛将军祠,以每岁冬至后第三戊日致祭。

    案蜡祭有八 。国朝雍正十一年,奉文将邮表缀、水庸坊、猫、虎、昆虫五神,敬制牌位以祭 。只称五神者,以先啬、司啬、农统于先农也。

    军牙六纛    神号曰旗纛之神。每岁正月诹吉,及霜降日致祭。

    土地祠祠像案牍神二,与土地像而三。    在县署仪门外东。以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旧志:每月朔望,有司拈香祗谒 。

    狱神    在监舍内。以每岁四月祭之。

    刘猛将军祠    在开元观西。国朝雍正二年奉敕建。以每岁正月十三日神诞及十二月上戊日致祭。

    龙王庙    南门外二里。明知县陆宗俊、魏大用、刘正亨相继增修。国朝道光二年,知县杨炘重修。以每岁春秋仲月致祭,其日部颁。

    附寺观秩祀之庙见前,其为民间建置,亦称祠庙者,统列此门。

    城内

    吉祥寺县治后。宋绍兴二年建。明万历二十四年,知县冷起元修。国朝道光四年重葺,寺内恭设龙亭,为三大节朝贺所。

    开元观一名真武观。原在县北岑湖村,唐开元中建。宋淳熙年移于城东门内。明万历五年、四十六年相继增修。国朝雍正十三年,知县伍斯瑸捐修。

    三义阁关帝庙后。

    朱子祠 建阳书院后。

    魏公大用祠

    刘公正亨祠

    林公鹏飞祠

    郑公元辅祠上四祠俱前明知县,今废。

    刘公之昂祠康熙年知县。诸祠向为邑民所祀,今并废。旧志载有魏公、刘公、林公、郑公生祠记 ,并有专传。惟刘公之昂传、记俱无。今无从知其事实。刘祠,旧在水口镇,今类附于此。

    白衣庵城西北隅。雍正元年重建,后废。今为恤孤院地。

    城外

    金刚寺县东十八里。明嘉靖年重建。崇祯年修。

    朝阳寺县东西龙山。

    玉石寺县东武家集西。康熙五十八年修。

    药师寺龙山东。康熙年间修。

    甘露寺县东三十里。

    曲涧寺县东三十五里。

    马神寺县东四十里。

    龙泉寺县东北三十里。元天历年建。明嘉靖年修。寺当盱眙大道,有铺,名龙泉铺。官使经行有题咏甚多。寺有菩提树、锥栗、黄金嵌碧玉、碧玉嵌黄金二竹 ,花木丛茂。万历中,邑工吏吉晨与僧有隙,借公事尽伐之,后遂荒凉矣。

    观音寺县南三十里。元至正年建。

    弥陀寺县南水口集。宋淳熙年修 。明隆庆年重修 。

    白岩寺县南四十里。

    大安尼寺县南五十里。康熙年修 。

    延塘寺县南五十里,宋天圣三年建。旧名塔院。治平四年赐名寿圣,后改今名。国朝康熙五十年修。

    黄道寺县南五十里。康熙年修修 。

    大雅寺县南五十里。明嘉靖年修 。

    三城寺县南五十里。宋庆历三年建。明嘉靖、万历年 、国朝雍正六年重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