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西京杂记译注最新章节!

,横桥南渡,以法牵牛。”《三辅旧事》曰:“秦于渭南有舆宫(兴乐宫),渭北有咸阳宫。秦昭王欲通二宫之间,造横长桥三百八十步,桥北京石。”秦亡后,被项羽焚毁。刘庆柱《三秦记辑注》说:“秦咸阳宫宫殿建筑遗址考古发现,建筑毁于大火。遗址堆积之中有大量被火烧而变形的各种金属建筑构件,一些建筑遗迹被烧成砖红色,不少金属构件、砖瓦等被大火烧流并凝结在一起,火势之大可以想见。”刘庆柱《地下长安》说:“秦咸阳宫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已经进行了考古发掘,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战国时代与秦代都城之中唯一的高台宫殿建筑遗址。该宫殿建筑,将各种不同的建筑单元统一于一个整体的高台宫殿建筑群,在使用功能、通道、采光、排水及结构诸多方面都作了合理的安排。……战国秦汉时代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阶段,这座大体量的多层楼阁式高台建筑遗址,又是目前所知最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古代高台宫殿建筑物遗存,它把过去认为汉代建筑施工技术特点的诸多方面,提前到战国中期或秦代。”咸阳,古都邑名,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三秦记》曰:“咸阳,秦所都;在九嵕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秦孝公十二年(前350)自栎阳迁都于此,后置县。《三辅黄图》卷一曰:“自秦孝公至始皇帝、胡亥,并都此城。按孝公十二年作咸阳,筑冀阙,徙都之。”《三秦记》曰:“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一天下,收天下兵聚之咸阳,徙天下豪富二十(十二)万户于咸阳。”都城规模也不断扩大。《三辅黄图》卷一曰:“咸阳北至九嵕、甘泉,南至鄠、杜,东至河,西至汧、渭之交,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离宫别馆,相望联属。木衣绨绣,土被朱紫,宫人不移,乐不改悬,穷年忘归,犹不能遍。”《史记·秦始皇本纪》曰:“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汉书·地理志上》曰:“渭城,故咸阳,高帝元年更名新城,七年罢,属长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更名渭城。有兰池宫。”陈晓捷注《三辅旧事》引《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说:“秦咸阳城遗址在今咸阳市渭城区窑店乡与正阳乡之内。其范围大致东起柏家嘴,西至毛家沟,北到高干渠,南部因渭水北侵蚀,已无遗迹可循。现存面积约20平方千米。城址中部偏北探出周长约2747米的夯土墙基,平面略呈长方形,应为宫城所在。宫城内外探出夯土基址二十余处,其中八处在城内,已发掘者为战国遗存。宫殿区东端的柏家嘴、西端的毛家沟似为六国宫殿区。另外在城址有冶铸和制陶等遗迹。”

    ②库府:即府库。古时国家储藏财物、兵甲的处所。《孟子·梁惠王下》曰:“君之仓廪实,府库充。”库,储藏战车兵甲的屋舍。后泛指储物的屋舍。刘熙《释名·释宫室》曰:“库,舍也,物所在之舍也。故齐鲁谓库曰舍也。”府,古时国家储存财物或文书的地方。《礼记·曲礼下》曰:“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郑玄注曰:“府谓宝藏货贿之处也。库谓车马兵甲之处也。”《汉书·郊祀志上》曰:“史书而藏之府。”亦指达官贵人的住宅。

    ③称言:用语言形容。

    ④蟠螭(pán chī):盘曲的无角的龙,常用作器物的装饰。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曰:“白鹿孑蜺于欂栌,蟠螭宛转而承楣。”蟠,盘曲。扬雄《法言·问神》曰:“龙蟠于泥,蚖其肆矣。”

    ⑤焕炳:明亮的样子。列星:众星。盈:充满。

    ⑥铜人十二枚:《史记·秦始皇本纪》曰:“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正义》曰:“《汉书·五行志》云:‘(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谢承《后汉书》云:‘铜人,翁仲其名也。’《三辅旧事》云:‘聚天下兵器,铸铜人十二,各重二十四万斤。汉世在长乐宫门。’”程大昌《雍录》卷十曰:“《史记》:‘……是岁始皇初并六国,喜其为己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

    ⑦坐:底座。

    ⑧筵:以竹篦、枝条或蒲苇等编织而成的席子,平铺在地面作坐具。筵上可加席。

    ⑨笙:古代管乐器名,殷周时已流行,由簧片、笙管和斗子组成,簧片古时用竹制,后改用响铜,簧管自十三到十九根不等,演奏时手按指孔,吹吸振动簧片而发音。《诗经·小雅·鹿鸣》曰:“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许慎《说文解字》“竹部”曰:“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古者随作笙。”笙有大小之分,《尔雅·释乐》曰:“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郭璞注曰:“大者十九簧,小者十三簧。《乡射记》曰:‘三笙一和而成声。’”邢昺疏曰:“巢,高也,言其声高。李巡云:小者声少音出和也。孙炎云:应和于笙。”竽:古代竹制簧管乐器,与笙相似而略大。《周礼·春官·笙师》曰:“笙师:掌教吹竽、笙、埙……以教祴乐。”郑玄注引郑司农曰:“竽,三十六簧。”贾公彦疏曰:“按《通卦验》‘竽长四尺二寸’,注云:‘竽,管类,用竹为之,形参差象鸟翼,鸟,火禽,火数七。冬至之时吹之。冬,水用事,水数六。六七四十二,竽之长盖取于此也。’”应劭《风俗通义·声音》曰:“《礼记》:‘管,三十六簧也,长四尺二寸。’今二十三管。”

    ⑩纽:提,拉。

    ?徽:琴徽,原指系琴弦的绳子。后指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识,用贝壳或金玉制成。《汉书·扬雄传下》曰:“今夫弦者,高张急徽,追趋逐耆,则坐者不期而附矣。”颜师古注曰:“徽,琴徽也,所以表发抚抑之处。”陈旸《乐书·琴晖(徽)》曰:“琴之为乐,弦合声以作主,晖(徽)分律以配臣。……自古晖(徽)十有三,其一象闰,盖用螺蚌为之,近代用金玉瑟瑟水晶等宝,未闻有弦绳之义。”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琴辨·琴徽》曰:“古人所以不用金玉而贵蚌徽者,盖蚌有光彩,得月光相射,则愈焕发了,了然分明,此正谓‘对月’。及膝上横琴,设若金玉则否。今人少知此理。然当用海中产珠蚌,他蚌无甚光彩。”

    ?璠玙(fán yú):春秋时期鲁国所产的美玉名,又作玙璠。许慎《说文解字》“玉部”曰:“璠,璠玙,鲁之美玉。孔子曰:美哉璠玙,远而望之,奂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一则理胜,二则孚胜。”以美玉形容音乐,比喻美好。

    ?管:古乐器名,亦为以管发声乐器的总称。《诗经·商颂·那》曰:“鞉故渊渊,嘒嘒管声。”《诗经·周颂·有瞽》曰:“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太平御览》卷五百八十曰:“蔡邕《章句》曰:管者,形长一尺,围寸,有孔无底,其器今亡。”应劭《风俗通义·声音》曰:“《礼乐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十二月之音也。象物贯地而牙,故谓之管。’《尚书大传》:‘舜之时,西王母来献其白玉琯。’昔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冷道舜祠下得生白玉管,知古以玉为管,后乃易之以竹耳。夫以玉作音,故神人和,凤凰仪也。”

    ?隐辚:隐然飘忽的车声。辚,车声。丁度《集韵·真》曰:“辚:辚辚,众车声。”亦代指车轮。相次:前后连接。

    ?昭华:美玉名。《淮南子·泰族训》曰:“赠以昭华之玉,而传天下焉。”琯:同“管”,古乐器名,即玉管,以玉制成,像笛。《晋书·律历志》曰:“舜时西王母献昭华之管,以玉为之。”此系玉管,故以昭华命名,寓意精美名贵。

    ?有明:透明。

    ?历然:清晰的样子。

    ?高祖悉封闭以待项羽:汉高祖刘邦和项羽相约,先入关者为王,之后高祖先攻入咸阳城,听从下议,封府库还军霸上。《史记·留侯世家》曰:“沛公(刘邦)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张)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史记·高祖本纪》曰:“(沛公)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史记·项羽本纪》曰:“(沛公)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秦末起义军领袖。秦末跟随叔父项梁起义,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大封诸侯。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击败,从垓下突围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后自杀。

    ?将以东:项羽进入咸阳后,焚毁秦宫室,拒绝定都关中,而返楚地。《史记·项羽本纪》曰:“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将,携带。

    【译文】

    汉高祖刘邦刚进入咸阳宫时,在宫中的库房里巡视了一圈,发现里面的金玉珍宝,无法用语言形容。其中尤其让人惊异的,是一种青玉五枝灯,这个灯有七尺五寸高,下面做了一条盘曲的无角的龙,龙嘴里衔着灯,灯点燃时,龙身上的鳞甲都颤动起来,闪闪发亮,好像无数个星星挤满屋里。还铸造了十二个铜人,底座高三尺,一起围坐在筵席上面,每个铜人的手里都拿着一件乐器,有琴、筑、笙、竽等,铜人身上点缀着彩色花纹,神情庄重,好像活人一样。筵席下面有两只铜管,上面的口高达数尺,一直伸展到筵席后面,其中一只管子是空的,另一只管内有绳子,绳有手指那么粗,让一个人吹着空管,另一个人拉着绳子,各种乐器就一起演奏起来,与真的乐器演奏没什么两样。有一把琴有六尺长,上面安着十三根弦,二十六个琴徽,用各种宝物装饰着,琴上雕刻着“璠玙之乐”四个字。还有一个玉管,长二尺三寸,有二十六个孔,吹起玉管,就好像看到车马穿过山林,听到车马前后相接驶过时隐约飘忽的车声,吹奏一停止,便再也看不见车马了,这个玉管上刻着“昭华之琯”四个字。还有一枚方镜,四尺宽,五尺九寸高,内外通透,人对着镜子照,镜子里的人影是倒立的。用手抚摸着心口照镜子,就能看见自己的肠胃和五脏,清晰得毫无遮挡。人体内如果有疾病,就捂着心口来照一下,就能知道哪里有病。还有,如果女子有邪心,照了这个镜子,就会胆张心动。秦始皇经常用这面镜子照宫女,发现胆张心动的就杀了。高祖把这些宝物全部封存起来等待项羽到来,项羽带着这些东西东归而去,后来就不知道这些东西流落到哪里去了。

    76.鲛鱼荔枝

    尉陀献高祖鲛鱼、荔枝①,高祖报以蒲桃锦四匹②。

    【注释】

    ①鲛鱼:即海鲨。《山海经·中山经》曰:“(漳水)多黄金,多鲛鱼。”郝懿行注曰:“鲛鱼即今沙鱼。”荔枝:因为北方没有荔枝,故尉佗将荔枝作为珍奇水果献给高祖。《蜀都赋》曰:“旁挺龙目,侧生荔支(枝)。”《后汉书·孝和孝觞帝纪》和帝纪曰:“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

    ②报:回报,回赠。蒲桃锦:陈直《两汉经济史料论丛·关于两汉的手工业》说:“蒲桃其时初入中国,当是最新式的图案。”史载蒲桃由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故此条所述与史载有异。

    【译文】

    南越王尉佗向汉高祖进献了海鲨和荔枝,高祖回赠给他四匹绣有葡萄花纹的锦缎。

    77.戚夫人侍儿言宫中乐事

    戚夫人侍儿贾佩兰①,后出为扶风人段儒妻②。说在宫内时,见戚夫人侍高帝,常以赵王如意为言③,而高祖思之,几半日不言,叹息凄怆,而未知其术④,辄使夫人击筑,高祖歌《大风诗》以和之⑤。又说在宫内时,尝以弦管歌舞相欢娱,竞为妖服⑥,以趣良时⑦。十月十五日,共入灵女庙⑧,以豚黍乐神⑨,吹笛击筑⑩,歌《上灵》之曲?。既而相与连臂,踏地为节,歌《赤凤凰来》?。至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受?。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21),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正月上辰(22),出池边盥濯,食蓬饵,以祓妖邪(23)。三月上巳(24),张乐于流水,如此终岁焉。戚夫人死,侍儿皆复为民妻也。

    【注释】

    ①侍儿:贴身侍女。贾佩兰:人名,生平不详。

    ②扶风:即右扶风,“扶助京师,以行风化”之意,《三辅决录》曰:“扶风,扶风化也。”汉代京畿行政区划名,三辅之一,辖地在关中西部,即秦岭以北,西安和泾河以西共二十一个县,治所在汉长安城,《三辅黄图》卷一曰:“扶风,在夕阴街北。”亦为官名。《汉书·百官公卿表》曰:“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景帝中六年(前144)更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更名右扶风,治内史右地。……与左冯翊、京兆尹是为三辅,皆有两丞。”段儒:人名,生平不详。

    ③以赵王如意为言:以赵王如意为话题,指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之事。

    ④术:办法。高祖一直想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虽遭众臣反对但坚持己见,后吕后听从张良之计,为太子刘盈请来高祖求而不得的四位隐世高人为傅。《史记·留侯世家》曰:“(四人离开后)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易太子之事就此作罢。

    ⑤《大风诗》:即《大风歌》。《史记·高祖本纪》曰:高祖称帝后回家乡沛县“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后称此歌为《大风歌》。

    ⑥妖服:色彩艳丽的服装。

    ⑦良时:良辰佳时,美好的时光。

    ⑧灵女庙:无考,或为设在宫中的寺庙。干宝《搜神记》卷二曰:“十月十五日,共入灵女庙,以豚黍乐神,吹笛击筑,歌《上灵之曲》。既而相与连臂,踏地为节,歌《赤凤皇来》。乃巫俗也。”伶玄《赵飞燕外传》曰:“十月五日,宫中故事,上灵安庙。”此“灵安庙”或即“灵女庙”。蔡邕《王子乔碑》曰:“咨访其验信而有征,乃造灵庙以休厥神。”灵庙是供奉神灵之处,灵女庙或亦属灵庙之类。

    ⑨豚:小猪。亦泛指猪。《国语·越语上·勾践灭吴》曰:“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孟子·梁惠王上》曰:“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黍(shǔ):崔豹《古今注·草木》曰:“禾之黏者为黍,亦谓之穄,亦曰黄黍。”罗愿《尔雅翼·释草一》曰:“禾属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种故谓之黍。”侯良《西汉文明之光————长沙马王堆汉墓》说:“黍属一年生草本,粳者古称稷、穄,现称稷子、糜子。糯者古称黍,现称黍子、粘糜子或黄粟。是一种早熟耐旱的粮食或饲料作物。黍稷起源于中国,为商周时期的主要粮食作物,因此在甲骨文和《诗经》中黍的出现最多,远远超过粟。”

    ⑩笛:应劭《风俗通义·声音》曰:“《乐记》:‘武帝时丘仲之所作也。笛者,涤也,所以荡涤邪秽,纳之于雅正也。’长二尺四寸,七孔。其后又有羌笛,马融《笛赋》曰:‘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音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材以当檛便易持,京君明贤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谓商声五音毕。’”但吴翌凤《灯窗丛录》二曰:“《风俗通》曰:‘笛,武帝时丘仲所作。’非也,高祖初入咸阳宫,得玉笛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铭曰昭华之琯。在武帝前。”

    ?《上灵》之曲:古乐器名,无考,或与祭祀灵女庙有关,为娱神或祭神的乐曲。

    ?《赤凤凰来》:古乐曲名,又名《凤凰来仪》《神凤操》《仪凤歌》,相传周成王所作。《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一·神凤操》曰:“一曰《凤凰来仪》。《古今乐录》曰:‘周成王时,凤凰翔舞,成王作此歌。’谢希逸《琴论》曰:‘成王作《神凤操》,言感化之德也。’《琴集》曰:‘《凤凰来仪》,成王所作。’”歌辞曰:“凤凰翔兮于紫庭,予何德兮以感灵。赖先人兮恩泽臻,于胥乐兮民以宁。”蔡邕《琴操·仪凤歌》曰:“凤皇来舞于庭……成王乃援琴而鼓之,曰:‘凤皇翔兮于紫庭,余何德兮以感灵。赖先王兮恩泽臻,于胥乐兮民以宁,凤皇来兮百兽晨。’”伶玄《赵飞燕外传》曰:“上灵安庙。是日,吹埙击鼓,连臂踏地,歌《赤凤来曲》。”

    ?百子池:一说汉宫内池名,一说上林苑内池。《三秦记》曰:“汉上林苑有池……积草池、麋池、舍利池、百子池。”另《三辅黄图》卷四曰:“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阙,以五色缕相羁,谓之相连爱。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斗星辰求辰命乃免。正月上辰,出池边盥濯,食蓬饵以祓妖邪。三月上巳,张乐于池上。”与本条所述相近。

    ?于阗(tián)乐:泛指西域民族音乐。于阗(tián),古西域国名,又名于窴,在今新疆和田一带。居民从事农牧,多桑麻,产美玉。

    ?受:用同“绶”,丝带。

    ?雕房:宫中专门从事雕刻的地方。一说用彩绘装饰的房子。房,古代指正室两旁的房间。许慎《说文解字》“户部”曰:“房,室在旁也。”段玉裁注曰:“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所谓东房西房也。”刘熙《释名·释宫室》曰:“房,旁也,在堂两旁也。”后泛指房屋、房间。北户:北门。

    ?北辰星:即北极星,又名中宫、天极、天枢、极星。《尔雅·释天》曰:“北极谓之北辰。”郭注曰:“北极,天之中,以正四时。”邢昺疏曰:“极,中也,辰,时也,居天之中,人望之在北,因名北极。斗杓所建,以正四时,故云北辰。《论语》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是也。”《史记·天官书》曰:“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后句四星,末大星正妃,余三星后宫之属也。环之匡卫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索隐》引元命苞曰:“紫之言此也,宫之言中也,言天神运动,阴阳开闭,皆在此中也。”古人以为北极星是太由子、帝星、庶子、后宫、天枢等五星拱卫的聚星,在天星中的地位最为至上、尊贵。汉代时,人们将不同的人与天上的某个星位相联系,认为具有某种对应关系,因此观测天象便可以推测出人的祸福安危。而皇帝、后宫是与北辰星相对应的关系,所以宫女便向北辰星祈求长命百岁。

    ?茱萸(zhū yú):又称“越椒”“艾子”,常绿植物,生长在河川中,其味香浓,具有杀虫消毒、祛风逐寒的功能。古代风俗认为茱萸可以避邪,所以人们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佩戴茱萸以求一年平安。《艺文类聚》卷四曰:“《风土记》曰: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尚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说:“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习惯。据《续齐谐记》所载,费长房对汝南桓景说,九月九日汝南有大灾难,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这是一般人认为重九登高的来源,但不一定可靠。《风土记》以为此日折茱萸插头,以辟邪气,而御初寒,与此并不相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蓬饵:用蓬蒿制作的饼子。一说为一种麦食。孙诒让《札迻》卷十一曰:“‘蓬’即‘麷’也。《周礼·笾人》郑司农注云:‘熬麦曰麷。’郑康成云:‘今河间以北,煮穜麦卖之,名曰逢。’《齐民要术》引崔寔《四民月令》云:‘腊月祀炙逢。’麷、蓬、逢字并通。”饵,糕饼。《周礼·天官·笾人》曰:“糗饵,粉糍。”郑玄注曰:“合蒸曰饵。”扬雄《方言》卷十三曰:“饵谓之糕,或谓之糍。”

    ?菊华酒:用菊花酿制的酒。民间风俗,九月九日饮菊花酒可以驱邪避祸,延年益寿。菊花性微寒,味甘苦,能清热、平肝、明目,常饮菊花酒有强身益气之功效,故有令人长寿之说。吴均《续齐谐记·九日登高》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悬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房曰:‘此可以代人。’”《艺文类聚》卷八一曰:“《风俗通》曰:南阳郦县有甘谷,谷水甘美。云其山上大有菊,水从山上流下,得其滋液,谷中有三十余家,不复穿井,悉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百余,下七八十者,名之大夭,菊华轻身益气故也。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尉袁隗为南阳太守,闻有此事,令郦县月送水二十斛,用之饮食。诸公多患风眩,皆得瘳。”

    (21)米:去皮的谷物的仁。黍、稷、稻、粱、菰、菽等谷物有米。

    (22)上辰:农历每月上旬的辰日。此指每月第一个地支是“辰”的日子。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计算日子,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一一轮流对应组合,六十为一个轮回。辰日并非固定的日子,隔十二天出现一次。

    (23)祓(fú):古代消灾祈福的祭礼或风俗。许慎《说文解字》“示部”曰:“祓,除恶祭也。”《左传·僖公六年》曰:“武王亲释其缚,受其璧而祓之。”杜预注曰:“祓,除凶之礼。”

    (24)上巳:农历每月上旬的巳日。此指每月第一个地支是“巳”的日子。三月上巳是古代节日,这一天,人们在水边举行祭祀,用香草泡水洗濯沐浴以祛邪除恶,免灾除病,谓之“禊”或“祓禊”。《周礼·春官·女巫》曰:“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曰:“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应劭《风俗通义·祀典》曰:“《尚书》:‘以殷仲春,厥民析。’言人解析也。疗生疾之时,故于水上衅洁之也。”同时还有人欢快热闹地携酒食宴饮,谓之“祓饮”。汉代以后禊事更常见,《后汉书·礼仪志上》曰:“(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洁者,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始洁之矣。”汉以前,上巳必在巳日但不固定在三月三日,魏后必在三月三日但不固定在巳日。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说:“上巳原定为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旧俗以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作修禊。但是自曹魏以后,把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后来变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向新阳、刘克任《西京杂记校注》说:“‘三月三’遂成群众性传统节日,宴饮游乐,赋诗为文,极为热闹。……另外,古代秋天也举行同类活动,谓之‘秋禊’。”

    【译文】

    戚夫人的贴身侍女贾佩兰,出宫后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她说起在皇宫里的时候,看见戚夫人侍奉汉高祖,曾经向高祖提起赵王如意的事情,高祖在思考,好半天默默不语,只是唉声叹气,神色很悲伤凄凉,却想不出什么好方法,就让戚夫人击筑伴奏,自己唱起《大风歌》来应和。贾佩兰又说在皇宫的时候,曾经用弦管乐器伴奏歌舞来娱乐,大家争相穿上艳丽的服装,来度过这美好的时光。十月十五日,大家一起进灵女庙,用小猪、黍米酒祭神,吹笛击筑,唱起《上灵》之曲。然后又互相手拉着手,用脚踏地,合着节拍唱起《赤凤凰来》。到了七月七日,大家一起来到百子池边,演奏西域的乐曲。演奏完以后,拿起彩色的丝线相互牵起来,叫作相连绶。八月四日,从专事雕刻的房间北门出去,到竹林里下围棋,赢的人整年都会有福气,输的人这年都会有病灾,但取来丝线,向着北极星祈求长命百岁后就能免去疾病。九月九日,佩戴茱萸,吃蓬蒿饼,畅饮菊花酒,这样就能长寿了。菊花开放的时候,将花茎和叶子一起采下来,再掺和进黍米酿酒,到来年的九月九日,这酒才算酿造好,可以喝了,所以称它为菊花酒。正月的第一个辰日,大家到水边洗清污垢,吃蓬蒿饼,举行祭祀以祛除灾恶。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再聚集在流水边演奏音乐。就这样过完了一年。戚夫人死后,她的侍女们都出宫嫁给了平民。

    78.何武葬北邙

    何武葬北邙山薄龙坂①,王嘉冢东北一里②。

    【注释】

    ①何武(?——3):西汉大臣。字君公,蜀郡郫县(今四川郫都区北)人。曾任京兆尹、廷尉、御史大夫等要职。汉成帝时任大司空,封汜乡侯。“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汉书·何武王嘉师丹传·何武传》)为官守法清廉,曾与丞相孔光一起拟定限田、限奴婢等方案,但遭到贵族反对。王莽执政时,被诬陷而自杀。坂:山坡。

    ②王嘉:字公仲,西汉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汉哀帝时任丞相,封新甫侯。“为人刚直严毅有威重,上甚敬之。”(《汉书·何武王嘉师丹传·王嘉传》)因极力主张匡正时弊而招致董贤等权贵的嫉恨和陷害,被捕下狱而死。王嘉死后,皇帝悔之,“复以孔光代嘉为丞相,征用何武为御史大夫”。(《汉书·何武王嘉师丹传·王嘉传》)

    【译文】

    何武死后被葬在北邙山的薄龙坂上,王嘉的墓冢在其东北方一里远的地方。

    79.生作葬文

    杜子夏葬长安北四里①,临终作文曰:“魏郡杜邺②,立志忠款③,犬马未陈④,奄先草露⑤。骨肉归于后土⑥,气魂无所不之⑦。何必故丘⑧,然后即化⑨。封于长安北郭⑩,此焉宴息?。”及死,命刊石?,埋于墓侧。墓前种松柏树五株?,至今茂盛。

    【注释】

    ①杜子夏:即杜邺,字子夏,西汉名臣张敞外孙,小学名家。原籍魏郡繁阳(今河南内黄东北),汉武帝时其祖父迁徙茂陵。“邺壮,从(张)敞子吉学问,得其家书。以孝廉为郎。”(《汉书·谷永杜邺传·杜邺传》)被大司马卫将军王商视为心腹,除主簿,举侍御史,汉哀帝时迁为凉州刺史,后因病免,此后又举方正、上对策直言,未拜。专治文字学,藏书丰富。

    ②魏郡:汉代郡名,汉高祖十二年(前195)置,治所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辖区包括今河北、河南、山东接壤地区。

    ③忠款:忠诚专一。款,诚恳。

    ④犬马未陈:指上对策之事。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杜子夏举方正,上对策,针对哀帝重用外戚傅氏,主张限制外戚干政,但并未被哀帝认可采纳,没有尽到忠君的责任,难以一展抱负。犬马,古代臣子对君王时的卑称。陈,陈述,表达。

    ⑤奄:突然。先草露:先于草尖的露珠陨落。草露,比喻生命短促,古人常用露珠来比喻时光短促、生命短暂。曹操《短歌行》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⑥骨肉:肉体。后土:古代对土地之神的称谓。此指土地,与皇天相对应。

    ⑦气魄无所不之:古人认为人死后归于天地。《礼记·郊特牲》曰:“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故祭求诸阴阳之义也。”许慎《说文解字》“鬼部”曰:“魄,阴神也。”“鬼,人所归为鬼。”段玉裁注曰:“阳言气,阴言神者,阴中有阳也。”《尔雅·释训》曰:“鬼之为言归也。”郭璞引《尸子》注曰:“古者谓死人为归人。”邢昺疏曰:“人死为鬼。《小雅·何人斯》云:‘为鬼为蜮。’《周礼》曰‘享大鬼’。谓之鬼者,鬼犹归也。”

    ⑧故丘:故乡,故土。古人希望死后落叶归根,返葬故土。《礼记·檀弓上》曰:“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孔疏曰:“丘是狐窟穴根本之处,虽狼狈而死,意犹向此丘,是有仁恩之心也。”狐死首丘之意为不忘根本。故古人死后要归葬故土。而杜子夏并未依礼归葬故土魏郡,而是葬于长安,此为豁达之举。

    ⑨化:死的委婉说法。佛家称“坐化”,道家称“羽化”。

    ⑩封:垒土为坟墓。郭:外城。

    ?宴息:安息。

    ?刊:刻。

    ?种松柏:旧时传说魍魉好食死者肝脏,但惧怕柏树与虎,故民间有此习俗:为阻止魍魉,在坟墓上种植柏树,在墓地道路入口处放置石虎。段成式《酉阳杂俎·尸穸》曰:“《周礼》:‘方相氏驱罔象。’罔象好食亡者肝,而畏虎与柏。墓上树柏,路口致石虎,为此也。”

    【译文】

    杜子夏死后葬在长安城北四里远的地方,他临终前写了一篇文章:“魏郡杜邺,立志忠诚,尚未为国尽忠效力,就忽然先于草尖上的露珠而亡。骨肉埋葬在大地上,魂魄随处飞散。死后何必回葬故土,才能羽化登仙。就把我埋在长安的北外城吧,我就在这里安息了。”等到他死的时候,就让人把这些文字刻在石头上,埋在墓地旁边。墓地前面种了五棵松柏,至今依然生长茂盛。

    80.淮南《鸿烈》

    淮南王安著《鸿烈》二十一篇①。鸿,大也。烈,明也。言大明礼教②。号为《淮南子》,一曰《刘安子》。自云:“字中皆挟风霜③。”扬子云以为一出一入。

    【注释】

    ①《鸿烈》:即《淮南鸿烈》,也称《淮南子》,共有内篇二十一论道、外篇三十三杂说,今只存内篇。此书是淮南王刘安主持,延请八位门客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共同讨论编撰而成。《淮南子·览冥训》曰:“持以道德,辅以仁义,近者献其智,远者怀其德。”该书以此为主旨,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中心,兼采糅合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五行等诸家之说,内容庞杂,认识上提出“物至而神应”,“知与物接,而好憎生焉”。《汉书·艺文志》将其归为“杂家”类。该书系统详尽地总结了西汉前期的道家思想,是研究黄老思想的宝贵资料,也是地方诸侯王与中央集权分庭抗礼的思想的集中体现。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二)》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说:“(《淮南子》)全书兼顾自然与人间,也有着以宇宙涵盖人事的大格局。”

    ②“鸿,大也”以下三句:《淮南子》高诱注叙曰:“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故夫学者不论《淮南》,则不知大道之深也。”

    ③风霜:比喻文字严峻、冷厉,有肃杀之气。

    【译文】

    淮南王刘安著有《鸿烈》二十一篇。鸿,是大的意思。烈,是明亮的意思。说明这本书是要弘扬并阐明礼教的。这书被称为《淮南子》,也称《刘安子》。刘安自称:“书中字字都带着严峻冷厉之气。”扬子云认为两种说法都与原书不尽相符。

    81.公孙子

    公孙弘著《公孙子》①,言刑名事②,亦谓字直百金。

    【注释】

    ①《公孙子》:书名,在《汉书·艺文志》儒家类著录《公孙弘》十篇,现失传,或即此书。另一说两书非同一书,因为《公孙子》属法家,《汉书》所录《公孙弘》属儒家。但周天游校注《西京杂记》说:“汉初诸子百家重新整合,黄老之术即以道家为主,儒、法、阴阳等诸家为辅,成为汉景帝中期以前的指导思想。汉武帝时,虽接受‘独尊儒术’的建议,但实际上外儒内法,所以儒者亦多治刑名之学。……所以本书多涉及刑名之事,归入儒家类,也很正常。”

    ②刑名事:即刑名之学,是战国时论述名实关系的思想流派,即刑名学派,属于法家,代表人物是战国时申不害。《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曰:“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淮南子·要略》曰:“新故相反,前后相缪,百官背乱,不知所用,故刑名之书生焉。”后人称为“刑名之学”,简称“刑名”。刘向《别录》曰:“申子学号曰刑名,刑名者,循名以责实,其尊君卑臣,崇上抑下,合于六经也。宣帝好观其《君臣篇》。”刑名,又作形名。

    【译文】

    公孙弘著有《公孙子》,是讲述刑名之学的书,也有人称这本书一字价值百金。

    82.长卿赋有天才

    司马长卿赋,时人皆称典而丽①,虽诗人之作②,不能加也。扬子云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子云学相如为赋而弗逮③,故雅服焉④。

    【注释】

    ①典:典雅。丽:华美,艳丽。

    ②诗人之作:《诗经》作者的作品。扬雄《法言·吾子》曰:“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司马相如的赋属于辞人之赋,但是“典而丽”,因而为人称道。《汉书·扬雄传下》曰:“雄以为赋者,将以风也,必推类而言,极丽靡之辞,闳侈巨衍,竞于使人不能加也。”“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

    ③逮:及。《汉书·扬雄传上》曰:“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

    ④雅服:极为信服,非常佩服。雅,甚、颇。《后汉书·皇后纪上》窦皇后纪曰:“及见,雅以为美”。

    【译文】

    司马相如创作的赋,当时的人都称赞它典雅而艳丽,即使是《诗经》中的作品,也不能超越它。扬雄说:“司马长卿的赋不像是人间创作出来的,难道是神灵幻化出来的吗?”扬雄学司马相如写赋却赶不上他,所以对司马相如十分佩服。

    83.赋假相如

    长安有庆虬之①,亦善为赋,尝为《清思赋》②,时人不之贵也③,乃托以相如所作,遂大见重于世。

    【注释】

    ①庆虬(qiú)之:人名,生平不详。

    ②《清思赋》:赋篇名,已佚。

    ③贵:贵重。此指重视,推崇。

    【译文】

    长安有个叫庆虬之的人,也擅长写赋,曾经写过一篇《清思赋》,但当时人们并不看重它,于是庆虬之就假托这篇赋是司马相如创作的,《清思赋》便立刻得到世人的推崇。

    84.《大人赋》

    相如将献赋①,未知所为。梦一黄衣翁谓之曰:“可为《大人赋》。”遂作《大人赋》②,言神仙之事以献之③。赐锦四匹。

    【注释】

    ①献赋:向皇帝献上自己创作的赋。西汉时,皇帝需“润色鸿业”,“愉悦耳目”之作点缀升平,于是文人向皇帝进献自己的赋作成为时尚,以期待得到皇帝的赏识,并因此获得仕途升迁的机会。如司马相如便向汉武帝献上《上林赋》而得以授官。班固《两都赋》序曰:“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时时间作。或以抒下情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而后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向皇帝献赋多以称颂为主,即使有所讽谏也较为克制。

    ②《大人赋》:该赋针对汉武帝好仙道而发,极写仙境之下不可久恋而人世间弥足珍贵,语言生动,意含讽谏。大人,古代统治者之称谓。《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引《大人赋》开篇曰:“世有大人兮,在于中州。宅弥万里兮,曾不足以少留。”《索隐》注曰:“张揖云:‘喻天子。’向秀云:‘圣人在位,谓之大人。’张华云:‘相如作《远游》之体,以大人赋之也。’”

    ③之:指汉武帝。《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曰:“天子既美《子虚》之事,相如见上好仙道,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相如以为列仙之传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赋》。……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

    【译文】

    司马相如想向皇帝进献自己创作的赋,但不知道该写什么。一天夜里梦到一位穿黄衣服的老翁对他说:“可以写《大人赋》。”于是司马相如就写下了《大人赋》,赋里写的是关于神仙的故事,进献给汉武帝。汉武帝赏赐给他四匹锦缎。

    85.《白头吟》

    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①,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②,相如乃止。

    【注释】

    ①聘:指旧式婚礼中的文定,即订婚。

    ②《白头吟》:乐府《楚调曲》名。古辞内容描写男有二心,女来诀绝,表示“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故名。后世多以此调描写妇女被男方抛弃的题材。歌辞全文曰:“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诀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该古辞较早见于南朝徐陵所辑《玉台新咏》,为六首古乐府之一,题为《山上雪》。《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六》载其歌辞,称为古辞,列于楚调曲,序引本条作五解之一。《宋书·乐志》亦称为古辞,列入“汉世街陌谣讴”。沈德潜《古诗源·汉诗》收其歌辞,署名“卓文君”,并引本条为序。故卓文君之作仅为一说。

    【译文】

    司马相如将要娶一户茂陵人家的女儿为妾,卓文君就创作了一首《白头吟》以表达与司马相如的决绝之心,相如便没有纳妾。

    86.樊哙问瑞应

    樊将军哙问陆贾曰①:“自古人君皆云受命于天,云有瑞应②,岂有是乎?”贾应之曰:“有之。夫目得酒食③,灯火华得钱财④,乾鹊噪而行人至⑤,蜘蛛集而百事喜。小既有征⑥,大亦宜然。故目则咒之⑦,火华则拜之,乾鹊噪则喂之,蜘蛛集则放之。况天下大宝⑧,人君重位,非天命何以得之哉⑨?瑞者,宝也,信也⑩。天以宝为信,应人之德,故曰瑞应。无天命,无宝信,不可以力取也。”

    【注释】

    ①樊将军哙(kuài):即樊哙(?——前189),西汉开国元勋之一。沛县(今属江苏)人。早年以屠狗为生,后跟随刘邦起事,为其得力部将,以军功封贤成君。灭秦后,初入咸阳宫,他力阻刘邦贪取秦宫珍宝及宫人,在项羽所设鸿门宴上勇助刘邦脱险。汉初任左丞相,封舞阳侯。陆贾:汉初政论家、辞赋家。楚人,跟随刘邦打天下,官至太中大夫。对治国安邦有自己的见解,著有《新语》十二篇。《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曰:“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武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祖)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②瑞应:祥瑞的感应。古代认为人君德行,天必降祥瑞以示表彰,反之则必有灾祸。葛洪《抱朴子·外篇·诘鲍》曰:“王者德及天则有天瑞,德及地则有地应。”

    ③(rún):眼皮跳动,俗称“眼跳”。许慎《说文解字》“目部”曰:“,目动也。”

    ④灯火华:油灯芯上爆出火花。

    ⑤乾鹊:即喜鹊。古人认为喜鹊声吉多凶少,至今民间还有“喜鹊叫贵客到”的说法。

    ⑥征:征兆,迹象。

    ⑦咒:祷告,祝告。

    ⑧大宝:最宝贵的事物,通常指帝位。《易经·系辞下》曰:“圣人之大宝曰位。”孔颖达疏曰:“位是有用之地,宝是有用之物。若以居盛位,能广用无疆,故称大宝也。”此处喻意得帝位者有天下。

    ⑨天命:张光直《艺术、神话与祭祀》说:“上帝通过判断施政的得失与统治者的俭奢来决定统治权的授予,这就是所谓的‘天命’。”

    ⑩信:信物,凭据。

    【译文】

    樊哙将军询问陆贾说:“自古以来,君主都说自己的帝位是来自上天的安排,说有祥瑞的征兆,难道真有这样的事吗?”陆贾回答说:“有的。眼皮跳就会有饭吃,灯花闪就会得到钱财,喜鹊叽叽喳喳叫就是有客人到了,蜘蛛聚集到一起说明百事顺利。小事都像这样是有征兆的,大事也理应如此。所以眼皮跳了就祷告,灯花闪了就拜谢,喜鹊叫了就给它喂食,蜘蛛聚在一起就放任不管。何况这天下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这皇帝的宝座,没有天命怎么能得到呢?祥瑞,就是宝物,就是凭据。上天用宝物作凭据,对应人的德行,所以叫作瑞应。没有天命,没有宝物作凭据,是不可以只凭力量就能得到帝位的。”

    87.霍妻双生

    霍将军妻一产二子①,疑所为兄弟②。或曰:“前生为兄,后生者为弟。今虽俱日③,亦宜以先生为兄。”或曰:“居上者宜为兄,居下宜为弟,居下者前生,今宜以前生为弟。”时霍光闻之曰:“昔殷王祖甲一产二子④,曰嚣,曰良。以卯日生嚣,以巳日生良⑤,则以嚣为兄,以良为弟。若以在上者为兄,嚣亦当为弟。昔许釐公一产二女⑥,曰妜,曰茂。楚大夫唐勒一产二子⑦,一男一女,男曰贞夫,女曰琼华。皆以先生为长。近代郑昌时、文长蒨并生二男⑧,滕公一生二女⑨,李黎生一男一女⑩,并以前生者为长。”霍氏亦以前生为兄焉?。

    【注释】

    ①霍将军妻:即霍显。霍将军,指霍光。

    ②兄弟:哥哥和弟弟。

    ③俱日:同一天。

    ④殷王祖甲:又名帝甲,商代第二十二代君王,商王武丁之子,祖庚之弟。对祖甲的评价截然不同。一为明君。《尚书·无逸》曰:“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一为昏君。《国语·周语下·刘文公与苌弘欲城周》曰:“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帝甲乱之,七世而陨。”《史记·殷本纪》曰:“帝甲淫乱,殷复衰。”《索隐》注曰:“《国语》云‘帝甲乱之,七代而陨’是也。”

    ⑤以卯日生嚣,以巳日生良:卯日、巳日都是十二地支中的计时单位,卯日在巳日前两天。嚣,即帝廪辛,良,即帝庚丁,两人相继为商王。《史记·殷本纪》曰:“帝甲崩,子帝廪辛立。帝廪辛崩,弟庚丁立,是为帝庚丁。”

    ⑥许釐公:春秋时期许国国君,姜姓,名宗。一说即许僖公,亦为春秋时许国国君,姜姓,名业。

    ⑦唐勒:战国时楚国辞赋家,晚于屈原,与宋玉同时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曰:“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汉书·艺文志》收录其赋四篇,已佚。

    ⑧郑昌时、文长蒨:人名,生平不详。

    ⑨滕公:即夏侯婴(?——前172),西汉大臣。沛县(今属江苏)人,早年跟随刘邦起兵,封汝阴侯,官至丞相。因曾任滕县(今山东滕州)令,时人称“令”为“公”,故号为“滕公”。

    ⑩李黎:人名,生平不详。

    ?霍氏:指霍显。

    【译文】

    大将军霍光的妻子霍显一胎生下两个儿子,搞不清楚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有人说:“先生下来的是哥哥,后生下来的是弟弟。现在虽然他们是同一天出生,也应当认为先生下来的是哥哥。”有人说:“在上面的应该是哥哥,在下面的应该是弟弟,在下面的先生下来,也应该以先生下来的为弟弟。”当时霍光听了这些话,说道:“从前商王祖甲一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嚣,一个叫良。在卯日生下了嚣,在巳日生下了良,就认定嚣是哥哥,良是弟弟。如果认为在上面的是哥哥,那么嚣就应当是弟弟。从前许釐公一胎生下两个女儿,一个叫妜,一个叫茂。楚国大夫唐勒一胎生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男的叫贞夫,女的叫琼华。他们都认为先生下来的是老大。近代郑昌时、文长蒨都是一胎生了两个男孩,滕公一胎生了两个女孩,李黎一胎生了一男一女,他们都认为先生下来的是年长的。”于是霍光的妻子也就认定先生下来的是哥哥。

    88.文章迟速

    枚皋文章敏疾①,长卿制作淹迟②,皆尽一时之誉。而长卿首尾温丽③,枚皋时有累句④,故知疾行无善迹矣。扬子云曰:“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⑤,用枚皋;廊庙之下⑥,朝廷之中,高文典册⑦,用相如。”

    【注释】

    ① 枚皋(约前156——?):西汉著名文学家,以辞赋见长,西汉辞赋家枚乘之子。字少儒,淮阴(今属江苏)人。性喜诙谐,与东方朔等人齐名。《汉书·贾邹枚路传·枚皋传》曰:“皋为赋善于朔也。”写赋以下笔敏捷速成著称,有赋一百数十篇,今存不多。

    ②淹迟:迟缓。《汉书·贾邹枚路传·枚皋传》曰:“(皋)为文疾,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善于皋。皋赋辞中自言为赋不如相如,又言为赋乃俳,见视如倡,自悔类倡也。”

    ③温丽:文气平和,文辞华丽。

    ④累句:多余重复的句子,病句。

    ⑤檄(xí):古代文告,多为征召、声讨等内容,遇紧急情况时,会于封上插鸟羽为警示。《汉书·高帝纪下》曰“吾以羽檄征天下兵”,颜师古注曰:“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疾也。”

    ⑥廊庙:犹言庙堂,代指朝廷。

    ⑦高文典册:指朝廷中诏书、诰命等官方文书。

    【译文】

    枚皋写文章敏捷快速,而司马相如作文则较迟缓,两人的文章在当时都很受赞赏,声誉很高。但司马相如的文章从头至尾都很平和、文辞华丽,而枚皋的文章却常有重复多余的句子,由此可见,写得快就不能仔细推敲了。扬雄说:“在行军打仗的途中,在戎马生涯的岁月里,写作飞递的书信、驰送的檄文,要用枚皋;在庙堂之下,在朝廷之中,写作诏令、制诰等文书时,要用司马相如。”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