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西京杂记译注最新章节!

    【题解】

    本卷中有两篇涉及汉代人生前对死亡的处置态度。

    杨贵生活于汉武帝时期,家业富足,生活条件优渥的他醉心黄老之术,快活地享受当世。厚生薄死,他对死后并不在意,嘱咐家人,待他死后将他裸葬在终南山,“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汉书》本传)他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这在厚葬之风盛行的汉代,着实难得。不过,他没想到的是,终南山土层甚薄,深掘七尺耗费了大量人工凿石,结果不仅没有节俭薄葬,反而花费更多。虽然俭葬反奢明显违背了杨贵的初衷,但是他尊崇的道家返本归真的思想以及对待死亡的豁达仍然令人赞赏。

    杜邺是西汉名臣张敞外孙,原籍魏郡,祖父辈迁徙茂陵。杜邺曾任侍御史、刺史。临终前,他留下一篇文章,感叹未能为国尽忠,请求把他葬在长安城外。叶落归根,回葬故土,这是传统习俗,也是汉人故土难离的具体体现。但“气魄无所不之”,“何必故丘,然后即化”。天涯无处无芳草,杜邺的旷达源于他宽广的胸怀,源于他轻看死亡的超然。他死后,这篇文章被刻于石碑上,埋入其墓侧。这亦是最早的一篇自撰墓志铭。

    《论语》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意为人的生死、际遇等由天命决定,人力无法控制。墨子曰“非命”,意为不从命,不听信命运而强调人为。诸子百家对生死的态度不同,对命运的解读亦各异。一个人的生死观决定了其世界观,也决定了他对人生尤其是死亡的态度。

    古代帝王幻想永生,倾国力搜寻长生不老之药、之术。在《西京杂记》各卷中,既有诸多骄奢淫逸的生的写照,也有帝侯、王公的奢华厚葬的描述。上行下效,送死过度。见惯了厚殓墓葬,杨贵的薄葬之嘱、杜邺的“此焉宴息”之愿以及卷六中只埋有一枚铜镜的袁盎之墓实在难得,其思维意识无疑超越了时代。

    63.黄公幻术

    余所知有鞠道龙①,善为幻术②,向余说古时事:有东海人黄公③,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④,以绛缯束发⑤,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羸惫⑥,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⑦。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人俗用以为戏⑧,汉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焉⑨。

    【注释】

    ①鞠道龙:人名,生平不详。

    ②幻术:古代魔术,或方士、术士用以迷惑人的法术。流行于汉代,其技艺似源自西方,汉武帝时,西域使者往来长安,安息国便曾献有眩人。《史记·大宛列传》曰:“条支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国善眩。”《集解》注曰:“应劭曰:‘眩,相诈惑。’”《正义》引颜师古注曰:“今吞刀、吐火、殖瓜、种树、屠人、截马之术皆是也。”文中的“眩”即指幻术。周天游《西京杂记校注》说:“东汉永宁元年(120),掸国所献还有罗马幻人。又其技艺出于中国本土,往往与方士之术方术相结合,成为原始道教宣扬教义的一种工具。”《汉书·郊祀志上》曰:“(方士李少君认为)祠灶皆可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据传幻术技法变幻莫测,如桓谭《新论·辨惑》曰:“睢陵有董仲君,好方道,尝犯事坐重罪,系狱,佯病死。数日,目陷虫出,吏捐弃之,既而复活。故知幻术靡所不有,又能鼻吹、口歌、吐舌牙、耸眉、动目。”

    ③东海:郡名,指东海郡,秦时始置,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西北),西汉时所辖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地区。黄公:人名,生平不详。

    ④赤金:铜。古代将金属分为黄金、白金、赤金,分别指金、银、铜。

    ⑤绛(jiàng):深红色。

    ⑥羸(léi)惫:羸弱,疲惫。

    ⑦赤刀:即赤金刀。厌:镇压,制服。张衡《西京赋》曰:“东海黄公,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蛊,于是不售。”可见黄公的故事流传颇广。

    ⑧俗:民间习俗。

    ⑨角抵:角力,一种杂技游戏,源自先秦的蚩尤戏,战国时兴起。相传蚩尤与黄帝战于涿鹿时,头上生角的蚩尤爱以角相抵,于是民间模仿其形象,头戴牛角而抵斗,称蚩尤戏。秦统一后,角抵在宫中盛行,并增加了娱乐游戏的内容,秦二世对此极为着迷,《史记·李斯列传》曰:“是时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优俳之观。李斯不得见,因上书言赵高之短曰……”《集解》注曰:“应劭曰:‘战国之时,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示,而秦更名曰角抵。角者,角材也。抵者,相抵触也。’文颖曰:‘案:秦名此乐为角抵,两两相当,角力,角伎艺射御,故曰角抵也。’骃案:觳抵即角抵也。”角抵在汉代也很流行,并加进了各种乐舞、杂技、幻术等,演变为有演员化妆表演并且有故事情节的戏曲,成为百戏的一种。《汉书·刑法志》曰:“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先王之礼没于淫乐中矣。”《汉书·武帝纪》曰:“(元封)三年(前108)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汉武故事》曰:“未央宫中设角抵戏,享外国,三百里内皆观。角抵者,六国所造也,秦并天下,兼而增广之,汉兴虽罢,然尤不都绝,至上复采用之。并四夷之乐,杂以奇幻,有若鬼神。”《汉书·西域传下》赞曰:“(孝武)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汉书·元帝纪》曰:元帝初元五年(前44)“罢角抵”。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曰:“秦汉间说,蚩尤氏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或说角抵戏是戏剧的雏形。而关于中国戏剧的起源,学界观点各异,有先秦说、汉代说、唐代说等。汉代说即以黄公戏为依据,如耿占军、杨文秀《汉唐长安的乐舞与百戏》说:“称《东海黄公》是我国最早的戏剧节目,我以为一点也不过分。而且在这个戏剧节目中,还掺杂了杂技、魔术表演,因为所谓的‘制蛇御虎’,当指杂技中的戏蛇驯虎之术,而‘立兴云雨,坐成山河’,则无疑是一种幻术,也就是魔术表演。看来,汉代《东海黄公》这个戏剧节目的原型人物东海人黄公,应是一个杂技魔术艺人。”

    【译文】

    我有一位朋友叫鞠道龙,擅长幻化的法术,他给我讲过一个古时候的故事:在东海郡有个人叫黄公,年轻时学过法术,能轻松地制服大蛇和猛虎。他身上佩戴着铜制的刀子,用深红色的丝带束起头发,站立起来能变出云雾,坐卧下去就能变出山河。等到年老的时候,他力气衰减,身体疲惫,加之饮酒过度,就不能表演这种法术了。秦朝末年,东海郡出现了一头白虎,黄公就带着铜刀前去制服白虎。由于法术没成功,他最终被白虎吃掉了。三辅地区民间习俗根据这个故事编成了戏表演,汉代的皇帝也拿这件事作为角抵戏的素材。

    64.淮南王与方术俱去

    又说①:淮南王好方士②,方士皆以术见③,遂有画地成江河,撮土为山岩④,嘘吸为寒暑⑤,喷嗽为雨雾。王亦卒与诸方士俱去⑥。

    【注释】

    ①又说:有版本将本条与上条合一。

    ②淮南王:即刘安(前179——前122),西汉文学家、思想家、道家人物。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袭其父爵封为淮南王。武帝时,因谋反事发,下狱死。“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时时怨望厉王死,时欲畔逆,未有因也。”(《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爱好文学及道家学说,曾奉汉武帝命作《离骚传》。“时武帝方好艺文,以安属为诸父,辩博善为文辞,甚尊重之。”(《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淮南王传》)也好神仙方术,招揽宾客方士数千人,编撰《淮南鸿烈》一书,又称《淮南子》。《风俗通义·正失》曰:“淮南王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鸿宝》《苑秘》、枕中之书,铸成黄白,白日升天。”方士:古代方术之士,专事求仙炼丹、长生不老之术。因为传说东海中有仙山,所以战国时燕齐一带盛行神仙学说。秦汉时,帝王多迷信鬼神,为求长生不老,四处求仙访道,因此燕齐一带的方士便得到宠幸。如秦始皇派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派臣下求芝奇药仙者。《史记·秦始皇本纪》曰:“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汉文帝也关注鬼神之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曰:“上(文帝)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武帝尤敬鬼神之祀,遍求长生不老药。《史记·孝武本纪》曰:“是时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言于上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由此可知,汉代朝廷内外畜养方士之风盛行。

    ③术:方术,道家信奉的求仙之术。包含很广,涉及天象、神怪、占卜、相术等。见:求见,谒见。

    ④撮(cuō):聚拢,聚合。

    ⑤嘘吸:呼吸。

    ⑥俱去:一起成仙飞升。刘安喜道家学说,求仙炼丹,追求长生不老,所以,他死后,民间传说他与方士一同升仙而去。王充《论衡·道虚篇》曰:“儒书言:‘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此言仙药有余,犬鸡食之,并随王而升天也。好道学仙之人,皆谓之然。”张华《博物志》卷五曰:“汉淮南王谋反被诛,亦云得道轻举。”可见刘安得道升天之说并非个例。

    【译文】

    鞠道龙又说:淮南王刘安喜好方士,方士们都要凭借法术去求见他,于是有的人在地上一划就变出了江河,有的人堆一堆土就变成了山峰岩石,有的人呼吸之间就让寒天变成了酷暑,有的人打个喷嚏咳嗽一下就下起了雨升起了雾。淮南王最后也和这些方士一起成仙飞升而去。

    65.扬子云裨补《轩》所载

    扬子云好事①,常怀铅提椠②,从诸计吏③,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④,以为裨补《轩》所载⑤。亦洪意也⑥。

    【注释】

    ①扬子云:即扬雄。好事:喜欢找事做。

    ②怀铅提椠(qiàn):怀里揣着铅粉笔手里提着木简。铅,用于书写的铅粉笔。椠,用于写字的木简。扬雄《答刘歆书》曰:“(著《方言》时)雄常把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归即以铅摘次之于椠,二十七岁于今矣。”

    ③诸:各地。计吏:即上计吏,年终时地方负责进京向朝廷呈报政经状况的官吏。战国时期,地方官员年终时直接向诸侯汇报政治和经济等状况。西汉时改为在秋冬考课时由县令上计所在郡国,年末时以郡国守丞的长史为上计使者进京,向朝廷汇报地方赋税、治安、徭役、人口等各种情况。这是朝廷评定地方官吏政绩以决定奖惩升贬的依据。《汉书·武帝纪》曰:“令与计偕。”颜师古注曰:“计者,上计簿使也,郡国每岁遣诣京师上之。”因为关乎地方官员仕途,故上计吏常聘请地方名士担任。这些名士也会借此展露才能,期望有机会得到赏识进而升迁。

    ④殊方绝域:边远偏僻的地方。殊方,他乡、异域。绝域,非常远的地方。

    ⑤裨补:增补。(yóu)轩:本指古代天子使臣乘坐的一种轻便车,故后世称天子使臣为“轩使”。常璩《华阳国志》卷十曰:“此使考八方之风雅,通九州之异同,主海内之音韵,使人主居高堂知天下之风俗也。”此指扬雄的《方言》一书。《方言》全名《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或《轩》。为语言和训诂书,原为十五卷,今本十三卷,体例仿照《尔雅》,类集古今各地同义词并注明通行范围,其材料内容来源于古代典籍和实地调查,是研究汉代语言分布和古代词汇的重要著作,也是第一部方言词汇著作。郭璞《尔雅·序》评曰:“是以复缀集异闻,会萃旧说,考方国之语,采谣俗之志。”扬雄写作《方言》历经二十七年,字数总计近一万二千字,似乎尚未完成。应劭《风俗通义》序曰:“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奏籍之,藏于密室。及嬴氏之亡,遗脱漏弃,无见之者。蜀人严君平有千余言,林闾翁孺才有梗概之法,扬雄好之,天下孝廉卫卒交会,周章质问,以次注续,二十七年,尔乃治正,凡九千字,其所发明,犹未若《尔雅》之弘丽也,张竦以为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予实玩暗,无能述演,岂敢比隆于斯人哉!”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一)》说:“扬雄《方言》为西汉最好的小学书。”,轻车。许慎《说文解字》“车部”曰:“,轻车也。”段玉裁注曰:“车即轻车也。本是车名,引申为凡轻之称。”《诗经·大雅·烝民》曰:“德如毛,民鲜克举之。”郑玄笺曰:“,轻。”轩,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亦泛指车子。

    ⑥亦洪意:此句或原为注文,意即“这也是葛洪的意思”。成林、程章灿《西京杂记全译》说:“此当是葛洪小注滥入正文。洪即葛洪。”一说意为“宏图”。

    【译文】

    扬雄喜欢给自己找事做,他常常怀揣着铅粉笔手提木简,拜访那些进京汇报赋税、户口等工作的各地官吏,向他们调查偏远地方的各种方言土语,以不断增补《轩》一书所记载的内容。这也是葛洪的意思。

    66.邓通钱文侔天子

    文帝时,邓通得赐蜀铜山①,听得铸钱②。文字肉好③,皆与天子钱同,故富侔人主④。时吴王亦有铜山铸钱⑤,故有吴钱,微重,文字肉好,与汉钱不异。

    【注释】

    ①邓通:文帝宠臣。西汉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人。《汉书·佞幸传·邓通传》曰:“(邓通)以濯船为黄头郎。”颜师古注曰:“濯船,能持濯行船也。土胜水,其色黄,故刺船之郎皆著黄帽,因号曰黄头郎也。”后被文帝宠幸,官至上大夫,因为为文帝吮痈而得赏赐无数,并被赐蜀郡严道(今四川荥经)铜山,准予私自铸钱。景帝即位后将其免官,收回其铜山和铸币权,邓通亦被控私自铸钱,家财被抄没,终穷苦而死。《汉书·佞幸传·邓通传》曰:“景帝立……人有告邓通盗出徼外铸钱,下吏验问,颇有,遂竟案,尽没入之,通家尚负责数巨万。”铜山:即严道铜山。

    ②听:听任,任其。《汉书·食货志下》曰:孝文五年(前175)“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为宠幸邓通,汉文帝下令废除盗铸钱令,令邓通得以铸钱致富。

    ③文字:铜钱上所铸的文字。汉初至景帝中元年间,铜钱上铸有“半两”文字以示钱币重量大小。肉好(hào):古代圆形玉器和钱币等的边和孔。《尔雅·释器》曰:“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邢昺疏曰:“璧之制,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于孔者名璧,孔大而边小者名瑗,边孔适等若一者名环。”汉代的钱币为方孔圆形钱。肉,指铜钱四周圆形的边。好,指铜钱中间的方孔。《汉书·食货志下》曰“肉好皆有周郭”,颜师古注引韦昭曰:“肉,钱形也,好,孔也。”

    ④侔(móu):相等,等同。人主:皇帝。《史记·佞幸列传》曰:“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于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应劭《风俗通义·正失》曰:“(文帝)赐以蜀郡铜山,令得铸钱。通私家之富,侔于王者封君。”《汉书·食货志下》曰:“(贾谊谏言反对除盗铸钱令但文帝)不听。是时,吴以诸侯即山铸钱,富埒天子,后卒叛逆。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吴、邓钱布天下。”反对废盗铸钱令的还有政论家贾山。《汉书·贾邹枚路传·贾山传》曰:“其后文帝除铸钱令,山复上书谏,以为变先帝法,非是。……章下诘责,对以为‘钱者,亡用器也,而可以易富贵。富贵者,人主之操柄也,令民为之,是与人主共操柄,不可长也’。其言多激切,善指事意,然终不加罚,所以广谏争之路也。其后复禁铸钱云。”

    ⑤吴王:即刘濞(bì,前215——前154),汉高祖刘邦之侄,封吴王。《汉书·荆燕吴传·吴王濞传》曰:“吴有豫章郡铜山,即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饶足。”吴王因此势力大增,后景帝采御史大夫晁错之策,削夺其封地。景帝三年(前154),吴王串通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兵败后东逃,后自杀。一说被东越人所杀。

    【译文】

    汉文帝时,皇帝赏赐给邓通蜀郡的铜山,听任他私自铸造钱币。邓通铸造的铜钱,上面的文字、圆形的边和中间的圆孔,都和皇帝铸造的钱币完全相同,所以他的财富与皇帝的财富一样多。当时吴王刘濞也有一座铜山可以铸钱,所以市面上还有吴钱,吴钱稍重,但铜钱上所铸的文字、圆形的边和中间的方孔与汉朝的铜钱没有任何差别。

    67.俭葬反奢

    杨贵①,字王孙,京兆人也②。生时厚自奉养③,死卒裸葬于终南山。其子孙掘土凿石,深七尺而下尸,上复盖之以石,欲俭而反奢也④。

    【注释】

    ①杨贵:汉武帝时人,爱好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尊崇追求道家清静无为、返本归真的思想,故临终时嘱咐家人薄葬。“(杨王孙)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汉书·杨胡朱梅云传·杨王孙传》)针对当时奢靡耗费无度的厚葬,他回复友人的劝解称,“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侯良《西汉文明之光————长沙马王堆汉墓》说:“西汉时,厚葬成风。《汉书·地理志》叙述京都的风俗说:‘列侯、贵人,车服僭上,众庶成效,羞不相及,嫁娶尤崇侈靡,送死过度。’京都如此,各地当然要仿效。《史记·孝文本纪》有文帝遗诏说:‘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仿生。’马王堆汉墓正是当时厚葬的一个范例。”

    ②京兆:即京兆尹,为汉代京畿行政区划名,与右扶风、左冯翊合称三辅。《三辅决录》曰:“京兆,京,大也,天子曰兆民。”应劭《汉官仪》卷上曰:“京兆,绝高曰京。京,大也。十亿曰兆,欲令帝都殷盈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曰:“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属官有长安市、厨两令丞,又都水、铁官两长丞。左内史更名左冯翊。”颜师古注曰:“张晏曰:‘地绝高曰京。《左传》曰莫之与京。十亿曰兆。尹,正也。’师古曰:‘京,大也;兆者,众数。言大众所在,故云京兆也。’”《三辅黄图》卷一曰:“京兆,在故城南尚冠里。”何清谷校注说:“京兆:京兆尹之省。京兆尹既是三辅之一的政区名,也是该政区的长官名。其职权是掌治京师。因京师多勋臣贵戚,号为难治。”并引谭其骧注说:“‘京’,意即大;‘兆’,意即众;首都为大众所聚,故称‘京兆’。从字义上讲,‘京兆’和‘京师’‘京都’本无二致;自汉置京兆尹后,前者遂成为郡级政区名,与后者专指首都所在的城市有别。‘尹’意即治,古官名。自汉代把首都所在的郡级长官称为尹,后世因之,一直沿袭到明清的顺天府,民国初年的京兆尹。”京兆尹为官名,也是辖区郡名,治所在今陕西西安,辖区包括今西安以东、秦岭以北、渭河以南及河南一部分。

    ③厚自奉养:生活优裕。

    ④欲俭而反奢:想节俭办事反而耗资不菲,多花费了钱财。向新阳、刘克任《西京杂记校注》说:“终南山土层甚薄,深掘七尺,必须耗费大量人工凿石,故谓之。”

    【译文】

    杨贵,字王孙,是京兆人。他活着的时候生活很优裕,死后裸葬在终南山。他的子孙们在山上挖土凿石,挖了七尺深,把他的尸体安葬下去,上面再用石头覆盖住,想要节俭办事却反而更浪费奢侈了。

    68.介子弃觚

    傅介子年十四①,好学书,尝弃觚而叹曰②:“大丈夫当立功绝域,何能坐事散儒③!”后卒斩匈奴使者,还拜中郎④。复斩楼兰王首⑤,封义阳侯⑥。

    【注释】

    ①傅介子(?——前65):汉代北地义渠(今甘肃庆阳)人,曾先后出使龟兹、大宛、楼兰等地。《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傅介子传》曰:“至(昭帝)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龟兹等勾结匈奴杀汉朝使者,介子面责其罪,并斩匈奴使者。后又用计斩楼兰王,被封为义阳侯。

    ②觚(gū):亦作“柧”,古人用来书写或记事的木棱简。史游《急就篇》曰“急就奇觚”,颜师古注曰:“觚者,学书之牍,或以记事。削木为之,盖简属也。孔子叹觚即此之谓。其形或六面或八面,皆可书。觚者棱也,以有棱角故谓之觚。……今俗犹呼小儿学书简为木觚章,盖古之遗语也。”陆机《文选·文赋》曰:“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李善注曰:“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书,犹今之简也。”

    ③散儒:散漫而不自我约束的儒生。《荀子·劝学》曰:“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杨倞注曰:“散,谓不自检束。庄子以不材木为散木也。”

    ④拜:授官,封爵。中郎:官名,秦置汉沿,属郎中令,掌管宫中侍从、护卫。《汉书·百官公卿表》曰:“郎……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秩皆比二千石。”汉平帝时置中郎将,为中郎各署长官,亦省称中郎。

    ⑤楼兰:西域古国名,在今新疆罗布泊西,位于西域通道,今尚存古城遗址。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楼兰贵族联合匈奴杀汉官,“大将军霍光白遣平乐监傅介子往刺其王。介子轻将勇敢士,齐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既至楼兰,诈其王欲赐之,王喜,与介子饮,醉,将其王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杀之,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遂斩王尝归首,驰传诣阙,悬首北阙下。”(《汉书·西域传上》)后改其国名为鄯善。

    ⑥义阳:春秋时为申国属地,汉代为平氏县(今河南桐柏)的义阳乡。故义阳侯为乡侯,义阳乡是傅介子的食邑。《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傅介子传》曰:“上乃下诏曰:‘……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悬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译文】

    傅介子十四岁,喜欢学习写字,曾经扔掉习字的木简,感慨地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建功立业,怎么能坐在这儿当个散漫而不能自我约束的儒生呢!”后来他终于斩杀匈奴使者,回来后授官中郎。以后他又砍下楼兰王的首级,被封为义阳侯。

    69.曹敞收葬吴章

    余少时,闻平陵曹敞在吴章门下①,往往好斥人过②,或以为轻薄,世人皆以为然。章后为王莽所杀③,人无有敢收葬者,弟子皆更易姓名,以从他师。敞时为司徒掾④,独称吴章弟子,收葬其尸,方知亮直者不见容于冗辈中矣⑤。平陵人生为立碑于吴章墓侧⑥,在龙首山南幕岭上。

    【注释】

    ①平陵:古地名,汉代属右扶风,因为汉昭帝的陵墓平陵在此地,故设县。故址在今陕西咸阳西北。《三辅黄图》卷六曰:“昭帝平陵,在长安西北七十里,去茂陵十里。帝初作寿陵,令流水而已。”曹敞:人名,生平不详。据《汉书·杨胡朱梅云传·云敞传》曰:“云敞,字幼儒,平陵人也,师事同县吴章……敞时为大司徒掾,自劾吴章弟子,收抱章尸归,棺敛葬之,京师称焉。”此云敞与曹敞的生平经历颇接近,传中所叙之事与本条故事相似,故向新阳、刘克任《西京杂记校注》说:“疑‘曹敞’系‘云敞’之误。”吴章:字伟君,平陵人,曾从许商受大夏侯《尚书》,入其门为四科,列于言语。王莽时官至博士。王莽篡权后,为防止外戚卫氏专权,令卫氏不得入京师。《汉书·杨胡朱梅云传·云敞传》曰:“(王)莽长子宇,非莽鬲绝卫氏,恐帝长大后见怨。宇与吴章谋,夜以血涂莽门,若鬼神之戒,冀以惧莽。……事发觉,莽杀宇,诛灭卫氏,谋所联及,死者百余人。章坐要斩,磔尸东市门。初,章为当世名儒,教授尤盛,弟子千余人,莽以为恶人党,皆当禁锢,不得仕宦。门人尽更名他师。”

    ②过:过失,错误。

    ③王莽(前45——23):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新王朝建立者,8年——23年在位。字巨君,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成帝时被封新都侯。担任大司马,执掌朝政数年。平帝死后,初始元年(8)称帝,改国号“新”,史称“新莽”。地皇四年(23),新朝在绿林、赤眉起义的打击下崩溃,王莽在长安被杀。

    ④司徒掾:官职名,司徒府的属官。司徒,官名,西周始置,周代六卿之一,主要掌管邦国土地和民众教化。《尚书·周官》曰:“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孔安国传曰:“《地官》卿,司徒主国教化,布五常之教,以安和天下众民,使小大皆协睦。”秦改置丞相。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空(御史大夫改置)、大司马(太尉改置)并称三公。吕思勉《中国文化小史》说:“司马是管军事的,司徒是统辖人民的,司空是管建设事务的。古代穴居,是就地面上凿一个窟窿,所以谓之司空(‘空’即现在所用的‘孔’字)。”掾,属官的名称,亦为西汉各级政府主要文吏的通称。应劭《汉官仪》卷上曰:“司徒府掾属三十一人,秩千石。”

    ⑤亮直:耿直,光明正大。容:容忍。冗(rǒng)辈:平庸之辈。

    ⑥墓:古时凡葬不堆土植树者谓之墓。《礼记·檀弓上》曰:“古也墓而不坟。”扬雄《方言》第十三曰:“凡葬而无坟谓之墓,所以墓谓之墲。”故穴葬平地为墓,筑土隆起为坟。

    【译文】

    我年轻的时候,听说平陵人曹敞在吴章门下学习,常常喜欢指责别人的错误,有人觉得他为人轻薄,当时人们都这样认为。后来吴章被王莽杀害,没有人敢去给他收葬办后事,他的弟子纷纷改名换姓,改投到其他经师的门下。当时曹敞担任司徒府的属官,只有他敢自称是吴章的弟子,为吴章收葬,人们这才明白忠诚耿直的人是不被平庸之辈所容忍的。平陵人在他还在世的时候就在吴章的墓旁为他立了一块碑,就在龙首山南面的幕岭上。

    70.文帝思贤苑

    文帝为太子立思贤苑①,以招宾客。苑中有堂隍六所②。客馆皆广庑高轩③,屏风帏褥甚丽。

    【注释】

    ①太子:指刘启,后为景帝。思贤苑:西汉宫苑名,但在《史记》《汉书》中未载,亦未知居于何处。程大昌《雍录》卷九曰:“它书皆无载者,不知苑属何地。”

    ②堂隍:即堂皇,带有前庭的堂屋,指广大的殿堂。《汉书·杨胡朱梅云传·胡建传》曰:“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颜师古注曰:“室无四壁曰皇。”

    ③馆:原指官府招待各诸侯国宾客食宿的客舍。许慎《说文解字》“食部”曰:“馆,客舍也。《周礼》:五十里有市,市有馆,馆有积,以待朝聘之客。”后泛指招待宾客的房舍。庑(wǔ):堂下周围的廊屋、走廊。许慎《说文解字》“广部”曰:“庑,堂周屋也。”亦意为大屋。刘熙《释名·释宫室》曰:“大屋曰庑。庑,幠也。”《管子·国蓄》曰:“夫以室庑籍,谓之毁成。”尹知章注曰:“小曰室,大曰庑。是使人毁坏庐室。”黄金贵、黄鸿初《古代文化常识》说:“所谓‘大屋’,指整个的大屋顶。因为大屋顶,所以有屋檐下的檐屋。不过檐屋比起正殿屋,还是小屋。……这种殿周小屋,上有屋(正屋的延伸),里边为墙,外边有柱无墙,下可行人,与廊实是同物。”《后汉书·孝顺孝冲孝质帝纪》顺帝纪曰:“庚子,恭陵百丈庑灾。”李贤注曰:“庑,廊屋也。《说文》曰:‘堂下周屋曰庑也。’”《广韵·平唐》曰:“廊,庑也。”轩:堂前屋檐下的平台。孙樵《书褒城驿壁》曰:“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一说殿堂前檐突出的椽子。张自烈《正字通》曰:“殿堂前檐特起,曲椽无中梁者,亦曰轩。”

    【译文】

    汉文帝为太子刘启建造了思贤苑,用来招纳宾客。苑中有六所宽大的殿堂。宾客们居住的馆舍都大屋高廊,气势非凡,里面的屏风、帷帐、被褥等都非常华丽。

    71.广陵王死于力

    广陵王胥有勇力①,常于别囿学格熊②。后遂能空手搏之,莫不绝脰③。后为兽所伤,陷脑而死④。

    【注释】

    ①广陵王胥:指广陵王刘胥,汉武帝与李夫人所生之子,汉昭帝之弟。封广陵王,封国在今江苏扬州一带。《汉书·武五子传·广陵王传》曰:“胥壮大,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动作无法度,故终不得为汉嗣。”

    ②格:打击,抗拒。耿占军、杨文秀《汉唐长安的乐舞与百戏》说:“在汉代的长安,斗兽还是比较盛行的。不仅民间有‘戏弄蒲人杂妇、百兽、马戏、斗虎’的奢侈喜好,而且为了斗兽的需要,当然也为了驯兽的方便,长安宫苑之中还修建有为数不少的专门的兽圈,已知的有虎圈、彘圈和狮子圈。尤其是张骞通西域之后,‘巨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更为长安的斗兽、驯兽活动提供了方便。”

    ③绝脰(dòu):打断脖颈。脰,脖颈。

    ④陷脑:脑袋被打碎。汉宣帝立,刘胥极为不满,屡使女巫诅咒当朝。《汉书·武五子传·广陵王传》曰:“宣帝即位,胥曰:‘太子孙何以反得立?’复令女须祝诅如前。”“居数月,祝诅事发觉,有司按验,胥惶恐,药杀巫及宫人二十余人以绝口。”后“以绶自绞死”。其死因与本条所记有异。

    【译文】

    广陵王刘胥勇猛有力气,常常在苑囿中练习与熊格斗。后来便能徒手与熊搏斗,每次都能将熊的脖颈打断。后来他在与猛兽搏斗时被伤害,脑袋被打碎而死亡。

    72.辨《尔雅》

    郭威①,字文伟,茂陵人也。好读书,以谓《尔雅》周公所制②,而《尔雅》有“张仲孝友”③,张仲,宣王时人④,非周公之制明矣。余尝以问扬子云⑤,子云曰:“孔子门徒游、夏之俦所记⑥,以解释六艺者也⑦。”家君以为:“《外戚传》称‘史佚教其子以《尔雅》⑧’,《尔雅》,小学也⑨。”又《记》言:“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⑩。”《尔雅》之出远矣。旧传学者皆云周公所记也,“张仲孝友”之类,后人所足耳?。

    【注释】

    ①郭威:人名,生平不详。

    ②《尔雅》:书名,十三经之一。是训诂名物之书,我国最早解释字词义的专著,也是考证词义和古代名物的重要参考材料。郭璞《尔雅》序曰:“夫《尔雅》者,所以通诂训之指归,叙诗人之兴咏,总绝代之离词,辩同实而殊号者也。”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曰“《尔雅》三卷二十篇”,未署作者名。今本三卷,十九篇。前三篇解释语辞,后十六篇专门解答名物术语。关于《尔雅》的作者,过去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一为周公所作,如张揖《〈广雅〉表》曰:“昔在周公……践阼理政……六年制礼,以导天下。著《尔雅》一篇,以释其义。”其二为孔子门人所作,如郑玄《驳五经异义》曰:“《尔雅》者,孔子门人所作,以释六艺之文,盖不误也。”其三为秦汉儒生所作,如欧阳修《诗本义》卷十曰:“《尔雅》非圣人之书,考其文理,乃是秦汉之间学《诗》者纂集,说《诗》博士解诂之言尔。”但一般认为《尔雅》并非出自某时某人,而是战国至秦汉间由各代儒生编辑旧文,传承继编、逐步增益而成。后作为儒家经典,常被用来解说儒家经义。尔,近也;雅,正也。周公:即姬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又称周公。周文王之子,武王弟。西周初年政治家,在儒家经典中被尊为圣人。辅助武王灭纣,建立周王朝。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后又东征武庚、管叔、蔡叔,大规模分封诸侯。周代的礼仪典章制度相传都出自周公之手。《史记·鲁周公世家》曰:“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史记·周本纪》曰:“(成王)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

    ③张仲孝友:《尔雅·释训》曰:“张仲孝友,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郭注曰:“(张仲)周宣王时贤臣。”《诗经·小雅·六月》曰:“侯谁在矣,张仲孝友。”《毛传》曰:“张仲,贤臣也。”郑玄笺曰:“张仲,吉甫之友,其性孝友。”周天游校注《西京杂记》说:“尹吉甫为宣王时重臣……离周公时代相差三百余年,所以周公不可能记其事迹。”

    ④宣王:即周宣王(?——前782),西周国王,姬靖,一作姬静。厉王之子,前827年——前782年在位。其时代晚于周公三百多年。他重法周文王、武王遗风,遏止了厉王暴政带来的颓势,使诸侯人心重归,号“宣王中兴”。

    ⑤扬子云:即扬雄。

    ⑥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完整系统的思想体系。整理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最伟大的贡献是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他的言论被弟子们整理成《论语》一书,影响中国历史几千年。游、夏:指子游和子夏,都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在孔子弟子中以“文学”著称,《论语·先进》曰:“文学子游、子夏。”俦(chóu):同辈,同等。

    ⑦六艺:指儒家的六部经书,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⑧《外戚传》:书篇名,出自何书不详。《后汉书·班彪列传上》曰:“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后好事者颇或缀集时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李贤注曰:“好事者谓扬雄、刘歆、阳城衡、褚少孙、史孝山之徒也。”向新阳、刘克任《西京杂记校注》说:“由此可知,刘向父子曾先后继司马迁作史书,此则所云《外戚传》也有可能是其中之一。”外戚,帝王的母族、妻族。史佚:又作史逸、尹佚,周初史官,与太公、周公、召公合称“四圣”。《逸周书·世浮解》曰:“武王降自车,乃俾史佚繇书于天号。”《淮南子·道应训》曰:“成王问政于尹佚曰。”

    ⑨小学:专指文字训诂学。隋唐后小学再分为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类。

    ⑩“又《记》言”二句:戴德《大戴礼记·小辨》曰:“(鲁哀)公曰:‘不辨则何以为政?’”“子曰:‘……是故循弦以观于乐,足以辨风矣;尔雅以观于古,足以辨言矣。’”卢辩注曰:“尔,近也,谓依于雅颂。”此句中所称“尔雅”似并非书名。但孔广森补注则曰:“尔雅即今《尔雅》书也,《释诂》一篇周公所作。诂者,古也,所以诂训言语通古今之殊异,故足以辨言。”《记》,指《大戴礼记》,亦称《大戴记》,书名,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德编撰,原有八十五篇,今存三十九篇,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状况、文物制度和儒家学说的参考书。有北周卢辩注、清孔广森《大戴礼记补注》。鲁哀公,春秋末年鲁国国君,前494年——前468年在位。

    ?足(jù):增补,补足。《列子·杨朱》曰:“逃于后庭,以昼足夜。”

    【译文】

    郭威,字文伟,是茂陵人。他喜欢读书,认为《尔雅》是周公所作,《尔雅》中有“张仲孝友”的句子,而张仲是周宣王时代的人,所以《尔雅》并不是周公写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我曾经问过扬雄这个问题,他回答说:“是孔子的门徒子游、子夏这些人所写,用来解释六经的。”我父亲认为:“《外戚传》里说‘史佚用《尔雅》教导他的儿子’,《尔雅》是文字训诂学。”而且《大戴礼记》里提道:“孔子教鲁哀公学习《尔雅》。”可见《尔雅》这书很早就有了。以前那些传授学问的人都认为《尔雅》是周公所作,“张仲孝友”这些文字,是后人添加的。

    73.袁广汉园林之侈

    茂陵富人袁广汉①,藏镪巨万②,家僮八九百人。于北邙山下筑园③,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内④。构石为山⑤,高十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牦牛、青兕⑥,奇兽怪禽,委积其间⑦。积沙为洲屿⑧,激水为波潮,其中致江鸥海鹤⑨,孕雏产⑩,延漫林池。奇树异草,靡不具植,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遍也?。广汉后有罪诛,没入为官园,鸟兽草木,皆移植上林苑中。

    【注释】

    ①袁广汉:人名,生平不详。

    ②镪(qiǎng):通“襁”,原指穿钱用的绳子。引申为钱,成串的钱。左思《蜀都赋》曰:“货殖私庭,藏镪巨万。”《汉书·食货志下》曰:“守准平,使万室之邑必有万钟之臧,臧襁千万。”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襁,钱贯也。”

    ③北邙(máng)山:即北芒岩,又称北邙坂。《类编长安志》卷七曰:“始平原在县北一里,东西五十里,南北八里,东入咸阳界,西入武功界。《三秦记》曰:‘长安城北,有始平原数百里。其人井汲巢居,井深五十丈。汉时亦谓之北芒岩。’”北邙山在今陕西咸阳北至兴平一带,是渭北黄土旱原的组成部分,东至咸阳原,西与武功东原连接,绵延30余公里。陈直《三辅黄图校证》说:“自咸阳北面高原起,至兴平一带,农民皆称为北邙坂,而《西京杂记》正用口头语,与洛阳‘北邙山’名同实异。”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说:“据姜开任调查:袁广汉园林遗址在今陕西兴平县城北门外。”

    ④激:阻碍。

    ⑤构:组合,衔接。

    ⑥鹦鹉:《礼记·曲礼上》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淮南子·说山训》曰:“鹦鹉能言,而不可使长。是何则?得其所言,而不得其所以言。”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一·羽篇》曰:“鹦鹉,能飞。众鸟趾前三后一,唯鹦鹉四趾齐分。凡鸟下睑眨上,独此鸟两睑俱动,如人目。”兕(sì):古代兽名,皮厚,可以制甲。《尔雅·释兽》曰:“兕似牛。”邢昺疏曰:“郭云:‘一角,青色,重千斤。’《说文》云:兕,如野牛,青毛,其皮坚厚,可制铠。《交州记》曰:兕出九德,有一角,角长三尺余,形如马鞭柄。”《诗经·小雅·吉日》曰:“发彼小豝,殪此大兕。”《论语》曰:“虎兕出于柙。”一说指雌性犀牛。

    ⑦委积:集聚。

    ⑧洲屿:水中的沙洲。

    ⑨鹤:古代诗词图画中常指丹顶鹤或白鹤。《淮南子·说林训》曰:“鹤寿千岁,以极其游。”《易经·下经》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禽经》曰:“鹤爱阴而恶阳。”

    ⑩(kòu):初生的需要母禽哺食的雏鸟。《汉书·东方朔传》曰:“声謷謷者,鸟哺也。”颜师古注引项昭曰:“凡鸟哺子而活者为,生而自啄曰雏。”《尔雅·释鸟》曰:“生哺。”邢昺疏曰:“鸟子生,须母哺而食者名,谓燕雀之属也。《史记》赵武灵王探雀而食之,是也。”

    ?屋:屋顶。黄金贵、黄鸿初《古代文化常识》说:“房屋之‘屋’,‘以宫室上覆言之’(《说文》‘屋’字段玉裁注)即指斜曲的屋面。《诗经·豳风·七月》:‘亟其乘屋。’意升踏到屋顶。《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屋’,不是泛指房屋,而是专指屋顶面。”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的样子。此指房屋回旋往返的样子。连属:相连。

    ?廊: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

    ?移晷(guǐ):日影随着时间在流动,指时间长久。张衡《西京赋》曰:“白日未及移其晷,已狝其什七八。”晷,此指日影,日光。

    【译文】

    茂陵有个富人袁广汉,家财数不胜数,家里的僮仆就有八九百人。他在北邙山下建造了一座园林,园林东西长四里,南北长五里,阻挡了流水将其引入园中。园内架石为山,高达十余丈,连绵几里长。园中饲养了白鹦鹉、紫鸳鸯、牦牛、黑色的雌犀牛等,各种奇禽怪兽,都聚集在园中。又在水中堆聚沙土建造了沙洲,激荡流水掀起波浪,还招来了江鸥海鹤,让它们怀胎生下雏鸟,蔓延遍布整座园林。园林里奇树异草,种类繁多,园中房屋都回旋相连,楼阁长廊连绵重叠,在里面行走,很久都走不到头。袁广汉后来因有罪被杀,这座园林被没收为官家园林,园中的鸟兽草木,都被移植到了上林苑中。

    74.五柞宫石骐

    五柞宫有五柞树①,皆连抱,上枝荫覆数亩。其宫西有青梧观②,观前有三梧桐树。树下有石骐二枚③,刊其胁为文字④,是秦始皇郦山墓上物也⑤。头高一丈三尺。东边者前左脚折,折处有赤如血。父老谓其有神,皆含血属筋焉⑥。

    【注释】

    ①五柞(zuò)宫:西汉离宫,故址在今陕西周至东南。《三辅黄图》卷三曰:“五柞宫,汉之离宫也,在扶风盩屋。宫中有五柞树,因以为名。”《水经注·渭水下》曰:“东北迳五柞宫西。长杨、五柞二宫,相去八里,并以树名宫,亦犹陶氏以五柳立称。”五柞宫建造时间不明,秦宫说、汉宫说皆有。《雍胜略》曰:“五柞宫在盩屋县东南三十八里,汉武帝造。”《汉书·东方朔传》曰:“(武帝出猎)投宿诸宫,长杨、五柞、倍阳、宣曲尤幸。”时间是建元三年(前138),此说或意为五柞宫建于武帝前。武帝亦死于五柞宫。《汉书·武帝纪》曰:武帝后元二年(前87)“二月行幸盩厔五柞宫。乙丑,立皇子弗陵为皇太子。丁卯,帝崩于五柞宫”。柞,柞树,也叫凿刺树、冬青,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生棘刺,叶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初秋开花,浆果小球形,黑色,生长于我国西部、中部至东南部地区,木材坚硬,可用来制作家具。《诗经·小雅·采菽》曰:“维柞之枝,其叶蓬蓬。”罗愿《尔雅翼·释木》曰:“《管子》:五粟五沃之土宜柞。《风土记》:舜所耕多柞。”

    ②青梧观:宫观名,因为有梧桐,故名。《三辅黄图》卷五曰:“青梧观,在五柞宫之西。”

    ③骐:即麒麟。

    ④刊:雕刻。胁:胸部两侧,肋部。

    ⑤秦始皇(约前259——前210):即嬴政,秦庄襄王之子,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王朝建立者,前246年——前210年在位。好韩非之说,重用李斯,并派王翦等大将进攻六国,最终在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统一后,他确定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称号,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建驰道、直道。为加强思想统治,焚烧各国史书和民间收藏的儒家经典及诸子书籍,坑死方士和儒生数百名,实行专制主义,严刑苛法,租役繁重,致民众痛苦不堪,死后不久秦朝便被推翻。郦山墓:即秦始皇墓,又称秦始皇陵,位于陕西西安临潼东骊山北麓。秦始皇即位起便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历时数十年。《史记·秦始皇本纪》曰:“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集解》曰:“《皇览》曰:‘坟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余。’”《正义》曰:“《关中记》云:‘始皇陵在骊山。泉本北流,障使东西流。有土无石,取大石于渭(山)〔南〕诸山。’”《三辅故事》曰:“秦始皇葬骊山,明月珠为日月,水银为江海,金银为凫鹤,又刻玉石为松柏。”“秦始皇葬骊山,起陵高五十丈,下涸三泉,周回七百步。以明珠为日月,人鱼膏为脂烛,金银为凫雁,金蚕三十箔,四门施徼,奢侈太过。”秦始皇墓分内外两城,均为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刘庆柱《关中记辑注》说:“根据最近的考古勘测资料,秦始皇陵的坟丘底部平面为方形,边长三百五十米,现存高四十三米。坟丘之外有两重城垣,内城城垣南北一千三百米,东西五百七十八米;外城城垣南北二千五百一十三米,东西九百七十四米。内城四面辟门,外城东、西、南三面辟门。”1974年在外城以东发现属于始皇墓的陶俑坑,出土大批兵马俑,这些兵马俑造型生动,细部刻画精致,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成就。后又在西侧发现两具铜车马,工艺高超,是罕见的古代金工杰作。

    ⑥属(zhǔ):连接。王充《论衡·说日》曰:“望四边之际与天属,其实不属,远若属矣。”

    【译文】

    五柞宫里有五棵柞树,都有两个人合抱那么粗,树顶上枝叶展开的阴影能覆盖四周好几亩地。五柞宫的西边有个青梧观,观前有三棵梧桐树。树下有两只石雕的麒麟,在石麒麟的胸部两侧刻有文字,它们是秦始皇骊山墓上的东西。麒麟头高有一丈三尺。东边的那只麒麟左前脚断了,折断的地方有深红色像血一样的东西。当地的父老乡亲们都说两只麒麟有神灵,都是含着血连着筋的。

    75.咸阳宫异物

    高祖初入咸阳宫①,周行库府②,金玉珍宝,不可称言③。其尤惊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④,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⑤。复铸铜人十二枚⑥,坐皆高三尺⑦,列在一筵上⑧,琴筑笙竽⑨,各有所执,皆缀花釆,俨若生人。筵下有二铜管,上口高数尺,出筵后,其一管空,一管内有绳,大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纽绳⑩,则众乐皆作,与真乐不异焉。有琴长六尺,安十三弦,二十六徽?,皆用七宝饰之,铭曰“璠玙之乐?”。玉管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辚相次?,吹息,亦不复见,铭曰“昭华之琯?”。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高祖悉封闭以待项羽?,羽并将以东?,后不知所在。

    【注释】

    ①咸阳宫:秦代皇宫,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从孝公开始,历代秦王以渭水为中轴线大造宫殿,先后建起咸阳宫、章华宫、兴乐宫、华阳宫等宫殿。《三辅黄图》卷一曰:“始皇穷极奢侈,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