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唐宋词格律最新章节!

    如梦令

    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定格

    +|+--|(韵)+|+--|(韵)+||--(句)+||--|(韵)-|(韵)-|(叠)+||--|(韵)

    例一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李存勗

    例二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秦观

    例三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

    归自谣

    一作《归国谣》,《词谱》引《乐府雅词》入“道调宫”。三十四字,前后片各三仄韵。

    定格

    -||(韵)+|+--||(韵)+-+|--|(韵)

    --+|-+|(韵)--|(韵)+-+|--|(韵)

    例

    何处笛?深夜梦回情脉脉。竹风檐雨寒窗滴。

    离人数岁无消息。今头白,不眠特地重相忆。

    ————冯延巳

    天仙子

    唐教坊舞曲。段安节《乐府杂录》:“龟兹部,《万斯年》曲,是朱崖李太尉(德裕)进。此曲名即《天仙子》是也。”《金奁集》入“歇指调”,所收为韦庄作五首,皆平韵或仄韵转平韵体。《花间集》所收皇甫松二首,则皆仄韵单调小令,三十四字,五仄韵。《张子野词》兼入“中吕”、“仙吕”两调,并重叠一片为之。

    格一

    +|+--||(韵)|--|--|(韵)--+||--(句)-||(韵)|-|(韵)||+--||(韵)

    例一

    晴野鹭鸶飞一只,水葓花发秋江碧。刘郎此日别天仙,登绮席,泪珠滴,十二晚峰高历历。

    ————皇甫松

    格二

    +||--||(韵)+||--||(韵)+--||--(句)-||(韵)--|(韵)+||--||(韵)

    +||--||(韵)+||--||(韵)+--||--(句)-||(韵)--|(韵)+||--||(韵)

    例二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生查子

    唐教坊曲。《词谱》引《尊前集》入“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两仄韵。各家平仄颇多出入,与作仄韵五言绝句诗相仿。多抒怨抑之情。

    格一

    +||--(句)+|--|(韵)+||--(句)+|--|(韵)

    +||--(句)+|--|(韵)+||--(句)+|--|(韵)

    例一

    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

    忍泪不能歌,试托哀弦语。弦语愿相逢,知有相逢否?

    ————晏幾道

    格二

    +-+|-(句)+|--|(韵)+||--(句)+|--|(韵)

    +-+|-(句)+|--|(韵)+||--(句)+|--|(韵)

    例二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双舻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贺铸

    例三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朱淑真(一作欧阳修)

    格三

    |||--(句)||--|(韵)--||-(句)||--|(韵)

    |||--(句)-|--|(韵)-||--(句)--|-|(韵)

    例四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韩偓

    醉花间

    唐教坊曲。《词谱》引《宋史·乐志》入“双调”。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韵,一叠韵,后片三仄韵。

    定格

    --|(韵)|-|(叠)-|--|(韵)-||--(句)||--|(韵)

    ---||(韵)||--|(韵)--||-(句)-|--|(韵)

    例

    深相忆,莫相忆,相忆情无极。银汉是红墙,一带遥相隔。

    金盘珠露滴,两岸榆花白。风摇玉佩清,今夕为何夕?

    ————毛文锡

    点绛唇

    《清真集》入“仙吕调”,元北曲同,但平仄句式略异,今京剧中犹常用之。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韵,后片四仄韵。

    定格

    +|--(句)+-+|--|(韵)|--|(韵)+|--|(韵)

    +|--(句)+|--|(韵)-+|(韵)|--|(韵)+|--|(韵)

    附注:上片第八字,有增一韵者,如第三例。

    例一

    荫绿围红,梦琼家在桃源住。画桥当路,临水开朱户。

    柳径春深,行到关情处。颦不语,意凭风絮,吹向郎边去。

    ————冯延巳

    例二

    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暑。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

    极目平芜,应是春归处。愁凝伫,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

    ————周邦彦

    例三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韵)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

    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

    ————苏轼(庚午重九)

    霜天晓角

    又名《月当窗》。各家颇不一致,兹以《稼轩长短句》为准。四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韵。别有平韵格,附着于后。

    定格

    +-+|(韵)+|--|(韵)-||--|(句)++|(豆)--|(韵)

    +--||(韵)+--||(韵)-||--|(句)++|(豆)--|(韵)

    例一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辛弃疾(旅兴)

    变格(平韵格)

    -|--(韵)|--|-(韵)||--||(句)-||(豆)|--(韵)

    --(韵)-|-(韵)|--|-(韵)|||--|(句)-||(豆)|--(韵)

    例二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蒋捷

    伤春怨

    据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此为王安石梦中作。四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韵。

    定格

    ||--|(韵)||---|(韵)|||--(句)||---|(韵)

    |---|(韵)||--|(韵)|||--(句)|||(豆)--|(韵)

    例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王安石

    卜算子

    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格一

    +||--(句)+|--|(韵)+|--||-(句)+|--|(韵)

    +||--(句)+|--|(韵)+|--||-(句)+|--|(韵)

    例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例二(加衬字)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

    格二(卜算子慢)

    --||(句)-||-(句)|||--|(韵)||--(句)|||--|(韵)|--(豆)||--|(韵)|||(豆)--||(句)--||-|(韵)

    ||--|(韵)|||--(句)|--|(韵)||--(句)|||-||(韵)|--(豆)-|--|(韵)|||(豆)--||(句)|---|(韵)

    附注:过片第六字领下四言两偶句,结尾是上一下四句法,第一字定要去声,与领格字同。

    例三(慢)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柳永

    谒金门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双调”。四十五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定格

    -+|(韵)-||--|(韵)+|+--||(韵)|--||(韵)

    +|+-+|(韵)+|+--|(韵)+|+--||(韵)|--||(韵)

    例一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新睡觉来无力,不忍看君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韦庄

    例二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冯延巳

    好事近

    又名《钓船笛》,《张子野词》入“仙吕宫”。四十五字,前后片各两仄韵,以入声韵为宜。两结皆上一、下四句法。

    定格

    +||--(句)+||--|(韵)+||--|(句)|+--|(韵)

    +-+||--(句)++|-|(韵)+||--|(句)|+--|(韵)

    例一

    江上探春回,正值早梅时节。两行(去声)小槽双凤,按凉州初彻。

    谢娘扶下绣鞍来,红靴踏残雪。归去不须银烛,有山头明月。

    ————郑獬

    例二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秦观(梦中作)

    忆少年

    又名《十二时》。四十六字,前片两仄韵,后片三仄韵,亦以入声部为宜。两结皆上一、下四句法。亦有于过片处增一领格字者。

    定格

    --+|(句)--||(句)---|(韵)--|+|(句)|---|(韵)

    ||---||(韵)|--(豆)|--|(韵)--|-|(句)|--+|(韵)

    例一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晁补之(别历下)

    例二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想前欢、尽成陈迹。登临恨如此,把阑干暗拍。

    ————曹组

    忆秦娥

    又名《秦楼月》。始见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题李白作。四十六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一叠韵,亦以入声部为宜。又有改用平韵者,附见于后。

    定格

    -+|(韵)+-+|--|(韵)--|(叠)+-+|(句)|--|(韵)

    +-+|--|(韵)+-+|--|(韵)--|(叠)+-+|(句)|--|(韵)

    例一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

    变格(平韵)

    +--(韵)+-+|---(韵)---(叠)+-+|(句)||--(韵)

    |--|---(韵)+-+|---(韵)---(叠)+-+|(句)||--(韵)

    例二(平韵格)

    晓朦胧,前溪百鸟啼匆匆。啼匆匆,凌波人去,拜月楼空。

    去年今日东门东,鲜妆辉映桃花红。桃花红,吹开吹落,一任东风。

    ————贺铸

    烛影摇红

    《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王都尉(诜)有忆故人词,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徽宗所置音乐研究创作机关)别撰腔,周美成(邦彦)增损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烛影摇红》云。”王词原为小令,或名《忆故人》。五十字,前片两仄韵,后片三仄韵。周作演为慢曲,《梦窗词集》入“大石调”。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五仄韵。

    格一

    ||--(句)||-(句)||-(豆)--|(韵)---||--(句)-|--|(韵)

    -|--||(韵)|--(豆)--||(韵)|--|(句)||--(句)---|(韵)

    例一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王诜

    格二

    -|--(句)|-||--|(韵)---||--(句)-|--|(韵)||--||(韵)|--(豆)--||(韵)|--|(句)||--(句)--||(韵)

    ||--(句)|-||--|(韵)---||--(句)-|--|(韵)-|--||(韵)|--(豆)--||(韵)|--|(句)||--(句)---|(韵)

    例二

    芳脸轻匀(原作“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转(原作“秋波转”)。早是萦心可惯,向尊前、频频顾盼。几回相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原作“满”。以上并依《词谱》改)。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周邦彦

    醉花阴

    小令,五十二字,前后片各三仄韵。兹以《漱玉词》为准。

    定格

    +|+--||(韵)+|--|(韵)+||--(句)+|--(句)+|--|(韵)

    +-+|--|(韵)||--|(韵)+||--(句)+|--(句)+|--|(韵)

    附注:下片第二句是上一、下四句法。如改用上二、下三句法,则第一字可用平声。

    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

    望江东

    仅见《山谷琴趣外篇》,殆是黄庭坚创作。五十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定格

    -|--|-|(韵)|+|(豆)--|(韵)+-+||-|(韵)|||(豆)--|(韵)

    --||--|(韵)|+|(豆)--|(韵)+-+||-|(韵)|+|(豆)--|(韵)

    例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黄庭坚

    木兰花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片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韵,后片七平韵。兹列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

    格一(仄韵换韵格)

    |||--||(韵)-||--||(韵)-||(句)|--(句)|||--||(韵)

    |||--||(换韵)-||--||(韵)--|||--(句)-||--||(韵)

    例一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韦庄

    格二(仄韵定格)

    +-+|--|(韵)+|+--||(韵)+-+||--(句)+|+--||(韵)

    +-+|--|(韵)+|+--||(韵)+-+||--(句)+|+--||(韵)

    例二

    儿家夫婿心容易,身又不来书不寄。闲庭独立鸟关关,争忍抛奴深院里?

    闷向绿纱窗下睡,睡又不成愁已至。今年却忆当年春,同在木兰花下醉。

    ————欧阳炯

    例三(木兰花令)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苏轼(次欧公西湖韵)

    例四(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

    格三(减字木兰花)

    +-+|(仄韵)+|+--||(叶仄)+|--(换平韵)+|--+|-(叶平)

    +-+|(再换仄韵)+|+--||(叶仄)+|--(再换平韵)+|--+|-(叶平)

    例五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秦观

    格四(偷声木兰花)

    +-+|--|(仄韵)+|+--||(叶仄)+|--(换平韵)+|--+|-(叶平)

    +-+|--|(再换仄韵)+|+--||(叶仄)+|--(再换平韵)+|--+|-(叶平)

    例六

    画楼浅映横塘路,流水滔滔春共去。目送残晖,燕子双高蝶对飞。

    风花将尽持杯送,往事只成清夜梦。莫更登楼,坐想行思已是愁。

    ————张先

    格五(木兰花慢)

    |--||(句)|-|(句)|--(韵)|+|--(句)+-||(句)+|--(韵)--(韵)|-||(句)|--|||--(韵)-|--||(句)|-||--(韵)

    --(韵)||+-(韵)-||(句)|--(韵)|+|--(句)+-||(句)+|--(韵)--(韵)|-||(句)|--|||--(韵)-|--||(句)|-||--(韵)

    附注:开端是上一、下四句法,前片第四句,后片第五句,皆以去声字领下四言三句,承以两言短韵,紧接“|-||”的上一、下三的特殊句法,下又以一去声字领七言一句,殆是北宋教坊歌曲时节拍如此。后片第六字亦有不叶韵者,第五句亦作“||-||”。南宋诸家颇不一致,开端多改作上二、下三句法,后片二言短韵后,或改作五言两句。亦有略去两片中间诸两言短韵者,并为举例。

    例七(慢调正格)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柳永

    例八

    倚危楼伫立,乍萧索,晚晴初。渐素景衰残,风砧韵响,霜树红疏。云衢,见新雁过,奈佳人自别阻音书。空遣悲秋念远,寸肠万恨萦纡。

    皇都,暗想欢游(不叶韵),成往事,动欷歔。念对酒当歌,低帏并枕,翻恁轻孤。归途,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赢得无言悄悄,凭阑尽日踟蹰。

    ————柳永

    例九(慢调变格)

    紫骝嘶冻草,晓云锁,岫眉颦。正蕙雪初销,松腰玉瘦,憔悴真真。轻藜渐穿险磴,步荒苔犹认瘗花痕。千古兴亡旧恨,半丘残日孤云。

    开尊,重吊吴魂。岚翠冷,洗微醺。问几曾夜宿,月明起看,剑水星纹?登临总成去客,更软红先有探芳人。回首沧波故苑,落梅烟雨黄昏。

    ————吴文英(游虎丘)

    例十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辛弃疾(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鹊桥仙

    《风俗记》:“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因取以为曲名,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事。《乐章集》入“歇指调”,较一般所用多三十二字。兹以《淮海词》为准。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亦有上下片各四仄韵者。

    定格

    +-+|(句)+-+|(句)+|+-+|(韵)+-+||--(句)|+|(豆)--+|(韵)

    +-+|(句)+-+|(句)+|+-+|(韵)+-+||--(句)|+|(豆)--+|(韵)

    例一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例二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辛弃疾(山行书所见)

    夜游宫

    《清真集》入“般涉调”。五十七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定格

    ||--||(韵)|+|(豆)+--|(韵)+|--|+|(韵)|--(句)|--(句)-||(韵)

    ||--|(韵)|+|(豆)+--|(韵)+|--|+|(韵)|--(句)|--(句)-||(韵)

    例一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周邦彦

    例二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陆游(记梦,寄师伯浑)

    踏莎行

    双调小令,《张子野词》入“中吕宫”。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四言双起,例用对偶。又有《转调踏莎行》,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格一

    +|--(句)+-+|(韵)+-+|--|(韵)+-+||--(句)+-+|--|(韵)

    +|--(句)+-+|(韵)+-+|--|(韵)+-+||--(句)+-+|--|(韵)

    例一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晏殊

    例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郴州旅舍)

    格二(转调踏莎行)

    ||--(句)--+|(韵)+--||(豆)+-|(韵)--+|(句)--+|(韵)--|||--|(韵)

    ||--(句)--+|(韵)+--||(豆)+-|(韵)--+|(句)|--+|(韵)-||||--|(韵)

    例三

    翠幄成阴,谁家帘幕?绮罗香拥处、觥筹错。清和将近,春寒更薄,高歌看簌蔌蔌尘落。

    好景良辰,人生行乐。金杯无奈是、苦相虐。残红飞尽,袅垂杨轻弱。来岁断不负莺花约。

    ————曾觌

    钗头凤

    又名《折红英》。六十字,上下片各七仄韵,两叠韵,两部递换。声情凄紧。

    定格

    --|(韵)--|(叶仄)|--|--|(叶仄)--|(换仄)--|(叶二仄)+--|(句)|--|(叶二仄)|(叶二仄)|(叠)|(叠)

    --|(叶首仄)--|(叶首仄)|-|--|(叶首仄)--|(叶二仄)--|(叶二仄)+--|(句)|--|(叶二仄)|(叶二仄)|(叠)|(叠)

    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

    蝶恋花

    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唐教坊曲,《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定格

    +|+--||(韵)+|--(句)+|--|(韵)+|+--||(韵)+-+|--|(韵)

    +|+--||(韵)+|--(句)+|--|(韵)+|+--||(韵)+-+|--|(韵)

    例一(鹊踏枝)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冯延巳

    例二(凤栖梧)

    伫立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例三(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

    例四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然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范成大

    渔家傲

    北宋流行歌曲。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清真集》入“般涉调”。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仄韵。

    定格

    +|+--||(韵)+-+|--|(韵)+|+--||(韵)-+|(韵)+-+|--|(韵)

    +|+--||(韵)+-+|--|(韵)+|+--||(韵)-+|(韵)+-+|--|(韵)

    例一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

    例二

    喜鹊填河仙浪浅,云軿早在星桥畔。街鼓黄昏霞尾暗。炎光敛,金钩侧倒天西面。

    一别经年今始见,新欢往恨知何限?天上佳期贪眷恋。良宵短,人间不合催银箭。

    ————欧阳修(七夕)

    例三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王安石

    苏幕遮

    西域舞曲。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苏幕遮’,西戎胡语也,正云‘飒麿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或作兽面,或象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或以泥水沾洒行人,或持羂索搭钩,捉人为戏。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戏,七日乃停。土俗相传云,常以此法攘厌,驱趁罗刹恶鬼食啖人民之灾也。”《张说之文集》卷十有《苏摩遮》诗五首,皆七言绝句,说之于诗题下注云:“泼寒胡戏所歌,其和声云亿岁乐。”《词谱》谓宋词家所用,盖因旧曲另度新声。《清真集》入“般涉调”。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定格

    |--(句)-||(韵)+|--(句)+|--|(韵)+|---||(韵)+|--(句)+|--|(韵)

    |--(句)-||(韵)+|--(句)+|--|(韵)+|---||(韵)+|--(句)+|--|(韵)

    例一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例二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

    淡黄柳

    宋姜夔自度曲,《白石道人歌曲》入“正平调”。六十五字,前片三仄韵,后片五仄韵,以用入声韵为宜。

    定格

    --||(句)-|--|(韵)||---||(韵)||--||(句)-|--|-|(韵)

    |-|(韵)--|-|(韵)|-|(句)|-|(韵)|--||--|(韵)||--(句)|--|(句)-|--||(韵)

    例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姜夔

    锦缠道

    一名《锦缠头》。六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仄韵。过片及第五句并是上一、下四句法。

    定格

    ||--(句)|||--|(韵)|--(豆)|--|(韵)|--|--|(韵)||--(句)||--|(韵)

    |--|-(句)|--|(韵)|--(豆)|--|(韵)|--(豆)-|--(句)||--|(句)||--|(韵)

    例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宋祁

    酷相思

    始见《书舟词》。双调,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一叠韵。八言句是以一去声字领下七言。

    定格

    ||---||(韵)|+|(豆)--|(韵)|-|---||(韵)+||(豆)--|(韵)+||(豆)--|(叠)

    ||---||(韵)|+|(豆)--|(韵)|-|---||(韵)+||(豆)--|(韵)+||(豆)--|(叠)

    例

    月挂霜林寒欲坠。正门外、催人起。奈离别如今真个是。欲住也、留无计。欲去也、来无计。

    马上离情衣上泪。各自个、供憔悴。问江路梅花开也未?春到也、须频寄。人到也、须频寄。

    ————程垓

    解佩令

    始见于晏幾道《小山乐府》。调名取义于郑交甫遇汉皋神女解佩事。双调,六十六字,上下片各五仄韵。第一、二句亦有不用韵者。

    定格

    --+|(韵)--+|(韵)|--(豆)---|(韵)||--(句)||+(豆)+--|(韵)|--(豆)|-||(韵)

    --+|(韵)--+|(韵)|--(豆)---|(韵)||--(句)||+(豆)+--|(韵)|--(豆)|-||(韵)

    例

    人行花坞,衣沾香雾。有新词、逢春分付。屡欲传情,奈燕子、不曾飞去,倚珠帘、咏郎秀句。

    相思一度,浓愁一度。最难忘、遮灯私语。淡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指春衫、泪曾溅处。

    ————史达祖

    青玉案

    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因取以为调名。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亦有第五句不用韵者。

    定格

    +-+|--|(韵)|+|(豆)--|(韵)||---||(韵)+--|(句)+-+|(韵)+|--|(韵)

    +-+|--|(韵)+|--|-|(韵)||---||(韵)+--|(句)+-+|(韵)+|--|(韵)

    例一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

    例二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犬、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苏轼(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

    例三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元夕)

    千秋岁

    《宋史·乐志》人“歇指调”,《张子野词》入“仙吕调”。兹以《淮海长短句》为准。七十一字,前后片各五仄韵。别有《千秋岁引》,八十二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格一

    |--|(韵)-|--|(韵)-||(句)--|(韵)---||(句)-|--|(韵)-||(句)|-||--|(韵)

    ||--|(韵)-|--|(韵)-||(句)--|(韵)|--||(句)||--|(韵)-||(句)|-||--|(韵)

    例一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谪虔州日作)

    格二(千秋岁引)

    ||--(句)--||(韵)||--|-|(韵)--|-|||(句)--||--|(韵)|--(句)|-|(句)|-|(韵)

    -||--||(韵)-||--||(韵)||--|-|(韵)--|-|||(句)--||--|(韵)|--(句)|-|(句)--|(韵)

    例二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去声)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去声)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王安石

    离亭燕

    一作《离亭宴》。《张子野词补遗》有“离亭别宴”之语。因取以为调名。张作七十七字,他家多用七十二字体。上下片各四仄韵。

    定格

    +|+--|(韵)-||--|(韵)+||--||(句)||+--|(韵)|||--(句)+|+--|(韵)

    +|+--|(韵)-||--|(韵)+||--||(句)||+--|(韵)|||--(句)+|+--|(韵)

    例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张昇

    粉蝶儿

    始见毛滂《东堂词》。兹以《稼轩长短句》为准。七十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定格

    ||--|-|-||(韵)|--(豆)|--|(韵)|--(豆)|||(豆)|--|(韵)|--(豆)-||--|(韵)

    ---|-|||-|(韵)|--(豆)|--|(韵)|--(豆)-||(豆)|--|(韵)|--(豆)-||--|(韵)

    例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辛弃疾(和赵晋臣敷文赋落梅)

    御街行

    又名《孤雁儿》。《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双调”。兹以范仲淹词为准。双调七十八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下片亦有略加衬字者,列为变格。

    定格

    --||--|(韵)|||(豆)--|(韵)---||--(句)-|---|(韵)--+|(句)+--|(句)-|--|(韵)

    --||--|(韵)|||(豆)--|(韵)---||--(句)-|---|(韵)--+|(句)+--|(句)-|--|(韵)

    例一(正格)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

    例二(变格)

    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起告: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

    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桥,门外梧桐雕砌。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

    ————《古今词话》所载无名氏

    祝英台近

    又名《月底修箫谱》。始见《东坡乐府》,元高栻词入“越调”,殆是唐宋以来民间流传歌曲。毛先舒《填词名解》卷二引《宁波府志》:“东晋,越有梁山伯、祝英台尝同学,祝先归,梁后访之,乃知祝为女,欲娶之,然祝已许马氏之子。梁忽忽成疾,后为鄞令,且死,遗言葬清道山下。明年,祝适马氏,过其地而风涛大作,舟不能进。祝乃造冢,哭之哀恸。其地忽裂,祝投而死之。今吴中有花蝴蝶,盖橘蠹所化,童儿亦呼梁山伯、祝英台云。”此调宛转凄抑,犹可想见旧曲遗音。七十七字,前片三仄韵,后片四仄韵。忌用入声部韵。

    定格

    |--(句)-||(句)-||-|(韵)+|--(句)+||-|(韵)+-+|--(句)+-+|(句)|+|(豆)+--|(韵)

    |-|(韵)++-|--(句)+-|-|(韵)+|--(句)++|-|(韵)+-+|--(句)+-+|(句)|+|(豆)+--|(韵)

    例一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劝、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辛弃疾(晚春)

    例二

    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

    昼闲度,因甚天也悭春,轻阴便成雨?绿暗长亭,归梦趁风絮。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

    ————吴文英(春日客龟溪,游废园)

    蓦山溪

    又名《上阳春》。《清真集》入“大石调”。八十二字,前片六仄韵,后片四仄韵。亦有前片四仄韵,后片三仄韵者,列为别格。

    定格

    --+|(韵)+|--|(韵)+||--(句)|++(豆)--+|(韵)|--|(句)+||--(句)-||(韵)-||(韵)+|--|(韵)

    --+|(句)+|--|(韵)+||--(句)|++(豆)--+|(韵)|--|(句)+||--(句)-||(句)-||(韵)+|--|(韵)

    例一

    湖平春水,菱荇萦船尾。空翠入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逦没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甚个,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周邦彦

    变格

    +-+|(韵)||--|(韵)|||--(句)|-|(豆)--||(韵)|-+|(句)-||--(句)-||(句)|--(句)+|--|(韵)

    +-+|(句)||--|(韵)|||--(句)|-|(豆)--||(韵)|-+|(句)-||--(句)-||(句)|--(句)+|--|(韵)

    例二

    与鸥为客,绿野留吟屐。两行(去声)柳阴垂,是当日、仙翁手植。一亭寂寞,烟外带愁横,荷冉冉,展凉云,横卧虹千尺。

    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万绿正迷人,更愁入、山阳夜笛。百年心事,惟有玉阑知,吟未了,放船回,月下空相忆。

    ————姜夔(题钱氏溪月)

    洞仙歌

    唐教坊曲,《乐章集》兼入“中吕”、“仙吕”、“般涉”三调,句豆亦参差不一。兹以《东坡乐府》所用《洞仙歌令》为准。音节舒徐,极殆宕摇曳之致。八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韵。前片第二句是上一、下四句法,后片收尾八言句是以一去声字领下七言,紧接又以一去声字领下四言两句作结。前片第二句亦有用上二、下三句法,并于全阕增一、二衬字,句豆平仄略异者,如后三例是。

    定格

    +-+|(句)|+--|(韵)+|--|-|(韵)|--(豆)+|-|--(句)-+|(句)+|--+|(韵)

    +--||(句)+|--(句)+|--|-|(韵)|||--(句)||--(句)-+|(豆)+-+|(韵)|+|--|--(句)|||--(句)|--|(韵)

    例一(正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攲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附注:轼原有小序云:“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后来作者,多依此体。

    例二(变格)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晁补之(泗州中秋作)

    例三

    月中丹桂,自风霜难老。阅尽人间盛衰草。望中秋、才有几日十分圆,霾风雨,云表常如永昼。

    不得文章力,白首防秋,谁念云中上功守?正注意得人雄,静扫河西(指西夏),应难纵、五湖归棹。问持节冯唐几时来?看再策勋名,印窠如斗。

    ————黄庭坚(泸守王补之生日)

    例四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李元膺

    附注:元膺原有小序云:“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熳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惜红衣

    《白石道人歌曲》所载“自度曲”之一。其序云:“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陈简斋(与义)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见矣。丁未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八十八字,前片五仄韵,后片六仄韵,宜入声韵。前片结句与后片倒数第二句皆上一、下四句法。

    定格

    ||--(句)--||(句)|--|(韵)||--(句)--|-|(韵)--||(句)-||(豆)---|(韵)-|(韵)-||-(句)|---|(韵)

    --||(韵)-|--(句)--|-|(韵)--||||(韵)|-|(韵)|||--|(句)|||--|(韵)||--|(句)-||--|(韵)

    例

    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馀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可惜柳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姜夔

    法曲献仙音

    陈旸《乐书》:“法曲兴于唐,其声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铙、钹、钟、磬之音。《献仙音》其一也。”《乐章集》、《清真集》并入“小石调”,《白石道人歌曲》入“大石调”。周、姜两家句豆大体相同,兹以姜词为准。九十二字,前片三仄韵,后片六仄韵。前片结尾是以一去声字领下五言两句,后片结尾是以一去声字领下四言一句、六言一句,周、姜全同。

    定格

    -|--(句)|--|(句)||---|(韵)||--(句)|--|(句)--||-|(韵)|||--|(句)--|-|(韵)

    |-|(韵)|--(豆)|--|(韵)-||(豆)-||--|(韵)|||--(句)|--(豆)-|-|(韵)||--(句)|--(豆)||||(韵)|---|(句)||---|(韵)

    例

    虚阁笼寒,小帘通月,暮色偏怜高处。树隔离宫,水平驰道,湖山尽入尊俎。奈楚客淹留久,砧声带愁去。

    屡回顾,过秋风、未成归计。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唤起淡妆人,问逋仙、今在何许?象笔鸾笺,甚而今、不道秀句。怕平生幽恨,化作沙边烟雨。

    ————姜夔

    附注:夔原有小序云:“张彦功官舍在铁冶岭上,即昔之教坊使宅。高斋下瞰湖山,光景奇绝。予数过之,为赋此。”按词中“计”字是韵。姜词第三、四部韵往往同用,殆是江西方音。如《长亭怨慢》“矣”、“此”(三部)与“絮”、“户”、“许”、“树”、“暮”、“数”、“付”、“主”、“缕”(四部)等字同叶,是其证。

    满江红

    《乐章集》、《清真集》并入“仙吕调”。宋以来作者多以柳永词为准。九十三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一般例用入声韵。声情激越,宜抒豪壮情感和恢张襟抱。亦可酌增衬字。姜夔改作平韵,附着于后,则情调俱变。

    定格

    +|--(句)-+|(豆)+-+|(韵)-||(豆)|--|(句)|-+|(韵)+|+--||(句)+-+|--|(韵)+++(豆)+||--(句)--|(韵)

    ++|(句)-||(韵)-||(句)--|(韵)|--+|(句)|--|(韵)+|+--||(句)+-+|--|(韵)+++(豆)+||--(句)--|(韵)

    例一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飘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柳永

    例二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

    例三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绿云依旧无踪迹。漫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辛弃疾(暮春)

    例四(有衬字)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苏轼(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附注:后片“空洲对鹦鹉”改作“--|-|”,又于第七句增一“不”字,是为变格。

    格二(平韵格)

    -|--(句)+||(豆)-||-(韵)-+|(豆)|--|(句)+|--(韵)+|---||(句)+--||--(韵)|+-(豆)+||--(句)-|-(韵)

    -+|(句)-|-(韵)++|(句)|--(韵)||--|(句)+|--(韵)+|+--||(句)+--||--(韵)|+-(豆)+||--(句)-|-(韵)

    例五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姜夔

    附注:原有小序:“《满江红》旧调用仄韵,多不协律。如末句云‘无心扑’三字,歌者将‘心’字融入去声,方谐音律。予欲以平韵为之,久不能成。因泛巢湖,闻远岸箫鼓声。问之舟师,云:‘居人为此湖神姥寿也。’予因祝曰:‘得一席风,径至居巢,当以平韵《满江红》为迎送神曲。’言讫,风与笔俱驶,顷刻而成。末句云‘闻佩环’,则协律矣。书于绿笺,沉于白浪。辛亥正月晦也。是岁六月,复过祠下,因刻之柱间。有客来自居巢,云:‘土人祠姥,辄能歌此词。’按:曹操至濡须口,孙权遗曹书曰:‘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操曰:‘孙权不欺孤。’乃撤军还。濡须口与东关相近,江湖水之所出入。予意春水方生,必有司之者,故归其功于姥云。”(《白石道人歌曲》卷三)

    天香

    此调以贺铸《东山乐府》为准。九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六仄韵。

    定格

    +|--(句)--||(句)||---|(韵)||--(句)--+|(句)||---|(韵)|--|(句)-||(豆)|--|(韵)-|--||(句)--|--|(韵)

    --|-||(韵)|--(豆)|--|(韵)-|--||(句)|--|(韵)-|--||(韵)|-|(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