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国古典诗词感发最新章节!

诗。

    西洋有所谓素诗(Naked poetry),朴素的诗。“云迷”二句不朴素,但一点别的成分没有,纯乎其为诗。即前说“二十四岁中书令”一首也非纯诗,更无论“故旧书来”一首了:

    故旧书来访死生,时闻剥啄叩柴荆。

    自嗟不及东家老,至死无人识姓名。

    (《杂感十首》)

    即使不是纯诗,但真把不是诗的东西写成诗了,这不过是诗人本领技术高才写成诗了。大诗人无所不能写,但不写事物本身非诗者。“云迷”、“花落”,即使放翁不写,此事物也仍是诗。“云迷江岸屈原塔”,非屈原不可,如此伟大人物,塔在云迷之江岸;“花落空山夏禹祠”,非夏禹不可,如此伟大人物在空山中之祠住,暮春花落……真是诗。

    放翁诗方面很多,虽不伟大,而是一诚实诗人。

    中国自古便说“修辞立其诚”(《易传·文言》)。诚,从“言”义“成”声,而以兼士先生[12]之言,则“成”亦兼有义,不诚不成。放翁诚实,见到就写,感到就写,想到就写,故其诗最多,方面最广,不单调。初读觉得新鲜,但不禁咀嚼,久读则淡而无味。即使小时候觉得好的,现在也仍觉得好,所懂也仍是以前所懂,并无深意。

    放翁诗多为一触即发,但也是胸无城府,是诚,但偏于直。老杜之诚是诚实,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读之如嚼橄榄。放翁诗一触即发,可爱在此,不伟大亦在此。“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内篇·逍遥游》)

    富家子弟也许其祖或父留给他许多财产、名誉、地位,但这些子弟多半不能自立,不是没有天才,只是懒了,坐吃山空。在周秦诸子因祖上无所遗留,故须自己思想、自己感觉,后人感觉太粗、心太浮,便因古人留下的东西太多。

    创作需要酝酿。如托尔斯泰、但丁(Dante)、歌德(Goethe),其伟大著作皆经若干年始能完成。“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可是,没等成功就死了,怎么办?那也没办法。宁可不作,不可作了不好。所以我们想学文学,亦须注意身体。道家讲长生,佛家讲无生。但佛家生时也求延长寿命,不过与道家之求长生不同,佛之求长生是手段,长生以吃苦、得道;道家则是以长生为目的。

    创作贵在酝酿。然而苏东坡又说“兔起鹘落,稍纵即逝”(《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日人鹤见祐辅《思想·山水·人物》[13](鲁迅译)其书曾言:思想是小鸟似的东西。此岂非与酝酿冲突?我们要用两方面的功夫。尤其是写大著作,必须要有酝酿功夫;至如写抒情诗,还须一触即发。《水浒》中的鲁智深是即兴诗人。即兴诗即抒情诗,但即兴诗绝不宜于长,绝不宜于多。如唐之即兴诗人(抒情诗人)王、孟、韦、柳,其诗集多为薄薄一本。孟浩然诗集最薄,但几乎每首都是好诗。即兴诗要作得快,不宜多,多则重复;不宜长,长则松懈。放翁便是如此。唐人绝句尤其五言,何以是古今独步?“兔起鹘落”,唐人于此真是拿手。唐人每人都有五言绝句,但绝对不多。创作愈短愈快,愈长愈慢。宋人不会作五言诗,不知何故。

    放翁诗盖七言绝句最好。放翁诗修辞、技巧、音节好。在七律中修辞有重复之处,并非无变化,而万首诗安得不有重复?谭叫天唱戏有时减戏词儿,即避免重复。创作上之重复过多则可厌。七律八句,而中间四句又须对仗,原少变化,故易重复。

    放翁诗中找不到奇情壮采。太白诗中奇情多,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奇情;老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是壮采。

    放翁诗有奇气,如“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放翁活得年岁大,到死气不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放翁好使气而有时断气,老杜诗气不断。太白飞而能沉,飞而能镇纸,如《蜀道难》;老杜沉而能飞,如“天地为之久低昂”(《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即此皆中气足;放翁飞不起来,沉不下去,有时气一提要断。鲁迅先生不喜听戏,《社戏》中提到有唱老旦的龚云甫[14],他有时唱不接气。

    今天要说放翁是有希望、有理想的,但他的理想未能实现,希望也成水月镜花,如此则弱者每流于伤感、悲哀,强者则成为愤慨、激昂。放翁偏于后者,是由愤慨走上自暴自弃。(人劝他,他说,自当我死了!用硬话刺人。)放翁有自暴自弃的心情,此心情甚有趣:

    拂剑当年气吐虹,喑呜坐觉朔庭空。

    早知壮志成痴绝,悔不藏名万衲中。

    (《观华严阁僧斋》)

    此是放翁自暴自弃。前二句是自暴,后二句是自弃:早知如此还不如做个出家人!《杂感十首》中“故旧书来”一首亦然。但一个人老在愤慨心情下,且抱有自暴自弃心理,这样人便不能活了。所以一个人要健康,健康指灵、肉两方面(或曰心、物),有此健康才能生出和谐(调和),不矛盾,由此才能生出力量(集中)来。此点与宗教之修养同。此种力量才是真正力量。如放翁之愤慨、自暴自弃,是不健康、不调和的,但他也有力量,而他的力量不是矛盾的,便是分裂的。没有一个矛盾不是分裂的,分裂的力量较集中的力量为小。特别是一个诗人,必要得到心的和谐,即使所写是矛盾、是分裂,而心境也须保持和谐。

    鲁迅先生译厨川白村[15]《苦闷的象征》,开篇曰:有二物摩擦时便有力。[16]摩擦是矛盾、是分裂,此岂不异于余之前说?然余在年轻时亦甚以为然,以为如水之激石,但近时对此颇不以为然。大河之水并无东西阻碍,只在堤中流,它的力量便已够大了,可以灌溉,可以行船。放翁愤慨,甚至有时自暴自弃。信陵君之“饮醇酒,近妇女”(《史记·魏公子列传》),固是自杀,愤慨激昂是有志之士,但不是有为之士。

    王荆公云:“文章尤忌数悲哀。”(《李璋下第》)于此,恨不能起荆公于九原而问之:文忌悲哀,是否因悲哀不祥?先生莫不是写过这样文字而倒霉?其实是倒霉之人才写悲哀文字。不过,余之立意不在此。一个有为之士是不发牢骚的,不是挣扎便是养精蓄锐,何暇牢骚?放翁活到八九十岁,激昂愤慨之外亦有和谐健康之时,如前所举《三峡歌》。

    放翁诗写自己的悲剧也是真诚的。他的“菊枕”诗:

    采得黄花做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少岁曾题菊枕诗,残篇蠹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余年二十时尝作菊枕诗颇传于人今秋偶复采菊缝枕囊凄然有感》)

    此二首诗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在,不伟大,亦可存在、流传————以其真,真的情感、真的景致。前无古人,后人学亦不及。虽小而好,虽好而小。多而好,唯李、杜能之,他人不可求全。

    此二诗有本事,即《钗头凤》词。词并不好,事是悲剧。82岁时作诗提到沈园还难过,此二首乃六十余岁作。有时有沉痛情感而不能诗化、升华为诗,而陆放翁成功了。“七阳”韵是响韵,而陆此诗不响。43年前事同谁说?后妻、儿女皆不可与言,限于礼教、名誉、感情。不能说而说出一点,真好。“灯暗无人说断肠”,泪向内流。打掉门牙向肚里咽,尚不令人难过;唯此诗不逞英雄,更令人难过。次首句子更平常而更动人。20岁时旧稿,今则蛛丝皆满,况枕乃唐氏所缝,唯清香似43年前情味。第二首结句,“只有清香似旧时”,“支”韵是哑韵,句中用“香”字,“香”字响。第一首结句“灯暗无人说断肠”,“阳”韵是响韵,句中用“暗”、“无”,此乃调和之美。放翁此诗真,平易近人,人情味重。

    菊枕诗之前三年,放翁有《沈园》诗: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做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此二首较前所举“菊枕”二首露骨。此二首比前二首差三年,60岁作,不如“菊枕”二首。第一首次句“沈园非复旧池台”,是说什么都完了。第二首较第一首好,亦因次句好,“沈园柳老不吹绵”,真令人销魂、断肠,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沈园乃在鲁迅先生故乡,今有春波桥、禹迹寺。)

    放翁80岁后,梦过沈园,又有二诗《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次首较前首好,尤好在次句,“只见梅花不见人”!“沈园”之四绝即放翁了不起处,虽无奇情壮采而真,乃“江西诗派”所无。“江西诗派”但为理智,无感情。而诗究为抒情的,太理智了不是诗。西洋有哲学思想诗人,中国理学家诗好的少,即因无感情。放翁有真感情,对“江西派”革命,虽佩服而不走其路子。

    平常人崇拜圣贤、英雄、仙佛,而与之相处必不舒服,世上无此等人则干燥寂寞,故需要英雄、圣贤、仙佛,而吾辈俱是凡夫,不易与之相处。诗中有李、杜,如世之有仙佛,仙佛是好,而其所想离吾人太远,犹河汉之无极也。放翁则如老朋友辈谈心,即所谓平易近人,即所谓前所说他是“我们一伙儿”。

    后人读放翁诗容易爱好,故易学成其味道。放翁以后之诗人,不管他晚年有何成就,他早年学诗初一下手时,必受放翁影响,不知不觉学放翁,其他显而易见专学放翁者更多,而后人学之者很难如陆之“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