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圆觉经句释正白最新章节!

    罽宾沙门 佛陀多罗 译

    震旦沙门 弘丽罗峰 着

    神州沙门 弘赞在犙 较

    二该果净观方便开二。一序述菩萨兴问开二。一序问蹑次。

    于是。

    此序显圆觉菩萨从因行断证净觉方便。菩萨世尊。兴问承答。广说已尽。末世众生直可依教修行成就圆觉。唯道场安居修观首初方便未闻圣旨。恐末世众生因之迷闷不获饶益。于此法会。所彰了义法门。有所兴问希佛教益。令末世众生。知前修方便。得能成修究竟。该果彻因于自性觉海。

    二序问周三开二。一序述仪音开二。一序问威仪。

    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请教益开二。一庆闻现益。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

    当文三句庆闻现益。大悲世尊一句。为我云云一句令末云云一句。种种方便者。该前答问十菩萨所示教理。此句赞教。大增益者。成就大乘修习方便。此句彰益。

    二申请后益开二。一请初方便。

    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

    当文五句请初方便。世尊一句。我等云云一句。若佛云云一句。云何云云一句。此圆云云一句。我等句彰在久习。若佛句悲念初修。云何句问安居方便。此圆句问修观方便。此二方便之所须问者。以修圆觉。在离我人诸相。及不着缘觉声闻境界。故须佛示安居之不系徒众。与请十方如来诸大菩萨之为伴侣。以圆觉三观。本圆摄法。无有终始。恐末世众生迷所从入。故须佛示三观前修方便。以为轨则。

    二资答结益。

    惟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

    当文一句资答结益。合文上科共成申请后益科竟。前合庆闻现益科摄属述请教益科竟。连合序问威仪科管于序述仪音科竟。

    二序结终始。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句释例前。前含序述仪音科摄属序问周三科竟。连合序问蹑次科入总序述菩萨兴问科竟。

    二序述世尊垂答开二。一长行列示开二。初序赞许开二。一赞请教益。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

    当文四句赞请教益。通例二句。汝等云云一句。以大云云一句。

    二许答嘱受开二。一嘱令谛听。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句释例前。

    二受教默然。

    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许答嘱受科竟。前合赞请教益科摄属初序赞许科竟。

    次述正答开二。一示教方便开二。一安居方便开二。一修自性觉开二。一例见常修。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说。

    当文七句例见常修。善男子一句。一切众生一句。若佛云云一句。有诸云云一句。若在云云一句。有缘云云一句。如我云云一句。若佛住世者。化缘未毕。若佛灭后者。双林唱寂。若法末时者。二千岁后。此句一时齐修。有诸句简性乐修。若在句静无系属。伽蓝梵语。此翻众园。有缘句动不脱离。如我句例指前示。

    二详示限修开二。一标法开二。一立期安居开二。一修期念佛开二。一修期日数。

    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安置净居。

    当文三句修期日数。若复云云一句。若立云云一句。安置净居一句。他事因缘者。菩萨利他之事。即建道场者。无缘利他。即行自利。建于道场。为转秽土成净土之因。当立期限者。克时精进。破除亿劫颠倒之想。此句圆觉世界因果。长期百二十日云云者。乃初中后三番修证之期。初期多中期二十日。中期多后期二十日。以初期有前三七日忏悔。求示定轮顿渐修习。后乃正入道场忏悔求哀得遇善境。中期唯正忏悔之三七日。不更有求定轮之忏悔。故少二十日。后期则前经两番忏悔已除事理遮障唯直摄念。不更有忏悔之三七日故又少二十日。大都三期正修俱八十日。当三八二十四之渐轮数。十日一轮者。一轮具十方法界。一日一方法界。故一轮具修十日。此句圆觉定轮期数。安置者。安住不离。净居者。即所建之道场。此句示不离道场宴坐摄念。

    二念佛正观。

    若佛现在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当住之日悬诸幡华。

    当文三句念佛正观。若佛云云一句。若佛云云一句。还同云云一句。当正思惟者。不以三十二相见如来而于声于色求之也。此句诫于佛在无起常想。施设形像者。彰佛仪容。心存者。心王回向。目想者。心所回向。以目即心。故不言见而言想。当正思惟者。不以寂灭相见如来而沉空滞寂求之也。此句诫于佛灭无生断想。还同如来常住之日者。达像性等虚空同于生佛。悬诸幡华者。幡以却尘。华以发觉。表遮照二用成就庄严。此句冥除断见如法供养。合文上科共成修期念佛科竟。

    二忏悔摄念开二。一忏悔清净。

    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

    当文二句忏悔清净。经三云云一句。遇善云云一句。经三七日。释准前。稽首者。以头至地迟留徐起。十方者。圆觉法界。诸佛名字者。称名如睹摄念净觉。求哀忏悔。释准前。此句除染。遇善境界者。解脱徴应。得心轻安者。烦恼心伏。此句获净。

    二摄念无生。

    过三七日一向摄念。

    当文三句摄念无生。过三七日者。在正修之八十日。一向摄念者。摄念攀缘远离幻妄成净觉心之前方便。此句示圆成性觉之清净心。建三观之无碍行。乃道场之正修习。合文上科共成忏悔摄念科竟。前合修期念佛科摄属立期安居科竟。

    二经夏安居开二。一示远二乘。

    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心离声闻不假徒众。

    当文二句示远二乘。若经云云一句。当为云云一句。若经者。设遇也。夏首者。僧例安居在于初夏之月。三月者。九旬禁足之期。此句标指二乘安居时月。以菩萨行虽不同事必共制。故齐夏月。当为云云者。示知别行。心离声闻者离声闻所期之证心。入理无碍之法界。不假徒众者。假借也。声闻安居假他作法。故须徒众。菩萨不尔。为修无上妙觉。入事无碍法界。故于佛前作法。以大圆觉为伽蓝。是乃所为菩萨之清净者。此句示无滥同二乘所作失菩萨事理无碍之止住。

    二显修妙觉开二。一彰辞显法。

    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某甲。踞菩萨乘。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无系属故。

    当文八句彰辞显法。至安居日一句。即于云云一句。踞菩萨乘一句。修寂灭行一句。同入云云一句。以大云云一句。身心云云一句。涅槃云云一句。至安居日者。四月十六日。此句标时同禁。即于佛前者。直资果证。别异二乘从僧依止。作如是言者。在下之言。比丘者梵语。此含三义。一破恶。受戒三羯磨成发善律仪破恶律仪。二怖魔。以能破恶。魔罗惊怖出己界域化己眷属空己宫殿。三乞士。乞财资身成自清德为世福田。乞法修心成自慧行为世导师。比丘尼者。尼女也。受具戒之女。优婆塞优婆夷者梵语。此翻近事男近事女。谓受三归五戒之男女堪近比丘比丘尼为承事故。某甲者。各自称名。行异二乘。故兼俗众。此句因果圆即。踞菩萨乘者。入觉因行别异二乘迷觉果证。修寂灭行者。圆觉普照别异二乘不觉无明。此二句修习觉心。同入者。无于立所炽然之异。清净实相者。根尘遍满无坏杂性。住持者。圆照净光总持不动。以大云云者。实相住持之所从建。此二句乃转五八识为成所作智大圆镜智。以该果海身心安居者。行想阴尽。生基清扰。性入元澄。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平等性智者。七转识名。涅槃自性者。无分别智。无系属故者。以无分别故绝攀缘。此二句乃转六七识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以彻因原。通合四句乃成就觉心。

    二彰辞请友。

    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

    当文三句。彰辞请友。不依声闻者。不共二乘同因。此句简小。当与者。决定与也。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云云者。平等法会同居主伴因果自他一道感应。此句显大。修菩萨云云者。圆满果德。大因缘故者。修证妙觉。乃究竟净觉因缘令尽虚空法界众生同入大寂灭海。是莫大之因缘。不系徒众者。徒众称谓乃声闻法众。圆觉法会一切众生皆本成佛平等住持。虽因果双彰。还因果圆即。冥情圣凡。谁为徒众。在今不系者。即不依声闻也。故以无上妙觉大因缘故发明之。此句释明所以不依声闻之故。合文上科共成经夏安居科竟。前合立期安居科摄属标法科竟。

    二结名。

    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过三期日随往无碍。

    当文三句结名。善男子一句。此名云云一句。过三云云一句。此者。指上所标之法。示现安居者。菩萨因行无非度生。故云示现。此句彰菩萨秘果行因。过三期日者。初中后期修习已毕。随往无碍者。遍满随顺。此句彰修习成就无碍。前合释相科共成详示限修科竟。连合例见常修科摄属修自性觉科竟。

    二离名言境。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入三期者。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当文三句离名言境。善男子一句。若彼云云一句非彼云云一句。若彼句标指大乘修人。非彼所闻者。圆觉境界言语道断。有何所闻。一切境界者。戏论诸法。终不可取者免生妄惑。乃令晓于异因以绝非果。此句示断无明烦恼。前合修自性觉科共成安居方便科竟。以答云何安居修觉之问。

    二修观方便开二。一示修开三。一修奢摩他开二。一修自性觉开二。初顺觉行。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极便觉。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

    当文六句初顺觉行。善男子一句。若诸云云一句。先取云云一句。静极便觉一句。如是云云一句。觉亦如是一句。若诸句。标所修。先取至静者。依不生灭心。不起思念者。依湛旋于虚妄分别。此句依觉生定。静极者。永离分别。念寂无生。便觉者。得圆明觉。此句定成觉显。如是初静者。成定之初。从于一身者。无自身相。至一世界者。无世界相。此句示相定成。觉亦如是者。觉显一身以至显一世界。盖所谓静者。乃照寂义。所谓觉者。即寂照义。故有云静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此句合觉随定显。

    次显觉相。

    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如是。

    当文三句次显觉相。善男子一句。若觉云云一句。百千云云一句。若觉句示觉遍满相。世界中众生起念之能知者。即如镜中像之显现于诸世界如来心一义。百千句示定成就量。亦复如是者。如能知于一世界之一众生起念也。合文上科共成修自性觉科竟。

    二离名言境。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当文一句离名言境。释准前。前合修自性觉科共成修奢摩他科竟。

    二修三摩钵提科开二。一修自性觉开二。一依觉观幻。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

    当文四句依觉观幻。善男子一句。若诸云云一句。先当云云一句。依种云云一句。若诸句标所修。先当忆想者。起观幻之心。十方如来者。遍满觉心。十方世界者。遍满觉相。一切菩萨者。遍满觉行。此句示从觉之体相用三法。非即非离以观幻本。依种种门者。起诸幻法。渐次修行者。成就幻化。勤苦者。度生功用。三昧者。堪忍不动。此句示从体相用出生诸幻。以观幻用。

    二发愿起幻。

    广发大愿。自熏成种。

    当文一句发愿起幻。广发大愿者。菩萨度生之清净大愿。自熏成种者。由悲生智。现幻利生。合文上科共成修自性觉科竟。

    二离名言境。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句释例前。前合修自性觉科共成修三摩钵提科竟。

    三修禅那开二。一修自性觉开二。一身心识观。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剂头数。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

    当文四句身心识观。善男子一句。若诸云云一句。先取云云一句。如是云云一句。若诸句标所修。先取数门者。取数息门了唯识境心王心所生起之数。心中了知者。净觉照心元明了知。生住灭念者。八识见分之三细无明。业相属生。转现相属住。六粗无明智相属异。智言异者。异业转现之明了故。相续相属灭。相续言灭者。以有灭斯相续故。文中略异字者。摄灭字中。以先异后灭故。此生住异灭乃无明妄心。故云念。分剂者。生住灭念之边际。头数者。生住灭念之显出。然必分剂不混。而后头数彰显。是则为于明了。此句是知心识数。如是周遍云云者。如是生住灭念之了知。周遍了知于身之四威仪所有分别念数。分别念数者。从身相出生之执取计名字。造业业苦俱妄心识。乃八识相分所有无明心数。无不了知者。分剂头数之了了明知也。此句知身识数。

    二世界识观。

    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受用物。

    当文二句世界识观。渐次增进一句。乃至云云一句。渐次增进者。从知身心渐知世界。从知一世界渐知多世界。此句示知心识数量。乃至得知云云者。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世界因何建立。诸法何家生灭。虽积百千世界滴雨头数。无不是无明心念头数。故得了知。犹如云云者。以近况远。发明于所得知。非妄想测度之知。乃圆明现量之知。此句示知心识数相。合文上科共成修自性觉科竟。

    二离名言境。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句释例前。前合修自性觉科共成修禅那科竟。连合修三摩钵提奢摩他科摄属示修科竟。

    二结名。

    是名三观初首方便。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