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圆觉经句释正白最新章节!

    罽宾沙门 佛陀多罗 译

    震旦沙门 弘丽罗峰 着

    神州沙门 弘赞在犙 较

    二圆离无碍开二。一示圆离心开二。一序述菩萨兴问开二。一序问蹑次。

    于是。

    此序显净诸业障菩萨从修轮顿渐无不成菩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匪唯性具同可修成彻因该果实无不本来成佛之众生。在诸修习迷闷圆觉不究竟证者。由未去所染污故。不入于清净大圆觉海。有所兴问希佛教益。令末世众生断所迷证者。成就夫皆证者。

    二序问周三开二。一序述仪音开二。一序问威仪。

    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请教益开二。一庆闻现益。

    大悲世尊。为我者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睹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

    当文五句庆闻现益。大悲世尊一句。为我云云一句。令诸云云一句。睹见云云一句。我等云云一句。初句赞佛。二句赞法。以前所闻教法总属如来因地行相故此述赞。三句得益。四句睹见者观见也。调御者。佛十号之一号。调伏众生咸归一乘。如调缰辔御车在道。历恒沙劫者。历恒河之沙数劫数调御众生。勤苦境界者。如来调御众生之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境界。一切功用者。大悲幻智成就法行。犹如一念者。悲智幻现无作妙力种种变化总无动于心源故如一念。此句显所得益入大圆觉心乃不隔于今古自他。故得观见如来因行调御众生多劫勤苦总悲智幻起无有异念。深自庆慰者。庆慰见如来之因行则能知所教化众生不离性觉随顺有其无碍方便成就菩萨功用。此句庆得同因如来。盖以前诸菩萨兴问教法。本为示益菩萨。自利利他。该果因行。故此庆益。

    二申请后益开二。一请教迷觉。

    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

    当文三句请教迷觉。世尊一句。若此云云一句。因何云云一句。若此者如此也。清净者。无于生死涅槃功用修证也。此句本无生佛之觉心。为下问之发端。因何染污者。问何者是众生之所染污。使诸众生者。即所染污为之使。迷闷不入者。不得究竟清净也。此句正问众生迷觉。盖以本无生佛之觉心。且不得有于众生。何更得有迷闷不入之众生。此必有所染污者。使之迷闷知所染污之使迷闷不入者。则可得成就教化。设乃方便令去所染污。证入究竟净觉。是该果因行之所不可不知者。故此继问。

    二资答结益。

    惟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

    当文三句资答教益。惟愿世尊一句。广为云云一句。令此云云一句。开悟法性者。示所染污之迷闷即得断乃染污。入本净觉是为开悟。此句资佛答教。作将来眼者。引导群盲。归趋悟刹。此句结益。合文上科共成申请后益科竟。前合庆闻现益科摄属述请教益科竟。连合序问威仪科管于序述仪音科竟。

    二序结终始。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句释例前。前合序述仪音科共成序问周三科竟。连合序问蹑次科入总序述菩萨兴问科竟。

    二序述世尊垂答开二。一长行列示开二。初序赞许开二。一赞请教益。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咨问如来如是方便。

    当文三句赞请教益。通例二句汝等云云一句如是方便者。指问迷觉为开悟之方便。

    二许答嘱受开二。一嘱令谛听。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句释例前。

    二受教默然。

    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许答嘱受科竟。前合赞许教益科摄属初序赞许科竟。

    二次述正答开二。一示教迷觉开二。一总彰染污开二。一种子无明。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

    当文二句种子无明。善男子一句。一切云云一句。从无始者。无明业相无有体性本始。来者。无明转现相。妄想者。无明智相执有者。无明相续执取相。我人众生寿者。无明计名字相。计取名我。计舍名人。计取舍不及名众生。计在不及者之有存立名寿者。凡此行相俱属无明含藏种子。此句全彰。

    二现行无明开二。一认妄立妄。

    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

    当文三句认妄立妄。认四云云一句。由此云云一句。于虚云云一句。四颠倒者。智相续执取计名之四妄心。此心迷妄失真。故云颠倒。为实我体者。为实己之心性。不悟本属缘影。全体虚幻。此句立乃能心。由此便生者。境由心生。憎爱二境者。违顺乐欲一切因缘。此句立乃所境。于虚妄体者四颠倒心。重执虚妄者。所憎爱境。妄境由妄心生。本属虚妄。何有实境。今诸妄心。又执此所生之妄境为于实有。不断憎爱。故云重执。二妄相依者。境生于心心生于境交妄发生。生妄业道者。道路也。由因之谓。由于迷心故憎爱之境不寂。迷境故憎爱之心不断。发挥能所。成立善恶事业因缘。此句能所现行。为轮回因。合文三句。总乃无明造业相。

    二轮妄证妄。

    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

    当文二句轮妄证妄。有妄云云一句。厌流云云一句。有妄业故者。推本缘因致果。妄见流转者。六趣依正升沉不定。然果报依正。总乃色法。有于苦乐由生心受用。无受用心即无苦乐趣。故云妄见。此句成立凡染。厌流转者。灭集苦谛。妄见涅槃者。证道灭谛。然流转果报。本出妄见。非实有法。但当了本无生。何当起于厌憎。有此厌心。欲成趋避。故乃别立无流转境以为涅槃。是云妄见。此句成立圣净。有圣凡见总乃无明业苦相。合文上科共成现行无明科竟。前合种子无明科摄属总彰染污科竟。答所请问之因何染污也。

    一详示不入开二。一指故迷闷。

    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

    当文三句指故迷闷。由此云云一句。非觉云云一句。是故云云一句。由此者。由于执相立见之种现无明。不能入清净觉者。种现染污离自觉性。此句示本无明立所不入。非觉违拒云云者。觉无能所性自平等。遍满随顺。于诸圣凡妄见。本无出离。有诸能入者。六凡之分别思惟二乘之沉空滞寂。非觉入故者。有无俱遣是圆觉境界。今执有计无。总属幻垢。故非觉入。此句推本执所生能不入。是故者。是此有能有所即非觉入之故。动念者。六凡执有。息念者。二乘偏空。皆归迷闷者。究竟迷觉圆离缚脱清净自性。此句显出迷闷。

    二发明迷闷开二。一本妄续妄开二。一前示本妄。

    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

    当文三句前示本妄。何以故一句。由有云云一句。譬如云云一句。何以故句徴问动息皆迷之故。起下发明令见由于无明未断之与相续。无始释准前。本起无明者。根本生相无明。为己主宰者。陀那细识含藏种子来先去后为于生死命根。生无慧目者。依无明主宰所生之众生全体非觉。身心等性者。四大和合之身六尘缘影之心。皆是无明者。四大六尘依无明有。故身故心。总属无明。此句示众生身心一切俱妄。所有动息。不离身心。故成迷闷。不自断命者。不自断本无明。此句喻众生执吝身心不能远离。乃不自断无明命根。

    二后晓相续。

    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当文二句后晓相续是故云云一句。为憎云云一句。是故者。以此不自断命之故。当知者应知也。有爱我者。有爱于我之境。我与随顺者。乐欲从事。非随顺者。非我所爱之境。便生憎怨者。起嗔恨心不饶益想。此句令见憎爱之所由立。乃本有不自断之命。为憎爱心者。为由也。养无明故者无明本计取性。今心心憎爱。乃心心计取。总属无明一类体性。故成长养。相续者。无明相续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求道者。求净觉心。皆不成就者。不入净觉。盖由无明相续则乃无明成就。何由成于净觉。此句令见憎爱本相续于无明故迷闷于净觉。合文上科共成本妄续妄科竟。

    二迷修迷证开二。一列相觉迷开二。一前列四相开二。一迷识二相开二。一我相开二。一徴释。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

    当文二句徴释。善男子一句。云何我相一句徴名。谓诸云云一句释相。谓诸众生者。该指圣凡。心所证者。证谓证取。即计取为我之无明心相。无论取妄取真。总是一类无明。真妄有二。取心无二。故此证取之我。该括圣凡佛全标指。

    二喻结开二。初喻明。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体调适忽忘我身。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则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

    当文四句喻明。善男子一句。譬如云云一句。四肢云云一句。是故云云一句。百骸调适者。四大守自性。融布无挂碍。地水火风不相陵夺之时。忽忘我身者。不自起于身见。此句喻本无身。四肢弦缓者。弦急缓慢。四肢失调之状。摄养乖方者。方术也。调复无术必求医治。微加针艾者。医治所施痛楚从生。则知有我者。以有其针艾之痛楚。乃现受针艾之心。以受针艾之心。乃认在所针艾之身为是我。此句喻身从证有。句中知字即上心所证之心字。我字即上所证者之者字。是故云云者。是此针艾则知有身之故。谓诸众生我相自证取心现。若无证取心则无我相。如不加针艾时。则不知有我身。故云方现。此句合明前释。

    次包结。

    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

    当文四句包结。善男子一句。其心云云一句。毕竟云云一句。皆是我相一句。其心乃至者。包举从凡至圣无量差别一切证心。证于如来者。以果德为边际。方能包举未入果证一切诸心。此句所证法。毕竟了知云云者。终底有其了知于清净涅槃之心。此句能证心。皆是云云者。明结上文乃至之辞包举无尽。此句归结。合文上科共成喻结科竟。前合徴释科摄属我相科竟。

    二人相开二。一徴释。

    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

    句释例前。心悟证者。悟于证心之是我相。乃生舍证之心。

    二喻结开二。初喻明。

    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

    当文四句喻明。善男子一句。悟有云云一句。悟亦如是一句。悟已云云一句。悟我之不复认我者。乃舍执心。所悟非我者。乃无执心。此句就众生常情设喻。盖凡悟有我之人则不复起认我之心。唯心心欲同乎人。浑全抱一人相。悟亦如是者。此句合喻。盖悟于证心之为我相。则不复立取证心。直心心趋舍。浑全抱一舍心之人相。与彼众生之悟我者无异。悟已超过者。于悟心中超过之也。即乃舍所取证之心。一切证者。包举之辞。从浅至深。凡取证心无不弃舍。悉为人相者。有超过一切证之心。皆是舍心。故皆是人相。此句承亦复如是句。合明心悟证者之为相人。

    次包结。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

    当文四句包结。善男子一句。其心云云一句。心存云云一句。皆名人相一句。其心者。悟心也。乃至圆悟云云者。包举推极究竟明悟证于如来之毕竟了知清净涅槃心。是取证我心此句是悟于证心。心存少悟者。存于悟心。备殚证理者。备悉也。殚尽也。悉尽舍所取证之理。此句是立舍心。皆名人相者。此句归结。以有能舍之心。所舍之境。但离我执。未冥他观。是名人相。合文上科共成喻结科竟。前合徴释科摄属人相科竟。连合我相科管于迷识二相科竟。言迷识者。证取心是无明之执取计名字。语证心是无明之智相续。乃无明识境。故云迷识。

    二迷智二相开二。一众生相开二。一徴释。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

    句释例前。心自证悟者。心之自证自悟诸法。此出前所立之我人心相。所不及者。离于证悟。无可得取。无可得舍。乃三细之业转现相。未生六粗。属根本无明大总相分。故云众生。

    二喻结开二。初喻明。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

    当文五句喻明。善男子一句。譬如云云一句。则知云云一句。云何云云一句。云何云云一句。譬如句正喻了达无其人我之众生相。则知句发明众生相即是了达于无人我之心。云何二句详释了达无我无人之所以是于众生相。我是众生则非是我者。言既见我是于众生则即无于我显从是众生边成立非我之众生相。我是众生非彼我故者。言既见是我是众生则即非人是众生故非彼之我。显从我是边成立非彼之众生相。

    次包结。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当文三句包结。善男子一句。但诸云云一句。而我云云一句。了证者。了所证取心。了悟者。了所悟证心。皆为我人者。了去此证悟二心。以此二心之皆为我人相。在证悟文中有乃至之辞属包举一切。今以皆字承显。此句示越前二相之所了心。而我人相所不及者。者字即了于证悟之心。此之了心是明所边立。非同取舍心属妄能边生。故所不及。存有所了者。明照未寂。所相森然。名众生相者。所立则能生。成有为法。此句定相归结。合文上科共成喻结科竟。前合徴释科摄属众生相科竟。

    二寿命相开二。一徴释。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

    当文四句徴释。善男子一句。云何寿命相一句徴相。谓诸云云一句释相。犹如命根一句喻明。心照清净者。了于证悟之为我人。得我人相所不及之清净。此时存所了心。为照清净之心。觉所了者。觉照于清净之心为所了心。者字即觉字。乃觉所了之觉。此觉字是于觉明有明明觉之觉。是八识精性。一切业智者。业是无明初分是众生相。智是无明中分是人我相。所不自见者。识精是觉明了知。业智因之迷立。如眼光因眼有。不能回光见眼。此句指明八识精性为众生生死轮回深隐根本。犹如命根者。以众生一期寿命。实有为之修短者。而人于修短中多不能自见。如一切业智所不自见之觉明。理事无异。

    二喻结开二。初喻明。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消冰无别有冰知冰消者。

    当文四句喻明。善男子一句。若心云云一句。觉所云云一句。如汤云云一句。若者设语辞。照见一切者。照于前之证悟了三心。觉者。即心所立之照觉。以于心有照见一切之觉。此觉非本有。立照则生。不立照则无。故云若。以见出乃分外。皆为尘垢者。皆字是合觉于照见之一切。同一体性。同为尘垢。此句发明明了觉心。所以称为命根。指属轮回根本者。以是尘垢故。觉所觉者。上觉字照见心。所觉者。照见之一切不离尘故者。觉无能所。能所皆尘。今有于觉所觉之能所。故未离尘。此句乃释明觉者之皆为尘垢。如汤消冰者。喻圆照觉相永断无明。无别有冰知冰消者。喻觉心成就寂灭无二。无于能证所证。此句喻显觉心成就究竟清净。反显有觉之未清净。为未离尘。

    次包结。

    存我。觉我。亦复如是。

    当文三句包结。存我一句。觉我一句。亦复如是一句。存我者。无明人我。此我挟境计取方现。必有所存。斯有其我。觉我者。觉明法我。此我根心智照为体。但有所觉。即有其我。此兼举二我者。影照上文觉所觉者。以所觉是我人众生三相是照生之所是为存我。觉是寿者相。是明起之照。是觉为我。总汤所消之冰相。亦复如是者。如于汤之消冰。当无别有冰以知消者。若其别有冰。知于冰消。即是未消之冰。此正承喻顺合。反见有觉之未离尘。合文上科共成喻结科竟。前合徴释科摄属寿命相科竟。连合众生相科管于迷智二相科竟。言迷智者。了悟心。是根本无明。觉了心。是觉明立照。立照失明。无明失照乃迷觉而有于不觉。故云迷智。接合迷识二相科该在前列四相科竟。

    二后责迷修。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当文五句后责迷修。善男子一句。末世云云一句。虽经云云一句。终不云云一句。是故云云一句。不了四相者。未能如汤之消冰远离证悟了觉四心。此句不断无明。虽经多劫者。远历僧祇。勤苦修道者。失乃随顺。但名有为者。未忘能所。此句相续无明。终不能成云云者。未获本不生灭因地觉心。无以成常住寂灭果地觉证。一切圣果者。圆觉为大陀罗尼门。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诸佛果德从之流出。此句失觉成就。是故者。是此本妄续妄迷闷净觉之故。正法末世者。诸佛法化。于时教理行证。修学具足。名为正法。时存教理人少行证。则名末世。今此圆净觉心本一切众生所皆证者属乃正法。以勤苦违修。于皆证者。远劫无证。为之末世。此句申明失成圣果。失自本证之果。前合前列四相科。共成列相觉迷科竟。

    二指行乖证开二。一修染污行开二。一显迷认我开二。一非法非行开二。一违涅槃法开二。一彰故迷认开二。一示迷。

    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

    当文三句示迷。何以故一句。认一云云一句。有证云云一句。何以故者。以何故为不了于四相。此句徴问。一切我者。证取心为我相之大总。又乃兼该人相。为涅槃故者。以了知之清净。为涅槃之清净。故字应起句徴问。示乃迷认。此句迷所。有证者。我相心。有悟者。人相心。名成就故者。以失为得。此句迷能。

    二喻失。

    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当文一句喻失。认贼喻迷我人之证悟心。为子喻名为涅槃成就。其家喻圆觉。财宝喻一切圣果。终不成就喻不入净觉。合文上科共成彰故迷认科竟。

    二推显迷认。

    何以故。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

    当文四句推显迷认。何以故一句。有我云云一句。有憎云云一句。名不解脱一句。何以故者。以何故知所为涅槃成就者是认我人相。此句徴问。有我爱者。有我斯有爱。亦爱涅槃者。故乃爱于涅槃。伏我爱根者。爱于涅槃之心。根本我相。即潜生我相。故曰伏。为涅槃相者。指乃迷认。盖涅槃本自觉相。非有为性。今以我出妄认。故于涅槃亦有为相。此句本有爱心示知迷认。有憎我者。有憎心之我。亦憎生死者。故乃憎于生死。不知爱者。不知于爱涅槃之心。以有爱涅槃之心。乃因生憎生死之念。故此推原。真生死者。爱为轮回根本。有爱即有生死。故者。推由迷此。故乃憎彼。别憎生死者。不务断于根本爱心。乃愿绝于虚幻果报。此句本有憎心示知迷认。名不解脱者。缠缚爱憎非觉随顺。此句结名有为。前合彰故迷认科共成违涅槃法科竟。

    二背解脱行开二。一徴相。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

    当文一句徴相。此以缠缚爱憎之非解脱。在当人自心。深隐难知。何以明辨。所宜徴问。

    二标行。

    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未能尽我相根本。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

    当文五句标行。善男子一句。彼末云云一句。若复云云一句。若复云云一句。则知云云一句。习菩提者。求净觉心。以己微证者。一念证心。若有若无。甚为微细。为自清净者。于微证心不自知有认为清净。犹未能尽者。未得无证。我相根本者。微证之心正是我根。此句示有证取我根未尽则有爱憎现行不除。若复者。或有不定之辞。赞叹彼法者。称誉彼所证法。即生欢喜者。因赞生悦。便欲济度者。乐以法教彼人。此句示有爱心现行。诽谤彼所得者。讥呵彼证。便生嗔恨者。怨憎前人毁己法化。此句示有憎心现行。则知者。于爱憎现行以知之也。我相坚固执持者。忘我不爱。忘我不憎。今之爱憎两炽。皆乃坚固执持于我。斯现行所爱憎以防护之潜伏藏识者。含藏种子于无明八识。游戏诸根者。发业润生于见闻觉知。曾不间断者。倏憎倏爱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无由断妄。此句示乃缠缚不成解脱。合文上科共成背解脱行科竟。前合违涅槃法科摄属非法非行科竟。

    二明结乖证。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当文三句明结乖证。善男子一句。彼修云云一句。是故云云一句。是故者。是此我相不除爱憎现行长养无明之故。前合非法非行科共成显迷认我科竟。

    二例迷余三开二。初例。

    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众生寿命亦复如是。

    当文四句初例。善男子一句。若知云云一句。有我云云一句。众生云云一句。若者设比之辞。知我空者。悟身无体。悟心无相。无毁我者。毁我之人。盖以人从我立。既空于我。何见毁之人。此句示无我无人。以令知有人还归有我。有我说法者。因法爱憎。于人之赞谤。是见有我说之法。故乃有其毁我之人。我未断故者。以我未断之故。故乃见有我说之法。此句申明有人由于有我。以例迷我即乃迷人。众生寿命之亦复如是者。如人之从我断从我伏。以例迷我人即乃迷众生寿命。一相迷而四相全迷也。此句尽例。

    次结。

    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愍者。虽勤精进增益诸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当文五句次结。善男子一句。末世云云一句。是故云云一句。虽勤云云一句。是故云云一句。说病为法者。四相全无明染污。认之为涅槃成就。此句执妄。是故者。是此说病为法之故。名为可怜愍者。无有开悟之因。此句轮妄。增益诸病者。长养无明。此句续妄。是故者。是此续妄之故。此句迷觉。合文上科共成例迷余三科竟。前合显迷我相科摄属修染污行科竟。

    二失随顺行开二。一违拒自他开二。一无自利行。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

    当文三句无自利行。善男子一句。末世云云一句。以如云云一句。不了四相者。未断无明。此句住妄。以如来解者。般若智照。及所行处者。解脱行业。为自修行者。求已悟入。终不成就者。究竟迷闷。此句失真。

    二无利他行。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胜进者心生嫉妒。

    当文二句无利他行。或有云云一句。见胜云云一句。未得谓得者。迷因修习。未证谓证者。迷果成就此句立我能所。见胜进者。成就顺觉无碍修习。心生嫉妒者。嗔彼化行人轻己法。此句于人怨憎。合文上科共成违拒自他科竟。

    二明结乖证。

    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当文二句明结乖证。由彼云云一句。是故云云一句。未断我爱者。润生无明故四相不了于他嫉妒。前合违拒自他科共成失随顺行科竟。连合修染污行科摄属指行乖证科竟。接合列相觉迷科管于迷修迷证科竟。纶合本妄续妄科该在发明迷闷科竟。贯合指故迷闷科统归详示不入科竟。答所请问之迷闷不入也。并合总彰染污科入总示教迷觉科竟。

    二示益末世开二。一教修与记开二。一唯断成修开二。一求悟增病。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

    当文三句求悟增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