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道德悬解最新章节!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惟不争,故无尤。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惟不争,故无过尤。处众人之所恶人情恶下,故几于道。居善地势,心善渊涵,与善慈仁,言善诚信,正“政”通善治理,事善才能,动善时令。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虽处下流,而实居上善也。

    章六十五

    (原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众流归焉,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以下而得上,以后而得前。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犹不觉意,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于推戴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

    章六十六

    (原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而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大国者譬之江海,乃川谷之下流,是天下之交交会,天下之牝母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也。故大国以下小国,小国归之,则取小国如赵之取代。小国而下大国,大国信之,则取大国如越之取吴。故大能胜小,或下以取,小不敌大;或下而取,其势无常,下则得之矣。大国喜贪,不过欲兼畜人。小国畏亡,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则大国宜为下。盖大国能下,小国皆归。在己遂兼弱之志,在人遂事大之心,是谓各得其所欲。若但小国能下,而大国肆其凭凌侮慢之势,则终为小国所取。是小国独得其所欲,非各得也。

    章六十七

    (原第七、第八十一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圣人不积,既以(15)[15]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至公也。圣人不积蓄积,既以为人而己愈有,己以与人而己愈多。藏富于民,其富愈大。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反先,外其身而身反存,非以其无私耶(16)[16]?惟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也。

    章六十八

    (原第三十五、第七十九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执大象大象,大道。所谓大象无形是也,则天下往。尊道而贵德,人心所同也。往而不害,则安平泰治安泰平。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也。此犹乐与汤饵,而过客自止。天地者,万物之逆旅,非但过客贪饵而已也。是以圣人德厚仁归,如执左契。可以责人而不责于人,总是尽其在我而已。故有德司人归之契,而第(17)[17]责之己,不责之人。无德所司则不然,彻其左契彻,去也,而第责之人,不责之己。盖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无善而欲人归,终不得也。

    章六十九

    (原第七十九、第六十三、第五十四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大小多少,报怨以德。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18)[18]。

    大怨未释,而强以计和之,积恨不消,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怨不在大小多少,总宜报之以德。盖人本无怨,处之不善,横生讐敌,怀忿在心,刻刻不忘,终当报复而后即安。世道甚夷,原无坑阱,一结怨讐,自树荆棘,动辄被伤,甚无谓也。以德报之,积怒自消解,此为上计。而道家立德,非但为报怨设。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而知德之真不真;以家观家,而知德之余不余;以乡观乡,而知德之长不长;以国观国,而知德之丰不丰;以天下观天下,而知德之普不普。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数语也。

    章七十

    (原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为所无为,事所无事,味所无味。图难于其方易,为大于其方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其后乃难;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其后乃大。是以圣人谨小慎微,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其始犹难之,故终无难。

    章七十一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其方安易持维持,其未兆易谋。其方脆易破,其方微易散。为之于未有之前,治之于未乱之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至细也;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至卑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至近也。于其始时而图之,则易为力也。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始而怠终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章七十二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哉。

    使我介然有知介然有知,孟子:“介然用之,而成路言;一旦有知,国家之权”,行于大道,惟有所施为是畏。大道甚夷平夷,而民好捷径。朝甚修除,田甚荒芜,仓甚虚空。而身服文采,腰带利剑,厌饫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夸示盗贼,敌国乘釁(19)[19]而至,兵连祸结,非道哉。

    章七十三

    (第四十六、六十二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贵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田(20)[20]。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上。故立天子,置三公,原以道莅天下也。虽有拱璧,以先驷马古人赠遗,必以物先之。《左传》“以乘常先”是也。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贵此道者何也?不曰有求以得,走马可以粪田,有罪以免,戎马不生郊上耶。

    章七十四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不得已而用之。恬澹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夫佳兵者,不祥佳,美也。佳兵,以兵为佳也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若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于杀人。夫乐杀人者,天怒人怨,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凡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与凶事同例。君子平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国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杀敌人众多,以丧礼处之。此君子用兵不得已之心也。

    章七十五

    (原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循还,适以自害也。盖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以农夫失业,而戾气感招,自然之理也。善者果决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张,果而勿夸伐,果而勿骄傲,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也。惟道乃久,强者衰之,渐也。凡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则早已矣。

    章七十六

    (原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善为士者不武士,勇士也,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愈弱而愈强,愈卑而愈尊,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则也。

    章七十七

    (原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则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用兵者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人先动,己后应也。不敢进寸而退尺,不轻进,不轻退也。兵强则不胜,柔弱如此,将无坚而不克。是谓行无行行,伍,攘无臂,仍无敌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仍者,继之以争也,执无兵,无形可窥则无战不胜。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则几丧吾宝圣人之大宝曰位!故抗兵相加,怒者不胜,哀者胜矣。柔弱胜刚强,不易之理也。

    章七十八

    (原第二十六、第三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路不离辎重,以重为根也。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以静为君也。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是鱼出于渊而利器假于人矣。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也。

    章七十九

    (原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21)[21]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22)[22]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相肖。夫唯大,故浑厚深远,似乎不肖。若肖,则大非极品,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则强暴感服,故能勇。俭则众有归无,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则处后居前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故能成器长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则兵民爱戴,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凡有祸患,天将救之,以慈卫之护卫,顺天心也。非慈则天亦不能救矣。

    章八十

    (原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谓早复,早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治人事天,莫若俭啬。夫惟啬则凿雕为朴,还其本色,是谓早复复命曰常。早复谓之重积德天德已失,复还其旧,是再积天德,故曰重。重积德,天与人归,故无不克克,能也。无不克则莫知其极不知其究竟至于何地。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为君亦在兮内。而可以有国之母根本也,是所早复之天德也。此乃可以长久,固守其母而重积之,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也。

    章八十一

    (原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盖言有宗,其纲纪也;事有君,其主宰也。虽曰易知,而至其君宗,则知其实难。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怀玉,不欲人知也。

    【注释】

    (1)[1]原本以后有“也”,据王弼本删。

    (2)[2]原本以后有“也”,据王弼本删

    (3)[3]原来作“车”,据王弼本改。

    (4)[4]原本无,据王弼本补。

    (5)[5]凿:据上文,疑为“斵”字之误。

    (6)[6]希:通“稀”。

    (7)[7]下知:《丛书集成》本注曰:“案,‘下’,《永乐大典》作‘不’;吴澄注亦作‘不’。”

    (8)[8]章:通“彰”,彰显之义。注文“章”字同。

    (9)[9]已:语气词,表示肯定,同“矣”。

    (10)[10]原本无,据王弼本补。

    (11)[11]犹:《丛书集成》本作“悠”,注曰:“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犹’。”

    (12)[12]天:疑为“不”字之误。

    (13)[13]已:通“矣”。

    (14)[14]与:通“欤”。

    (15)[15]以:原作“已”,据下句“既以与人己愈多”,当作“以”。《丛书集成》本亦作“以”,是。

    (16)[16]私耶:原误作“也”,据经文改。

    (17)[17]第:转折连词,与“仅”字相当。

    (18)[18]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此十一字与第五十四章重。

    (19)[19]釁:音信,缝隙之义。

    (20)[20]粪田:即“耕田”之义。然据注文“走马可以粪田,有罪以免”,则黄元御以“用马粪肥田”释经文“粪”字。

    (21)[21]我:原脱,据黄氏注文,当有“我”字,今补入。按,《丛书集成》本亦有“我”字。

    (22)[22]原本“慈”前有“夫”,据王弼本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