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近代唯心论简释最新章节!

    寄来《宋儒太极说之转变》一文,我已细读过。我想周朱之太极说容或有不同处,但必不是甲与非甲的不同,而乃有似源与流,根本与枝干的不同。治宋儒从周子到朱子一段思想,一如治西洋哲学史研究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从康德到黑格尔的思想,贵能看出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不然便是整个的失败。徒就平面或字面去指出他们的对立,实无济于事。朱子之太极说实出于周子,而周子之说亦实有足以启发朱子处。周子措辞较含浑,较简单,朱子发挥得较透彻,较明确。若谓周子的太极纯是物理的气而绝非理,朱子的太极则纯是形上之理,朱子强以己意傅会在周说上,反使周说晦而难解,是则不唯厚诬朱子,且亦恐不能说明从周到朱之线索。

    兄以为周子之太极既是气,则谓气有动静,生阴生阳,本自圆通。今朱子释太极为理,谓理有动静,则滞碍而不能自圆。是朱子愈解愈坏,陷入困难。但须知,安知周朱太极或理有动静之说,不是有似亚里士多德“不动之推动者”之动静乎?亚氏之神,就其为不动的(unmoved)言,静也;就其为推动者(mover)言,动也。今谓朱子不可以动静言理或太极,则亚氏又何能以动静言神或纯范型乎?盖理之动静与气或物之动静不同(周子《通书》亦说明此点)。物之动静,在时空中是机械的(mechanical),“动不自止,静不自动”。理或太极之动静是循目的,依理则的(teleological)。动而无动,静而无静。其实乃显与隐,实现与不实现之意。如“大道之行”或“道之不行”,非谓道能走路,在时空中动静,乃是指道之显与隐,实现与不实现耳。故兄以太极有动静证太极是气,亦未必可以成立。至兄对朱子“太极者本然之妙,动静者所乘之机”二语的批评,似亦有误会处。“贤不动,慧不动”,诚然。但贤慧之质表现于人,有高下,有显隐。真理固是不动,但真理之表现于不同的哲学系统内,有高下,有显隐。所谓气之载理,理之乘机,如是而已。如月之光明乃月之本然之妙也,月之有圆缺显晦,月之照山川原野,不照溪谷深林,是其所乘之机也。月虽有圆缺晦明,时照此,时照彼,而月光本然之妙用,并不因而有缺陷也。又如仁之表现于尧舜,仁之动也。仁之不见于桀纣,仁之静也。而仁本然之妙,则“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者也。

    至周子所谓神,具有宇宙论上特殊意义,所谓“神妙万物”,“鬼归也,神往也”,是也,似不可认为与太极无关,而另释之为“宇宙精神”。宇宙精神(weltgeist),据我所知,乃黑格尔的名词,兄既认周子之太极是物理的气,则他的神论又如何会如此唯心,如此近代呢?如谓周子之神有似斯多葛派或布鲁诺所谓“宇宙灵魂”(world-soul, anima mundi)倒比较切当。因斯多葛及布鲁诺(Bruno)皆泛神论者。大程所谓“气外无神,神外无气,清者神,浊者非神乎?”之说,尤与布鲁诺“物质神圣”(divinity of matter)的说法有近似处。但照这样讲来,则神是内在的主宰宇宙,推动宇宙而不劳累,而无意志人格的理或道。故曰:“动而无动,静而无静。”故神乃太极之另一种说法或看法。换言之,就太极之为宇宙之内蕴因(immanent cause of the world)言,为神,不得以太极之外,别有所谓神也。斯多葛、布鲁诺式的泛神论,上与希腊初期自然哲学家之“物活论”,下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或历史哲学中之世界精神,均不相侔也。

    至《通书·理性命章》之“一”及“中”,陆象山认为均指太极言,朱子则仅谓“一”指太极,而认“中”指刚柔适中之性,不指太极。殊不知中和之性,亦就太极之赋与人者而言。总之,朱陆争辩虽多,而认“一”指太极,则相同。今恐难以己意更作他解。又《理性命章》共十三句,刻朱注本《通书》不在身边,无从参考。但朱与陆书曾明言“首二句言理,次三句言性,次八句言命”,不知兄何所据而言“朱子己言‘周子此章,其首四句言性,次八句言命’甚是”,竟将十三句注成十二句,误引朱子而误赞许之乎?且理一分殊,气,物体可分、故多,理不可分,故一。一即理,理一即指太极,至为明显。今既曰一,而一又指性命之理,非指洪蒙之气,又何得谓一不指太极?今又何得谓性命之本源的太极而非理乎?如谓释一为理,乃朱子之主观解释或偏见,则应据尊意释一为气。如是则一,太极,气,三位一体。但宋儒只有阴阳二气之说,未闻有“太极一气”之说,只有“理一”,未闻有“气一”也。且“天命之谓性”,乃中国儒家关于性命之传统见解,照兄之说,太极一气,如何能为性命之源乎?

    兄谓以太极为理,宋儒中始于李延平。就字面考证,此说或甚是。因我未细检典籍,一时寻不出反证。太极是理之说,如果始于李延平,则延平在理学史上之地位将一高千丈,至少应与二程同等,不会仅居于程与朱间之介绍传递地位。但确认理为太极之说,则至迟也起于伊川(按程子《易传序》已明言“太极者道也”,是太极是道或理之说,至迟也起于程子,更无疑义)。伊川虽很少明用太极二字,但彼所谓理,实处于绝对无上之太极地位,实无可疑。理之为一,一理之散为万殊复归于一,伊川《中庸序》说得最为明白。将理与气明白相提并论,似亦始于伊川(但未必即系二元)。大约周子与大程皆认宇宙为理气合一的有机体,是泛神的神秘主义的宇宙观,而非希腊的物理学。他们并未明言太极是理,是气,或是理气合一,其浑全处在此,其神秘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