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国章回小说考证最新章节!

    一

    这部《水浒续集》是合两种书做成的。一部是摘取百十五回本《水浒传》的第六十六回以后,是为《征四寇》。一部是清初陈忱做的《水浒后传》。我们的本意是要翻印《水浒后传》;但后传是接着百回本《忠义水浒传》做的,不能直接现行的七十回本。因此,我们就不能不先印行石碣发见以后的半部故事:这是《征四寇》翻印的第一个原因。《征四寇》一书,外间止有石印的劣本。这部书确是百十五回本的后半部;我们现在既知道百十五回本里不但保存了百回本里征辽和征方腊的两大部分,并且还保存了最古本里征田虎和征王庆的两大部分。那么,这部《征四寇》确也有保存流通的价值了。这是翻印《征四寇》的第二个原因。百十五回(《英雄谱》)本的《水浒传》有许多地方用诗词或骈文来描写风景和军容,————例如此本第三十五回以内写江上风景的《一尊红》(页四),和三十六回写淮西水军一段(页四),————都是今本《征四寇》所没有的。这种平话的套头还可以考见百十五回本之古,所以我们用百十五回本来校补《征四寇》,弄出这个比较完善的《征四寇》来。这是翻印《征四寇》的第三个原因。

    但《征四寇》的部分,除了他的史料价值之外,却也有他自身的文学价值。我在《水浒传后考》里曾引了燕青辞主一段(《文存》三,页一七八),和宋江之死一段(《文存》三,页一六七)。现在我且引鲁智深圆寂一段:

    却说鲁智深、武松在六和寺中安歇。是夜智深忽听江潮声响,起来持了禅杖抢出来。众僧惊问其故,智深曰,“洒家听得战鼓响,俺要出去厮杀。”众僧笑曰,“师父错听了,此是钱塘江上潮信响。”智深便问,“怎的叫做潮信?”众僧推窗,指着潮头,对智深说曰,“这潮信日夜两番来。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子时潮来。因不失信,谓之潮信。”鲁智深看了,大悟曰,“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咐俺四句偈曰,‘逢夏而擒’,前日捉了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应了此言。”便问众,如何是圆寂。众僧曰,“佛门中圆寂便是死。”智深笑道,“既死是圆寂,洒家今当圆寂,与我烧桶汤来,洒家沐浴。”众僧即去烧桶汤来。智深洗沐,换一身净衣,令军校去报宋江,“来看洒家”。又写了数句偈语,去法堂焚起真香,在禅椅上,左脚踏右脚,自然而化。

    及宋江引众头领来看时,智深在禅椅上不动了。看其偈曰: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钱塘江信潮来,今日方知是我。

    这种写法,自不是俗手之笔。又在末回写宋徽宗在李师师家中饮酒,醉后入梦,梦游梁山泊一段:

    上皇到忠义堂前下马。上皇坐定,见阶下拜伏者许多人。上皇犹豫不定。宋江向前垂泪启奏曰,“臣等不曾抗拒天兵,素秉忠义。自从陛下招安,南征北讨,兄弟十中损八。臣蒙陛下命守楚州,到任以来,陛下赐以药酒,与巨服讫。臣死无怨,但恐李逵知而怀恨,辄生异心,臣亦与药酒饮死。吴用、花荣亦忠义而皆来,在臣冢上俱各自缢身死。……申告陛下,始终无异,乞陛下圣鉴。”

    上皇听了大惊,曰,“寡人亲差天使,御笔印封黄酒。不知何人换了药酒赐卿。……卿等有此冤屈,何不诣九重深处,显告寡人?”

    宋江正待启奏,忽见李逵手把双斧,厉声叫曰,“无道昏君,听信四个贼臣,屈坏我们性命!今日既见,正好报仇!”说罢,轮起双斧,径奔上皇。天子吃这一惊,忽然觉来,乃是一梦。睁开双眼,见灯烛荧煌,李师师犹然未寝。

    这种地方都带有文学意味。

    《征四寇》的内容可分六大段:

    (1)梁山泊受招安的经过,————第一回至第十一回。

    (2)征辽,————第十二回至第十七回。

    (3)征田虎,————第十八回至第二十八回。

    (4)征王庆,————第二十九回至第四十回。

    (5)征方腊,————第四十一回至第四十七回。

    (6)结束,————末二回。

    关于这几部分的考证与批评,我在前两篇《水浒传考证》里已约略说过了(看《文存》三,页一二四——一二六;又三,一五七——一七一)。我希望读者特别注意此书中写王庆和柳世雄和高俅的关系一大段,用这一段来比较今本《水浒》第一回写高俅、王进、柳世雄的关系的一段(看《文存》三,一五九——一六一)。这种比较是很有益的,不但可以看出今本《水浒》的技术上的优点,还可以明了《征四寇》在“《水浒》演进史”上的位置。

    我在《水浒传后考》里曾略述百二十回本《水浒传》的价值,并且指出百廿回本写田虎、王庆的部分,和百十五回本有大不相同的地方(《文存》三,页一六四——一六六)。现在百十五回本已在这里保存了。今年上海涵芬楼收买到百廿回本的《水浒传》,前有“发凡”十一条,有杨定见序,与日本京都府立图书馆所藏本相同。听说此书不久也要排印出版。从此百十五回本与百二十回本都重在人间流通了,研究《水浒传》的人又可添许多比较参证的材料了。

    二

    《水浒后传》四十卷,原称“古宋遗民著,雁宕山樵评”。俞樾据沈登赢《南浔备志》,考定此书是雁宕山樵陈忱做的。今年承顾颉刚先生代我在汪曰祯《南浔镇志》里寻出许多关于陈忱的材料,竟使我可以做陈忱的略传了。

    《南浔镇志》卷十二,页二十二上云:

    陈忱,字遐心,号雁荡山樵。其先自长兴迁浔,阅数传至忱(《研志居琐录》)。读书晦藏,以卖卜自给(《范志》)。究心经史,稗编野乘无不贯穿(《董志》)。好作诗文,乡荐绅咸推重之。惜贫老以终,诗文杂著俱散佚不传。

    ————《琐录》

    这部志的体裁最好,传记材料俱注明出处。《研志居琐录》是范颖通的,《董志》是乾隆五十一年董肇镗的《南浔镇志》,《范志》是道光二十年范来庚续修的。

    在《著述》一门里,有陈忱《雁宕杂著》(佚)《雁宕诗集》二卷(未见)汪氏注云:

    按《范志》,忱又有《读史随笔》。考……顺治中,秀水又有一陈忱,字用宜,甲午副贡,著《诚斋诗集》,不出户庭,录《读史随笔》、《同姓名录》诸书。……《范志》因以致误。……

    《中国人名大辞典》一〇七二页上说:

    陈忱,清秀水人,字遐心,有《读史随笔》。

    这也是把南浔的陈忱和秀水的陈忱混作一个人了。

    《汪志》卷三十,页十七,又云:

    浔人所撰,……弹词则有陈忱《续廿一史弹词》,曲本则有陈忱《痴世界》,……演义则有……陈忱《后水浒》。此类旧志不免阑入,今悉不载。

    据此看来,陈忱做的通俗文学颇不少,可惜现在只剩这部《后水浒》了。《后水浒》开篇有赵宋一代史事的长歌一首,还可以考见他的《二十一史弹词》的一部分。

    《汪志》卷三十五,为《志余》,也有几段关于他的话:

    《南浔备志》陈雁宕忱,前明遗老,韩纯玉《近诗兼逸集》以“身名俱隐”称之。生平著述并佚。唯《后水浒》一书,乃游戏之作,托宋遗民刊行。

    这就是俞樾所根据的话。《后水浒》绝不是“游戏之作”,乃是很沉痛地寄托他亡国之思、种族之感的书。当时禁网很密,此种书不能不借“古宋遗民”的名字。今本《水浒后传》里还有几处可以看见著者有意托古的痕迹。第一是雁宕山樵的序末尾写“万历戊申秋杪”。万历戊申(一六〇八)在明亡之前三十五年;这明明是有意遮掩亡国之痛的。第二,是原书有“论略”六十多条,末云:“遗民不知何许人。以时考之,当去施罗之世未远,或与之同时,不相为下,亦未可知。元人以填词小说为事,当时风气如此。”这竟是把此书的著作人硬装在元朝去了。第三,“论略”末又云:“此稿近三百年无一知者。闻向藏括苍民家,又遭伧父改窜,几不可句读。余悬重价,久而得之。……”著者本是湖州南浔人,既自称雁宕山樵,又把此书的来源推到“括苍民家”去,使人不可捉摸。我们看他这样有心避祸,更可以明白他著书的本旨了。

    《汪志》卷三十六引沈彤《震泽县志》云:

    国初吾邑(震泽)之高蹈而能文者,相率为惊隐诗社,四方同志咸集。今见于叶桓奏诗稿与其他可考者,苕上……陈忱雁宕,……玉峰归庄玄恭,顾炎武宁人……同邑吴炎赤溟,……王锡阐兆敏,潘柽章力田。……(原文列举四十余人,今仅举其稍知名者六人为例。)于时定乱已四五年;迹其始起,盖在顺治庚寅。(七年,西一六五

    〇,明亡后七年)。诸君以故国遗民,绝意仕进,相与遁迹林泉,优游文酒;角巾方袍,时往来于五湖三泖之间。……其后史案株连,同社有罹法者,社集遂散(此指潘、吴史案)。

    这一段可见陈忱是明末遗民,绝意不仕清朝的。他的朋友多是这一类的亡国遗民。这一层很可解释他托名“古宋遗民”的意思了。

    颉刚从《汪志》里辑得陈忱的遗诗三首:

    明陈忱敬夫。(颉刚案,据此,可知其字为敬夫。)

    移居西村二首

    流离怜杜老,还僦瀼西居,

    水作孤村抱,门开烟柳疏。

    裹沙移药草,带雨负残书。

    世故虽多舛,南薰且晏如。

    溪上云林合,茅茨落照边。

    奇情负山水,杂兴托园田。

    老去诗真误,贫来家屡迁。

    笤西清绝处,栖逸在何年?

    过长生塔院,访沈云樵、徐松之,兼呈此山师

    寺门松动影离离,纵目西郊欲雪时。

    故国栖迟遗老在,新亭慷慨几人知?

    愁深失计三年别,乱极犹谈一日诗。

    虽是支公超物外,岁寒堂里亦低眉。

    这诗里的此山和尚也是一个遗老,原姓周,名寥,字澹城;他本是一个秀才,明亡后便做了和尚。长生塔院是他为他的师父明闻募建的,遗民黄周星题岁寒堂匾额(《汪志》卷十五)。黄周星字九烟,明朝遗臣,流寓在南浔,康熙间投水死。黄周星和吕留良(晚村)往来最密,晚村的《东庄诗存》里有许多赠他的诗。内有《寄黄九烟》一诗首句云:“闻道新修谐俗书,文章卖买价何如?”自注云:“时在杭,为坊人著稗官书。”可见当时那一班遗民常常替书坊编小说书为糊口计。这部《水浒后传》也许是陈忱当时替书坊编的。

    陈忱的生卒年月,现已不可考了。他的自序假托于一六〇八,而他们的诗社起于一六五〇;我们也可以假定他生于万历中叶,约当一五九〇;死于康熙初年,约当一六七〇,年约八十岁。郑成功据台湾在一六六〇。《水浒后传》写的暹罗,似暗指郑氏的台湾,故我们假定陈忱死在康熙时。

    三

    《水浒后传》里的人物,除了几个后一辈的少年英雄之外,都是《前传》里剩余的人物。《后传》的领袖是混江龙李俊。《忠义水浒传》第九十九回曾说宋江征方腊回来,到了苏州,李俊诈称风疾不起;宋江行后,李俊和童威、童猛三人自来寻费保等;他们到榆柳庄上,把家财卖了,造了大船,多贮盐米,开出太仓港,人海,到外国去。后来李俊做了暹罗国王,童威等俱做官人(此据日本译本)。这就是《后传》里李俊做暹罗王的故事的根据。《后传》因为《前传》有这样的一段故事,故不能不认李俊为主要人物,既认了一个浔阳江上的渔户作主要人物,自不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