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知识论最新章节!

    一、度量问题

    A.何以论度量

    1.度量的重要 。在知识论谈度量的似乎不多,可是就意念底摹状与规律说,度量是很好的例子。它底摹状成分明显,规律成分也明显。就我们对于意念底说法说,我们应该提出度量来讨论。可是,度量底重要不止于此;它本身也是值得特别提出讨论的。度量对于人生底影响非常之大。有人以为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对于这一思想,有几方面的话好说,可是我们在这里不预备讨论。不能度量时间,我们不能表示时间有多少,我们只能说很久很久的时候,不能度量空间,不能表示地方有多远,我们只能说很远很远的地方。在贸迁有无情况之下,度量更是重要,无论钱币制度发明以前或发明以后,在贸迁底程序中,我们总得要引用度量,钱币本身就是度量。

    2.对知识的重要 。度量对于知识底影响,更是重大。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就表示度量对于知识底重要。我们要知道轻重,要知道长短我们不能不利用度量。从前是这样,现在仍是这样,并且更是这样。从前也许只是轻重长短问题,现在则气压,温度,雨量……光声速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等等中底种种现象,都可以因度量而使我们得到精细的靠得住的知识。科学是离不了度量的。这就是说,纯粹的学问是离不了度量,而纯粹的知识也离不了度量。对于实际生活中的知识轻重长短度量固然重要,可是对于纯粹知识,度量更是重要。

    3.度量系统横贯各门科学 。度量自成一系统。关于这一点,以后当要提出讨论,在这里我们只注重度量之为一整的系统而已。它四通八达,本身差不多成一门学问,虽然注意它的人们似乎还不多。近十年来,有人注意到它,但是大多数的人似乎还没有感觉到它底重要性。科学虽分门别类,然而所引用的度量制度,度量方法,度量工具,横贯各门科学。即在别的方面没有多大关联的学问,在度量方法上,仍有关联,其结果当然是仍有贯通的地方。科学愈进步,度量也愈进步,度量可以因科学之所发现而益精。度量愈进步,科学也愈进步,科学可以利用精细的度量,而得前此所不能得到的发现。科学不发达而要量光的速度,似乎是办不到的,可是度量了光底速度之后,物理学又可根据此量度去作进一步的发现。不但物理学受影响,别的学问也受影响。寒暑表就其为知识说,也许是一门学问的发现,就其为度量说,不但许多门学问可以利用,即日常生活也受其惠。论度量不就是谈引用度量的学问,它本身是一系统,是一题目,而就知识论或本书所认为是知识论的知识论说,它是一重要的问题。

    4.度量最能表示本书主旨 。从本书底立场说,度量非常之重要,它与因果差不多有同样的情形,可是,也许比因果更足以表示本书底主旨。本书底主旨是以经验之所得还治经验,或以得自官觉者还治官觉。知识者实在是以所与摹状所与,在多数所与中抽出意念以为标准,然后引用此标准于将来的所与,以为接受将来的所与底方式。度量底理论就包括这样的程序,它也是以得自所与的意念去接受所与,不过它有一特点,它虽同样地是以意念去接受所与,然而它不止于以意念去接受所与而已;它所牵扯到的意念有具体的表现以为代表。例如一尺不只是一普通的意念而已。不仅是一普通所谓“尺”而已,而且有一具体的东西,在所与中与别的所与同场呈现。以尺量布,一方面是以所与量所与,另一方面是以意念去接受所与。也许有人以为这与别的情形同样。因为别的意念也有具体的表现,例如笔。别的意念有好些的确有具体的表现,这的确不错;但是别的意念底具体的表现不同时是接受底工具。度量底单位底具体底表现本身是接受工具。这一特点值得我们注意。度量之所以给我们以比较精确的知识,就是因为它有具体的标准。

    B.度量所牵扯的

    1.量 。度量所牵扯的头一点当然就是量。量是一非常之麻烦的意念。对于这意念我们自愧没有一种满意的看法或说法。同时量这一意念又是无法避免的问题,量度总得要量为度,既谈度量,自应谈量。可是,我们实在没有满意的说法。也许我们可以模模糊糊地说,“量”是单位与数目联合起来,对于任何东西所表示的情形。如果我们说一师兵,五张桌子,一百担米,三十个橘子,一尺布,两百斤煤,我们都表示量。师,担,尺,斤,都是单位,似乎不发生问题,但是其所以没有问题者,也许是因为它们不只是单位,而且是标准的单位;用它们去表示量,也就是用度量去表示量。桌子与橘子也应该是单位,但是把它们视为单位也许就有问题。一百斤煤可以说是表示煤底量,五张桌子不大容易说是表示桌子底量,三十个橘子情形相似。对于这些,与其说桌子和橘子是单位,不如说“张”和“个”是单位,并且与其说“张”和“个”是单位,不如说“一张桌子”和“一个橘子”是单位。由此类推,问题就不小了。本章只假设量而已,不提出讨论。

    2.数目和单位 。“量”、“数”(动词)和度量都不同,虽然它们都牵扯到数目。它不但都牵扯到数目而且也都牵扯到单位。数目问题也相当的复杂,本书不讨论。单位问题下段即论,本条也不讨论。量不是动作,数(动词)和度量都是。后者虽然都是动作,然而分别很大。就单位说,数牵扯到自然的单位,度量牵扯到标准的单位。所谓自然单位就是一类东西底个体。数牵扯到一类东西底个体,例如二十个人,五张桌子,三十个橘子。就人说,只要我们是数人底多少,我们说二十个人,我们不管胖的,瘦的,高的,矮的;就橘子说,只要我们是数橘子底多少,我们也不管橘子底大小,生熟等等,数是表示个体与数目底一一相应底动作。度量则不然,它不是表示个体与数目底一一相应底动作,而是表示标准单位与数目底一一相应底动作。米可以数,也可以量,数米底结果也许是几万或几十万粒;量米底结果也许是几升或几斛。二者都牵扯到量与数目,然而前者没有加入标准的单位,而后者非有标准的单位不可。

    3.积量 。除量外尚有积量。中文中这两名词都有量字,反使我们把量和积量混乱起来。其实他们是不同的。在(1)条我们已经表示量是不容易说的。积量也是不容易说的。五张桌子表示量,一张桌子五尺长表示积量。量可以是某时某地某类东西底数目,积量是一件东西与一标准单位在某某方面的比率。所说的某某方面就是长短,宽窄,厚薄,轻重……等等。普通说一件东西底大小如何,或长短如何,或轻重如何都是就积量说的。度量所度的也许是量,也许是积量;如果量米,所量的是量;如果量桌子底长短所量的是积量。我们对于量没有满意的说法,对于积量也没有满意的说法。

    4.度量底结果或对象 。有一说法是说量和积量都是度量底结果或度量底对象。这说法与一部分流行的习惯很接近。把物视为物理学所研究底对象,把空间视为几何学所研究底对象,在某一时期内是一非常之流行的说法。这说法是否仍流行我不敢说。这说法似乎表示学者比较地与思想接近,比较地与经验不接近。在物理学和几何学相当发达之后,对于习于这两门学问的人们,这说法也许可以引用到他们经验中的“物”和“空间”上去。在这两门学问尚未发达的时候,对于不习于这两门学问的人们,这说法似乎不行,他们经验中有物也有空间,他们所需要的是独立于这两门学问的说法。量和积量都是度量底结果这一说法似乎有毛病。显而易见,量和积量也是度量底对象。量和积量都是度量底对象这一说法也有方才所说的问题。但是除此说法之外,我们不知道比这说法更满意的说法,此所以我们只假设量与积量而已。

    C.单位与标准单位

    1.自然的和非自然的 。以上曾说度量总牵扯到单位。现在暂且以标准的单位为单位。这就是说,不是标准的单位,例如一个人,一枝笔,我们暂且不视为单位。标准也有不同的意义。X要满足人底标准才是人;虽然X底大小胖瘦与这标准不相干,Y要满足笔底标准才是笔,虽然Y底长短粗细不相干。我们现在所谈的标准虽有这意义,然而不只有这意义。我们所要的标准是担斛尺斤底标准,是各单位在具体底表现上满足度量底要求底标准。标准的单位也有自然与非自然两种。有好些的单位是自然的,本来就有的,不是我们所创作的,例如一年一月一日;有好些不是自然的,不是本来就有的,例如一分钟一秒钟。在从前也许自然的单位多,在现在的确是非自然的单位多。非自然的单位之为单位似乎没有问题。自然的单位也许有人以为根本不是单位。这似乎是错误。单位不因其为自然的东西或事体就中止其为单位。只要我们能够利用它以为比率底工具,合乎度量底要求,它就是单位。

    2.创作成分 。非自然的单位使人一下子就想到创作。非自然的单位的确有创作成分。创作总有那自人作始底意思。非自然的单位总难免那自人(或创作者)作始的意思。可是请注意以下这一句相当麻烦的话:所创作的是一件东西或事体之为单位,而不必是该单位之为东西或事体。一尺那样的棍子是一尺,可以当一尺用,它本没有那用处,它底用处是我们所创作的;它底长度不是我们所创作的,可是,以它那样长的长度为一尺是我们所创作的。我们这里只说一单位之为东西或事体不必是我们所创作的。当然也可以是我们所创作的。在度量衡底制造厂里,我们可以说是从整块木头里产生一大批的尺。大致说来,愈精巧的单位之为东西或事体,我们底创作成分愈多。但是,就这些东西或事体之为单位说,创作成分同样。这问题以后谈武断成分时再谈,现在就此打住。

    3.以坚固和变更少的为宜 。单位最好是一件比较坚固的东西。是事体的单位底问题也许麻烦一点,但主旨同样。这问题与经济学书中所谈的关于钱币底问题相似。这是实际问题。我们用以为单位的东西最好能坚固,不然的话,常常更换,既不方便,也不经济。单位最好也不甚变更。所谓概念底单位既无所谓变更,也无所谓坚固与否。有变更问题与坚固问题的,只是那是东西的具体的单位。我们可以说没有不变的东西。是单位的东西也变。求单位之不变似乎办不到,问题似乎只在变底多少及有无秩序而已。以变更多的东西为单位不如以变更少的东西为单位,以变更没有秩序的东西为单位不如以变更有秩序的东西为单位。竹木铁石……等等都是随天气底冷热而变的,虽然它们底变底大小不相等。巴黎有白金米达,其所以用白金者,因为它底变更非常之小,以它为标准又可以量到别的东西底变更。

    4.易于流行问题 。除此之外,单位有易于流行的问题。有好些单位也许没有这问题,有好些的确有这问题。这问题是单位本身底问题也是单位底问题。一尺是那么长,也许那么长的尺不方便。说不方便就是说通行时有阻碍。也许改长一点或改短一点要方便的多。与别的度量制度底单位一致也许方便,也许不方便。以木为尺也许方便,虽然就材料底变更说,也许不如以钢为尺。这一类的问题非常之多,并且大都是常识方面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只提及而已。

    D.运用单位的方法

    1.单位不能离运用方法 。度量免不了有运用单位底方法或运用工具底方法。以尺量布所运用的是单位,以寒暑表量温度所运用的是工具。无论所运用的是工具或单位,运用总有方法或方式或标准底问题。单位也可以说是活的,置而不用它就死了,差不多不成其为单位了。活的单位不能与用法分开。就是布店里量一匹布也是就布底沿边成一近乎直线地量下去,不是用尺在布匹上乱比一阵。市上用秤常常发生运用方法问题,买东西与卖东西底利害不同,彼此都有时不守正常的或标准的运用方法。在这种情形之下,结果靠不住。从交易方面说,有利此害彼的情形,从知识方面说,这不遵方式的动作根本不是度量。

    2.无分于简单与复杂 。运用方法底重要,也许是从复杂的度量方面着想,更为容易明白。试验室中量光底速度是一比较复杂的度量底例子。这度量有意念上的设计,有事实上的安排,所用的工具有非常之精巧的,用工具的人要有高深的知识,有成熟的训练,并且要特别小心,才有相当的结果,不然的话,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其所以如此者,当然是因为所设计的所安排的场合,所引用的工具有理论上的要求,有事实上的条件,有运用的方法;度量者只能如此如彼地进行度量,不能随随便便地进行。复杂的度量如此,简单的度量也是如此。复杂的度量所牵扯的情形复杂,简单的度量所牵扯的情形简单,至于需要遵守运用方法,不因复杂与简单而有两样的标准。别的不说,即以量病人底体温而论,也有比较简单的运用方法,不照此方法而乱用寒暑表,所得的结果不一定表示病人底温度。

    3.方法底理 。所谓运用方法,就是所运用的单位或工具,及所量底对象,二者之间所牵扯的理。这理当然也是固然的理。寒暑表底理显而易见,主要部分是水银因温度底高低而涨缩。在平衡状态之下,这涨缩是有规矩的。要运用寒暑表就得维持这平衡的状态,让固然的理在近乎标准的条件之下现实。无论度量如何的复杂或简单,它总得遵守单位或工具与对象二者之间底理。复杂的度量所牵扯到的理也许多,简单的度量所牵扯到的理也许少,但是理之须要遵守总是一样。我们说过理是固然的理。说理是固然的理,表示(一)它不是我们所创作的。寒暑表虽是我们所创作的,然而水银和温度底关系不是我们所创作的。(二)它是非遵守不可的。不遵守它,我们不能得我们所要得到的结果。(三)它不是随我们底便的。以后我们要讨论度量底武断问题。这里所说的运用方法底重要,与那一问题有密切关系。

    二、时空底度量

    A.时底度量

    1.川流的时间 。这里所谈的时间是川流的时间,是论道书中几与数合称为时的时间。川流的时间才是度量底对象。川流的时间老是川流的。要度量它,似乎是不容易的事。好在关于川流底度量,我们幸运得很,有我们所习惯的年月日。这里说我们所习惯的年月日,因为这样的年月日是相对于我们底地点的。在北极情形就不是这样的。据说艾斯奇莫人谈到相当时候以前是没有办法的,我们所习惯的年月日而认以为非常之自然的,在他们就不能引用。同时他们底文化水准又只有那么高,非自然的单位不容易发明,他们从前谈以往,只好用非常之久,或很久以前,或不久以前,这样的话,他们没有法子说多少月前或多少日前。这情形是否事实,我们不敢说,但是如果我们想像他们所居的地点,这情形也许是有的。无论如何,这样的自然的单位底引用是相对于地点的。有此相当的地点,才有此幸运。

    2.时间架子 。对于大多数人底地点,自然的单位是可以引用的。在知识论,我们固然不必提到这种偶然的情形,也不必一定不谈到这种偶然的情形。有这样的单位引用,当然是一件幸运的事。普通一点地说,我们不必提到年月日,我们只谈到自然的单位就行。自然的单位底引用还是要有数目意念才行。数目有两个用法。一是表示秩序的用法,一是不表示秩序而只注意到多少底用法。在中文,前者加第字,后者不加。以自然的单位或非自然的单位引用到时间上去,而又加上表示秩序的数目字,例如第一天,第二天,或第一点钟或第二点钟……等等,就成为架子时间底表示。我们可以设立一武断的出发点,例如耶稣诞生或民初底黄帝纪元。从此出发点,加上有秩序的单位,无论往前或往后排列起来,这排列就是事实上我们所引用的时间架子。这架子非常之有用,它有点象图书馆底书架子;任何事体发生,它总在这架子中,有它底时间上的位置,好象任何图书馆底书都在书架子上有它底位置一样。

    3.不是架子的单位底引用 。同时自然或非自然的单位有另外一用法,这就是只度量川流而不必牵扯到架子或秩序。上次欧战底前一年或后一年既是单位又是架子或秩序。模糊一点地说,前者是一九一三年,后者是一九一九年。可是“一年”只是一单位,它不过只是那样长的时候而已,它根本无所谓大战之前或大战之后。一年是多么长呢?我们会说十二个月或者三百六十五天。我们知道对于没有经验过所谓一月或一天者,这句话等于一算学公式而已,可是对于曾经经验过月和天的,这句话就有经验上的意义。说一本卅万言的书要一年才能写成,这与纪元前或纪元后毫不相干,与去年明年也不相干。说一件衣服要半月才能做好或某一封信要写两天,这只是以月日为单位,表示所说的事体底完成,要费那么多的时候而已。这是就自然的单位说的。非自然的单位发明之后,度量底痕迹更显明。从前曾以水池载水,底下留一小洞让水流出去,全池的水流尽就是一时间底单位。从前的人也许会说:“某件事体颇费工夫,非流三池水不行。”所谓Hour glass也是这一类的单位。这些单位都可以引用,都是度量底单位。但是,它们都没有法子排成秩序,所以与时间架子不相干。就非自然的单位说,要等到钟表发明之后,度量与秩序二者底用处才合一。自然的单位本来就是二者合一的。也许因为如此,这不同的用处需要特别的表示一下。

    4.时间架子仍是以度量为本 。本章底主题是度量,就度量说(3)条所说的比(2)条重要。单位总是度量底单位。要有这样的单位,我们才能把它排列起来成为秩序。我们要时间架子或秩序,我们也要度量川流的单位。不是度量单位的事体有先后,有始终,有继承,我们可以把它们排列起来,可是,这样的排列并不足以表示时间架子或时间秩序。这样的事体虽有先后,有终始,有继承,然而长短大不一样,我们虽然可以把这些事体排列起来,我们不能在此排列中找出“世之相去”究竟有多少时候。从时间架子说,所要的是单位,或度量底单位,无论该单位是自然的或非自然的。从这一方面说单位底用处,度量比秩序更为重要。在事实上那个用处在先,那个在后,我们不敢说,也无须乎有所表示。

    B.空间底度量

    1.居据底度量 。时底度量是川流底度量,空间底度量是居据底度量。最好而又最浅近的例子是游记中的“由某某寺出发,西行三十里达某某山,南行四十里达某某河,沿河西行又三十里达某某庙……”空间底度量所要得的总是居据底距离底长短或远近。居据底距离底远近总是某一居据和另一居据底距离底远近。以上的寺山水庙都是居据,而卅里或四十里都是这些居据之间的距离。空间底度量都是居据底度量。我们不要以为居据底度量不是空间底度量。

    2.自然的单位不满意 。对于空间底度量,我们没有对于时间底度量那样的幸运。我们没有自然的单位,除非我们把我们自己底脚步当作单位。事实上我们常常用它,但是这一单位赶不上时间方面的自然单位。脚步有大有小,视为单位本身就不成其为标准。手与脚都可以做单位,不满意底理由同样。同时以自己底筋肉动作为度量,以自己底身体底某一部分为单位是非常之自然的事体。在非自然的单位未发现之前,我们只好利用这种办法。这还是从距离小的方面着想,在距离小的方面上,这种办法可以实行。若从距离大的空间着想,这办法根本不适用。对于空间不但没有好的自然单位,而且这不满意的单位底引用也有限制。

    3.架子和度量 。空间也有空间架子与度量底问题。我们可以由一点出发,向X,Y,Z三不同的方向度量下去,以之表示立体的空间。地球上(至少在地图中的地球上),已经有经纬度底划分,这经纬度既表示空间架子,也表示空间底度量。实在的地球上虽然没有划出这样的界线,然而航海的船有表示经纬底工具,结果是等于界线底划分。假如船在海中失事,发出求救底信号,只要船上的人表示他们底经纬度,附近的船不但知道失事的船底所在地,而且知道失事的船离他们有多远。这就表示经纬不但成为空间或居据架子,而且是空间或居据底度量。对于地球,我们可以这样地办,对于宇宙,我们也可以这样办,问题也许复杂得多,然而结果是一样的。

    4.二者底引用单位是一样的 。架子与居据虽有不同的地方,然而引用单位是一样的,在时间方面我们可以说:“那篇文章要写一个月”,也可以说:“那篇文章要下月十五才能写完,今日已经是十四了”。在空间方面我们可以说:“从龙头村进城要走二十里路”,也可以说:“龙头村离城有二十里路”。里这一单位和一个月那一单位一样,它不仅可以表示距离底度量而且可以表示居据底地点。川流的时间有方向,并且只有一方向。就这一点说,时间底问题也许因此简单一点。居据本身无所谓方向,可是,它可以说至少有三积量,问题也许因此要复杂一点。时间架子似乎是很容易想到的。空间架子不大容易想到。空间底度量和时间底度量一样,似乎是很容易想到的。单位底用处在度量方面比架子方面重要。

    C.其它的度量

    1.时空度量底基本 。时空底度量非常之重要。其它度量大都牵扯到时空底度量,不牵扯到川流底度量,就牵扯到居据底度量。彼此之间那一基本颇难说,也不必研究。现在用的表虽量川流,然而要利用空间居据底度量,表上划出一格一格的空间出来,也就是表示利用居据底度量,以为川流底度量。可是从前的Hour glass虽占空间而不牵扯到居据底度量。从空间底度量说,有时牵扯到时间底度量,例如天文学里说的多少光年,有时不牵扯到时间底度量,例如量李庄到昆明底远近。时与空二者底度量虽有时牵扯到彼此,然而不必牵扯到彼此。

    2.其余的度量大都牵扯到时空底度量 。可是,除最简单的度量,例如量一匹布,不牵扯到时空底度量外,其余的稍微精细一点的度量总难免牵扯到时空底度量。普通量房间温度的寒暑表不牵扯到时间,可是,的确牵扯到空间底度量,寒暑表本身(即工具本身)即须有一格一格的空间表示度数。量体温的寒暑表,除本身牵扯到空间底度量外,尚需时间度量底要求。量一分钟也许不够,量到两分钟或三分钟才能有结果。看护量温度常常要看手表者在此。单位或工具本身常常牵扯到时空底度量,即令引用底方式不牵扯到时空底度量,然而假如所用的单位或工具本身就牵扯到时空底度量,就整个的度量说,时空底度量仍未能免。时空底度量底基本于此可见。

    3.动底度量 。动是非常之麻烦的意念,动的东西也是非常之难于应付的东西。量静的东西似乎容易一点,量动的东西似乎就难得多。量动的东西底动本身就非牵扯到时空底度量不可。我们这里所说的是度量,不是比较而已。比较比较地容易。我们可以用动比动而得到快慢感。在钟表未发明以前,我们早就可以彼此赛跑以决定谁快谁慢。可是,在那种情形之下,除非聚世界英雄于一场,我们无法谈世界最高纪录。量动不只是以动比动而已,它非有标准单位不行。假如我们说,某某走路走得很快或者再快没有,这句话也许有根据,在经验上他也许是所向无敌。但是,没有和他走过的人仍然不知道他走路底速度。假如我们说他一点钟走卅里路,情形就不同了。没有看见过这位先生走路的人也知道他走路底速度。其所以如此者当然就是因为后一句话里举出两标准单位,一是一点钟,一是一里路。量动总得要量时间与空间。从这一点说,时空底度量更是显而易见。

    4.度量愈复杂牵扯到时空处愈多 。简单的度量有好些已经牵扯到时空底度量,复杂的度量更是难免。复杂的度量不仅是工具底引用而且有意念上的设计,事实上的安排。不但工具本身难免牵扯到时空底度量,设计上及安排上也不容易避免时空底度量。在复杂的度量中,工具本身就难免复杂。复杂的工具难免利用间接的单位以为标准,而间接的单位难免利用时空底单位。设计与安排情形同样,大致说来,度量愈复杂,牵扯到时空底度量的地方也愈多。度量的特点是有具体的特殊的接受方式,不仅有意念上的接受方式而已,其结果是就摹状说,度量是比较地精细的摹状;就规律说,它也是比较地精细的规律。我们已经说过科学离不了度量,而在科学中的度量又大都是精细而又复杂的。在科学中的度量更是离不了时空底度量。本知识论是以常识所谓知识及科学那样的知识为知识的知识论,度量对于这样的知识既如此重要,它对于本知识论当然重要。度量既然重要,时空底度量底重要,更是无法否认。

    三、质量问题

    A.质与量

    1.对于质的不满意感 。质在经验上有时很容易分别,有时又似乎很难。红与绿普通叫作质,它们似乎很容易分别,我们也许会说它们底分别大。红与黄情形同样。可是,假如我们让黄深到金黄,同时又让红向橘红底方向改变,我们会有两不同而又不容易分别的颜色,我们会说它们底分别小。质有时分别大,有时分别小。对于分别大的质,我们靠官觉似乎就能够得到很清楚的印象,对于分别小的质,我们难免感觉到模糊。看落霞清楚的感觉固然有,模糊的感觉也有。例子可举的非常之多。就是分别很大的质有时也给我们以一种困难。以上说的红与黄底分别总算显明,然而如果我们把它们彼此之间的居间色按秩序排列起来,在此排列中的红与黄和单独的红与黄就不一样,它们单独地所有的显明的分别可以在此排列中消失。至于由经验中的质而推到致此质的原因,例如看病,问题似乎更复杂。别的不说,本条所举的种种,已经足够表示我们对于质,难免有一种不满意的感觉,我们也许要说:“质不客观。”在本条我们不预备讨论这句话有何解释,或说得过去与说不过去,我们只表示我们对于质难免有这样的感觉。

    2.对于量底不同的感 。我们对于量感觉不同,我们大都觉得它比质“客观”或者“靠得住”。我们有此感觉,此感觉也是有理由的。在本条我们暂不谈理由。单就量说,我们实在没有感觉到与质在客观上,或在靠得住上,有甚么不同的地方。假如我们看见一大堆的米,我们也不容易说出多少来,我们也许感觉到多,也许感觉到少。即以另外一堆米来作比较,我们也有对于质所有的同样的问题;如果多少太悬殊,我们当然容易感觉到谁多谁少,如果多少相差不远,我们不容易感觉到谁多谁少。前者相当于质方面底分别显明,后者相当于质方面底分别不显明。相当于红黄底排列,我们也可以把量排列起来,我们也可以把相差很远的量底居间量排列起来,使成一渐次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秩序,在此秩序中,不邻近的量虽可以有很大的分别,而邻近的量就没有多大的分别。结果是单独的量底分别也许很大,而在此排列中的量底分别,我们也许不感觉其大。总而言之,单就量说,我们并不见得真的感觉它比质来得“客观”或“靠得住”。

    3.客观感是从度量得来的 。可是对于量我们的确有一种客观感或可靠感。这感觉是有理由的或有根据的,虽然这理由或根据不是从量本身得来的。我们底客观感或实在感是从度量得来的。度量了之后的量,的确给我们以实在感或客观感。假如对于上条所说的大小相差不远的两堆米,我们用量米的器具去度量它们,我们也许会发现一堆是一担零五升,另一堆是一担零三升。果然如此,我们会觉得前一堆米多于后一堆米。如果度量底结果和我们底感觉不一致,我们会惊异,可是虽然惊异,然而仍然会说“原来还是这一堆多”。如果度量底结果和我们底感觉一致,我们会说,“究竟这一堆米比那一堆多”。量所给我们底实在感或客观感是从度量得来的而不是量本身所有的。其所以如此者,当然是因为度量本身牵扯到对于官觉者为中立的标准。这标准底引用也靠我们底官感。即以那一担零五升的米而论,第二次量也许只有一担零四升半,第三次量也许又是一担零五升而有余。标准底引用当然逃不了官感,可是虽然如此,而标准底中立性并不因此抹杀。不是量本身比质客观,而是有度量的量,比无度量的质,能够给我们以客观感。这客观感底根据就是单位底中立性。

    4.引用度量于质 。度量既可以量量,既有中立性,既因此客观,既因此给我们以靠得住的感觉,何以不引用到质上去呢?如果我们能够引用度量于质上去,质岂不同样地也能够给我们以客观或靠得住的感觉吗?在知识不够发达的时候,这办法也许是办不到的。在知识够发达的时候,这办法是行得通的。现在的确有引用度量去形容质的办法。这办法在科学上早已实行。但是这办法引起一套理论。有些人以为我们既能引用度量于质,我们就能够化质为量。另外一班人又在另一方面主张化量为质。对于所谓化量为质,本书用不着谈到,它根本就不是知识论底问题。对于化质为量,以后就要讨论。但是在未讨论这一点之前,我们得表示一下所谓以度量去形容性质。

    B.以度量形容性质

    1.引用度量于颜色 。颜色无疑地是普通所谓性质,也就是本节与量并提的质。是否所有的颜色都可以用度量底方式去形容,我们不敢说,有些颜色的确可以用度量底方式去形容。颜色可以分析成某些条件之下的光线底颤动。光有颤动,颤动底次数有多有少。在我们底官觉上成为某某颜色的,在此分析上可以说是颤动底次数是如何如何的。如此我们在官觉上所得到的颜色,与光底颤动底多少,一一相应起来。颤动底多少当然可以用数目表示。这就是说颜色可以用数目表示。光线底颤动底次数底多少是由度量得来的,这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度量底结果去形容颜色。对于好些颜色(也许所有的颜色)这办法已经办到。有此办法以后,我们对于一些颜色,例如所谓红,也许感觉到有一比较地准确的说法。虽然在官觉上我们不因此就得到比较地准确的官觉。

    2.别的方面的引用 。这样的办法现在慢慢地增加。前面已经提到体温。烧是一状态,但是在发烧者底经验中,它可以说是性质,或从从前的人底眼光看来,它是一性质。可是,现在我们可以把发烧底温度和水银底膨胀一一相应起来,利用水银底膨胀以量温度。现在我们可以说多少度的烧,而不必说,很烧或非常之烧或烧的受不了这样的话。又如房间里的灯有些亮,有些不亮。在可以量亮这一条件之下,我们可以说出几种量光亮底单位,以数目表示光亮底大小,而不必说灯光很亮或非常之亮这一类的话。这样的例子非常之多。现在可以量气压,量温度,量空气底厚薄,量光线底速度,量电流,量力量,量记忆,量情感,有些也许简单,有些也许复杂,无论如何,有好些是以度量底方式或结果去形容质。这方法的确使我们对于质也得到一种客观感。

    3.引用底根据 。以度量底方式或结果去形容质,不止牵扯到普通的度量而已。它还牵扯到一等式(equation)。这等式总是有根据的,它是已经发现的知识。这表示等式底根据总是普遍的共相底关联,而我们能够引用普遍至现象,当然也表示我们有可靠的知识。仍以体温为例,在体温增加这一现象中,多少体温等于水银某程度底膨胀。有好几点可以注意。第一,体温底增加或减少与水银底膨胀有联系。第二,此联系是有规则的,不是乱来的。第三,工具底制造要满足种种条件,才能让以上的情形毫无阻碍地现实。第四,这等式之所表示的情形是分析的,客观的。病人可以在卅七度五底热度之下,比在卅七度六底热度之下,感到更“难过”。但是,这“难过”是一综合的感觉。与水银膨胀相等的不是这综合的感觉,而是单独地提出来的病人底温度。水银底膨胀与别的不相干。

    4.要求正常 。上条已经说这等式底根据是共相底关联。这一点非常之重要。量体温当然是某时某地的动作,这动作是特殊的,所量的对象也是某人在某时某地的体温,这对象也是特殊的。可是,如果度量只有这特殊的情形,度量底意义完全消灭。以度量底方式或结果去形容性质也就毫无意义了。度量总牵扯到普遍的标准,而此普遍的标准总牵扯到一所谓“正常”。量温度总有所谓正常的体温,卅六度六总是正常的卅六度六。如果一寒暑表上的卅六度六不是正常的卅六度六,那个寒暑表就不能引用。一个人也许是非常的人,也许就一个一个的人说,根本就没有正常的人,然而只要他底体温是卅六度六,他在体温上就是正常的人。也许就一个一个的寒暑表来说根本没有正常的寒暑表(有些也许有刻上去的花纹,有些也许没有,……等等),然而只要水银底膨胀是正常的,度数是正常的,它就是一正常的寒暑表。要正常的度量才能形容正常的性质。以度量底方式结果去形容性质,也就是以普遍的方式去决定所形容的性质底所谓。

    C.结果或影响

    1.容纳质于度量系统 。以度量底方式去形容性质当然有很重要的结果或影响。在这办法实行后的情形之下,所形容的性质也就容纳于度量系统之内。所形容的性质与别的性质及关系底联系,在这办法未引用之前所得不到的,在此办法既行之后,就可以得到了。为此联系底工具的当然就是上段(3)条所说的等式。所谓度量系统是指种种单位,种种工具,种种运用方法,而所谓容纳于度量系统之内就是说能够以度量系统去应付。以前我们曾说过度量系统是整个的,四通八达的,横贯各门科学的。它是应付底工具,也是知识底工具。容纳于度量系统之内的对象也就是能以度量底方法去研究的对象。前此我们也表示过度量是一有中立性的接受方式,以度量底方式或结果去形容的性质也得到这种中立性,因此也给我们以比较的客观感或实在感。

    2.不同世界底连系 。能以度量引用到光线底颤动,用此度量底方式或结果去形容颜色,当然也就是把颜色容纳于度量光线底系统之中,而研究颜色底学问也就是研究光线底学问底一部分。这不过是以颜色为例而已,其余能以此方式引用的性质,情形同样。我们可以把直接经验中的现象推广到直接经验范围之外。上面已经提到这样的话:“我们底手摆在桌子上,这在表面似乎是简单的事体,其实与手相接触的那一部分的桌子是一大堆的电子往上迎,在桌子的手是一堆的电子往下压。”所谓“手摆在桌子上”是直接经验范围之内的事,而上迎下压的电子并不是直接经验范围之内的事。颜色与光线底情形同样。颜色是直接经验中的事,而光线底颤动底速度不是,它是所谓细微世界的事。我们把世界分而为三,(一)天文世界,(二)直接经验的世界,(三)细微世界,不但(二)与(三)可通,(一)与(二)也可以通。因知识底进步,这三个世界可以连系起来。作它们连系底工具之一的,就是以度量底方式或结果去形容性质这一办法。

    3.使经验上脱节的在理论上打成一片 。这一点在科学上非常之重要。科学日精月细底结果常常使对象与内容脱节。有些对象是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它有一套相当的反应,一套相当的实在感。科学发达之后,它底内容所描写的现象和在日常生活中所经验的脱节。在引用度量底方式或结果于性质这一办法实行之后,我们会习惯于这办法实行后所得到的连系。习惯于这连系之后,不但经验中的比较模糊的现象得到一种比较精确的理解,而且细微世界的现象也得到一种实在感。病菌学说,对于有相当教育的人,已经是习惯了的学说,这些人不但可以用病菌去理解病况,而且可以把病况所有的实在感转移到病菌上去。后者也许比较地困难。年老的中国人在理论上也许接受病菌学说,而在习惯上也许感觉不到病菌底实在。直接经验的世界与细微世界底沟通愈多,这习惯愈容易形成,而非直接的经验底范围也因此推广。

    D.无所谓化质为量

    1.化质为量底说法 。有人以为以度量底方式或结果去形容性质就是所谓化质为量。所谓化质为量究竟有如何的说法,我们没有十分想过。持此说的人也许只求表示B,C两段之所说而已。果然如此,我们当然也承认所谓化质为量。可是,有另外的说法是我们所不能承认的。一说是说质被量化掉了或淘汰了。这一说如此表示也许是说得过分一点,如此说法,也许根本就没有持此说的人。间接地表示这思想似乎是有的,相信所有一切都是数目的人无形之中也许持此说。另一说是质既化为量,则质所有的麻烦问题都没有了。我们对于质有那不实在不客观感,而量有实在感或客观感。既然质化为量,质底麻烦问题就免除了。持后说的人也许比较地多一点。如果所谓化质为量不只是以B,C两段所说,而是本条所说的二者之一,我们都不赞成。本段所谓无所谓化质为量就是否认本条所提出的说法。

    2.对于质的感觉未改变 。请注意以上B,C两段所说的。如果那说法靠得住,量与质底联系是共相底关联,它是分析的,普遍的,抽象的,不是综合的,特殊的,具体的。它是分析地相等,不是综合地相同,是抽象地相通,不是具体地一样。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说,我们虽引用度量于性质,而官觉上的情形没有改变。联系既是分析的,形容质的量不能综合地,特殊地,具体地,代替所形容的官觉中所觉的质。卅九度的烧不就是某某在病中所经验的“烧得难过”,虽然量起来,它是卅九度。某某在病中所感觉的“烧得难过”是一种综合的综错杂呈的感觉,而不只是卅九度的烧而已。假如病人底病是流行感冒,他也许感觉到头痛,四肢无力,……等等;他不能把这许多的感觉和烧底感觉分开,虽然他也许可以说这样的话:“要是头不痛,也许好过一点。”另外一病人也许同样地有卅九度的烧,然而他底感觉不见得与前一病人一样。所谓卅九度的烧只就烧说而已,它不就是有此烧度的病人所有的综合的感觉。

    3.联系只是共相底关联 。质与量在度量之下的联系是共相底关联。共相底关联决不只是所与或呈现中的形形色色,这这那那。我们虽然说所与或呈现显示共相底关联,然而它们本身也不只是共相底关联而已。有的时候质与量在度量之下的联系虽是共相底关联,然而这联系底两端都显示在所与或呈现之中。以上所说的烧得难过,和寒暑表上的三十九度,都显示在所与或呈现之中。病人不但感觉到烧得难过,而且可以看见寒暑表上的三十九度。但是,有的时候情形虽如此,有的时候情形不是如此的。有的时候质与量在度量之下的联系只是共相底关联而已,此关联没有所与或呈现中的显示,因为此联系底两端之中只有一端在所与或呈现中。假如我们不谈三十九度的烧而说烧是许多的病菌和白血球打仗,那么病人只感觉到烧得难过而已,他感觉不到,官觉不到,经验不到,病菌和白血球打仗。在此情形下,这联系只是共相底关联而不是所与或呈现中的特殊的关系。

    4.没有(1)条所说的化质为量 。照以上的说法,我们虽有以量形容质的办法,然而的确没有(1)条所说的化质为量的结果。就(1)条所说的第一说法说,量虽形容质,而质没有化掉。我们尽可以寒暑表量温度,烧不因此就退,原来所有的难过的感觉也不因此就去掉了。就(1)条所说的第二说法说,质底问题如果原来本是麻烦的,依然麻烦。不容易分别的性质依然不容易分别。我们虽可以利用度量以光线底颤动底速度去形容颜色,然而在我们底官觉中,我们仍只看见颜色,而看不见光线底颤动底速度,也看不见数目。既然如此,原来在官觉中不容易分别的颜色,不因为光线颤动底速度底差别而变为容易分别了。如果原来不容易分别的颜色在官觉上给我们以麻烦的问题,这麻烦的问题依然保存。以度量底方式或结果去形容质这一办法底影响,只是C段所述的各点而已,根本没有(1)条所说的那样的化质为量。至于化质为量尚有别的说法与否,我们不必提到。

    四、度量底精确问题

    A.度量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