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战狼血帝最新章节!

    杨渊益此人虽然是一个德行很高的人。但他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他所代表的东阁党,因为其后台是梁国太后,所以在朝中势力颇强。虽然由勋贵们担任着议政府三公之位,但东阁党由于其幕后势力的强大,以及科道官员的人数众多势力广泛,而一直都是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一方。

    不过杨渊益本人却因为其性格上的“洁癖”,在处事上一贯对事不对人。如果是他赞同的事情,即便对方是勋贵派的人,他也会大力支持。如果是他不赞同的事情即便对方是东阁党的同僚,他依然是大加挞伐。

    他上任左赞丞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废止“招阁”。招阁的设置可以追溯到梁国立国之初,一直都是佛、道、巫等宗教势力的角逐之所。招阁位于王宫之中,以王之信仰为准,由佛门、道宗还有巫者掌控。每日祭拜占卜祈福,诵经打醮,装神弄鬼。这些受招入阁的僧、道、巫以神秘力量为其宣扬的理念,一直都在影响着王室的决策。也算是上古迷信的一种遗孑。就连勋贵和大臣们中间也颇有信奉者。

    杨渊益就是一个不信邪的人。杨渊益坚持儒学是治国之本,站在所以竭力反对佛、道巫等迷信,以为这会动摇国人信仰之根本。他觉得要养成国家之美风良俗,就必须要打破迷信,因此在其上任左赞丞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就上书奏请废止“招阁”,其上书之诚意以及论列之程度,使得原本同样十分信佛的梁太后也觉得招阁对国家大政有害遂准奏废招阁,同时还颁布《郷约》推行刊印有益教化之书籍,大力普及儒家教化。杨渊益强力进行各地方以儒教主义的道徳规范为准则的郷约运动,用意就是要建立以儒教伦理为主体的崭新社会秩序。

    杨渊益认为治世之道的根本在于王者之心,要治国必先正王心。为实现政治目的,首先就是要对梁王恪施行正心,他上书奏请为梁王选择了两位大儒为教授,传授学识的同时也在影响着梁王的心性和为人。这两位大儒都是杨渊益的授业恩师,他们对于梁王恪的教育重点是在于重用君子,远离甚至消除小人。

    而这些情况看在勋贵派的眼中就自然会认为是在教唆梁王排斥勋贵派。但是与此同时,杨渊益等人在东阁党内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内讧。东阁党都是科道官员出身,而科道官员之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在科举中以文辞获得选任的。这些人偏好吟诗作对,文辞华美。但杨渊益等儒理派却将文辞贬斥为无用之物,对于儒理道学过分强调。

    这些举措使得东阁党内渐渐的出现了文辞派和儒理派的争论。再加上勋贵派在其中挑拨离间,所以渐渐的杨渊益这个有着性格“洁癖”的人成了一个孤臣。

    勋贵派不喜欢他,文辞派开始远离他,就连本身的儒理派中很多人也都开始厌烦他了。最主要的是梁太后对于杨渊益的一些言论也开始有了反感。

    梁太后是杨渊益当政的基础。但杨渊益的儒道礼法中对于男尊女卑君王纲常的坚持,其实和梁太后启用他的目的是相左的。他给梁王选任的两位儒学教授有一日对梁王讲述三纲五常的时候,引用了《尚书?牧誓》中的“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这番话传到梁太后的耳中自然是很不舒服的。他的种种过度的道学言行,对勋贵派固然是一种沉重的打击。然而他的这种坚持也让梁太后感觉到了威胁。而且朝中党争日甚作为调停者的梁太后也开始感到厌倦了。

    而咏杏所说的冤案,发生在三个月前。一个疯疯癫癫的村汉也不知道是通过什么途径竟然堂而皇之地进入到了梁王宫的内廷,被殿值内侍发现后,用一根大棒打伤了内侍。后来这个名叫张坚的村汉被宫内卫逮捕。这个案子被宣扬开之后,被坊间称为“廷击案”。案件由司宪府主理。经过严密的审讯,张坚供称是杨渊益的弟弟杨谦益收买他潜入王宫,意图行刺。

    于是杨谦益和杨渊益兄弟并杨家全家三十二口尽皆被捕。这个案子在殷昊看来,那就是彻头彻尾的冤案。杨渊益身为左赞丞,如果想要行刺梁王,根本就不用弄这么一个村汉,至少也要找个职业一点的杀手吧?这种明目张胆的行刺,根本就是无法成功的的。既然成功率为零,那杨渊益还要指使弟弟去买凶,那除了用脑子进水来解释,就根本没有任何解释了。

    这分明就是一个意外事件被人牵强地牵累到杨渊益的头上了。可整个查问过程中,没有任何官员提出异议,如果不是梁太后说了一句“免死”的话。这杨渊益就该人头落地了。这也说明杨渊益在朝中得罪的人太多,简直成了“墙倒众人推”的破墙了。

    “杨渊益如今在泽郡牢城?”殷昊转头问了一声。

    咏杏点了点头,这杨敏儿被牢城营发来有福客栈做工,但她一直都很担心在牢城营患病的父亲,所以就常常会偷跑回去给父亲弄些草药或吃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她才被频频责打。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