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摄阿毗达摩义论最新章节!

    五蕴中的识蕴,各宗的分别有些不同。南传的上座部,把识蕴分成基本的六种之外,根据心的所属地和外缘,又用另一个不同的方法把它为八十九心。这种繁杂的分法,对于后来的哲学思辨虽然没有多大影响,也未曾为其他各宗所采用,但在上座部的论着中却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八十九心是根据下面几个最主要的原则来分的:

    一、把心识分为属于欲界、色界、无色界、出世间的四大类。

    二、又把心识分为主动的、被动的、中性的三大类。主动的心识是能造现业招未来之果的。被动的心识是指由过去的业所感生的。既非主动又非被动的中性心识,是指那些虽有心识活动却不能感召未来果报的──这是指诸佛、独觉、以及诸阿罗汉等已出生死者的心识。

    主动的心识,分为善心与不善心二种。善心又分有属于欲界、色界、无色界及出世间的四种。不善心则只属于欲界;但分有从贪所生(贪根)、瞋所生(瞋根)和痴所生(痴根)的不同。

    被动的心识,叫做异熟无记心,也分有属于欲界、色界、无色界及出世间四种。欲界的异熟无记心中又分为善异熟心及不善异熟心。善的是说由于过去的善业所感生,不善的是由过去的恶业所感生。善异熟心又分与因相应的及与因不相应的两种。

    中性的心识,叫做唯作无记心,也分有属于欲界、色界及无色界的三种。

    为了对八十九心的整个分类易于明了以及便利于参考,先列一表于下面:

    八十九心类表

    ===================

    <table border="1" cellpadding="10" cellspacing="2" style="width: 90%; height: 90%" width="90%">

    <tbody>

    <tr>

    <th width="10%">

    </th>

    <th rowspan="2" width="10%">

    善  心 (21)

    </th>

    <th rowspan="2" width="10%">

    不 善 心 (12)

    </th>

    <th align="center" colspan="2">

    無記心

    </th>

    </tr>

    <tr>

    <td>

    </td>

    <td align="center" width="15%">

    </td>

    <td align="center" width="15%">

    </td>

    </tr>

    <tr>

    <td>

    </td>

    <td align="left" valign="top">

    </td>

    <td align="left" valign="top">

    </td>

    <td valign="top">

    </td>

    <td>

    </td>

    </tr>

    <tr>

    <td>

    </td>

    <td align="left">

    </td>

    <td>

    </td>

    <td>

    </td>

    <td>

    </td>

    </tr>

    <tr>

    <td>

    </td>

    <td align="left">

    </td>

    <td>

    </td>

    <td>

    </td>

    <td>

    </td>

    </tr>

    <tr>

    <td>

    </td>

    <td>

    </td>

    <td>

    </td>

    <td>

    </td>

    <td>

    </td>

    </tr>

    </tbody>

    </table>

    ===================

    读了此表,便知道八十九心的分类和名称了。无论横看竖看都是八十九。横看是欲界54+色界15+无色界12+出世间8 =89,竖看是善心21+不善心12+异熟心36+唯作心20=89。

    现在依据巴利的论着再进一步一组一组的略加叙述。因为表中对于每个名称都编有符号,所以在解释中,不必要时便不重复提名,但用符号来代替了。

    一 善 心

    善心有二十一。因为它们的生起是无贪、无瞋或无痴的,而且能造善业能感善果,所以叫善心。

    甲、欲界善心[1~8]因为欲界善心有喜、舍、智、行的差别,故有八种:[1]当他获得了所施的东西及受施的人,或由其他的可喜之因而心生大欢喜(喜俱),第一便起“应施”等的正见(智相应),不犹豫,没有他人的怂恿(无行)有行施等的福德,那时他的心便是“喜俱智相应无行”。[2]由于上述同样的理由而心生大欢喜,先起正见,虽然也行不很慷慨的施舍,但有犹预或由他人的怂恿而行,那时他的心是“喜俱智相应有行”。在这种意义上说,这个“行”字是依于自己或他人自转起的前加行而言。[3]如幼童看见亲属布施等的习惯,当看见比丘时,心生观喜,便把手上所有的东西布施给比丘或作礼拜,那时他的心是“喜俱智不相应无行”。[4]如果是由于亲属的鼓励说“你去布施吧!你去礼拜吧!”这样才去行的,那时他的心是“喜俱智不相应有行”。[5~8]如果不得所施之物及受施之人,或缺乏其他的欢喜之因,没有前面所说的四种欢喜,那时则为生其余四种舍俱的心。

    乙、色界善心[9~13] 因为与禅支相应的各别而有五种。即[9]与寻、伺、喜、乐、定相应的为第一,[10]以超寻为第二,[11]更超伺为第三,[12]更离喜为第四,[13]以灭去乐而与舍及定相应的为第五。其他的部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