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八识规矩颂讲记最新章节!

作用。三者有增灭,其强盛的作用力高下不定,可增可减,方能发挥其作用。四者与所薰和合性,即能薰与所薰同时同处,和合相应。

    2、持种: 持种就是摄持种子,‘种子生现行’的种子,是能藏 (能持) ,‘现行薰种子’,就是所藏 (所持) 。这是指第八识摄持万法种子而说的。

    3、内变根身: 由四大和合而成的‘根身’————即眼、耳、鼻、舌、身的五根身,是第八识中的色法种子所变现。原来第八识所缘的,是根身、种子、器界三类色法,种子是识中的潜势力 (潜在的能量) ,根身、器界是从这潜势力变现出来的。种子何以能内变根身、外变器界? 原来阿赖耶识能变现出四种功能,即坚实的功能,流润的功能,炎热的功能,飘动的功能。由这四种功能集体发生作用,使我感觉到有物形体的存在。由于四种功能集合的成分不同,而显示出各种不同密度的物质。其实以上四却种功能,也就是地、水、火、风四种物性主观上的感觉,地大虽然有坚实 (质碍性) 的功能,但它是众多极微所聚的假有,根本不是实质。

    4、外变器界: 器界即物质世界,佛经上称之为器世间,此亦第八识色法种子所变现,如上节所述。

    5、去后来先作主公: 第八识是无始以来、无终以后,一直存在。它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所谓去后来先者,指一期生命的开始与结束而言。此识是有情业力寄托的所在,是生死轮回的主体,是三界的总报主。它在三界六道的生命之流里,头出头没,不知凡几。每当一期生命结束的时候,前七识的功能隐没,不起现行,第八识最后离开身体,至此命根即不存在,生命宣告结束。 <杂宝藏经> 有偈以明六道差别,偈云:‘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旁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来先者,当第八识离开肉体,成为中阴身时,无明种子仍一念执著,蠢蠢欲动,以其过去业力之牵引,于冥□中遥见一片光明————淫光,与其有父母缘者正在行淫。 <瑜伽师地论> 卷一称:‘、、、、、、父母及子有相感业方入母胎。又彼中有欲入胎时,心即颠倒,若是男者于母生爱于父生憎,若是女者于父生爱于母生憎,于过去生所造诸业,而起妄想作邪解心、、、、、、其时中有作此念已即入母胎,应知受胎名羯罗蓝。]

    生命的开始,是由男女精子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的一刹那,即‘纳识成胎]。

    此即所谓‘来先’ ,去后来先作主公,即是说明此识是生死轮回的主体。

    三    末颂诠释

    第八识颂的末一颂,是颂第八识依无漏种子,转识成智————由有漏的第八识,转成无以漏的大圆镜智。此四句颂文是: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这四句颂文,可分为四段来讲,即三位转舍,智力断障,转依、果德,分述如下:

    一、第八识体,由凡夫到成佛,历经长时,要经过染净三个位次,三位名称是:

    1、我爱执藏现行位: 第七识妄执第八识见分为‘实我’,而起我爱执著。于此、第七识是能执,第八识是所执,故第八识又名‘我爱执藏’。由凡夫、二乘有学位、及七地以前菩萨,全为此位所摄。二乘无学修到无学位,菩萨修到八地,俱生我执断时,才舍去藏识之名,称为异熟识。此即‘不动地前才舍藏’。

    2、异熟业果位: 阿赖耶识又名异熟识,因为它是善恶的异熟业所招感的异熟果,所以第八识有异熟识之名。由凡夫到二乘无学位圣者,大乘十地菩萨,全是此位所摄。必须到十地菩萨满心,即金刚道现前,一刹那间,永断世间二障种子,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此时舍去异熟之名,而称为阿陀那识,此即金刚道后异熟空。

    3、相续执持位: 证得佛果的第八识,至无终尽期,都名阿陀那识。这是无上转依的清净位,纯粹是至善无漏的识体故唯在佛果位才有。

    再明白一点说,由凡夫、二乘行人的有学位、大乘七地菩萨,阿赖耶、异熟、阿陀那三名具备; 二乘无学位,八地以上菩萨,已舍去阿赖耶识名称,只剩下异熟识及阿陀那识二名; 到究竟佛果位,异熟一名也舍去,就只称阿陀那识了。

    二、智力断障: 菩萨以智慧断除执障,有其次第,初地只能断除分别起的烦恼障与所知障,到七地才能断除俱生我执,而微细的俱生法执犹在,唯有到十地满心,才永断二障种子,转识成智。

    三、转依: 转依二字,转者转舍、也是转得,依是所依。即是转舍去第八识中的二障种子,转得菩提与涅槃二胜果,而所转舍的二障种子,与所转得的菩提与涅槃二妙胜果,都是以第八识为所依,故称转依。亦即是修行菩萨,到十地满心,于金刚喻定现前之际,刹那之间,二障种子断尽无遗,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而清净的无垢识亦同时生起,与大圆镜智相应,即所谓‘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四、果德: 大圆镜智,具足佛果功德,一者证得万法平等实相,离诸分别; 二者所缘行相,微细难知; 三者不忘不愚一切境相; 四者性离染,净德依持,五者现身土影,尽未来际; 六者如大圆镜,现众色相。以此镜智,普照十方尘刹。

    附录: 相关名相表解

    一、第八识境、量、性、界总表:

    ┌————境

    ├————量————现量。

    ├————三性————无覆无记。

    ├————界地————欲、色、无色三界 (随他业力生)。

    ├————相应心所————遍行五。

    ├————依缘————根 (以末那识为俱有依) 、境 (以根身、器界、种子为所缘境

    第八识——┤    ) 、作意、种子依,共四缘。

    ├————体相————浩浩三藏不可穷。

    ├————业用————受薰,摄持种子、根身、器界,业力寄托、轮回主体。

    ├————断惑————不动地前 (远行地) 俱生我执已断,舍去藏识之名。

    │    金刚道后,俱生法执永断,不感生死,空去异熟识之名。至此转成‘大

    │    圆镜智’。

    └————果用————圆明普照于十方世界,微尘刹土。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