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级佛学教本最新章节!

    5.

    大宝积经言:「一切诸想,皆不应起,以一切想无所得故。」 既言一切诸想,当然包括念佛在内。须知念佛是因地法,而离一切想,则系究竟果地法,凡修一切因地法,其目的皆在究竟果地法,所谓条条大路,皆到涅槃城也。关于修行一事,若就中途言之,则三祗练行,百劫植因,不论修福修慧,断惑证真,法法皆须圆满,然后才能成佛。若就最后言之,则一法不剩,不管善法恶法,若剩一毛发许,便非本来,所以才说一切想皆不应起也。念佛与最后究竟法,尚有距离,故有想有为,将来往生极乐国之后,要修到等觉以过,进入佛位时,才圆证这离想寂灭的心体。吾人今日,尚在凡夫位,尚在修以一念止一切念的净土法,对于勿起诸想的明诲,只宜知之而已,不必放弃念佛,最为切要。盖念佛法门,亦是释尊所说,念佛保持正念,不能算违背佛语也。

    6.

    有许多修行人,都以为只要庄严坛场法具,以香花灯果,供养佛菩萨,就算是第一供养了。如果这样的话,富人一个个都可以成就供养功德,乃至檀波罗蜜,穷人则只有望洋兴叹了,读了经经之后,才知道所谓第一供养者,只是依教奉行,论机会是人人平等,勤者得之。其次,读了经之后,才知道行者为利益众生故,舍于愦闹,净心持戒修行,乃至仅行七步之近,其功德已胜过以大千世界香花灯炷,供养如来。 照这样看起来:所谓修行者,其大意义,在此而不在彼,在内而不外。但是,如果真有智慧的行人,他自然晓得:两方面都做得圆满周到,无往而不中道。他自然晓得就环境上所做得到的范围,量力而行,不偏不倚,只要恭敬诚恳,道心不失,则举手投足,都是功德,在在处处,无非菩萨场也。

    7.

    判教诸家,其智慧皆超绝,其所判教相,皆有充分理由,不宜批评对,那一家不对。如来说一代时教,有如一座大山,巍峨广博,任凭学者,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近看为石,远看为屏,说岭说峰,说石说屏,皆得山的体态,若以此驳彼,是自己胸中,无有全山,故妄生是非之见也。

    8.

    就空的意义,总结说一句,那就是:我空法空,自性不空。阿含时但说我空,不说法空,般若时则说我法二空,而未说自性不空,一直到了涅槃时,才显示自性不空义,使千里来龙,结穴方寸。若就因果的意义,可以分三段来说明:第一、未出三界时,流转六道,完全受业力所支配,一切凡夫,无不如是。第二出三界后,至成佛前,恶性种子,以及世间善种子,以及世间善种子,皆为道力所压伏,环境所限制,暂时失效,出世间善种子,则次第发为现行。第三,成佛时转赖耶成镜智,世出世善恶种子,一时尽空,超乎因果之外。释尊马麦金枪之报,乃故意示现如此,以儆世人,使不敢为恶,亦属假作之一,岂有成佛尚未脱因果报应之理乎。若论依正二报,苦乐二受,原皆空无,有如梦境,不过,一切众生,心翳尚存,故觉其为有耳。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