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唯识名词白话新解最新章节!


    【数】为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之一。数即数目,如一二三四,个十百千等。《百法直解》曰:‘数者,依于诸法多少相仍相待假立,故有一十百千乃至阿僧祗之差别。’在《百法纂释》中谓:‘言数者,度量诸法之名,如权衡升斗丈尺等,或一、十、百、千之类。’数目是一切事物现象计量的标准。

    【数习力】累积多数习惯,谓之数习;由数习所成之力,称为数习力。又作串习力、习力。《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三载:‘中有才起,由串习力,圣道现前,断余随眠。’

    【缘起】缘起 梵文 Pratityasamutpady 、意思是‘由彼此关涉而生起’。这是佛教的基本理论,是佛陀对于生命、存在的基本看法。佛陀认为,现象界中,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也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一切都是关涉对待的生起、存在,故《杂阿含二九三经》解释缘起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也就是一切的生起、存在,都是彼此关涉对待而有的。这种关涉对待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由空间所现的同时依存关系,一种是由时间所现的异时因果关系。异时的因果关系,即所谓是‘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此为因而彼为果;同时的依存关系,即所谓‘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为主而彼为从。而此因果主从,并不是绝对的,换一个观点来看,因果主从又可以倒置过来。所以经文中说:‘佛说:譬如有两根束芦,互相依倚才能植立,朋友们,缘名色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正复如是。’朋友们,两根束芦,拿去这根,那根便竖不起来;拿去那根,这根也竖不起来。名色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正复如是。’

    有谓缘起(旧译为因缘)、缘生可以互为通用,事实上仍有其区别之处,缘起是以因边立名,缘生是以果边立名。《良贲疏》曰:‘言缘生者,缘为众缘,生者起也,诸有为法,皆从缘生。’

    【憍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心所之一.憍者骄傲,由于得到世间名利而骄慢自大。《成唯识论》曰:‘云何为憍?于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为性,能障不憍,染依为业,谓憍醉者生长一切杂染法故。’见《成唯识论》卷六。

    【谄心所】唯识宗立五位百法,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心所之一。谄者谄曲,为了取得别人欢心而阿谀谄媚,以达到自己谋求的目的。成唯识论曰:‘云何为谄,为冈他故,矫设导仪,险曲为性,能障不谄,教诲为业。’见《成唯识论》卷六。

    【审虑思】三思之一。见‘三思’条。

    【轮回】轮回梵语 Samsara、音译僧娑洛,义译为轮回,亦译为生死,亦译作转回转生,或生死相续。谓众生依惑业之因,招感三界、六道的生死轮转,有如车轮回转,永无休止,故曰轮回。轮回本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教义,后被佛教袭用了此一名称,并发展佛教的内容。

    【润生】烦恼有分别起和俱生起二种,分别起烦恼是依邪师、邪教、邪思惟三缘而生起的烦恼,自然而有的烦恼称为俱生。分别起的烦恼造作善恶诸业,俱生烦恼润其业种而使受生,故生润生。参阅‘九品润生’条。

    【焰慧地】修唯识行,于第四修习位中十地的第四位。此位菩萨,安住最胜菩提分法,妙慧殊胜,能断烦恼,如火焚薪,如《解深密经》云,由彼所得菩提分法,烧诸烦恼,智如火焰,是故第四地名焰慧地。唐代遁伦撰著《瑜伽论记》,有云︰‘烦恼如薪,智如火焰,四地道火,烧烦恼薪,法喻双标,名为焰慧地。’

    【静虑波罗蜜多】修唯识行,于修习位所修的十种胜行之一。静虑有三种:一、安住静虑,就是安于现法乐住而不动。二、引发静虑就是由静虑所引发的神通妙用。三、办事静虑,就是成办利生事业。见《成唯识论》卷十。参阅‘十波罗蜜’条。

    【德慧】梵名Gunamati,音译窭拏末底、求那摩帝,为唯识十大论师之一。他是南印度人,住世年代在公五世纪下半。《成唯识论述记》卷一称他是:‘安慧之师,业冠前英,道光时彦,芳声流于四主,雅韵骧于五天,圣德神奇,未易详举。’据说他幼时敏达,学通三藏,理穷四谛,又擅长定门。时摩揭陀国有数论外道摩沓婆者,学通内外,素受国王崇敬,德慧与之辩论获胜,摩沓婆呕血而死,德慧深为国王敬信,以外道封邑为之建寺院,供养甚盛。其后德慧曾住持那烂陀寺,声誉高极一时。他的著作有《唯识三十颂释》、《中论疏》、《随相论》等。参阅‘十大论师’条。

    【欧阳渐】杨仁山的弟子,是民国初年的唯识学大家。渐字竟无,以字行,江西宜黄人,生于清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一),以优贡出身任广昌县教谕,受同乡桂伯华的影响,依杨仁山学佛,宣统三年,杨仁山病逝,竟无承师遗命,主持金陵刻经处。民国十一年创设‘支那内学院’,附设‘法相大学特科’,专弘法相唯识,不涉他宗。门下弟子,皆一时之选,故有宜黄大师之称。竟无天资绝高,慧解超人,读书目十行下。内学院藏书万卷,多经他亲手校勘。他不但精研法相唯识,且穷究般若涅槃。他在唯识学上的成就,有唐以来第一人之誉。他在唯识学上的代表作,是唯识抉择谈。

    民国二十六年中日战争开始,京沪告急。竟无率员工学生运经书溯江而上入蜀,在四川江津成立支那内学院蜀院,继续刻经讲学,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病逝,世寿七十五岁。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