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茶之书最新章节!

    你们可曾听过一个关于“伯牙驯琴”的道家传说?[1]太古时代,龙门峡谷有一棵泡桐树,其乃林中树王。它竖起枝桠,能与星辰对语,其根深探地底,青铜似的卷曲根须与沉睡银龙的虬髯交错纠缠。一日,有一法术高超的仙人将其做成一把神妙之琴,此琴有灵,桀骜不驯,唯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琴师才能驯服。长久以来,中国皇帝将此琴视若珍宝,诸多琴师试图在它弦上奏出妙音,但一切努力都枉费心力,皆是徒劳。琴只是发出轻蔑的刺耳音调,咿呀刺啦一番,根本不屑与他们口中之曲和谐一致————琴拒绝指认它的琴师。

    终于,琴界俊才伯牙出现了。他轻抚琴身,如抚烈马一匹,而后轻柔触动其弦。他吟咏自然四季,高山流水,唤醒了树王所有记忆!春的甜蜜气息再度嬉戏枝间;溪流汇成瀑布,蜒转山谷,欢悦奔走,对初生的蓓蕾展开笑靥。倏然间,夏日的梦幻音调流至耳畔,那是夏虫鸣唱,雨声淅沥,杜鹃悲啼。听,有虎长啸,山谷作答。入秋,夜晚凄清,草野结霜,皓月当空,恰若剑光,锐利分明。最后,冬临大地,雪花绽放,野雁盘旋,冰雹击枝,其声爽利。

    然后调子一转,伯牙转而歌咏爱情。森林摇摆,如热切的情郎迷失于他的思恋。高空之上,云朵光明亮丽,如骄矜的少女拂略而过,而后消逝不见,唯见地上长长的阴影,绝望般漆黑。调子再变,伯牙接着演绎战争,演绎刀光剑影、战马嘶鸣。一场风暴从琴弦上流出,席卷了龙门;银龙腾云驾雾,穿梭于闪电之间;势不可当的雷鸣,足以使山崩地裂。听闻此曲,皇帝大喜,忙问伯牙驯琴的秘诀。“陛下,”伯牙答道,“其他乐师急于奏出自我的歌曲,而我则由琴选取它自己的主题。”事实上,鼓琴之时,究竟是琴成了伯牙,还是伯牙成了琴,恐怕连伯牙自己也分辨不清了。

    这个故事娓娓道出了艺术鉴赏的奥秘。艺术作品是一曲交响,在我们最为细腻的心弦上奏响。伯牙才是真正的艺术,而我们则是那架龙门古琴。在美的神奇撩拨之下,我们内心秘密的琴弦被唤醒了,颤动着,战栗着,激情澎湃地回应美的召唤。心相印,有灵犀。倾听于希声,观赏于无形。艺术大师唤起我们心里未曾知晓的音符,久违的记忆重新返回自身,带来新的意义。那些被恐惧压抑的希冀,那些未曾正视的渴望,重新升起并闪耀光芒。我们的心是艺术家们挥毫泼墨的画布,他们的颜料调制我们情绪的色彩,他们的明暗光影诉说着我们欢乐的辉光与悲伤的阴影。此刻,作品即自我,自己即作品。

    艺术欣赏中灵犀相通的交流,必须基于退而观之的开放态度。观赏者必须培养起正确的心态,以接收作品所传递的讯息,而艺术家则必须知晓如何将作品的讯息传递出来。身为大名的茶师小堀远州,留给我们如下隽永名言:“赏画,如临君侧,松懈不得。”意欲理解一件作品,必须以谦卑的姿态站在作品面前,屏息凝神,等待它从静默中流出只言片语。宋代有位著名的评论家曾作过一番有趣的自白:“年少时,我因喜爱作品而称颂创作者;而随着鉴赏力日长我开始赞叹自己,因我知晓妙笔于何处生花。”应当哀叹,我们之中鲜有人愿费心费力,去研读艺术家的心绪。出于顽固的无知,我们拒绝向艺术家致以此种最为普通的尊重,于是便常错失眼前的美的盛宴。艺术家们以美味佳肴款待我们,而我们却因缺乏鉴赏力而无福享用,只能饥肠辘辘。

    对于那些能对作品感同身受的欣赏者,伟大的作品是一个真实的所在,它将你一把拽入艺术,让你和艺术家生出亲密情愫。艺术家是不朽的,他们的爱和恐惧在我们身上一次又一次再生。真正打动我们的,是艺术家的灵魂而非双手,是人性而非技术————艺术的召唤愈是充满人情,我们的回应就愈加深沉。正是因为艺术家和我们之间的隐秘默契,在诗歌与小说里,我们常常与男女主人公休戚与共,共历人生悲欣。堪称“日本的莎士比亚”的剧作家近松[2],定下了剧本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必须将观众带进作者的隐秘世界。他的学生交上剧作,以期得到他首肯,但唯有一篇打动了他。那是剧本情节有点像莎士比亚的《错中错》,讲的是双胞胎兄弟因被错认而受尽苦难的故事。近松评道:“这才是一个剧本应该具备的精神,因为它将观众纳入考虑。观众是知情者,比演员们知道得更多,他们知道所有误解所在,于是为台上不知情地奔赴自己悲惨命运的角色而扼腕。”

    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那些最伟大的艺术家们从未忘记在作品中进行暗示与引导,以将观众带入他们的隐秘世界。伟大的作品,总是引领着我们去领略思维之海的浩渺远景,每当凝视之时,我们怎能不满怀敬畏?大师的作品是如此熟稔亲切,而与此相比,那些平庸的现代作品又是多么冷漠!在好的艺术作品中,我们能感受人心中迸发出来的温暖;而在庸常的作品中,我们只能感到程式化的致意。现代的艺术家们过分执着于技巧的展现,而无法超越自身,创造出灵性之作。那些未能够唤醒龙门琴声的琴师们,他们只知歌唱自我,他们的作品更贴近技术而远离人性情怀。日本有个古谚,女人万不能爱上自负的男子,因为他心里除了自己,已没有一丝缝隙可以容下爱情。这种虚荣自负在艺术中同样是致命的,无论对艺术家还是观赏者,它总是扼杀了创作作品与体验作品时那种珍贵的感同身受。

    没有比艺术上的灵犀相通更为神圣的事了。在心灵交汇的那一刹那,艺术欣赏者超越了自我。那一刻,他时而存在,时而消失于天地之间。他瞥见永恒,但双眼没有喉舌,言语无法道出他的欢喜。他的灵魂从物质的羁绊中释放出来,随着万物的节奏律动。正是如此,艺术变得接近宗教,使人性变得高贵。也正是这种灵犀相通,使艺术作品变得神圣。在古时,日本人极为尊崇伟大艺术。茶师们将他们收藏的珍贵艺术品像宗教圣物一样保护起来,通常要打开层层相套的箱子,才能见到那丝帛轻柔包裹之下,那神圣尊贵的宝物。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