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茶之书最新章节!

在佛教中,南禅因吸收了诸多道家仪轨,故而建立起一套精致讲究的茶道仪式。僧侣们齐聚在达摩祖师像的面前,气氛庄严,他们依循隆重的仪式规程,用同一个茶碗轮流饮茶。正是这禅门仪式,最终在15世纪发展成为日本的茶道。

    13世纪蒙古人的铁骑征服了中原,中原被元朝统治,宋代文化的成果遗失殆尽。15世纪中期,试图重振中原的明王朝,深受内战所扰而难以自保。而17世纪,中国被满族人统治。于是,前朝几代的文化习俗荡然无存。点茶法已被全然遗忘于历史的尘埃之中。我们发现,对于宋代典籍里提到的“茶筅”,一位明代的训诂学家已茫然不知其为何物。现如今,我们都将茶叶放在茶杯或茶碗中,用热水冲泡饮用。西方世界也对早先的饮茶方法一无所知,究其原因,是由于欧洲是在接近明朝的时期,才从中国认识了茶。

    对后来的中国人来说,茶仅是一种妙饮,而与境界理想之事毫无瓜葛。国家连绵不息的灾难,夺去了他们品尝生命意义的热情。他们变成了现代人,也就是说,他们失去了青春朝气,变得更为实际了。他们丢失了那种崇高信念,而正是这种信念,构建了诗人与古人那永恒年轻、朝气蓬勃的幻象。他们是折中主义者,优雅地接受了宇宙的传统。他们狎弄自然,却不屈尊去征服她,抑或膜拜她。他们的茶叶常有沁人的花香,但在他们的茶盏之中,唐宋茶道的浪漫却已荡然无存。

    亦步亦趋紧随中华文明发展脚步的日本,也经历了茶道发展的三个阶段。史书上说,早在公元729年,圣武天皇[15]就在奈良皇宫赐茶于百名僧侣。那时的茶叶,可能由遣唐使从中国带来,并以当时流行的方式泡制。公元801年,最澄和尚[16]带回来一些茶树种子,将它们种在比叡山麓。在接下去的几个世纪,茶园不断出现,茶的风靡带来了贵族的愉悦与僧人的清欢。1191年,赴中国研习南禅的荣西禅师[17],将宋茶带回了日本。他带回新的茶种成功种在了三处茶园,其中一处是京都附近的宇治,此后宇治就以世界顶级的产茶地名声在外。随着南禅在日本的迅速普及,宋代茶道与茶道理想也不可阻挡地传播开来了。到15世纪,在幕府将军足利义政[18]的扶持下,茶道仪式已经完全定型,成为一种独立于宗教的世俗表演。从那时起,茶道在日本正式确立了。至于中国晚期的淹茶,对我们来说也是相对近期的事,到17世纪中期它们才被日本民众知晓。虽在日常消费上,淹泡的叶茶逐渐取代了粉末状的抹茶,但抹茶作为茶中之茶的地位依旧无法撼动。

    在日本茶道中,我们看到了茶道理想的极致。1281年,日本成功抵御了蒙古的入侵,这使得日本能够延续宋代文明的道路。对日本人而言,茶已经超越了理想饮品的形式,而已然成为一门探索生命艺术的宗教。茶,成为了对“粹”与“雅”顶礼膜拜的借口,成为一项神圣的仪式,在这仪式中,主宾齐手创造出了彼刻尘世中的至乐之境。

    在生命的荒漠中,茶室是绿洲一片,疲惫焦渴的旅人在这里聚首,共享艺术的甘泉。茶道是一出即兴戏剧,佳茗、香花、书画,编织了它剧情的经纬。未有一抹色彩打破茶室的色调,未有一丝声响损毁事物的节奏,未有一个姿势扰乱整体的和谐,未有一句言语破坏周遭的统一,一切行动都简单自然————这便是茶道仪式的目标。不可思议的是,这目标总能如愿达成。简简单单的茶道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奥义。茶道便是道家的化身。

    * * *

    【注释】

    [1] 提香(1488或1490——1576),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派代表画家,早期作品受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影响很深,以后他的作品比起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画家的作品,更重视色彩的运用,对后来的画家如鲁本斯和普桑都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作品有《神圣与世俗之爱》《酒神节》《圣母升天》等。

    [2] 雪村(1504——1589),即雪村周继,日本战国时期的代表画家, 仰慕室町时期著名画家雪舟,以雪舟的后继者自居,并模仿雪舟出家为僧从事绘画。代表作品有《竹林七贤图》《潇湘八景图》等。

    [3] 李竹懒(1565——1635),即李日华,明文学家(文中将他误作宋人),字君实,号竹懒,浙江嘉兴人。万历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能书画,善赏鉴,著有《味水轩日记》《紫桃轩杂缀》等。所作笔记多为书画评论,笔调清隽,富有意趣。文中引用出自《紫桃轩杂缀》卷二,原文为:“有好弟子为庸师教坏,有好山水为俗子妆点坏,有好茶为凡手焙坏。”

    [4] 语出《论语·为政》:“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考查他的所作所为,查看他的过往经历,观察他的兴趣所安。这样,人怎么还可能隐瞒什么呢?)

    [5] 读音分别为:荼(tú)、蔎(shè)、荈(chuǎn)、槚(jiǎ)、茗(míng)。

    [6] 蒸青是制茶过程中杀青技术的一种,是以热气烘蒸的方式停止茶鲜叶中生物酶的继续发酵,同时减少叶片中的水分,使叶片变软,以便于进一步加工。

    [7] 陆羽(733——804),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陆羽精于茶道,以世界首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被后人称为“茶圣”。

    [8] 《茶经》原文为:“如胡人靴者蹙缩然,犎牛臆者廉檐然,浮云出山者轮菌然,轻飚拂水者涵澹然……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作者的英译与原文略有偏差。

    [9] 《茶经》原文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10] 卢仝(约795——835),唐代诗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他著有《茶谱》,其《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茶圣”陆羽相提并论。

    [11] 此事记载于《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该官员指李季卿。

    [12] 宋徽宗所撰论著《大观茶论》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内容并非“描述了二十种茶”,而应为“茶的二十个方面”。

    [13] 此处“新儒家”是指宋明理学。虽然更普遍的说法是,“新儒家”指1921年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的条件下产生的新的儒家学派。

    [14]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山东钜野人。晚贬之黄州,世称王黄州。他反对宋初浮靡文风,提倡平易朴素,其诗文清丽可爱,颇受后人推重。后所引诗句出自其《茶园十二韵》。

    [15] 圣武天皇(724——749年在位),名首,文武天皇的第一皇子,以推崇佛教、铸造卢舍那大佛像著称。

    [16] 最澄和尚(767——822),日本天台宗的创立者。公元804年曾率弟子入唐学佛,于805年返回日本,文中所说的801年有误。

    [17] 荣西禅师(1141——1215),日本临济宗的创立者。自小从父学佛,十四岁出家,初学天台密教,曾于1168年、1187年两次来中国学习临济禅。著有《吃茶养生记》一书。

    [18] 足利义政(1436——1490),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应仁之乱后隐退。爱好绘画、能乐和茶道,庇护艺术家与文化人,建立银阁寺,兴起东山文化。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