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春秋繁露译注最新章节!

    【题解】

    本篇主要议论养生之道。董仲舒从谈论天地之道开始,认为万物都是在天地、阴阳的中和之处发生、发展和成熟的,中与和是天地的常道,也是万物生长的常道。人的养生之道应该效法天地的这种中和之道,做到外无贪欲,内心安宁,在饮食、住房等日常生活方面保持适度。因为天地、阴阳、人物同属一气,所以养生之道的关键就在于养气之道,使人体内的气旺盛且有条理,这样就会保证身体健康、寿命长。董仲舒根据中和、养气等养生之道,具体说明了人应该根据天时和身体状况有节制地行房事,随季节变化而注意穿衣、饮食的卫生保健。在文末,董仲舒还论述了养生之道、天赋本质与人的寿命长短的关系,认为人的天赋本质是人的生命、寿命的根基,它决定了人的寿命的大致限度,但是天赋本质只是一方面的因素,在另一方面,人应该发挥自身的有为之道,注意养生,使天赋本质得到完全的展开,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循天之道以养其身,谓之道也。天有两和(1),以成二中(2),岁立其中,用之无穷(3)。是北方之中用合阴,而物始动于下(4);南方之中用合阳,而养始美于上(5)。其动于下者,不得东方之和不能生,中春是也(6);其养于上者,不得西方之和不能成,中秋是也(7)。然则天地之美恶在(8)?两和之处(9),二中之所来归(10),而遂其为也(11)。是故东方生而西方成,东方和生,北方之所起;西方和成,南方之所养长。起之,不至于和之所不能生;养长之,不至于和之所不能成。成于和,生必和也;始于中,止必中也。中者,天地之所终始也;而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夫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中者,天地之美达理也(12),圣人之所保守也,《诗》云:“不刚不柔,布政优优(13)。”此非中和之谓与?是故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14)。

    【注释】

    (1) 两和:指春分、秋分。春分为东方之和,为二月;秋分为西方之和,为八月。

    (2) 二中:指夏至、冬至。夏至为南方之中,为五月;冬至为北方之中,为十一月。

    (3) “岁立其中”二句:指每一年中都有两和、二中,年年循环不穷。

    (4) “是北方之中用合阴”二句:北方之中指冬至,为十一月,此时阴气盛极而阳气初生,二气相合使物产生。

    (5) “南方之中用合阳”二句:南方之中指夏至,为五月,此时阳气盛极而阴气初生,二气相合使物成长。

    (6) 中春:春之中,即春分。

    (7) 中秋:秋之中,即秋分。

    (8) 恶(wū)在:在哪里。恶,哪里、怎么。

    (9) 两和之处:指春分、秋分。

    (10) 二中之所来归:二中指冬至、夏至,冬至阳气初生后渐盛,由北向东,渐至春分,使万物生长;夏至阴气初生后渐盛,由南向西,渐至秋分,使万物长成。

    (11) 遂其为:完成它的作为。

    (12) 达:常,通行不变。

    (13) “不刚不柔”二句:所引诗文源自《诗经·商颂·长发》:“不竞不絿(qiú),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qiú)。”竞,逐。不竞,不与人争前后。絿,急。优优,合适、宽裕。遒,聚集。曾宇康《春秋繁露义证补》云:“此为《商颂·长发篇》文,惟‘布’作‘敷’。《左》成二年及昭二十年《传》、《家语·正论篇》、《后汉书·陈宠列传》、《文选》王元长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并引作‘布’,与此文同。”《毛诗》作“敷”,《齐诗》作“布”,是一差别,大意相通。

    (14) 极命:尽其天年。极,尽。

    【译文】

    遵循天道来保养身体,叫做有道。天有东方与西方两种和,而形成北方与南方两个中,每一年中都包含有这两和、两中,年年循环无尽。因此北方的中————冬至,阳气初生而跟阴气相合,万物在地下开始萌动;南方的中————夏至,阴气初生而跟阳气相合,万物在地上长得很好。在地下萌动的,得不到东方的和就不能生成,东方的和就是春分;在地上成长的,得不到西方的和就不能成熟,西方的和就是秋分。那么天地的美妙在哪里呢?两个和所在的地方,正是两个中所要趋向的地方,从而完成它们的作为。所以万物在东方生长而在西方成熟,东方的和能生育万物,最初源自北方的初生阳气;西方的和能使万物成熟,依赖于南方的阳气使万物滋长。北方阳气兴起,如果不到达东方的相和之处,万物就不能生长;南方阳气滋长万物,如果不到达西方的相和之处,万物就不能成熟。万物都在相和的地方成熟,生长之处也要相和;万物都从中正的地方开始生长,生长到极点后一定也终结在中正之处。所谓中,是天地的终结和开始;而所谓和,是天地的生长和成熟。德没有比和更大的,道没有比中更正的。中与和是天下最好的常理,也是圣人所要遵循的。《诗经》上说:“不刚强也不柔弱,施行政治很温和。”这不就是说的中和吗?所以能用中和来治理天下的人,他的德行一定非常完善;能用中和来保养身体的人,他的寿命一定很长。

    男女之法,法阴与阳(1)。阳气起于北方,至南方而盛,盛极而合乎阴;阴气起乎中夏,至中冬而盛,盛极而合乎阳。不盛不合。是故十月而一俱盛(2),终岁而乃再合(3)。天地久节(4),以此为常。是故先法之内矣,养身以全,使男子不坚牡(5),不家室(6);阴不极盛,不相接(7)。是故身精明难衰而坚固,寿考无忒(8),此天地之道也。

    【注释】

    (1) “男女之法”二句:男为阳,女为阴,男女的关系效法阴阳的关系。阴阳在四时中,夏为阳,冬为阴。中夏指夏至日,中冬指冬至日。冬至阴盛,阳起;夏至阳盛,阴起。法,效法。

    (2) 十月而一俱盛:一年之中阴盛一次,阳盛一次,都有一次处于盛的状态。

    (3) 终岁而乃再合:指一年中阴阳二气的两次和合。冬至与夏至,阴盛而阳起,阳盛而阴起,一次夏至合于南方(前),一次冬至合于北方(后)。本书《天道无二篇》中的“夏交于前,冬交于后”以及下文所谓“阴阳之会,冬合北方,夏合南方”,皆是此意。

    (4) 节:节律。

    (5) 不坚牡:男人没有发育成熟。牡,雄性、男性。

    (6) 不家室:不娶妻成家。

    (7) 不相接:不相交媾(ɡòu)。

    (8) 寿考无忒(tè):寿命很长而没有减损。考,老、年纪大。忒,差错。

    【译文】

    男女关系的法度,应效法阴气和阳气。阳气从北方兴起,到南方而旺盛,旺盛到极点就跟阴气相合;阴气从夏至兴起,到冬至而旺盛,旺盛到极点就跟阳气相合。不旺盛就不相合。一年当中阳气和阴气都有一次达到极盛,所以在一年之中阴、阳二气有两次交合。天地的节律,以这个作为不变的法度。因此先在内部效法它,保养身体以保全天赋的性命,男子没有发育成熟,就不要娶妻成家;女子没有发育成熟,就不和男人交媾。如此就能使身体中的精气不容易衰竭而身体健康安固,寿命很长而没有减损,这就是天地之道。

    天气先盛牡而后施精,故其精固;地气盛牝而后化(1),故其化良。是故阴阳之会,冬合北方,而物动于下;夏合南方,而物动于上。上下之大动,皆在日至之后(2)。为寒,则凝在裂地;为热,则焦沙烂石。气之精至于是。故天地之化,春气生,而百物皆出;夏气养,而百物皆长;秋气杀,而百物皆死;冬气收,而百物皆藏。是故惟天地之气而精,出入无形,而物莫不应,贵之至也(3)。君子法乎其所贵。

    【注释】

    (1) 牝(pì):雌性、女性。化,化生、生育。

    (2) 日至:冬至,夏至。

    (3) 贵:苏本作“实”,惠栋校作“贵”,钟肇鹏校释本从之。通观上下之文意,惠校及钟本是,今据改。

    【译文】

    天气先使阳刚雄性旺盛后方才施发出精气,所以这种精气牢固;地气使阴柔雌性旺盛后方才生育,所以生育良好。因此阴阳二气相合,冬天在北方会合,而万物在地下萌动;夏天在南方会合,而万物在地上生长。万物在地上地下大活动,都是在冬至或夏至之后。天气寒冷时,会使水凝结成冰而把大地冻裂;天气炎热时,就会烤焦沙砾并晒烂石头。气的精纯竟达到了这种程度。因此天地化生万物,春气是滋生的气,而使百物都生育出来;夏气是培养的气,而使百物都成长起来;秋气是肃杀的气,而使百物都死亡;冬气是收敛的气,而使百物都隐藏起来。所以天地的气是精纯的,出入没有形迹,而百物没有不与之相感应的,是极其尊贵的。君子效法尊贵的天地精气。

    天地之阴阳当男女(1),人之男女当阴阳。阴阳亦可以谓男女,男女亦可以谓阴阳。天地之经(2),至东方之中(3),而所生大养;至西方之中(4),而所养大成。一岁四起业(5),而必于中(6)。中之所为,而必就于和(7)。故曰和其要也(8)。和者,天之正也(9),阴阳之平也(10),其气最良(11)。物之所生也,诚择其和者,以为大得天地之泰也(12)。天地之道,虽有不和者,必归之于和,而所为有功;虽有不中者,必止之于中,而所为不失。是故阳之行,始于北方之中,而止于南方之中(13);阴之行,始于南方之中,而止于北方之中(14)。阴阳之道不同,至于盛,而皆止于中;其所始起,皆必于中。中者,天地之太极也(15)。日月之所至而却也(16)。长短之隆(17),不得过中。天地之制也(18),兼和与不和(19),中与不中,而时用之,尽以为功(20)。是故时无不时者(21),天地之道也。顺天之道,节者(22),天之制也;阳者,天之宽也;阴者,天之急也;中者,天之用也;和者,天之功也。举天地之道(23),而美于和,是故物生皆贵气而迎养之。孟子曰(24):“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者也。”谓行必终礼(25),而心自喜,常以阳得生其意也(26)。公孙之《养气》曰(27):“里藏泰实则气不通(28),泰虚则气不足,热胜则气耗,寒胜则气滞(29),泰劳则气不入(30),泰佚则气宛至(31),怒则气高,喜则气散,忧则气狂,惧则气慑(32)。凡此十者,气之害也,而皆生于不中和(33)。故君子怒则反中(34),而自说以和(35);喜则反中,而收之以正;忧则反中,而舒之以意;惧则反中,而实之以精。”夫中和之不可不反如此。

    【注释】

    (1) 当:相当,相匹配。

    (2) 经:常,常道,通行不变的道理。

    (3) 东方之中:春分。

    (4) 西方之中:秋分。

    (5) 一岁四起业:天气变化在一年中表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种事功。

    (6) 于:合于。中,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7) 就:相就,归趋。和,指春分、秋分。阴阳平衡为和。

    (8) 要:要领,关键。

    (9) 正:正道,常理。

    (10) 平:均衡。

    (11) 其气最良:阴阳平衡的气是最好的气,最适合生长的环境条件。

    (12) 天地之泰:天地的根本要道。泰,苏本误作“奉”,钟肇鹏校释本据杨树达之说校正作“泰”,当是,今从之。泰,太极、中正。

    (13) “是故阳之行”三句:阳气产生于北方,冬至日,最盛于南方,夏至日。

    (14) “阴之行”三句:阴气产生于南方,夏至日,最盛于北方,冬至日。

    (15) 太极:最高处,最高境界。极,本指房屋最高的栋梁,引申为极顶的意思。

    (16) 却:退却,回转。

    (17) 隆:高处,极顶。

    (18) 制:法度。

    (19) 兼:包容,包含。

    (20) 尽:全。

    (21) 时无不时者:适时而不失时。

    (22) 节者:节律,法度、秩序。

    (23) 举:全,尽。

    (24) 孟子曰:下引文见《孟子·公孙丑上》。

    (25) 终礼:止于礼义之中,即符合礼义之意。终,止。

    (26) 阳得:同“阳德”,即阳刚之气。

    (27) 公孙:指公孙尼子,传为孔子的学生。

    (28) 里藏(zànɡ)泰实:人的内脏太实。藏,通“脏”。泰,通“太”。

    (29) “热胜则气耗”二句:热胜则精气消耗多,寒胜则气郁积不畅。胜,通“盛”,在人体中偏胜。寒、热是八纲之一对。苏本、卢本此二句作“热胜则气□,寒胜则气□”,两句各阙一字。《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有“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说法,根据上下文义似可补“寒”、“热”二字,成为“热胜则气寒,寒胜则气热”。《诸子菁华录》本作“热胜则气耗,寒胜则气寡”。钟肇鹏校释本综合据文义补“耗”、“滞”二字。综观诸家之说,钟本于义为长,今据补。

    (30) 泰劳则气不入:古人以为人太劳累,肺活动快,出气多而纳气少,所以叫气不入。

    (31) 泰佚(yì)则气宛(wǎn)至:太安逸了则体内的气就会阻滞不通畅。佚,安逸。宛,通“郁”,郁结。至,通“窒”,阻塞不通。郁窒,人懒散时气郁积不通畅。

    (32) 慑(shè):恐惧,丧气。

    (33) “凡此十者”三句:中,不偏不倚。和,阴阳平衡。中和是维持身体正常生理过程的最好条件,太劳累,过闲逸,对身体健康不利,适当活动是生命所需要的。阴阳虚实寒热,是中医强调平衡的,有所偏就容易患病。另外,中医重视人的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因此七情过度,喜怒忧惧都会破坏平衡,不利于养身。

    (34) 反:通“返”,回到。

    (35) 说(yuè):同“悦”,喜欢、高兴。

    【译文】

    天地的阴阳和人类的男女相当,人类的男女也相当于阴阳。阴阳也可以称为男女,男女也可以称为阴阳。天地的常道,到了春分,所生的万物完全长出;到了秋分,所养育的万物完全成熟。天气变化在一年当中表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种事功,而这些一定要合乎中。中的作为,一定要归于和。因此说和是天地之道的核心。所谓和,就是指的天地的正道,阴阳二气的平衡,和气是最好的气。万物的生长,实际上是选择和的条件,是得到了天地最根本的道。天地之道,虽然有不和谐的方面,最后必然会归于和谐,这样它的作为才会有功效;虽然有不符合中的,最后必然会落实在中上,这样它的作为才不会有过失。因此阳气的运行,从北方的冬至开始,终止于南方的夏至;阴气的运行,从南方的夏至开始,终止于北方的冬至。阴阳二气的运行路线不同,它们的旺盛,都终止在中上;它们的起点,也都落实在中上。所谓中,是天地的最高境界。日月运行到这里就又返回运行。运行长短的极限,也不能超过中。这是天地的法度,兼容和与不和,中与不中,到适当的时候发挥作用,就全都有了功效。因此说天适时而不失时,这就是天地之道。顺应天之道,有节律,是天的规则;阳气,是天的宽缓之气;阴气,是天的急迫之气;中,是天的运用;和,是天的功效。所有天地之道中,和气是最美好的,因此万物的生长都是重视气并接受气的滋养。孟子说:“我是善于培养我的浩然正气的。”说的是行为必须最终归到礼上,而心理上感到喜悦,经常以阳刚之德生发心意。公孙尼子《养气》说:“人的内脏太实则气就不通畅,内脏太虚则气就不充足,热太盛则精气就消耗多,寒太盛则气就郁积不通畅,太劳累则气就难进入体内,太安逸则体内的气就会阻滞不通畅,发怒时则气高扬,高兴时则气分散,忧愁时则气发狂,恐惧时则气沮丧。大凡这十种情况,都是损害气的,都是由于不符合中和导致的。因此君子发怒就要返回到中,并用和来协调自己的情绪以达到愉悦的状态;喜悦的时候也要返回到中,用诚正来收敛自己的喜悦以返归中;忧愁的时候也要返回到中,以此来舒缓自己心中的纠结状态;恐惧的时候也要返回到中,用精神的力量来充实自己的内心。”不可以不返回到中的情况就是这样。

    故君子道至,气则华而上(1)。凡气从心,心,气之君(2),何为而气不随也?是以天下之道者,皆言内心其本也(3)。故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4),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5),是其且多且治(6)。鹤之所以寿者,无宛气于中,是故食不冰(7);猿之所以寿者,好引其末(8),是故气四越(9)。天气常下施于地,是故道者亦引气于足;天之气常动而不滞,是故道者亦不宛气。气苟不治,虽满必虚(10)。是故君子养而和之,节而法之(11),去其群泰(12),取其众和。高台多阳(13),广室多阴(14),远天地之和也,故圣人弗为,适中而已矣。

    【注释】

    (1) 气则华而上:指养生有道的人,他的气向上升华。

    (2) “凡气从心”三句:心即精神,气指体内生理活动。心与气的关系:心是君(主宰者),气随着心而动。精神(心)对体内生理(气)起引导作用。

    (3) “是以天下之道者”二句:天下养生之道,都说内心是本。

    (4) “故仁人之所以多寿者”三句:《论语·雍也》载:孔子说“仁者寿”。仁人的心“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没有不正当的欲望,也没有不合理公正的想法,所以长寿。

    (5) 天地之美:指时令食物。

    (6) 是其且多且治:他的内气充足而且有条理。是,这样。其,指代气。且多且治,指气充足而且有条理。

    (7) 食不冰:各本皆脱“不”字,今据钟肇鹏校释本补。冰,当作“凝”字为是。食不凝,指吃东西不凝滞。

    (8) 末:身体的末端,指四肢。

    (9) 越:散发,流动。

    (10) “气苟不治”二句:苏本作“苟不治,虽满不虚”,卢文弨校曰:“案此七字疑有误,或当作‘气苟不治,虽满必虚’。”卢校是,钟肇鹏校释本据补,今从之。

    (11) 节而法之:指调节内气而使之有条理、有法度。节,调节。法,有法度。

    (12) 泰:过分,过甚。

    (13) 高台多阳:地基太高而多阳气。台,指地基。

    (14) 广室多阴:居室广大而多阴气。多阳气与多阴气都远离天地之和气,不利于人的生活保养。这是批评富贵人家讲究排场的奢侈生活。

    【译文】

    因此修养有道的君子,气由下升华而上。气服从心的调节,所谓心,是气的主宰,心想做什么气能不顺从吗?所以天下养生有道的人,都说内心是根本。有仁德的人之所以大多长寿,其原因是不贪求外物而内心清净,心境平和而保持中正,撷取天地间美好的时令物品来保养自己的身体,因此他的内气充沛且有条理。鹤之所以长寿,其原因在于它体中没有郁结之气,所以吃东西不凝滞;猿之所以长寿,其原因在于它喜好伸展四肢,所以体中之气向四肢发散。天的气时常向下流到地面,所以有道的人也常常导引体内之气到脚上去;天的气经常运动而不停滞,所以有道的人不使气在体内郁结。如果体内之气得不到调治,那么即使气很多也是虚弱的。所以君子保养体内之气并使之和顺,调节内气并使之有条理、有法度,去掉那些过分的行为,而采取和谐的东西。高大的地基就多阳气,宽广的房屋就多阴气,这都远离了天地的和谐之道,所以圣人不建造高楼大厦,房屋规模适中就行了。

    法人八尺(1),四尺其中也。宫者,中央之音也;甘者,中央之味也;四尺者,中央之制也。是故三王之礼,味皆尚甘,声皆尚和。处其身,所以常自渐于天地之道(2)。其道同类,一气之辨也(3)。法天者,乃法人之辨。天之道,向秋冬而阴来,向春夏而阴去。是故古之人霜降而迎女(4),冰泮而杀止(5)。与阴俱近,与阳俱远也。天地之气,不致盛满(6),不交阴阳。是故君子甚爱气而游于房以体天也(7)。气不伤于以盛通(8),而伤于不时、天并(9)。不与阴阳俱往来,谓之不时;恣其欲而不顾天数(10),谓之天并。君子治身不敢违天,是故新牡十日而一游于房(11),中年者倍新牡,始衰者倍中年,中衰者倍始衰,大衰者以月当新牡之日。而上与天地同节矣,此其大略也。然而其要皆期于不极盛不相遇,疏春而旷夏(12),谓不远天地之数。

    【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