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春秋繁露译注最新章节!


    (14) 夭(yāo):同“妖”,反常的东西或现象。苏本、卢本“夭”作“壬”,苏舆注:“壬,疑‘夭’之误。”宋本作“夭”。作“夭“是,今据正。

    (15) 正:纠正,使……正。

    (16) “爱气以生物”五句:苏舆注:“王者喜怒哀乐之发,即礼乐刑政之用。中庸、中和之效,极之于天地位、万物育,得此可证其理。”

    (17) 溉:俞樾云:“溉,读为‘既’,尽也。”俞说可从。

    【译文】

    天常常把爱利万物作为心意,把养长万物作为职事,春秋冬夏四季都是上天用作养育万物的手段。君王也常常把爱利天下之人作为心意,把天下之人一世的安居乐业作为职事,好恶喜怒都是他用作治理天下的手段。然而君主的好恶喜怒,就是上天的春夏秋冬,它具有暖凊寒暑而用来变化事物以成就功业。天呈显出四季,合乎时宜的年岁就美好,不合乎时宜的年岁就不好。君主呈显出四种情感,合乎义就天下太平,不合乎义就天下大乱。因此太平的世道和美好的年岁天数相同,不太平的世道与不好的年岁天数相同,由此可见人理和天道是相符合的。天有寒冷、有暑热。喜怒哀乐的表现与凊暖寒暑,其实是同一类的。喜气暖和而相当于春天,怒气寒凉而相当于秋天,乐气是太阳而相当于夏天,哀气是太阴而相当于冬天。这四种气,是天和人共同具有的,不是人自身能够蓄养的,所以只可以节制而不可以禁止。加以节制就会顺利,加以禁止就会紊乱。人是天生出来的,而取法天的化育。喜气取法于春天而来,乐气取法于夏天而来,怒气取法于秋天而来,哀气取法于冬天而来,这便是四种气在人心中的表现。人的四肢各有一定的部位,就好像四季一样;寒冷暑热不可以变更,就好像肢体一样。肢体变更了它原来的部位,就叫做妖人;寒暑变更了它本来的时节,就叫做不好的年岁;喜怒变更了它本来的处所,就叫做乱世。圣明的君王应该使自己的喜悦跟春天相当,使自己的愤怒跟秋天相当,使自己的快乐与夏天相当,使自己的悲哀与冬天相当。君臣上下都按照这个道理行事,以此来取法天道。春气是仁爱的,秋气是严厉的,夏气是快乐的,冬气是悲哀的。仁爱的气用来生长万物,严厉的气用来成就功业,快乐的气用来养育万物,悲哀的气用来送终,这是天的意志。因此春气暖和,这是天用仁爱来生长万物;秋气寒凉,这是天用严厉来促成万物;夏气温和,这是天用快乐来养育万物;冬气寒冷,这是天用悲哀来储藏万物。春天主管生长,夏天主管养育,秋天主管收获,冬天主管储藏。父母在世时竭尽力量奉养他们而使他们快乐,父母去世后竭尽悲哀地去埋葬他们,这是作儿子的职责。因此四季的运行,就是父子之间的道理;天地的意志,就是君臣之间的义理;阴阳的道理,就是圣人的法则。

    阴,刑气也;阳,德气也。阴始于秋,阳始于春。春之为言,犹偆偆也(1);秋之为言,犹湫湫也(2)。偆偆者,喜乐之貌也;湫湫者,忧悲之状也。是故春喜、夏乐、秋忧、冬悲,悲死而乐生。以夏养春,以冬藏秋,天之志也(3)。是故先爱而后严,乐生而哀终,天之常也(4)。而人资诸天(5),天固有此,然而无所之(6),如其身而已矣(7)。人主立于生杀之位,与天共持变化之势(8),物莫不应天化。天地之化如四时,所好之风出,则为暖气,而有生于俗(9);所恶之风出,则为凊气,而有杀于俗;喜则为暑气,而有养长也;怒则为寒气,而有闭塞也。人主以好恶喜怒变习俗,而天以暖凊寒暑化草木。喜怒时而当则岁美,不时而妄则岁恶。天地人主一也。然则人主之好恶喜怒,乃天之暖凊寒暑也,不可不审其处而出也(10)。当暑而寒,当寒而暑,必为恶岁矣;人主当喜而怒,当怒而喜,必为乱世矣。是故人主之大守(11),在于谨藏而禁内(12),使好恶喜怒必当义乃出,若暖凊寒暑之必当其时乃发也。人主掌此而无失(13),乃使好恶喜怒未尝差也(14),如春秋冬夏之未尝过也,可谓参天矣。深藏此四者而勿使妄发(15),可谓天矣(16)。

    【注释】

    (1) 偆偆(chǔn):喜乐貌。

    (2) 湫湫(qiū):忧愁悲伤貌。

    (3) 天:旧本皆作“大人”,惠栋校作“天”,是。今从惠校。

    (4) 常:常道。苏本作“常”作“当”,纪昀校作“常”,是。今从纪校。

    (5) 资:凭借,依托,资取。

    (6) 无所之:苏舆注:“‘无所之’三字,疑有误。”苏说是。

    (7) 如其身:苏舆注:“‘如其身’者,言天道一同于人身。”此即前文所言“人理之副天道”之意。

    (8) 持:掌握。

    (9) 俗:习俗。

    (10) 审其处:审察清楚它的道理。审,审察、弄明白。处,常理。

    (11) 大守:重大职守。

    (12) 谨藏而禁内:谨守机密而禁止内部的奸邪。

    (13) 掌:掌握。

    (14) 乃使:旧本均误倒作“使乃”,钟肇鹏《春秋繁露校释》作“乃使”,是,今据乙正。

    (15) 此四者:指爱、乐、严、哀,以此应春、夏、秋、冬。

    (16) 天:合于天意。

    【译文】

    阴气,是刑戮之气;阳气,是仁德之气。阴气从秋天开始旺盛,阳气从春天开始旺盛。春的意思,就像“偆偆”;秋的意思,就像“湫湫”。“偆偆”,就是高兴快乐的样子;湫湫,就是忧愁悲伤的样子。因此春天是喜悦的、夏天是快乐的、秋天是忧愁的、冬天是悲伤的,为死去的人悲伤而使活着的人快乐。用夏天来养育春天所生长的万物,用冬天来储藏秋天所收获的万物,这是天的意志。所以先仁爱而后严厉,使活着的人快乐而为已故的人悲伤,这是天的常道。人取法于天的常道,天本来就具有这些,天道的表现跟人身相同。君主拥有生杀臣民的权位,与天共同掌握万物变化的情势,而万物没有不随着天的变化而变化的。天地的变化就好像四季一样,所喜好的风出现,就是暖气,有利于习俗的生成;所厌恶的风出现,就是凉气,会使习俗衰退;喜悦就是暑气,会养长天下之人;愤怒是寒气,会闭塞天下之人。君主用自己的好恶喜怒来改变习俗,而天用暖凊寒暑来变化草木。喜怒适时而恰当则年岁就美好,喜怒不合时宜则年岁就不好。对于天地和君主二者都是一样的道理。既然如此,那么君主的好恶喜怒,就是天的暖凊寒暑,不可以不审察清楚它的道理并谨慎地表现出来。天在应当暑热的时候而寒冷,在应当寒冷的时候而暑热,这一定会导致不好的年岁;君主在应当喜悦的时候而愤怒,在应当愤怒的时候而喜悦,这一定会导致社会的动乱。因此君主的重大职守,在于谨守机密而禁止内部的奸邪,使好恶喜怒一定合乎义才表现出来,就好像暖凊寒暑一定是合乎时节才发出来一样。君主把握这个道理而没有过失,使好恶喜怒没有差错地表现出来,就好像春秋冬夏没有差错地运行一样,这样就可以说是参通天道了。深藏好恶喜怒这四者的表现,而不让它们随意发作,这样就可以说是合于天意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