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春秋繁露译注最新章节!

(1),安诸侯,尊天子。霸王之道,皆本于仁。仁,天心,故次之以天心(2)。爱人之大者,莫大于思患而豫防之(3),故蔡得意于吴,鲁得意于齐,而《春秋》皆不告(4)。故次以言:“怨人不可迩,敌国不可狎,攘窃之国不可使久亲,皆防患、为民除患之意也(5)。”不爱民之渐(6),乃至于死亡,故言楚灵王、晋厉公生弒于位,不仁之所致也。故善宋襄公不厄人,不由其道而胜,不如由其道而败,《春秋》贵之,将以变习俗,而成王化也。故子夏言:“《春秋》重人,诸讥皆本此,或奢侈使人愤怨,或暴虐贼害人,终皆祸及身(7)。”故子池言:“鲁庄筑台,丹楹刻桷;晋厉之刑刻意者(8);皆不得以寿终。”上奢侈,刑又急,皆不内恕,求备于人(9)。故次以《春秋》,缘人情,赦小过,而《传》明之曰:“君子辞也。”孔子明得失,见成败,疾时世之不仁,失王道之体,故缘人情,赦小过。《传》又明之曰:“君子辞也(10)。”孔子曰:“吾因行事,加吾王心焉(11)。”假其位号,以正人伦,因其成败,以明顺逆(12)。故其所善,则桓、文行之而遂,其所恶,则乱国行之终以败。故始言大恶,杀君亡国,终言赦小过,是亦始于麤粗(13),终于精微。教化流行,德泽大洽,天下之人,人有士君子之行,而少过矣,亦讥二名之意也(14)。

    【注释】

    (1) 故曾子、子石盛美齐侯:曾子,孔子弟子曾参,鲁人,传《孝经》、《春秋》。子石,世硕的字。另,子石也是孔子另一弟子公孙龙的字。

    (2) “仁,天心”三句:《吕氏春秋·不二篇》:“孔子贵仁。”《春秋繁露·王道通三篇》:“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儒家核心价值观是仁,以天为仁。

    (3) “爱人”二句:思考祸患并加以预防,是仁的重要表现。《春秋繁露·仁义法》:“未至预备之,则美之,善其旧害之先也。”

    (4) “故蔡得意”三句:《春秋》定公四年:“楚人围蔡……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莒,楚师败绩。”“蔡得意于楚”,是以战败楚而得意,似亦可通。改楚为吴,可备一说。《春秋》僖公二十六年:“齐人伐我北鄙。”“公子遂如楚乞师。”“公以楚师伐齐取谷。”这就是“鲁得意于齐”,这也是战败齐而得意。《春秋》皆不告,说《春秋》不记载这两件事,表示不满意。改告为善,也可以通。《盐铁论·刑德篇》:“鲁以楚师伐齐,而《春秋》恶之。”恶之,与不告、不善,大意相同。

    (5) “怨人”四句:怨人、敌国、攘窃之国,都是自己的敌对势力。不可迩、狎(xiá)、不久亲,不可接近亲密。这都是防患的意思,为民除患之意。

    (6) 不爱民之渐:渐渐地不爱抚人民。

    (7) “《春秋》重人”五句:《春秋》重视人民,奢侈暴虐,使人愤怨,或贼害人,都要受到讥刺。这些当政者最终都要招来灾祸。

    (8) 刻意:刻薄残酷。

    (9) “上奢侈”四句:上奢侈,崇尚豪华。这是当政者自己的享受。上,通“尚”,崇尚。刑又急,刑法是对人民的,动不动就要用严刑峻法。鲁庄公、晋厉公都是自己没有仁爱之心,对人又求全责备。

    (10) 君子辞:《春秋》襄公三十年:“夏,蔡世子般弑其君固。”“冬十月,葬蔡景公。”《公羊传》:“贼未讨,何以书葬?君子辞也。”何诂:“君子为中国讳。”

    (11) “吾因行事”二句:借记述事件,来阐述王道之心,即表达王道思想。

    (12) “假其位号”四句:苏舆注:“因成知顺,桓、文是;因败知逆,鲁庄、晋厉是;亦有因败而得其顺者,宋襄是也。假位号,因成败,此圣人作《春秋》之意。因故事以明王义,事不虚而义则博贯。凡以维纲纪,定是非,始于止乱,终于致治。”苏说可从。

    (13) 麤(cū):“粗”的异体字。

    (14) 二名:两个字的名字。《公羊传》认为“二名”不符合礼仪。后王莽改制,即用《公羊》说,禁人二名。

    【译文】

    《春秋》的道义,得到的多就可以做君王,得到的少就可以做霸主。因此曾子、子石极力称赞齐侯,能够安抚诸侯,尊奉天子。这是霸王之道,都是依据仁而得来的。仁是天心,因此接着论述天心。最爱人之处,没有比担心忧患并预防它更大的,因此蔡国在吴国得志,鲁国在齐国得志,《春秋》都不记载。所以接着说:“与你有仇怨的人不可亲近,对敌国不要过分亲近,喜好占夺盗窃的国家不可以长久亲近,都是防止祸患、为人民除害的意思。”渐渐地不爱护人民,以至于死亡,因此说楚灵王、晋厉公被活活杀死在君位上,都是由于不仁导致的。也因此褒奖宋襄公不乘人之危,与其不行正道获胜,不如行正道而失败,《春秋》很看重它,并用它改变习俗,成就圣王的教化。所以子夏说:“《春秋》重视人,各种讥刺都是根据这一点,有的君主生活奢侈淫靡,使人愤怒,有的君主暴虐无道杀害人,最终都祸及自身。”所以子池说:“鲁庄公修筑高台,把柱子漆成红色,雕刻屋椽;晋厉公的刑法刻薄残酷,都得不到好死。”国君奢侈、刑罚残酷,都是因为心中没有恕道,对别人求全责备。所以接着论说《春秋》,依据人情,赦免小过失,因而《传》明确地说:“这是君子的话。”孔子说明得与失,表现成与败,痛恨当时的世道不仁义,丧失了王道的本体,因此依据人情,赦免小过失。《传》又明确地说:“这是君子的话。”孔子说:“我凭借往事,寓以王道之心。”假借周代的位号,以理顺人伦,根据成功与失败,以表明合理还是不合理。所以他所褒扬的,齐桓公、晋文公实行正道获得成功,他所厌恶的,乱国这样做,终究失败。所以《春秋》开始说重大的罪恶,杀死君主灭亡国家,结束时说赦免小过失,这也是从粗略处开始,从精微处终结。教化流行,恩泽遍布,天下的人,人人具有君子的德行,很少有过错,这也是讥刺“二名”的意思。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