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春秋繁露译注最新章节!

子卷继之,四年而卒(7),其国不为侵夺,而顾隆盛强大中国(8)。不出年余(9),何也?楚子昭盖诸侯可者也,天下之疾其君者,皆赴愬而乘之(10),兵四五出,常以众击少,以专击散(11),义之尽也。先卒四五年,中国内乖(12),齐、晋、鲁、卫之兵分守,大国袭小。诸夏再会陈仪,齐不肯往(13)。吴在其南,而二君杀(14);中国在其北,而齐、卫杀其君(15)。庆封劫君乱国,石恶之徒聚而成群(16),卫衎据陈仪而为谖(17),林父据戚而以畔(18),宋公杀其世子(19),鲁大饥,中国之行,亡国之迹也。譬如于文、宣之际,中国之君,五年之中,五君杀(20)。以晋灵之行,使一大夫立于斐林(21),拱揖指撝(22),诸侯莫敢不出,此犹隰之有泮也(23)。

    【注释】

    (1) 晋灭赤狄潞氏及甲氏、留吁:事见《春秋》宣公十五年、十六年。赤狄,种族名。潞氏、甲氏、留吁皆为赤狄分支别种。潞氏,在今山西潞城东北四十里。甲氏,在今河北曲周一带。留吁,在今山西屯留南十三里。

    (2) “先楚子审”二句:《春秋》襄公十三年:“秋,九月庚辰,楚子审卒。”襄公十一年,鲁襄公会晋、宋、卫、曹、齐、滕、薛等诸侯,“伐郑,会于萧鱼”。郑国降服。楚子审,楚共王,名审,楚庄王之子。萧鱼,春秋时郑国地名,在今河南许昌西。刘师培云:“‘三’当作‘二’,‘服’下脱‘于’字。”刘说是。

    (3) 晋侯周卒一年:《春秋》襄公十五年:“冬,十有一月癸亥,晋侯周卒。”晋侯周,晋悼公,名周。卢文弨校记:“此六字上下似有讹脱。”观上下之文,此句突兀而与上下不相连属,当有脱讹,卢说可从。

    (4) “先楚子昭”二句:《春秋》襄公二十八年十二月:“乙未,楚子昭卒。”《春秋》襄公二十六年:“冬,楚子、蔡侯、陈侯伐郑。”楚子昭,楚康王,名昭。

    (5) “其明年”二句:事见《春秋》襄公二十七年。康有为《春秋董氏学》云:“楚屈建能会诸侯而张中国,故名之,示楚有大夫而进于中国。”屈建,楚国的大夫。

    (6) “卒之”二句:事见《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卒之三年,凌曙注:“‘三’当作‘明’。”案楚康王卒于襄公二十八年,据《左传》诸侯集于楚送葬当在襄公二十九年,则此处作“卒之明年”无疑,凌说是。朝于楚,董天工笺注作“集于楚”,其说于义为长,可从。

    (7) “楚子”二句:楚康王于襄公二十八年卒,次年楚子卷继位。楚子卷继位四年后,被其叔弑杀,《春秋》昭公元年:“冬,十有一月己酉,楚子卷卒。”楚子卷,楚康王昭的儿子,即郏(jiá)敖。

    (8) 顾:反而。

    (9) 不出年余:苏舆注:“下当有脱文。”此句确与上下文不相连属,苏说是。

    (10) 愬(sù):同“诉”,诉说。

    (11) 以专击散:集中兵力打击敌人分散的军队。

    (12) 乖:违背,不和谐。

    (13) “诸夏”二句:事见《春秋》襄公二十四年、二十五年。晋、宋、鲁、卫等国在陈仪两次开会,齐国都没有参加。陈仪,春秋时卫国地名,在今山东聊城西南。

    (14) 二君杀:鲁襄公二十五年,吴子谒伐楚,经过巢国城门时,被巢人射死;鲁襄公二十九年,吴王余祭又被守门的人杀死。

    (15) 齐、卫杀其君:鲁襄公二十五年,齐国大夫崔杼弑杀了他的国君齐庄公;鲁襄公二十六年,卫国大夫宁喜弑杀了他的国君卫殇公。

    (16) 石恶:卫国的大夫,与宁喜是同党。

    (17) 卫衎(kàn)据陈仪而为谖(xuān):《春秋》襄公二十五年秋:“卫侯入于陈仪。”《公羊传》:“陈仪者何?卫之邑也。曷为不言入于卫?谖君以弑也。”卫衎,卫献公,名衎。谖,欺诈、欺骗。

    (18) 林父据戚而以畔:事见《春秋》襄公二十六年。林父,即孙林父,卫国的大夫。戚,卫邑,在今河南濮阳北。畔,通“叛”,反叛、叛变。

    (19) 宋公杀其世子:事见《春秋》襄公二十六年。宋公,即宋平公。

    (20) “譬如”四句:当指文公十六年宋人弑杀宋昭公杵臼、文公十八年齐人弑杀齐懿公商人、文公十八年冬鲁文公子赤被弑、文公十八年冬莒纪公庶其被弑以及宣公二年秋晋赵盾弑杀晋灵公夷皋。

    (21) “以晋灵”二句:事见《春秋》宣公元年。斐(fěi)林,春秋时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东。

    (22) 拱揖指撝(huī):拱揖,拱手作揖。指撝,同“指挥”。

    (23) 隰(xí)之有泮(pàn):语出《诗经·卫风·氓》:“隰则有泮。”隰,低湿的地方。泮,通“畔”,边、涯岸。董仲舒引用此诗,意在说明当时诸侯依附晋国就像是低湿之地依靠涯岸一样。

    【译文】

    在楚庄王死的前三年,晋国灭亡了赤狄族的潞氏、甲氏和留吁三个国家。在楚共王审死的前三年,郑国在萧鱼这个地方向诸侯臣服。晋悼公死的那一年。在楚康王昭死的前两年,楚国同陈国、蔡国征伐郑国而大获全胜。第二年,楚国的大夫屈建与鲁、晋、蔡、卫等国的大夫在宋国的都城相会,在中原的国家面前夸耀。在楚康王死后的第二年,中原各国的君主集聚到楚国送葬。楚国的郏敖继承了楚康王的王位,在位四年就死了,楚国不被别的国家所侵占,反而还比中原各国繁荣强大。在郏敖死后不过一年多,为什么呢?楚康王昭在众多诸侯中还算是不错的一位,天下那些痛恨他们君主的人,都前来向他诉苦,他曾经出兵四五次,常常是用多数打击少数,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分散的军队,这是做到了道义的极致。在楚康王死前的四、五年,中原各国内部不和谐,齐、晋、鲁、卫等国的军队分别守卫自己的国土,大的国家侵袭小的国家。中原各国的国君两次在陈仪会盟,齐国国君都不愿去参加。吴国在楚国的南面,两个国君都被人弑杀了;中原各国在楚国的北面,齐国、卫国的大夫弑杀了他们的国君。齐国大夫庆封胁迫君主、祸乱国家,卫国大夫石恶等人聚集成一伙,卫衎占据陈仪而欺骗卫殇公剽,孙林父占据戚这个地方而叛乱,宋平公杀了世子痤,鲁国发生了非常严重的饥荒,中原各国的这些行为,是亡国的迹象。就像在鲁文公和鲁宣公交接的那段时期,中原的国君,在五年之中,就有五个被弑杀了。以晋灵公的行为,派遣一个大夫在斐林与诸侯会盟,拱手作揖进行指挥,诸侯没有不敢不出兵的,这就好像是低湿的地方要依靠涯岸一样。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