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杜甫传最新章节!

    七五七年(至德二载)闰八月,胡人曾经袭击凤翔,没有成功。九月,肃宗的长子李俶和郭子仪率兵十五万进攻长安,还有四千多强悍善战的回纥兵也帮助唐军作战,由回纥怀仁可汗的儿子领导着。杜甫在北方的荒村听到这个消息,感到无上的兴奋,他好像置身于长安人民的中间,准备着欢迎唐军:

    喜觉都城动,悲怜子女号;

    家家卖钗钏,只待献香醪。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后来唐军在香积寺北澧水的东岸打败胡人,收复了长安,不久洛阳也跟着克复。肃宗在十月里还京,杜甫也和他的家属一起回到长安。

    肃宗还京时,御史中丞崔器把那些接受安禄山父子官爵的官员们都召集在含元殿前,叫他们脱去鞋帽,顿首请罪;李俶攻克洛阳后,又运来一大批投降胡人的官员,先在朝堂前请罪,事后一个个都收入牢狱。郑虔和王维也一同被囚在宣阳坊。王维得到他弟弟王缙的营救,说他在洛阳菩提寺里写了一首怀念唐室“万户伤心生野烟”的绝句,赦免无罪;郑虔虽然受安禄山命为水部郎中,却因为他装病没有就任,以次三等论罪,贬为台州司户参军。杜甫到长安不久,郑虔便满头白发走上台州的长途,走的时候太仓猝了,都没有得到机会和杜甫话别;在杜甫看来,这个当年共同饮酒、共同高歌的老友只有老死台州,二人不会再有见面的希望。此后他怀念郑虔的诗,和怀念李白的诗一样,每一首都表达了杜甫是怎样热烈地需要他的友情。第二年春天,他偶然在韦曲东经过郑虔的故居,只看见穷巷静悄,室内的案上还放着干死的代替蜡烛的“读书萤”。回想起二人旧日的哀乐与游迹,他写出这样的诗句:

    仪卫(之一),唐贞观十七年,墓室壁画,人高约135厘米,反映了唐代仪卫形式。

    酒酣懒舞谁相拽?诗罢能吟不复听。

    第五桥东流恨水,皇陂岸北结愁亭。

    ————《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

    从七五七年十一月到七五八年六月,是杜甫在长安最后一次的居留。他仍旧作皇帝的供奉官左拾遗,这时贾至任中书舍人,王维任太子中允,岑参任右补阙,年才三十二岁的严武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这些人并肩出入,互相唱和,在“禁掖”里值夜时也常常写诗传递,过着闲散的官吏生活。但是那些唱和诗和朝谒诗在杜甫的诗集里毫无光彩,事实上也不能有什么光彩,里边充满了初唐以来应制诗、奉和诗一向惯用的词藻,缺乏充实的内容。在这时期杜甫的诗中,我们只能从“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避人焚谏草”这样的诗句中想象杜甫不过是一个小心谨慎的官吏。此外他若从北城下朝回来,就是在春风荡漾的曲江头典衣买酒。他这时也写了一些关于曲江的诗,但这些诗与从前的曲江诗相比,既没有天宝末年的《曲江三章》那样的凄苦,也没有《哀江头》那样的沉痛,他在一片花飞的暮春天气,只感到一个庸俗的道理:“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像“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这些信手拈来、歌咏自然的诗句,若是在一般唐人的诗集里也许是很好的名句,可是在杜甫许多瑰丽而沉郁的诗篇中,只显得轻飘而悠扬,没有重量。至于“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这样的思想实在不高明,尤其是在两京收复不久,胡人势力还相当猖獗、长安物价一天比一天高涨的时期。

    是凤翔一段的经验给他的教训太大了呢,还是这平静的官僚生活把他的视界只限制在皇帝的周围,而看不见广大的人民呢?他终日只是供奉皇帝,伺察皇帝的颜色,他说,“天颜有喜近臣知”;他四月里陪着肃宗祭祀九庙,五月端午得到皇帝的赐衣,都看为是无上的光荣。他有时局促到这种地步:官马送还官家,自己又没有马,因此有十天之久不能去看望想去看望的邻近的友人,他说,这既不是爱惜身体,也不是脚力太弱,只怕在街上徒步走路时遇见官长,遭到官长的申斥。他有时自己也深深意识到这可怜的生活:

    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可是在这狭窄的天地里,他偶然走到东郊,遇见一匹被兵士遗弃在路旁的瘦马,他也曾联想到人世的困顿,写成一篇《瘦马行》,对瘦马表示无限的同情;他在城南潏水滨听樵夫讲述几只小鹰被白蛇咬死、一只鹘鸟飞来报仇的故事,他也写出一首充满热情的寓言诗《义鹘行》,来激励壮士的肝胆。

    虽然如此,杜甫在长安的官吏生活事实上是一天一天地变得狭窄了,若是长此下去,没有一点变动,我们真担心他六七年来开辟的诗的国土会断送在左拾遗的职位上。幸而不久他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动。

    肃宗回到长安后,许多凤翔时代的官吏都或多或少地得到奖励,房琯也被命为金紫光禄大夫,进封清河郡公。可是房琯依然是接交宾客,车马盈门,常常称病请假;他空疏而放肆的言论有时传入肃宗耳中,引起肃宗的不满,再加上贺兰进明那些人的毁谤,致使他在六月里被贬为邠州刺史。他的许多明友也受到牵连。人们说他们终日结党成群,乱发议论。国子祭酒刘秩贬为阆州刺史,京兆少尹严武贬为巴州刺史,曾经给杜甫许多帮助的大云经寺僧人赞公被放逐到秦州,杜甫也离开了皇帝周围的“氤氲香气”,走出一年前曾经经过的金光门,被派到华州去作司功参军,管理华州地方的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等的文教工作。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长安。

    群臣图,唐代石窟壁画

    他离开长安时,心境是很凄凉的。他不能“从容陪笑语”供奉皇帝,觉得好像是一个被遗弃的人,所以他在金光门前写出这样的诗句: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他当时只认为这对于他政治的前途是一个打击,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他从那狭窄的天地里解放出来了,对于他的诗的发展却是一个大的恩惠:他由此才得到机会,又接近战乱中的人民,认清时代的苦难,因此而恢复并且扩充了他的广大的诗的国土,从一个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人民诗人的岗位上。

    他到华州,正是七月的苦热天气,夜里毒蝎出没,白天苍蝇乱飞,饭都吃不下去,而文书堆案,不容休息,简直要发狂大叫。可是他在华州却办了不少重要的文件:他替华州的郭使君写成《进灭残寇形势图状》,陈述敌我的形势,唐军应该怎样避实击虚,剿灭盘踞邺城的胡人;在《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里提出在变乱中关于赋税、交通、征役、币制等等迫切的具体问题,在这些问题里他首先顾虑到的是人民的负担。这时两京收复不久,物价腾贵,米一斗七千钱,长安市上的水酒每斗要三百青铜钱,大路上不是乞丐,便是饿殍。国家的财政支绌到了极点,政府想尽方法,甚至把官爵当作商品出卖,也解决不了当前的困难。这年七月肃宗采用御史中丞第五琦的建议,铸造一当十钱的“乾元重宝”,第二年三月,第五琦入为宰相,又铸一当五十的新币,造成贞观以来不曾有过的通货膨胀。回纥最初派兵帮助唐军反攻长安时,肃宗曾经和回纥约定,若是两京收复,土地人民归唐所有,金帛妇女都任凭回纥抢夺。所以打下洛阳后,回纥在市井村坊间抢掠三天,搜刮走大批的财物;肃宗为了酬答他们的“功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回纥可汗,并且每年送绢二万匹。同时吐蕃趁着边疆的防务空虚,占领了西方的一些要塞;后来大食(阿拉伯)也从海路登上南方的海岸,围攻广州。所谓“大唐”,没有几年的工夫,便从征服外族转变为被外族侵略了。在这民生凋敝,外族侵凌的时期,长安是什么情况呢?杜甫也只有在离开了皇帝的“天颜”时才能认识清楚,他后来写了一首《洗兵马》,把当前的政治情况说得很沉痛。他在这首诗里称赞了李俶、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张镐,并且说在这些人的努力下胡人是不难歼灭的。但另一方面,有些事他却不能忍受。他想到那些无功受禄的官僚,他说: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尤其是肃宗和他父亲的晚年一样,迷信神仙,国家的灾难还没有消除,各地郡县又争先恐后地呈献祥瑞了: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但是人民呢: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春旱不能下种)

    淇上健儿(围攻邺城的士兵)归莫懒,城南(长安城南)思妇愁多梦。

    这首诗可能是七五九年(乾元二年)春天在洛阳写成的,王安石选杜诗时,说它是杜诗中的“压卷”。我们现在看来,这首诗反映了杜甫两方面的积极精神,他站在民族的立场上,对于胜利有绝对的信念;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他揭露了这个朝廷的种种缺陷。

    他在七五八年的冬末回到洛阳,看望他战乱后的故乡。他在途中,曾与诗人孟云卿相遇。孟云卿是元结的朋友,他们同样是反对诗歌中的形式主义、要把诗引到现实主义的路上的人。可惜他们的诗写的并不很好,他们的理论流传下来的也不多,所以在“光芒万丈”的杜甫的诗的照耀下,他们的作品无论是质或量都显得很单薄。但是他们的作用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