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罗尔纲集最新章节!

    ————《李秀成自述原稿注》的体例

    一

    中国古代少有长篇自述,革命人物写的更是未见。《李秀成自述》是五四运动新文学出现以前一部罕见的长篇自述,在当时,就连反革命分子和外国侵略者看了,也都不得不低头承认为“事理井井” [1] ,“层次井然” [2] 。它叙述了革命的一生,记载了太平天国的兴亡史,铭刻了太平天国败亡的惨痛教训。

    《李秀成自述》是在即将被杀的囚笼之中写给敌人的。为着对付敌人,其中必有假话、假事。又是以每天七千字的速度,在九天内以迫不及待的极度紧张心情写成的,必有误记、误写的地方。李秀成只读过三年书,他的文笔是从《四书》和《古文观止》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东周列国志》、《封神传》、《说唐》等演义小说学来的,所以他写的《自述》是一种半文半白的文体。李秀成是广西梧州府藤县人,他写的白话文,就夹杂有梧州府和浔州府的方言、俗语。要读懂这样的一部《自述》,就非加以注释不可。

    我于1931年开始研究太平天国史时,就在我当时所能得到的扪虱谈虎客编的《近世中国秘史》所收的《李秀成供》上作注。1944年春,我把这些注文,移注于广西通志馆从曾家抄来的原稿上,于1951年1月出版,叫做《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笺证》。其后一再补充,出了三版。到1957年11月,经过进一步增订,又出增订本。中华书局要第三次印刷这部增订本,问我有没有增订。那时候,我要从北京回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纂太平天国的文献和资料。我请中华书局不要再印,我打算把《李秀成自述》从头另作新注,得到他们的同意。

    1958年6月,我回到南京。在编纂《太平天国文献》、《太平天国资料汇编》的同时,就依靠大批的史料,进行新注的工作。1964年4月,我在南京的工作结束后回北京,这部注也完成了。十五年来,我不断在稿上把新发现的史料予以补充、修订。到今年1月,搁下其他工作,集中全力,把这部注再审核一遍,今始完竣。回首初注迄今,已四十九年。古人说,皓首穷经。我注《李秀成自述》,也是从青春注到白首了。

    中国注史书,以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最著名。我注本书曾参考裴松之的体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裴注“网罗繁富”,引文“又多首尾完具,不似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皆剪裁割裂之文,故考证之家,取材不竭,转相引据者,反多于陈寿本书”。这个评论是不错的。我注本书也尽力网罗,所引史料,也都首尾完整,以供研究太平天国史者的使用。这是我与裴注相同的地方。但裴注杂引诸书,亦时下己意,不免有主观;我注本书则唯有训诂、考证,不加议论。裴注往往嗜奇爱博,颇伤芜杂;我注本书,则凡与太平天国史无关的绝不引录,如注冲天炮,只注明其事,记其根据,而不引所据的欧阳兆熊《水窗春呓》的长篇记事,以免芜杂。这是我与裴注不同的地方。一般注释古书,大都专门注意训诂。裴注的重点则放在事实的增补和考订上,对于原文的音切和解释并不详备。注史书一定要注重事实,这是裴松之的卓识。但也必须同样注重训诂,否则读者阅读原文尚有问题,更谈不到理解了。所以,我们既要采用裴注的长处,也要鉴戒他的缺处。我注《李秀成自述》,是训诂与事实的考证并重,在体例的大旨上,也与裴注有不同的。

    二

    我对裴松之注《三国志》体例的批判与继承如上所述。现在,把我注《李秀成自述原稿》的体例说说:

    先说训诂方面,我注的是下面十二项:

    (一)太平天国制度 如州县佐将、王宗、登闻鼓等等,都加注释。

    (二)太平天国的避讳字 如避师字讳,而以司字代;避王字讳,而新造一坐字等等,都加注释。

    (三)太平天国的特殊称谓 如称天王诏旨为“照”;称天父、天王、东王、翼王等的发怒为“义怒”等等,都加注释。

    (四)人物 凡所述太平天国人物可考的都写简传。清朝方面人物,则将其与太平天国有关的注明。至于大头羊、大鲤鱼、山猪箭、糯米四、冲天炮等等绰号,都考出其本名。

    (五)地名 凡山川关隘市镇乡村,都一一加注。其“英家会”为殷家汇之误,“四境”为泗泾之误,三里之为墟名,九里之为桥名等等,都一一考清。

    (六)事物 如李秀成说他学天文,七日七夜而知,据考系占星术;他叫张国梁召募的广东兵为“广兵”,叫曾国藩的湘军为“南兵”等等,都加注释。

    (七)专门名辞 如记永安州突围之役说:“姑稣冲是清朝寿春兵在此把守”。案寿春兵,就是寿春镇的军队,寿春镇是清朝绿营军队里面的一个镇,建立在安徽省寿州,当时调来广西作战,把守永安州姑稣冲。又如记青浦之役,俘获华尔(F.T.Ward)洋枪队的武器时说:“得洋庄百余口”。案“洋庄”是当时对前膛旧式洋炮的称谓。这些地方都加注说明。

    (八)特殊的简写字 如李秀成把“蓝”字简写成“ ”。他写三河守将蓝成春作 成春,曾国藩把“ ”字认作“洪”,他刊的《李秀成供》刻作“洪成春”,于是真人蓝成春便变成乌有的“洪成春”了。李秀成写“蓝顶子”也写作“ 顶子”,曾国藩又用朱笔把“ ”改为“红”,于是蓝顶子又变为红顶子了。我考明蓝成春的历史,再核对字体,确定是蓝字,就在这两处注明。

    (九)典故 如“周朝斩将封神”,出自《封神演义》;“在秦为秦”,为(在)楚为楚”,出自《东周列国志》;“许多乱星下降,乱及凡间”,出自《水浒传》;“即是四明山之会一样之情由”,出自《说唐》;“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出自《论语》等等,都一一 注明。

    (十)辞句如 “各心不分(忿)”,“少勇刚强”等等,或考其辞源,或考其事实,以注释其意义。

    (十一)方言 如“冇”、“是乜”、“定疊”、“少何”、“格”、“知到”、“到步”、“落跪”等等,都一一注明。

    (十二)乡土称谓 如说“张国梁与向帅为契爷”。案“契爷”,是两广西江流域一带对义父的称呼,这地方也加注。

    训诂方面,注的就是这十二项。这些地方,如不加注,就使人难懂,有时还使人发生误解。如“姑稣冲是清朝寿春兵在此把守”这句话,简又文在《太平军广西首义史》一书中,就把“寿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