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讲读王阳明心学最新章节!

业,则从勋名起见。无名心,恐事业亦不成。先生曰:“不要错看了豪杰,古人一言一动,凡可信之当时,传之后世者,莫不有一段真至精神在内。此一段精神,所谓诚也。惟诚,故能建立,故足不朽。稍涉名心,便是虚假,便是不诚。不诚,则无物,何从生出事业来?”(刘蕺山)

    蕺山见思宗。上曰:“国家败坏已极,如何整顿?”先生对:“近来持论者,但论才望,不论操守。不知天下真才望,出于天下真操守。自古未有操守不谨,而遇事敢前者;亦未有操守不谨,而军士畏威者。”上曰:“济变之日,先才而后守。”先生对:“以济变言,愈宜先守,即如范志完操守不谨,用贿补官,所以三军解体,莫肯用命。由此观之,岂不信以操守为主乎?”上始色解。(《明儒学案·刘蕺山传》)

    启超谨案:孔子思狂狷,狷者有所不为。白沙言学者须有廉隅墙壁,方能任得天下事。今日所谓才智之士,正患在破弃廉隅墙壁,无所不为。蕺山之药,用以济今日之变,其尤适也。

    “动静”二字,不能打合,如何言学?阳明在军中,一面讲学,一面应酬军务,纤毫不乱,此时动静是一是二?(刘蕺山)

    启超谨案:高景逸云,“静有定力,则我能制事,毋令事制我。阳明所以能一面讲学一面治军者,皆能不见制于事而已。”

    养成一世之风尚,造出时代之精神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底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来久矣。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一有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曾涤生《原才篇》)

    启超谨案:道学之应用,全在有志之士,以身为教,因以养成一世之风尚,造出所谓时代的精神者。王阳明与聂双江书及曾文正此文,言之无余蕴矣。顾亭林之论世风也,曰观哀平之可以变而为东京,五代之可以变而为宋,则知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而以归功于光武明章艺祖真仁之提倡。其论当矣,然犹未尽也。风俗之变,其左右于时主者不过十之一二,其左右于士大夫者乃十之八九。夫以明太祖成祖之狠鸷,其所以摧锄民气束缚民德者可谓至矣。而晚明气节之盛,迈东京而轶两宋,岂非姚江遗泽使然哉?即曾文正生雍乾后,举国风习之坏,几达极点。而与罗罗山诸子,独能讲举世不讲之学,以道自任,卒乃排万险冒万难以成功名。而其泽且至今未斩,今日数踸踔敦笃之士,必首屈指三湘,则曾罗诸先辈之感化力,安可诬也?由是言之,则曾文正所谓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者,必非不可至之业。虽当举世混浊之极点,而其效未始不可睹。抑正惟举世混浊之极,而志士之立于此旋涡中者,其卓立而湔拔之,乃益不可以已也!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