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化书新声最新章节!

    蟄者﹐和集也。此章言人能安心於虛﹐置身於靜﹐自然神集气和﹐以復其命矣。龍蛇善於蟄藏﹐故能禦大寒而不饑﹐可以萬歲不死﹐而龍能飛騰﹐蛇能變化﹐皆蟄使然也。如其不蟄以斂其神﹐伏其气﹐彼能飛騰變化哉。如言昆虫不蟄﹐不能奮揚。木不斂津﹐豈能條暢。是也觀其蟄之時也﹐而其心冥冥然﹐忘其身而無知。而其神怡怡然﹐交其气而無思。而其气熙熙然﹐和其神而無爲。萬慮俱澄﹐一心內煉﹐神不出身﹐其能死乎﹐是謂求死不可得也。大人者﹐謂有道之人也。有道之士﹐純一無雜﹐不識不知﹐體龍蛇之蟄藏﹐而得夫修煉之要。篤於淵靜以和其气﹐極於致虛以集其神。又從而體之﹐全其身者﹐莫若全其神。神者﹐我之眞﹐乃所謂性也。吉人者﹐謂學道之人也。言學道之人﹐若知其龍蛇蟄藏之法﹐則可以爲內煉之津梁﹐登眞之梯階也。《易》曰﹕龍蛇之蟄﹐以藏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梟雞

    梟夜明而晝昬﹐雞晝明而夜昬﹐其異同也如是。或謂梟爲異﹐則謂雞爲同。或謂雞爲異﹐則謂梟爲同。孰梟雞之異晝夜乎﹐晝夜之異梟雞乎。孰晝夜之同梟雞乎﹐梟雞之同晝夜乎。夫耳中磬我自聞﹐目中花我自見﹐我之晝夜﹐彼之晝夜﹐則是晝不得謂之明﹐夜不得謂之昬﹐能齊昬明者﹐其惟大人乎。

    梟晝昬而夜明﹐雞夜昬而晝明。或曰﹕二者均得天地之气以生﹐何如是之同異。曰﹕皆稟性使然耳。或謂﹕晝明夜昬﹐得天地之常﹐雞當爲同﹐而梟當爲異也。或謂﹕以梟之稟性﹐返而觀之﹐而梟之夜卽雞之晝﹐而理亦同。如是則梟雞同﹐而晝夜不異矣。其意蓋謂晝夜本不異﹐而梟雞異之。梟雞本不同﹐而稟性同之。若以稟性論之﹐則無同異矣。譬如耳中之聲﹐自然聞之。目中之花﹐自然見之。故知梟之晝﹐卽雞之夜﹐雞之夜﹐卽梟之晝﹐乃物性自然耳。若以梟而論之﹐晝不得謂之明﹐夜不得謂之昬。以雞而論之﹐晝不得謂之昬﹐夜不得謂之明也。若能以昬明晝夜而爲一者﹐惟有道之士。知物性之自然﹐又何惑之有也。

    四鏡

    小人常有四鏡。一名圭﹐一名珠﹐一名砥﹐一名盂。圭﹐視者大。珠﹐視者小。砥﹐視者正。盂﹐視者倒。觀彼諸器﹐察我之形﹐由是無大小﹐無短長﹐無妍醜﹐無美惡。所以知形气謟我﹐精魄賊我﹐姦臣貴我﹐禮樂尊我。是故心不得爲之君﹐王不得爲之主。戒之如火﹐防之如虎﹐純儉不可襲﹐淸靜不可侮﹐然後迹容廣而躋三五。

    鏡﹐諭見也。小人有四鏡者﹐謂小人之見﹐多分別之意也。圭﹐王者執﹐諭見大也。珠﹐圓而小﹐諭見小也。砥﹐平直﹐諭見正也。盂﹐欹側﹐諭見邪也。觀彼諸器﹐正如小人之見﹐有如此大小正邪之不同也。反而察之我形﹐則未嘗有如此異耳。由是知之﹐道一而已矣。無有大小﹐無有長短﹐無有妍醜﹐無有美惡也。所以知其形气謟我以驕淫﹐而喪我元靈。精魄生我之情妄﹐戕我之眞性。姦臣外??媚順而貴我﹐心常懷不道。如禮樂維持教化而尊我﹐喪我之純朴蹈之者。蓋其心無主宰﹐故曰心不得爲之君也。如王者被姦臣蒙蔽﹐不能主之也。數者溺人﹐有如此之密﹐可不戒哉。學者當愼之﹐如火之焚我。防之﹐如虎之噬我。則不被驕淫所喪﹐情妄所戕。姦臣不能蔽其主﹐禮樂不能喪其湻。蓋以吾之眞心本來純素﹐本來淸靜﹐所以驕淫不能襲﹐情妄不能侮。故可以追迹容成﹑廣成二老仙﹐遨遊於神霄碧落之中﹐超出於三光五行之外矣。

    射虎

    射似虎者﹐見虎而不見石。斬暴蛟者﹐見蛟而不見水。是知萬物可以虛﹐我身可以無。以我之無﹐合彼之虛﹐自然可以隱﹐可以顯。可以死﹐可以生﹐而無所拘。夫空中之塵若飛雪﹐而目未嘗見。穴中之蟻若牛鬥﹐而耳未嘗聞。況非見聞者乎。

    射似虎者﹐如李廣然。射虎而矢貫其石﹐當其射之時也﹐惟見似虎而不見石﹐故能貫之而無礙。若只見石﹐其能貫之也乎。斬暴蛟者﹐如周處然。投水撲殺蛟﹐當其殺蛟之時也﹐奮志在蛟而不見水﹐所以入水而不溺。若只見水﹐其能入之也乎。或問二子有術乎。曰非也。其人一念之誠﹐心專志一﹐皆神之所爲也。噫﹐夫人一念之誠﹐神異尙能若是﹐何況有道者乎。或謂石之堅也﹐矢能貫之乎。水之溺也﹐人能入之乎。曰匪人也。神也。神本至虛﹐而物莫能礙﹐故可以入金石。神本至無﹐而水莫能溺﹐故可以席蛟龍。由是觀之﹐萬物可以虛﹐幻形可以無﹐而其所謂貫金石入水火者﹐以我之無﹐入彼之虛也。《心印經》云﹕神能入石﹐神能飛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是也。可以隱者﹐苟吾之心一念不萌﹐??鬼神之靈﹐亦不能覓我之蹤迹也。可以顯者﹐乃我之神。靈妙無方﹐變化倐忽﹐無所不通﹐無所不至。故能貫金石﹐入水火﹐命風雷﹐救旱澇﹐逐瘟蝗﹐度苦爽﹐斬精邪﹐療疾病﹐住世延年﹐超凡入聖。斯皆吾心之功用﹐所謂顯諸仁也。可以死者﹐身沒而道存也。可以生者﹐守吾神﹐存吾气﹐求死不可得也。夫如是﹐則生如寄﹐死如蛻﹐而無所拘﹐又何生死之繫累也。或問﹕空中塵﹐若飛雪。曰﹕日光射隙中﹐見之者是也。或問﹕螻蟻何謂似牛鬥。曰﹕螻蟻??微﹐而其鬥志﹐未嘗不與牛同也。夫空中之塵若飛雪﹐有氤氳交密之狀﹐而人莫能見。穴中之蟻如牛鬥﹐有喧轟嚷閙之聲﹐而人莫能聞。言此二物??微﹐尙有見﹐尙有聞﹐而人猶莫能見﹐莫能聞。何況無見無聞者﹐而人能見聞乎。

    龍虎

    龍化虎變﹐可以蹈虛空﹐虛空非無也。可以貫金石﹐金石非有也。有無相通﹐物我相同﹐其生非始﹐其死非終。知此道者﹐形不可得斃﹐神不可得逝。

    《易》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爲乎。此章言造道之士﹐神化气變﹐如龍之靈﹐如虎之猛﹐如言聖人。龍之道﹐??虎變是也。知變化之道者﹐故可以蹈空虛﹐入金石﹐其豈虛言哉﹐有至妙存焉耳。竊嘗思之﹐虛空無也﹐神妙蹈之而不墜﹐虛空不得謂之無。金石有也﹐神妙入之而無礙﹐金石不得謂之有。蓋以虛空金石﹐本同一體﹐而吾之神﹐與天地萬物之神﹐吾之气﹐與天地萬物之气﹐其本同也。物旣與我同根﹐則無不通﹐無不同也。妙矣哉。合而言之一眞也﹐分而言之性命也。元神也﹐元气也。謂之妙相法身也。然此妙相法身﹐先天地以常存﹐後天地而不滅﹐生非其始﹐死非其終﹐故知生如行人﹐死如歸人﹐一气往來耳。由是知之﹐吾之妙相法身﹐則未嘗生﹐未嘗化也。達斯理者﹐虛心以全其神形﹐不可得而斃也。忘形以全其眞神﹐不可得而逝也。

    逰雲

    逰雲無質﹐故五色含焉。明鏡無瑕﹐故萬象生焉。謂水之含天也。必天之含水也。夫百步之外﹐鏡則見人﹐人不見影﹐斯爲驗也。是以太虛之中﹐無所不有。萬耀之內﹐無所不見。而世人且知心仰寥廓﹐而不知迹處虛空。寥廓無所間﹐神明且不遠。是以君子常正其心﹐常儼其容﹐則可以逰泳於寥廓﹐交友於神明﹐而無咎也。

    逰雲無質﹐所以運變五色也。明鏡無瑕﹐故能照見萬象也。人見海水茫茫而含天﹐孰不知水在天之中﹐必天而含水也。若夫百步之外﹐鏡能照人﹐而人不能見其影者﹐目力所不及也。言人能見其近﹐而不能見其遠﹐見其小﹐而不能見其大。見其有形﹐而不能見其無形之意也。由是知之﹐徧虛空中無物不有﹐無所不在也。萬光之中﹐無所不明﹐無所不見也。寥廓者﹐大無邊際也。世之人惟知心仰寥廓之高遠﹐爲不可企及。殊不知吾之形迹﹐??然渺然處於天地間﹐而吾之眞﹐吾之靈﹐則與寥廓同其體。故知徧虛空中﹐神明洋洋乎﹐如在吾之左右﹐而不遠也。是以君子敬天崇道﹐常正其心而不敢妄知﹐常儼其容而不敢妄爲。蓋爲寥廓無所間﹐神明且不遠也。達斯理者﹐可以逰泳於寥廓之鄕﹐與神明合其德﹐又何咎之有也。

    噦咽

    有言臭腐之狀﹐則輒有所噦。聞珍羞之名﹐則妄有所咽。臭腐了然虛﹐珍羞必然無﹐而噦不能止﹐咽不能已。有懼菽醬﹐若蝤蠐者。有愛鮑魚﹐若鳳膏者。知此理者﹐可以齊奢儉﹐外榮辱﹐黜是非﹐忘禍福。

    或聞言臭腐之狀﹐而心惡之﹐輒有所噦焉。或聞言珍羞之饌﹐而心欲﹐之輒有所咽焉。??聞臭腐﹐了然未嘗見。??聞珍羞﹐必然未嘗有。而其噦不能止﹐咽不能已﹐足見貪欲嗜味之情﹐人之所同也。或有以菽醬之美﹐而爲蝤蠐之惡。或有以鮑魚之臭﹐而爲鳳膏之馨。此僻士矯情好奇之態﹐人之所獨也。二者皆不得中。其若聞臭腐而不噦﹐聞珍羞而不咽﹐美者馨者而不知好﹐臭者腐者而不知惡﹐惟有道者。夫有道之士﹐忘味斷緣﹐居富貴而不驕淫﹐處貧賤而不卑屈﹐寵已不足榮﹐辱已不足恥﹐是非不入於胸臆﹐得失不介於身心﹐故足以黜是非﹐忘禍福﹐此上士之所爲﹐樂道之眞然﹐非下士所能及也。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