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谈助最新章节!


    《檀弓》云:「未仕者不敢稅人,如稅人則以父兄之命。」蓋謂身未尊顯,內不可專家財,外不可私恩惠,故以父兄之命行之。此自子弟之分宜然,若必以為未仕者如此,是一家之中,亦以勢利為等差也。

    明正德時,中書李憲與宦官劉瑾同鄉,瑾謂中書由進士出身,當一體考選,遂以憲選給事中,中書得料道之選自此始。嘉靖初張璁請各省鄉試,命京官往試,京闈分考,亦用甲科。

    時之高尚,恒於出仕,親識責望資助,不能應即加詆訶,或曰:「高尚者自是伯夷而視人皆蹠矣。以伯夷責蹠之供給,可有此伯夷否?」

    有一輩曾否為官於前代,輒曰:「原係某官」以欺人,甚且公然語人曰:「其籍毀於兵燹」,人亦無從而辨,居之不疑,久假而惡知其非有矣。

    才力不及例,乃明成化間塚宰李裕以附方士李孜省得用,以此為媚眾之術,遂為定制。

    今詩文多壞於贈答之篇,無論其人之所宜,事之相合與否,稱引過情,滿紙庾詞,不惟於其人之本末茫然,即實有懿行,反為浮飾所掩矣。

    流賊既破敗,明之天下一二遺孽復假明裔以號召而苟就功名者,反以自詡。賊誠為明,當日何為叛逆於全盛之時,今乃服從於喪亡之後,終豈肯授他人以名位而自居其下乎。

    或言前膺民社之寄,流賊破城,偷生逃死,今則干進無路,託言高尚,不知清夜捫心,尚記得前時一逃否?流賊破都城,平日號為錚錚者,不惟不死,且多受賊職者。昔唐朱泚之變,平日為時所稱,若光祿卿源休以才能,太僕卿張光晟以節義,工部侍郎蔣鎮以清素,都官員外郎彭偃以文學,太常卿敬鈺以勇略,皆為泚用。

    李自成陷大同,報至京師,兵部車駕司主事金鉉,疏請撤內監,言宣府撫臣朱之馮,忠孝知名,可以率眾死守,特恐監視內臣,於中掣肘,不無僨事之虞,乞星夜撤回內監,專任撫臣。不報,既而內監果率鎮帥迎賊,而朱之馮遂自盡城頭矣。先是內外戎務,俱用內臣監視,以外庭不可信,耑任此輩,而處處率先迎降,皆內宮也,降賊復張賊聲勢,恐哧內外,臣破君崩,謂非耑任內官之咎歟?

    唐明皇以七寶鞍賜張良娣,權勢所在,雖父亦媚其子之嬖寵矣。

    王陽明生之時,母夢神人雲中鼓吹送之,其祖因名雲,五歲能言。一日有僧遇之曰:「好個孩兒,可惜道破。」祖悟,更名守仁,即能言。

    明常朝制,每日御門決事,萬曆初,以帝幼衝,閣臣議酌三六九日視朝,及二年五月,禮部詣復舊制,閣中擬二票上請,仍定三六九日,遂沿為例。

    史之職,壞於宋之李昉、宋洪建議復時政記,自送史館,先進御而後付有司,史遂不能有直筆。

    明隆慶六年正月下旬,穆宗不豫,二月十二日,忽出視朝,諸閣臣趨往,則已下金台,怒而欲出,執高拱手,語不甚了了。拱固請所以,怒曰:「甚事不是內官壞了!」此言可以式子孫,實訓乃未載。

    明朝皇史宬在內東華門外重華殿西,建於嘉靖十三年,門額以「史」為「?」,以「成」為「宬」,左右小門曰「??曆」,以龍為「??」皆世宗所自製字而手書也。

    明籍田教坊承應,歌詞鄙褻,崇禎十五年以科臣摘奏傳諭禮部:以後耕籍宜歌《豳風》《無逸》之詩,所扮黃童白叟鼓腹謳歌,及佯醉狀委為俚俗,斥令改正,天地之舞不宜扮天神褻瀆,禾詞宜頌《不忘規》,令詞臣另撰擬。

    李鄴侯臨歿不薦陸宣公而薦竇參,不得其解,陸宣公以論裴延齡而罷,可為去得其正。

    李仆少甡獎拔後進,如恐不及,而侍之甚嚴,曰:「前輩自有矩度,過崇虛讓,豈所以示教耶?」人之子弟有不畏父兄而畏公者。

    文文起相公,著《姑蘇名賢記》:張敉幼於嗜書務誕,至冠紅紗巾生自祭而歌免歌,行乞於市,文公微時嘗謁之白公石下,則遽易葛巾,屏侍妓而後見,乃知其誕固與世牢騷抹殺而托焉者也。

    陸給諫粲,當明世宗時,張璁桂萼方張甚,公極論其奸,夜草疏,鬼嘯於庭,公大言曰:「我男子死耳,疏不可已。」嘯乃寂,疏入罷二相,都下哄然,爭欲一識陸給事,至擁馬足不得行,而霍詹事韜以蜚語聞,世宗怒,遽召張還政府,下公詔獄謫矣。

    張孝廉基,人稱為敬堂先生,嘗銘座佑曰:「勿展無益身心之書,勿吐無益身心之語,勿近無益身心之人,勿涉無益身心之境。」初會試,有顯者與先生善,欲為道地,咄曰:「立身一敗,尚欲何為哉?」

    玄宗置十道按察使,或言:「其煩擾公私,不若精簡刺史縣令。」姚崇以擇十使猶患未盡得人,況三百餘州縣,安得皆稱職者乎?誠能十使得其人,於刺史縣令之賢者舉之,不肖者去之,於治平可致已。若十使之擇,不公不明,何能得其人。

    自張說募兵充宿衛,唐之兵農始分,夫前代法制,及於末流不能無弊,救之者舉其偏以補其弊可已,若並其法廢之,以私意為一切苟簡之制,此後世所以多亂也。

    唐開元六年,禁惡錢,斂人間惡錢鎔之,更鑄如式。宋景請出太府錢二萬緡,以平價買百姓不佳之物,可充官用,庶便流布人間,其後敕大府及府縣出粟十萬石糶之,以斂人間惡錢,送少府銷毀。

    開元二十九年,立賑饑法,製承前,饑饉皆待奏報,然後開倉,道路悠遠,何救懸絕,自今委州縣及采訪使給訖奏聞。

    王文成公云:「末流之弊,祇成說話,至於人倫日用最近處,亦多不得毫釐氣力,此不可不深懲不痛警也。」又云:「人須在事上磨煉做工夫乃有益,若祇好靜,遇事便亂。」

    松江朱處士嵋《雜筆》載其世父太初嘗言,昔年有一士夫,家討蕭然,其子頗饒裕,言我筋骨勞苦成家,父曰:「汝筋骨從何處來?」

    嵋宇眉山《雜筆》數冊,偶記其三四,如云:「有糟糖之妻,而無糟糠之妾,故三十五外無子,始可以納妾,然必良家女馴性者為善,此齊家所係,不可不謹。」

    又載文衡山生平不喜聞人過,有言及者必以他端易之,使不得言。

    金壇王樵方麓,嘉靖中為刑部治律如治經,句櫛字比,貫串折衷,纂讀律私箋,嘗歎曰:「士大夫以留心案牘為俗吏,詩酒為風雅。夫飽吃官飯,受成吏胥,而從事風雅可乎?」

    明嘉靖時,宜興萬訓導名吉,二子士亨士和,舉進士,每遺言,必曰:「願若輩為好人,不願若輩為好官。」人稱為古齋先生。

    元魏劉獻之謂學者曰:「人之立身,雖百行殊途,準之四科,要在德行為首,君若能入孝出弟,忠信仁讓,不待出戶,天下自知。倘不能然,雖復下帷針股,躡履從師,正可博聞多識,不過為土龍乞雨,眩惑將來,其於立身之道,又何益乎?」

    元虞集嘗議學校曰:「今天下學宮,以資格強加之諸生之上,而欲師道之立可乎?為今之計莫若使守令求經明行修者,身師尊之,庶可觀感而化矣。」

    元脫脫幼就學,言於其師吳直方曰:「使脫脫終日讀書,不若日記嘉言善行,服之終身也。」

    樊通政深西田語略云:「窮理之功無往不在,其大者莫過讀書,天下道理不外乎五倫,古人為學不過明此而已,其出而有為不過推此而已。」

    明嘉靖中,奚光祿世亮為刑部主事,時與楊忠湣同年善友,忠湣踐刑日,部議以奚為監刑官,奮然曰:「吾愧不能申救良友,忍視其死歟?」然時已得,旨不可易,朝即從事矣,念可以免此者,惟同邑陶仲文。嘗百計招公,公不應,乃夕往見仲文為具酒。奚曰:「能聽吾言,且傾樽。」仲文唯唯。告之故且時已迫,奈何?仲文因留公坐,以片紙書奏,呼小童叩宮門納之。少選得旨,除他官。奚泫然流涕曰:「仲文一語可以回天,而椒山積誠不能悟主,天下後世,其謂何哉!(仲文以道士為世宗所知)」

    辰戍丑未土寄旺之位,未在西南,其卦為坤。其時為長夏,以其處四時之中,呂氏《月令》謂之中央土,此土正王之位也。春木生火,秋金生水,冬水生木,而夏火製金,生氣絕矣。惟土旺於西南,然後以火生土,以土生金,四時之序,循環不窮。

    明弘治時,令五城各設火夫,遇百官夜飲歸,提燈傳送,載之《孝宗紀》。

    緝事番役,在唐稱為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即漢之大誰何也,立名甚奇。

    曹鼐為學官,上書願得劇職自效,改泰和典史,以解糧至京,與試,中宣德癸丑科第二,殿試第一人。至洪武辛未榜眼吳言信,鈔局副史。正統壬戍進士鄭塭,松陵驛驛丞。

    明郊廟舊儀,每祀設大次,駕臨入次,脫舄升壇,其升壇執事各官皆脫舄於外,以次升壇供事。嘉靖中,享廟,皇后助祭,遂罷脫舄禮。後不復行。

    元明宗詔修遼金史,揭公傒斯與其餘選,或問:「修史之道何先?」公曰:「收書、用人。」又問:「用人何先?」曰:「用人先在論心術。心術者,修史之本也,心術不正,其他雖長不可用。」

    司馬光曰:「凡擇言事官,當以三事為先:一不慕富貴,次則重惜名節,次則曉知治體。」

    宋元封贈大母降父母一等,封父母降本身一等,明制封贈三代,始一如其官。

    陸贄扈從,啟沃謀猷,特所親信。初幸梁洋,棧道危狹,從官前後相失,夜次山館,召之不至,泫然號於眾旅曰:「得陸贄者賞千金。」頃之至,太子親王皆賀。

    古之官人也,以天下為己累,故己憂之。今之官人也,以己為天下累,故人憂之。君子不為其所不為,小人為其所不為。宋舉及第者,不得呼知舉為恩門、師門及稱門生。

    宋元豐七年,始以孟子配食孔子,位次顏子,荀況、揚雄、韓愈,並封伯從祀。大觀二年,始以孔伋從祀孔子廟。度宗廟始升曾參、孔伋配食孔子,顓孫師升十哲。

    金昌明二年,孔子廟前置下馬牌。

    宋南渡,衍聖公端友扈蹕,自曲阜徙衢州,傳五世,至洙而宋亡。元世祖召洙襲公,洙以墳墓在衢力辭,乃讓於曲阜宗弟沿。自是曲阜之後,世襲為公,嫡派之在衢州者。至明正德朝,授其後彥繩五經博士,世主衢州廟祀。

    南朝邢子才,雅性脫略,不以位望自尊,坐臥一小室,果餌皆置梁間,客至下而共啖,未嘗內宿,嘗晝入,為犬所吠。

    楊文貞士奇,初授教職,充翰林編纂官,會吏部考第史館張尚書紞奇其文,以為王佐才,奏第一。

    工匠吳敏德以一文,教授陳嗣初以一詩,皆受知於楊士奇,入啟事,吳至都御史,陳至五經博士。

    明時琉球國請一年一貢,曰:「子事父定省不可間也。」實利賈市以自便,主客司折之曰:「若知父子之禮,當從父命。」遂無以答也。

    宋欽宗時,檀州北斯村中,雷電大震,擊死二男一婦一小兒,皆有朱篆,不可識,獨小兒朱篆云:「賊臣章惇後身。」欽宗北狩所親見也。中丞李定、御史舒亶言蘇軾詩詞怨謗侮慢,逮蘇軾赴台定等治之,欲寘之死。太皇太后曹言:「捃至於詩,其過微矣。」王珪復舉軾詠檜詩,以為不臣。帝曰:「彼自詠檜,何預朕事。」遂輕貶,弟轍坐救軾貶。坐軾詩案黜罰者,張方平、司馬光而下凡二十八人。

    秦檜時,張扶請檜乘金銀車,及檜封益國公,又有請置益國官屬者,有議九錫者。靜江有檜城驛,知府呂原賦《秦城王氣詩》,得召京職,沈長卿賦《牡丹詩》云有;「寧令漢社稷,變作莽乾坤」之句,為鄰人所告,編置化州。明天啟七年,閹官魏忠賢擅權朝野,俱稱為魏上公,建祠遍天下,而監生陸萬齡,請以國子監射圃建祠,與文廟相埒。南京建祠於孝陵前,御史奏章稱頌為九千歲。山東巡撫建祠頌有「多福多壽,至聖至神」,其從子封一公一侯一伯。豐城侯李承祚,請封上公為王。

    漢張道陵以五斗米設教,自晉及唐,其子孫並無封號。宋寧始賜張繼先號虛靖先生,亦無品級。至元始加真人,稱嗣天師。明高皇帝以「天豈有師」斥之。

    宋黃洽,嘗言:「居家不欺親,仕不欺君,仰不欺天,俯不欺人,幽不欺鬼神,何用求福祿哉?」

    明伍袁萃提學浙江嘗言:「孟子辟揚墨之為無父無君,猶自其流弊言之也。若釋迦者棄而父子,棄而君民,棄而兄弟、夫婦、朋友,而遊於無何有之鄉,脫其道盡行,而人盡從之,則人類滅熄,復成一混沌世界矣。」

    天啟初,孫承宗充講官,謂同官曰:「主上幼衝,在我輩六七措大,開導聖聰講章須詳,明切直,博引曲譬,若講官聽中堂而芟改,中堂視中官為忌諱,則講官為無人矣。中堂當擇講官,不當擇講章。」

    自古國家患女主,而宋元祐間太皇太后聽政,九年崩,向太后聽政,六月崩,二後殂落即奸臣變法之日,卻又以無女主而亂也。

    隆慶二年,革正一真人封號,止以裔孫張國祥為上清觀提點鑄給提點印,至萬曆五年,國祥藉援內監馮保,復還舊號。

    萬曆三年,閣臣張居正,論嘉靖隆慶實錄疏云:「凡所編輯,不過總集諸司章奏,稍加刪潤,隱括成編,於仗前柱下之語,章疏所不及者即有見聞,無憑增入,是兩朝之大經大法,雖罔或違,而二聖之嘉謨嘉猷寔多未備。」

    田千秋為相,封富民侯,年老得乘小輿入殿中,因號車丞相。

    公孫弘為相,故人高賀過之,弘食以脫粟飯,覆以布被,賀怒告人曰:「弘內服貂蟬,外服麻枲,內廚五鼎,外腃一肴,豈可示天下。」於是人疑其矯,弘歎曰:「寧逢惡賓,莫逢故人。」

    天寶中,御史大夫王鎔,有自雨亭,從簷上飛流四注,當夏處之,涼若高秋。

    魚朝恩有洞房,四壁琉璃,板中貯江水及萍藻諸色魚蝦,號魚藻洞。

    南宋張鎡嘗於南湖作駕霄亭,於四古松間以巨鐵絙懸之半空,風月良夜,梯而登之,飄搖空表。李台嘏議韓昭曰:「韓公事藝,如僧削髮,無有寸長。」

    唐少府監裴匪躬,嘗奏賣苑中馬糞,歲可得錢二千萬緡,帝以問劉仁軌,對曰:「利則厚矣,恐後代稱唐家賣馬糞,非佳名。」

    明伍文宗與宸濠江中殊死戰,忽出一大牌,書「寧王已擒,我軍毋得縱殺」,賊見之驚擾,遂大潰。

    宋程師孟嘗請於王安石曰:「公文章命世,師孟與公同時,願得公墓誌,庶傳不朽人,欲請如椽,俟死而刻之。」安石子雱死,有張安國嘗披髮藉草哭於柩前曰:「公不幸未有子,今郡君妊娠,安國願死托生為公嗣。」時為之語曰:「程師孟生求速死,張安國死願托生。」

    金太和元年,從省臣奏科場搜檢,至解發袒衣,索及耳鼻,非待士禮。查大定故事,令舉子就沐浴室,官置衣為更衣既可防濫,又不失體。

    《北史》,王遵素領黃門郎,從容恬素,若處丘園,嘗著穿角履,好事者多毀新履以學之,可與郭林宗折角巾作對。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