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华帝国史最新章节!

    两位蒙古基督徒离开北京,穿越中亚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故事,显示了蒙古征服的程度是多么深远。通过统一亚洲,帝国已经打通了横跨欧亚大陆的旧道。这条古老的丝绸贸易及佛教朝圣之路,自从11世纪以来已经因伊斯兰的扩张而关闭,如今再次为沙漠商队和朝圣者所走过。这就是蒙古征服一个无法否认的功绩;成吉思汗的战争,使得马可·波罗的旅行成为可能。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的父亲与叔叔————尼可与马菲奥————是两位威尼斯的商人,1260年,他们离开君士坦丁堡,开启了一次穿越俄罗斯南部蒙古汗国的旅程。从那里,他们经由布哈拉和新疆,前往中国。在那里,忽必烈给予了他们热情的接待。当二人离开之时,这位大可汗交付给他们一项前往罗马教庭的使命:请教皇为他提供一百位“精通七艺”的博学人士。1266年,波罗兄弟离开中国,重新穿过中亚,经叙利亚抵达罗马。不幸的是,教皇低估了忽必烈的要求之重要性,如果实现了它————向中国派出一百名拉丁学者————很可能会改变之后历史的进程。1271年底,波罗兄弟再度出发去中国,他们只带了尼可的儿子,后者是一位不朽的游记之作者,我们将努力描述这部作品。

    这一次,三位旅行者横穿了波斯的蒙古汗国,以及阿富汗北部,翻越帕米尔高原,取道喀什噶尔南部,遵循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经过疏勒、莎车、于阗及罗布泊,最终抵达了中国的甘肃省。在这里,他们在甘州驻留(马可·波罗称其为Canpchu),一座三人评述了景教社团存在的城市。接着,他们向东继续放行,造访了前唐古特都城银川(Egrigaia),在这里,波罗一行再次注意到,在一个绝大部分人口都是偶像崇拜者(佛教徒)的国度,有一个景教团体存在。从这里,他们进入了汪古部(在今天的内蒙,马可·波罗称其为Tenduc);马可·波罗将这里当成了祭司王约翰的王国,他提及了著名的“乔治王子”家族,基督教信仰的拥护者。离开汪古部之后,波罗一行进入了华北,马可·波罗像当时的突厥人(以及今天的俄罗斯人)一样,将华北称为“Cathay”(契丹),这一词语来自契丹的国名,它在11世纪统治着该地区。最后,旅行者们来到了上都(Chandu),此地是忽必烈的夏宫,在今天的多仑诺尔附近。在这里,波罗一家将一封教皇格里高利十世(Greggory X)的信件交给皇帝,随后,马可·波罗跟随宫廷去了北京————当时称为大都或者汗八里(Cambaluc)。忽必烈似乎对他另眼相看,委任他为扬州(Yanju)的盐税管理官。

    马可·波罗的游记中,描述了在中国的两次旅程:一次在西部,从北京出发,途经山西、陕西和四川到达云南;另一次是在东部,同样从北京动身,取道山东、长江下游和浙江抵达福建。在记述这两次行程时,他为我们展现了一份简要的华北与华南(Manji,昔日的宋帝国)之经济调查。其中他提到了华北的煤矿:“有一种黑色的石头,像其他任何石头一样从山中挖出,但能如木柴一样燃烧……契丹地区各处都烧这种石头。”他同样对可通航水道发挥的作用印象深刻,并首先评价了长江(Kian)————中国经济主动脉————的重要性:“长江上承载的船只,比航行在基督教世界中所有江河湖海中的一切舰船加起来还要多,船上的物品也更加精致和昂贵。”马可·波罗补充说,每年有二十万艘船舶溯长江而上,更不用说那些顺江而下的了。他同样注意到了大运河的经济重要性,这是由忽必烈重修并完善的,它使得从长江下游向北京运送稻米成为可能。

    为了管理如此庞大的国内商业,以及与印度及东印度群岛之间的贸易,在长江下游、浙江及广东地区的各个港口,已经组建起了强有力的商人行会,可以媲美佛兰德斯的行业协会或者佛罗伦萨的大商会。说起杭州(他称之为Kinsai)的行会时,马可·波罗写道:“商人是如此之多,而且这么富有,以至于没有人能说出全部真相,它是如此惊人。我还要补充说,这些大人物及其妻子们……不用亲手做任何事情:他们的生活是如此的精致与洁净,好像王室一般。”纸币————马可·波罗幽默地将之比作点金石————的普遍使用促进了商业交易:“我向你保证,所有他的臣民,所有国家和一切民众,在支付时都会乐于接受那种纸钞,因为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能用纸币支付任何物品————各种器皿、珍珠、宝石和金银。”中国人不可思议的商业天资,博得了这位威尼斯人的赞许,因此他经常回忆起所有这些财富的公开展示————从印度返回的船只装满了香料:胡椒、生姜和桂皮。溯长江而上,或沿运河而上的平底船,满载着稻米。杭州和泉州的店铺中堆满了贵重物品:金线织物、森德尔绸,“以及各种各样的丝织品”。简而言之,他的记述,为我们提供了一份13世纪中国的经济地理志。

    马可·波罗给出了中国主要市场的信息。首先是北京,这是北方的丝绸中心,在当地“每天有一千辆装载丝绸的马车进入大都,因为当地人要加工很多金丝织物;事实上,他们几乎一切布料都是用丝绸做成的”。然后是成都(Sindufu),四川的首府,这里生产丝绸并出口到中亚;扬州是长江下游稻米交易的大中心;马可·波罗特意用一章来讲述昔日的宋都杭州(Kinsai),他将之描绘成“中国的威尼斯”。杭州是最重要的食糖市场,同时是一个有无数船只造访的港口,它们带来了印度与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离开时则满载丝绸,驶向印度与穆斯林世界。杭州城里,有一个很大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基督徒商人的聚居区。最后是福建的两大港口:福州(Fuji)和泉州(Zaitun)。福州商人拥有大量的生姜与莎草;而且,“在这个省内,食糖产量大得让人难以置信。这里还有大量的珍珠与宝石交易。这是因为以下事实:许多从印度来此的船只,带来了大批商人,他们在印度群岛经商”。但是,全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却在泉州:“这里是所有印度商船都要抵达的海港。……同样是华南商人出发的港口,是一个向四面八方伸展的区域。简而言之,在这一港口,有着如此庞大的商品、宝石及珍珠交易,确实是一个奇观。从这座城市的海港,所有一切都分配到了整个华南地区。我同样能向你保证,如果有一船胡椒运往亚历山大或其他地方,被带到了基督教世界,那肯定有一百船胡椒被运到了泉州港。”

    1292年初,马可·波罗与他的父亲和叔叔一起登船,出发返回欧洲。忽必烈授命马可护送一位年轻公主同行,她被嫁给波斯的蒙古可汗做新娘。在苏门答腊岛,他们中断了自己的行程,在霍尔木兹海峡离船上岸,1295年到达自己的家乡威尼斯。

    与此同时,和这几位大胆商人(马可·波罗是他们的模范)同时代的基督教传教士,也开始来到蒙古治下的中国。1289年,教皇尼古拉斯四世(Nicholas Ⅳ)(他从拉班·扫马处获悉,蒙古帝国有许多本土基督徒)派遣圣方济各会修士孟德高维诺(John de Montecorvino)前往远东。孟德高维诺首先在波斯的蒙古汗国逗留了一段时间,接着去了印度。他到达中国时,忽必烈的孙子与继承人大可汗铁木耳对他表示了欢迎。孟德高维诺在汗八里建立了两座教堂,这部分归功于一位意大利商人彼得鲁斯的慷慨,在孟德高维诺的行程中,后者一直陪在左右。短短几年之内,孟德高维诺就“为一万多鞑靼人”施过洗礼,并将赞美诗翻译成后者的一种方言。汪古部的王子乔治,直到当时还是个景教徒,通过他皈依了天主教;乔治的儿子受洗并取教名为约翰,正是为纪念孟德高维诺。

    1307年,教皇任命孟德高维诺为汗八里大主教。1313年,三位圣方济各会士抵达北京,他们将成为孟德高维诺的副主教;其中的一位,杰拉德,后来成了泉州的主教。在当地,某位富有的亚美尼亚人建立了一座教堂。泉州的第三任主教,斐路加的安德鲁,在一封标注为1326...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