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华帝国史最新章节!

    在充满艺术气息的杭州城中,大宋王朝的最后几个皇帝,依旧放任他们对美学和形而上学问题的热爱,而与此同时,成吉思汗已经开始征服亚洲了。

    成吉思汗画像

    1167年,在外蒙古鄂嫩河与克鲁伦河源头附近,成吉思汗出生于一座圆顶毡制帐蓬之中。蒙古部落属于亚洲最为落后的民族之列。不管他们的生活方式会是怎样————无论这些人是北方西伯利亚林区里的猎人,还是从森林地带一直延伸到戈壁沙漠的辽阔大草原上之游牧民————他们依旧处于半野蛮状态。蒙古人的全部财产,同其祖先匈奴人一样,在于他们的畜群,后者跟随主人季节性地迁移流动,寻找牧场与水洼。在酷热难当或严寒冰冻的恶劣气候下,蒙古人的生活是悲惨的,无论何时,只要草原上的牧草因干旱而枯竭,导致畜群大片死亡,他们就会面临饿死的危险。蒙古人完全不懂得读书写字、城市生活与农业耕作,他们唯一的宗教,是一种原始的萨满教。景教已经在他们的邻居————蒙古中部的克烈部,蒙古西部的乃蛮突厥人,以及蒙古的汪古突厥人————之中传播,可并没有渗透进他们中间。但是,这些幸运的游牧流浪者,相比那些财富令前者垂涎的文明古国,拥有一种压倒性的军事优势:他们都是出色的骑手,以及箭无虚发的弓箭手。13世纪的蒙古勇士,都是马上射手,他们会意想不到地出现,用箭射穿敌人的身体,随即消失,接着又在远处出现,重新射出一排箭矢;这样重复下去,直到敌人精疲力竭,即将被最后一击所打垮。事实上,这种骑兵的流动特征给了它一种迷惑性,看起来好像同时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相比这一时代的任何其他军队,它本身就形成了一种相当大的战略优势。而且,这些蒙古猎人与骑手在使用弓箭上的精湛技巧,在战场上同样是一种决定性因素,因为从战术角度上来看,这相当于一种“间接火力”。

    成吉思汗经历的最为艰苦的几场战役,是为了争夺蒙古霸权,与其他突厥——蒙古部落不得不进行的交锋。到了1206年,他已经解决了这些对手,使自己成为整个地区的主宰,随后,他就将其军队对准了中原。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样,中原土地被三大政权不平等地分割。女真人的金朝,建都北京(燕京),占据华北,也就是说黄河流域。过去八十年间,女真人控制着北方各省,他们已经高度汉化。宋人的中华帝国,建都杭州,占据着华南,也即长江流域及南部沿海各省。最后,是唐古特,一个与吐蕃有联系的民族,让他们自己成了鄂尔多斯、阿拉善及甘肃的主人,也就是西北边疆地区,并建立了西夏王国,其民众也正处于逐步汉化之中。

    成吉思汗征服中原的战事,首先从攻打西夏开始。(1209)经过几场战役之后,他迫使唐古特承认其宗主权。随后,成吉思汗将其军队转向金朝,1211年,他试图突破长城,那里护卫着从热河及宣化方向通往北京的路径。女真人尽管已经吸收了汉人的文明,但是并未丢掉任何从其通古斯祖先处继承的军事才能,他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蒙古秘史》中的游吟诗人,是最早将女真人作为勇敢及意气风发的对手而致敬的。战争进行得空前惨烈。九年之后,从张家口到北京的旅行者,仍能轻易地由散布在周围的人骨堆,辨认出从前的战场,一些目击者同样讲起了堆积在地面腐烂的多具死尸,以及由这些腐败之物所引发的传染病。

    蒙古军队全部由骑兵组成,依然对如何进行围城一无所知,因此为长城的堡垒所阻止。在能够闯入北京平原之前,他们在宣化与热河地区徘徊了将近两年(1211——1212)。1213年,成吉思汗最终攻克了关口,率领三路大军侵入河北与山西。他进入今天山东省的核心地带,抢劫乡村,洗掠城镇;但他依然无法占领北京,只好满足于继续封锁此城。在休战期间,金朝的皇帝————马可·波罗称之为“黄金之王”————放弃了继续保卫都城的希望,将其住所迁往黄河南岸的开封(1214年6月)。成吉思汗利用这一事件重挑战端,1215年5月,他的将军们侵入北京(中都),在对城中居民进行大屠杀之后,放火将它烧成了废墟。破坏持续了整整一个月,而且是如此彻底,以至于40年之后,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希望将这座城市作为首都时,不得不重新规划并重建它。

    这场破坏显示,相比在他们之前的所有蛮族,蒙古人是何其落后。契丹人在936年,女真人在1122年,都已经让自己成了北京的主人;但他们根本没有摧毁它,而是在占领以后不久建都于此;在经过尽可能少的杀戮之后,他们从前朝那里接管了北京。这是因为契丹和女真当时已经对华夏文明有了一定了解,并愿意被同化。而另一方面,蒙古族依旧是个野蛮民族,他们对其征服中国的态度,类似于苏族(Sioux)印第安人部落对北美农庄的侵扰。蒙古人只知道游牧生活方式,对于应该对一座大城市做些什么,或者如何利用它来巩固自己的征服,他们全无概念。蒙古人根本没有意识到保护那些从此之后属于自己的财产会有什么收益。北京平原上富饶的农业土地,将财富呈现在蒙古人面前,他们却毁掉了那里的一切,这并非源于邪恶,而是因为他们想不出更好的方案。

    成吉思汗的个人品格,与蒙古军队的行为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反差。根据能得到的最真实证据,这位蒙古征服者似乎一直是一位聪慧的国君:决策中庸,性情温和,判断力强,看重公平及道义,是一个能够给予勇敢之敌以公正,但对叛徒绝不姑息之人。但是,成吉思汗并没有远离原始的野蛮性格,除了普遍恐怖之外,他无法想出镇压被征服民族的方法。对他来说,人类的生命价值是微不足道的,这和他所有追随者的见解并无不同。就像北方大草原上所有游牧民一样,成吉思汗对定居民族的生活方式————诸如生活于城市,或者耕作农田一类的习惯————都一无所知。事实上,对于家乡草原范围之外的一切事务,他都全然不解。在这些局限之内(这是由其时代与环境造成的),成吉思汗是个天生的组织者,他愿意听从文明人的建议,并且因为异乎寻常的智慧,他对文明有着天然的向往。

    在攻陷北京之后抓获的战俘之中,成吉思汗挑选出了一位杰出人物,名叫耶律楚材,此人是契丹皇室后代,此前一百多年,鞑靼人就已经统治北京,几乎已经彻底汉化了。像许多契丹人一样,耶律楚材对中原文化有充分的理解。他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并已经在金朝政府中担任了要职。成吉思汗对他的外貌印象深刻:“身长八尺,美髯宏声。”于是问楚材,金朝开国者已经毁灭了从前的契丹国,为什么他还要长期为它服务,并说“辽、金世仇也,朕为汝雪之”。“臣父祖尝委质事之,”楚材回答说,“既为之臣,敢仇君耶?”这位蒙古征服者很欣赏他对王朝的忠诚,即使是敌人。因此这样的回答特别令他满意。成吉思汗将楚材纳入自己的麾下,后者很快就成了他最敬重的顾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