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华帝国史最新章节!

    在大汉帝国的统治下,长期和平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关于这一点,这一时期的艺术可以作证。

    我们对汉代艺术有着特别的兴趣,因为它代表了佛教引入所产生的外来影响彻底颠覆一切传统之前,中国早期艺术发展的巅峰。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西汉时期)

    我们已经描述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首先是商朝,一个有着惊人创造力的时期,它有着充满活力、自然发生且形式多样的主题,是此后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接着是周朝初期,一个无论形态还是装饰都笨重和贫乏的时期。最后是战国和秦朝时期。这是一个创造力恢复的阶段,其装饰因一种活泼的风格而生机勃勃。随着汉代的建立,形态被大幅简化,以至于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尽管线条很纯净,有时却带有希腊花瓶式的严肃。在它们的装饰上(除了带有把环的饕餮之外,装饰没有彻底被禁止),战国时期青铜器的丰富与复杂被简朴所代替,后者同样引人注目。所有的过度装饰————在某些古代器物上被发挥到极致————都消失了。从此时开始,图案的优雅就存在于装饰的对称,巧妙地使用线条和标志,以及圆雕中立体感的“节制”。浮雕中的装饰,往往为雕刻的图案,或者镶嵌的绿宝石、孔雀石或银饰所取代。“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了非凡的装饰效果,要么是几何图案,要么因真实或者虚幻的场景而生动活泼:妖怪的形象,跳舞的鬼神,以及狩猎或作战的场景,都因其异常的活力而引人注目。”类似的宝石和贵金属镶嵌,也在汉代的带扣上发现(其他一些则确定无疑地要追溯到战国时期)。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那样,服装的装饰很可能来源于匈奴。汉朝时期在中国得到普遍发展的镶嵌技术,也许是从希腊——波斯世界引入,这也并非不可能。

    在战国时期和汉代,铜镜首次出现,并很快传遍了这个国家。这些镜子与其说是为了实用,不如说是出于某些神秘目的,带有这两个时期的装饰特征。汉代的镜子上,同样显示了在青铜器皿上所发现的那种几何意义上之简朴,这种简单绝不会妨碍道教徒归因于镜子的那种神秘力量。

    我们在汉代镶式青铜器上发现的隔行交错、卷筒及螺旋图案,也运用在了同一时期的漆器上。这些漆器不仅在中国本土可以发现,而且在韩国的汉人坟墓,在诺颜乌拉(蒙古的库仑附近)以及贝格拉姆(靠近阿富汗的喀布尔)都发现过。

    在河南和山东发现的一些小墓穴中,出土的石雕及浅浮雕,也许是工匠们用凿子仿照消失许久的宫廷壁画复制的。它是一种线条与绘画的艺术,画面上的战车的队列及前行,亦或狂放起舞的神明鬼怪们,都充满了速度与动感。这些艺术具有双重意义,因为在贵族和军事生活场景中,它试图依照汉代知识分子的想象还原古代历史;在幻想的场景中,它唤起了一种因官方儒家思想所禁止而部分消失的神话,这种神话如不是保留在道家传说中的话,后人肯定知道得更少。我们有机会看到新道教在汉代末期的作用,以及它在导致王朝崩溃的宗教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河南和山东的墓穴浮雕,有助于我们理解这条溪流的暗流,它正在逐步侵袭着当时表面上稳定的儒家社会。

    在四川出土的墓柱雕刻,特别是那些刻在著名的“神柱”上的,具有更高水准,其风格更接近于希腊——罗马的古典主义。尽管如此,这些都是艺术家的作品,而非出于工匠之手。顺便说一下,请注意一下某些汉代浮雕,例如陕西的狮子造型(这种动物在中国未曾发现),看起来,启发其灵感的原型即使不纯粹是波斯的(如一些人所说的那样),至少也是希腊——波斯的。这很可能是一个受丝绸之路影响的例子。

    圆形的雕塑,似乎在商代大理石雕之后就从中国消失了。在战国时期,它又以镶在青铜器盖子上的龙,以及诸如老虎和公牛一类的动物形式重现。这些造型的朴素现实主义在汉朝得到了发展。圆雕不再仅仅用来作为装饰图案,其本身也被当成一种艺术目的。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赤陶墓穴雕像,包括人物、动物及神话造型。正如在古埃及一样,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活物的替代品,制作它们,是为了使死者继续他们正常的每日生活。这些小雕像,特别是动物造型,其主要特征还是朴素生动的现实主义,没有过于发达的肌肉,并且充满了动感。

    汉代艺术还没有让人感受到佛教的影响,但某些技巧依然与草原的动物艺术相关,正如前一时期的战国一样。我们已经指出,这些草原艺术的特征,以作为装备及马具的青铜小物件为代表,如带扣、扣环及饰板等,装饰着固定风格的斗兽图案,或多或少地纠缠在一起,经常被置于不对称的相反方向。我们还看到,尽管根据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许多变化,草原艺术,从南俄罗斯的斯基台——萨尔马提亚人领地,一直延伸到了鄂尔多斯和外蒙古的匈奴人控制区。在俄罗斯阿尔泰的巴泽雷克,考古发掘显示了这种艺术的持续性;出自公元前1世纪初的物品,属于斯基台——萨尔马提亚人或匈奴人的,数量看起来平分秋色。外蒙古库仑附近的诺彦乌拉(Noin Ula)古墓,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段的早期岁月,甚至更能让人感兴趣。在这座某位匈奴首领的墓穴中,可以看到并排放置着一件标注有日期的中国漆器,(公元前2年)一些中国丝绸,以及一件引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