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shu.com,最快更新中医入门最新章节!

    一、望 诊

    中医的诊断方法分为望、闻、问、切,称做四诊。

    望诊是凭医生的视觉,观察病人的精神、气色、舌苔,及形态和全身各部分情况。

    1﹒精神

    精神的强弱,基于正气的盛衰,正气充实则精神不疲,目光精彩,言语明朗,神思不乱,呼吸平静,虽有临时急症,预后多良。反之,正气衰弱则精神萎靡,目光黯淡,言语低怯,神思不定,呼吸气促,虽然临时病势不重,但须防生变端。

    精神充实的病人,信心高,自主力强,少忧虑,耐痛苦,对疾病能作坚强的斗争,这对治疗是一个有利的条件。

    2﹒气色

    察色包括面部和全身皮肤,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依据五行学说分属五脏,并将内脏分配在面部各部。比如赤为火之色,主热,就认为肝热病者左颊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肾热病者颧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这些有其准确的一面,但不能执此一端论定。

    临症上常见的:面部色青,为小儿急惊,为痰喘重症;青黑为寒痛;色白为气虚,为亡血;色黄为湿气,兼目黄为黄疸;色赤为肝火上逆,为阳明实热,色赤独见两颧者为阴虚火亢;色黑为水气,为女劳疸,妇女眼眶四周色黑者为带下病。

    在察色的同时必须察气,气分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五类。其色现于皮肤间的为浮,主病在表;隐于皮肤内的为沉,主病在里;明朗的为清,主病在阳,重滞的为浊,主病在阴;浅淡的为微,主病轻,深浓的为甚,主病重;疏散的为散,主病将愈,凝聚的为抟,主病未已;鲜明的为泽,主病吉,枯槁的为夭,主病凶。通过气的观察,对于色的诊断将会有更深入地认识,例如风温病的面色多清朗,出现红色亦浮泛在表;湿温病则面色晦浊,黄而带黑。又如黄疸病,黄而鲜明如橘子色的为阳黄,黄而象烟熏的为阴黄。

    察色不仅于诊断病邪有用,与正气亦极有关系。凡是营养缺乏的病人面上不会有华色,疲劳过度的、久病体弱的也不会容光焕发。所以气色相合,可以鉴别疾病,也可测知病人体力的强弱。

    除了气色相合以鉴别疾病外,还可以与症候结合起来以验气色的顺逆,例如胁肋胀痛,或小儿惊痫抽搦,均为肝病,色以青黄而泽为顺,纯白为逆;咳嗽气喘,或盗汗遗精,或骨蒸痨热,均为肺肾虚症,色以黄白为顺,纯赤为逆。

    3﹒舌苔

    察舌是望诊中重要的一环。舌和苔的定义:舌是舌质,苔是舌质上的一层薄垢,有如地上所长的莓苔,故称舌苔。看舌质是辨别脏气的虚实,看舌苔可以辨别胃气的清浊和外感时邪的性质。总的说来,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能知疾病的性质及正气和邪气的消长情况。

    其次,当知舌苔的分部。以五脏来分,舌尖属心,舌根属肾,中心属肺胃,两旁属肝胆。以三焦来分,舌尖属上焦,舌中属中焦,舌根属下焦。

    在谈病理的舌苔之前,应首先谈一下正常的舌苔。正常人的舌苔,除了个别人的舌苔因体质及嗜好等不同不尽一致外,一般以舌地红润,上罩薄白苔,不干不湿为标准,但多痰多湿的人,舌苔往往较厚;阴虚内热体质的人,舌苔多带微黄;嗜酒吸纸烟的人,舌苔比较黄腻,或带灰黑;吃奶的婴儿又多白腻带滑。还有属于先天性的舌光无苔,或舌苔花剥,或舌多裂纹,必须一一问明,只要平常如此,也无病征,都属正常范围。

    察舌是相当细致的,舌与苔须分看,又须合看。兹为便于说明,分述如下。

    舌质:分淡、红、绛、紫、蓝五色。质地淡白为虚寒症,或为大失血后极度贫血的现象。鲜红为温热症,或为阴虚火旺,舌尖红为上焦热盛,或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热。红甚为绛,即深红色,多为邪热入营。紫红为三焦俱热极,紫而晦暗为瘀血蓄积,淡紫而青,并较湿润者为寒邪直中肝肾的阴症。蓝舌亦称青舌,蓝而滑者为阴寒症,干燥者为瘀热症,均为凶险之候。

    舌苔:分白、黄、灰黑色。①白苔:薄白而滑,为感冒初起;白滑黏腻,为内有痰湿;白而厚腻,为湿浊极重;白如积粉,为温疫秽浊重;白腻如碱,为食滞夹湿浊郁伏。白苔在外感上多为表症。②黄苔:淡黄而不干者,为邪初传里,黄腻为湿热;黄而垢腻,为湿盛于热;老黄焦裂,为热盛于湿。③灰黑苔:但灰而薄腻滑润,为停饮或直中阴寒;灰之甚为黑,黑苔干燥,为热炽伤津,火极似水;滑润者则为阳虚寒盛,水来克火。

    饮食能使舌苔变色,如初进豆浆、牛奶多见白腻;饮橘子汁多变淡黄;食青果、酱菜等多变灰黑。这种变色,大多浮在舌苔之上,不关舌质,称为“染舌”,于诊断上不足为据。

    除了观察舌质和舌苔的颜色外,还要辨别老嫩、干润、软硬、战痿、厚薄、松腻、荣枯、胀瘪。舌坚敛苍老属实,浮胖娇嫩属虚;干为津枯,润为津液未伤;软属气液自滋,硬属脉络失养;战为颤动,属虚属风,痿为软不能动,属正气虚弱;苔薄属表邪初感,厚属里邪已深;松者无质,属正足化邪,腻为有地,属秽浊盘踞;荣为有光彩,病见皆吉,枯为无神,病见多凶;胀为胖肿,属水湿,瘪为瘦缩,属心虚或内热消烁。

    舌上全部无苔,称做光舌,多为阴虚,光如去膜猪腰,为肝肾阴分极伤。舌苔中间缺少一块,称做剥苔,赤为阴虚有热;剥蚀斑剥的,称做花剥,多为温疫湿热伤阴。舌光有裂纹,或舌苔燥裂,均为津液损伤,舌生红刺或红点,均为内热极重。舌起白点如泡,饮食刺痛,称做疳,为胃热;生白衣如霉腐,逐渐蔓延,称做糜,多见于热恋阴伤之症。

    当分别观察舌质和舌苔变化以后,两者必须结合考虑,才能全面。例如舌绛是邪热入营,倘兼黄白苔者,为气分之邪未尽;白苔红底,为湿遏热伏,不可一味清营。又如舌腻是湿,黄是入胃化热,倘然厚腻而黄,舌质不红,仍以化湿为要;相反地,舌腻不润,舌质已露娇红,便须防止化热伤津,虽厚不可用辛燥化湿。诸如此类,变化极多,不能专顾一面。

    4﹒形态

    观察病人的形体姿态动作,对于诊断上也有很大的帮助。如肥人多痰湿,瘦人多内热;一臂不举为痹,半身不遂为中风;膝部屈伸不便,行时偻俯,为筋病;不能久立,行时振掉为骨病;卧时身轻能转侧的为阳病,身重不能转侧的为阴病;常屈一足或蜷曲而卧的多为腹痛症;循衣摸床,撮空理线,为神气散乱;四肢拘急,角弓反张,为痉病及小儿惊风等。

    5﹒其他部分

    目赤为热,目黄为黄疸,目斜视者多为肝风。鼻塞流涕为感冒,鼻孔干燥,黑如煤熏为阳毒热深,鼻孔煽张为肺风或肺绝。口噤不语为痉,口角?斜为中风。

    凡是目力所能观察到的地方,都属望诊范围,望法是诊断的第一步。

    二、闻 诊

    闻诊分两方面,一方面用听觉来听取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和其它声音的高低、清浊等;另一方面用嗅觉来辨别口气、病气和二便等气味。

    1﹒声音

    语气低微为内伤虚症;细语反复为神思不足;妄言谵语为热盛神昏;高声骂詈,不避亲疏,为癫狂症。

    呼吸微弱为正虚;气粗为肺胃有热;呼多吸少为痰阻;喉间如拉锯声为痰喘症;吸气困难,似欲断绝,但得引长一息为快者,为肾虚不能纳气;时作叹息,多为情怀不畅;胸膈痞闷,常见于因悲郁忧思引起的气郁症。

    咳嗽病中暴咳声嗄的为肺实;久咳声 的为肺虚;咳时费力无痰的为肺热;一咳有痰,气息短促的为痰饮;咳嗽顿作,连声不绝,面红呕恶,为顿嗽。

    呃逆连声为胃中受凉;声响亮而有力为实热;低微而不能上达于咽喉为虚寒;断续不继、半晌方呃一声,多为久病或时病后期胃气将败。

    病人有一种特殊声音,常从鼻内发出,嗯嗯不绝,称做呻吟,多为疼痛的表现;兼见攒眉的为头痛;以手按心的为胸脘痛;两手叉腰而转侧不便的为腰痛。

    2﹒气味

    口内出气秽臭的为胃有湿热;嗳气带酸腐气的为胃有宿食;痰有腥秽气的为肺热;臭甚而咯出脓样者为肺痈。

    大便酸臭溏薄为肠有积热食滞;小便腥臭浑浊为膀胱湿热;矢气奇臭,多为消化不良。

    病气,就是病人所特有的一种酸臭的秽气,常见于时病热症及瘟疫病。体弱者闻之极易感染。如温病得汗,身热不解,先有汗酸臭;当发疹发斑时期,其气更重。瘟疫病则一开始即有病气触鼻。

    三、问 诊

    诊病必须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精神状态以及发病、转变的情况,必要时还得了解其家族史及个人的已往病史。一般在临症上都以发病过程和自觉症状为主要的问诊内容,问诊时有一定的程序,张景岳曾作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十问里包括了外感和内伤的辨别,简释如下。

    1﹒寒热

    有寒热的多为表症、外感症,无寒热的多为里症,内伤杂症;发热恶寒的为病在阳,无热恶寒的为病在阴。进一步还可结合其他症状加以分析,如发热恶寒兼头身疼痛的为太阳病;发热不恶寒兼口渴的为阳明病;寒热往来兼口苦、咽干、目眩的为少阳病。亦有不发热而但恶寒、手足常冷的为虚寒症;潮热或一阵烘热、手足心灼热的为虚热症。此外,对发热的时间也应加分辨,早减暮盛为时邪;早退暮起或早起暮退为虚劳;起伏定时,一日一发、二日一发、三日一发的为疟疾。

    2﹒汗

    汗与寒热有密切关系,如外感发热无汗是伤寒,有汗是伤风,汗出热减是病渐衰,汗后热反增高是邪渐入里。虚症中的阴虚盗汗,汗后感觉疲乏;阳虚自汗,汗后感觉身冷。更有表症发汗、汗出不止,热骤降而恶寒转甚,称为亡阳,有虚脱危险;也有发汗战栗,汗出类似虚脱而安卧脉静,称为战汗,是疾病转机之征,不必惊惶。若汗出如珠如油,四肢厥冷,脉伏,为垂亡之象,称做绝汗。

    3﹒头

    头痛无休止、有寒热的多为外感,头项痛属太阳,前额痛属阳明,两侧痛属少阳,巅顶痛属厥阴。痛有间歇,兼有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